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帶兵哪家強,了解了他們,你會發現戰國四大名將都弱爆了

2020-12-24 歷史如同明鏡

日月千年依舊,不變是人家滄桑!

古往今來,賢臣名將不可計數,有如過江之鯽。他們或有兵法傳世,或治軍嚴明,或平生未嘗一敗。

其中有這麼幾人令我感觸頗深。

吳起

其文能治國,武可強軍,一生未嘗一敗,兼有,《吳子兵法》傳世,只做到其中一樣就可以享譽千古,古今第一戰神,舍他其誰?

在魯,幫助弱魯勝齊;在魏,與諸侯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陰晉之戰更是帶領五萬魏武卒大破秦兵五十萬;

前386年,吳起來到楚國,和楚悼王明君賢臣譜寫了一段君臣佳話,短短五年時間,使得一個疲楚、弱楚降洞庭,平白越,西伐秦,卻三晉

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他歷仕的每一個國家,或開始變得強大,如魏;或重新煥發生機,如楚。

魏國著名賢臣曾這樣評價吳起: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

評價之高,名副其實,儘管後來因為變法遭到楚國舊貴族排擠,在死前仍舊伏身在楚悼王屍體旁,使得新繼位的楚肅王,以傷害王屍罪屠滅封君貴族七十餘家,為後來宣威盛世王令暢通打下了基礎,可以說提現了吳起的智無遺慮。

韓信

一生用兵如神,為謀戰派代表人物,垓下之戰擊敗另一位蓋世名將項羽,創造了古代用兵史上的奇蹟。

早年鬱郁不得志,甚至曾受胯下之辱,但是沒有放棄,終得剽母一飯之恩,到最後幫助劉邦平定了天下,其指揮過的經典戰役無數。背水一戰滅趙,和項羽的破釜沉舟有異曲同工之妙。《曹劌論戰》也云:夫戰,勇氣也,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兩軍相對,士氣與勇氣尤其重要,當生存之路被切斷,為了求生,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就激發了勇氣,贏得了此次大戰。

之後的垓下之戰,韓信指揮藝術,更加高超。四面楚歌,攻心之策,最終合圍逼得項羽烏江自刎。

霍去病

某天在知乎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有些人一出生,仿佛就是為完成某個使命」。這麼來形容霍去病的一生,個人認為非常貼切。

他十七歲第一次出徵茫茫大漠。漠南漠北之戰,逼得匈奴向北遷徙,漠南無王庭。到二十二歲最後一次出徵,封狼居胥,二十三歲死亡,被封為冠軍侯。

一生短暫,如流星划過歷史長河。

但戰績斐然,太史公這麼評價其人:

「直曲塞,廣河南,破祁連,通西國,靡北胡。「

此三人,皆是蓋世名將,戰績斐然,古代將帥的典範。

相關焦點

  • 連廉頗都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一生未嘗敗績的吳起為何沒能入選?
    他在魏國當了22年將軍,率領魏軍打得秦國「不敢望西河之外」,幫助魏國成為戰國初期最強諸侯;他去到楚國後,幫助楚國「南平百越」,讓「諸侯患楚之強」。這樣的豐功偉績,在五千年的歷史中都是很少見的,他為何就不能列入戰國四大名將之中呢。
  • 戰國四大名將:連吳起、樂毅都沒能入選,李牧憑什麼榜上有名?
    如果要從中國歷史上篩選一個戰亂最頻繁的時代,那麼戰國時代一定一枝獨秀。因此,戰國時期也是名將湧現最為頻繁的時代。而在眾多名將之中,為什麼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入選四大名將,而不是其他人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那麼你對四大名將這個組合或許有些誤會。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戰國時期,是一個諸侯混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百家爭鳴,人才薈萃,形成了一種又一種學派,也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臣良將。其中戰國四大名將無疑是當時最耀眼的幾位,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那麼,問題來了,這幾位能夠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們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有些武將也很強大,卻無法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呢?比如說樂毅,吳起。這是不是就說明樂毅等人不如戰國四大名將了呢?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出自於《千字文》。《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 為什麼吳起不是戰國四大名將?筆者:亞聖不屑與小輩相提並論!
    「兵家四聖」的選材相比「戰國四大名將」是要廣泛得多的,所以「兵家四聖」要強於「戰國四大名將」也是不無道理的。在「兵家四聖」中只有吳起可以勉勉強強地稱作戰國人(吳起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人物)。那麼亞聖吳起為什麼不是戰國四大名將?吳起是長輩「起翦頗牧」都是戰國後期同一個時代最傑出的將領,而吳起卻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將領,這麼看吳起算得上是「起翦頗牧」的長輩了。
  • 廉頗為什麼能擠掉吳起、樂毅和魏無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當然歷史迷會不屑,誰不知道這些人的事跡?普通人還真不一定知道。廉頗知名度最高,可不代表能力和戰功比他們高!廉頗是這些人中武藝最高的人,八十歲還能開百擔之弓,但他是一個純粹的武將,是一個身經百戰的經驗老將,還達不到白起、王翦、李牧、吳起、樂毅和魏無忌的水平。
  • 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與廉頗無爭議,那麼第二到底是李牧還是王翦
    由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周興嗣在其作品《千字文》提出戰國四大名將的概念,在歷史上一直存在著諸多爭議,雖說戰國四大名將排名不分先後,可這四人的成就與能力,確實存在著高低之分。在眾多的評選中,白起第一的位置是比較穩的,而廉頗在四人裡面實力與成績都是最差的。那麼剩下的兩位,李牧與王翦到底該怎麼排呢?
  • 吳起:率領5萬魏武卒大敗50萬秦軍,為何不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
    說起戰國四大名將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分別是李牧、廉頗、王翦、白起。這四大名將不光打過大小戰役幾百次,還擊殺過上百萬的其他國家軍隊,可謂是軍功顯赫、戰功高壘。正因為如此,四個人被後世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最早的記載和形成常識是在《千字文》裡,其中寫道「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這裡的起翦頗牧就是指戰國時期的秦國白起、王翦,趙國廉頗、李牧。戰國四大名將的說法一直被後世認同到今天,也是因為四人對自己國家的功績和其軍事才能作為基礎的。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不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53年,另一說公元前403年)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顯著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消滅智氏,以三家分晉的結果為標誌
  • 戰國名將輩出,每一個都是時代翹楚,大家都認可他們嗎?
    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戰爭是,周朝衰微後各自盤踞,成就了春秋五霸,後來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家,從這裡開始正式進入了戰國七雄的局面,