2020年的開場方式著實有些特別,一場疫情「打」得所有人都措手不及。而武漢,也由此成為備受世界關注的焦點。
別名「江城」的武漢,向來都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它不僅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更是洋溢著時尚活力的現代化都市。哪怕你從來都不曾去過武漢,但對於這座城市的風土人情,相信你一定早有了解。
在最近熱播的《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中,彭坦帶著重組的達達樂隊「殺」了回來。「大家好,我們是二十年前來自武漢的樂隊」。這樣的回憶殺開場,讓我們重新想起,其實武漢還是很多樂迷心目中的「朋克之城」。
當彭坦再次唱響那首曾經寫給武漢的《南方》,難免讓人眼眶溼潤。「那裡總是很潮溼,那裡總是很鬆軟,那裡總是很多瑣碎事,那裡總是紅和藍。」聽似溫暖的《南方》,卻勾起很多內心的無奈與心酸,尤其是那些在武漢漂泊過的人們。
縱觀華語影史,關於武漢的電影更是不勝枚舉。婁燁的《浮城謎事》、王競的《萬箭穿心》、刁亦男的《南方車站的聚會》、霍建起的《生活秀》等等。而正是武漢這座充斥著市井氣息的城市,給予了導演們取之不盡的創作靈感。
常年致力於紀錄片創作的陳為軍導演,也同樣跟武漢有著獨特的緣分。這次,他在武漢街頭發現了這樣一個人生故事:從河南農村來武漢討生活的王天成一家,已然在這座城市漂泊了十四年,靠擺地攤為生;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地攤經濟與城市管理發生了難以調和的衝突。
這便是即將於8月28日上映的、陳為軍導演的新作《城市夢》。這部全新出爐的紀錄片,以極近生猛的方式探討了當前中國社會的「城管」問題。
何為城市夢?背井離鄉的人們或許最有體會。離開了資源貧瘠的家鄉,遠赴擁有更多生存機會的大城市打拼。用一句經典的話說,大城市容不下身體,小城市容不下靈魂。
王天成一家人的出走,更多是為了討生活。主人公王天成是位70歲的腦中風患者,妻子則身患癌症晚期,兒子又是沒有右手的殘疾人。而他們在這裡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想讓孫女萍萍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未來過上更好的人生。
然而,隨著全國各地開展文明城市評比,市容市貌與地攤經濟之間便激發出重重的矛盾。對於這樣一個能力有限的特殊家庭而言,街頭擺地攤無疑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辦法。
但從城市管理的角度來說,他們的存在卻難免「髒」了街道,影響到市容市貌。而肩負整頓任務的武漢城管,則誓要將「地攤經濟」清理乾淨。於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就此展開。
早些年,關於城管暴力執法的新聞往往甚囂塵上,扔東西、砸車,甚至大打出手,這類負面新聞想必大家也都有所耳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城管和地攤商販就像是「天敵」一般的存在。
而陳為軍這部《城市夢》的獨到之處正在於,它採用雙線拍攝的方式,不僅將鏡頭對準了看似身為「弱者」的小販,同時也照顧到了看似身為「強者」的城管視角。在小販與城管兩種視角的反覆切換中,我們也得以慢慢拼湊出故事背後的「真相」。
或許,這便是《城市夢》帶給我們的思考所在。無論小販還是城管,他們皆為這部紀錄片的重要主角,他們都各自擁有「說話」的權利。至於彼此孰是孰非,以及他們在鏡頭前究竟流露出多少真實,又潛藏著多少「表演」的成分,相信每一位觀眾都會最終找到自己的答案。
回溯現實生活,我們難免會對城管的不文明執法心懷痛恨,但當你穿行在因隨意擺攤而髒亂不堪的街道上時,或許也會心存反感。當然,我們深知擺地攤的人就是為了生存,但將心比心之下,也會理解城管也有他們的職責所在。看似「天敵」的他們,其實各有各的難處。
縱觀這場發生在武漢魯磨路上的小販與城管之戰,極盡拼耐心、拼道理、拼人性之能事。而陳為軍的攝影機則宛如一雙眼睛,將我們牽引到風波中心,客觀地審視著這場鬧劇背後的些許真相,同時也見證著城市社會中的眾生相。
影片中,王天成一家藉由路邊的舊電話亭,擴展出水果攤和生活用品攤,佔據了很大一塊面積。可以說,王天成就是這條街上的商販釘子戶。而該街道的所有商販也都標比著他們家,當城管對其他家商販進行整治罰款時,就會有人說,你先把王天成一家整治了,再來整治我。
這一時間,王天成的攤鋪便成了不服城管的典型;若不能「拔除」他們一家,似乎難以服眾。於是,城管便集中火力展開攻勢。而作為這個家的保護傘,王天成老人也使盡渾身解數。用他兒子的話來說,父親就像老母雞一樣,張開翅膀守護著孩子們。城管們一批一批地來,最終卻都被王天成老人一批一批地給「打」了回去。
陳為軍的鏡頭如此生猛地記錄了雙方彼此角力的整個過程。碰上來遊說的執法人員,老人就統統都罵走;看到有人來丈量佔地面積,老人就上去搶走尺子;若是被開了罰單,他拿過來就是一張張撕掉。王天成始終用自己的「狠」辦法,保護著這個家庭的基本生存。
而城管這邊,則就此成立了專案小組,甚至開大會討論,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他們開始上演無間道戲碼,找專員偷偷記錄王天成一家的日常成交流水,分析他們家的收入情況。他們還每天換人前來遊說、拍照、錄像。可見,陳為軍鏡頭前的城管形象,彰顯出一種與我們以往印象中完全不同的樣貌。正如製片人所言,或許這正是武漢城管試圖打破固有偏見的方式。
而老人王天成則永遠衝在前面,總是一副「動我攤位,就是毀我人生」的架勢,與「敵人」展開斡旋。他運用「敵動我也動」的戰術,撒潑、哭喊、動手,不允許城管執法人員靠近半步;甚至發出了「我要活,我要生存權,我要治病」的深切吶喊。
你說老人「倚老賣老」,但他確實是生活不易;你說城管不近人情,但這恰恰是他們的職責。這場曠日持久的對峙,最終讓雙方都筋疲力盡,也終於迎來影片中最令人印象至深的「高潮戲」:城管組織了數十名人員,手持警棍和盾牌,將接近崩潰的王天成團團圍住。
看到這一幕,相信很多觀眾的心都會被揪住。而這正是陳為軍心目中的紀錄片價值所在,也是他常年關注小人物如何在社會浪潮中得以生存的創作直覺。他以最真實、最直擊的方式正視著這場似乎難以解決的衝突,並對衝突背後的「真相」孜孜以求。鏡頭中的那一刻,或許老人的張力變得更足了,又或許城管的氣焰下降了幾分,但唯獨鏡頭下的困境卻沒有辦法隱藏。
難道,真的沒有辦法化解這場鬧劇嗎?在這場命運交織的「城市夢」中,有人尋求活路,有人苦於管理,有人耽於未來,他們的願景其實都是為了在城市化進程中依然能夠和諧共進。而大城市的兼容並包,也有幸在影片中得以展現。王天成一家最終搬進了一個正規的販售點,武漢也終於成功拿到了「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
夢境分好夢,也分噩夢;生活有好事,也有壞事。影片《城市夢》所記錄的,正是一場有好有壞的夢;而發生在城市裡的事,同樣有好有壞,正如我們每個人不同的人生。
回看《城市夢》這個片名,我們或許才會恍然。這場「夢」所記錄的,已然不僅僅只是王天成這樣的外鄉人的融入與掙扎,同時也是城市管理者在面對「疑難雜症」時的權衡利弊。而他們共同的信念,都是為了更好地守護這個「夢」。
陳為軍導演作為這場「夢」的見證者,則以冷靜客觀的鏡頭,讓我們更加體悟到了「城市夢」之於這個時代的深層意義。倘若你曾看過陳為軍導演以前的紀錄片,相信你一定不會對此感到陌生。他總是用自己獨特的眼光,記錄著這個世界的反面,同時又努力守護著希望。
陳為軍導演
比如反映河南愛滋病家庭的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著》,比如講述小學生班級選舉的《請為我投票》,比如同樣拍攝於湖北的關注教育問題的《出路》,再比如記錄新生命誕生殘酷現場的《生門》等等,都是記錄著平凡人的不平凡的生活。而今年這部新作《城市夢》,也依然致力於將真實殘酷的生活點滴記錄在「案」,同時又為未來留下一線光亮。
2003《好死不如賴活著》
2007《請為我投票》
2017《生門》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老人王天成用餘生所有的力量,為他們這個家撐起一片天,為的就是能讓孫女有更好的未來。你說他無賴,你說他為老不尊,但他的內心又有誰能真的看到呢?如果沒有陳為軍導演的這部紀錄片,或許老人對抗「世界」的視頻被傳到網上,只可能淹沒於一群鍵盤俠們無情的口水;但記錄的力量正在於,他讓生命有了尊嚴的火光。
回望這場沸沸揚揚的「鬧劇」,或許最能讓人感受到希望所在的就是王天成的孫女萍萍。她樂觀好學,成績優異,也是老人內心深處真正的精神支柱。每當說起孫女的時候,老人的眼睛都會放光。而孫女的笑,也是這部紀錄片裡最美的瞬間;她讓我們相信,這一場城市的夢終究會有最好的歸宿,而萍萍也一定會最終美夢成真。
作者| 皮皮丘;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
激勵計劃籤約帳號【看電影看到死】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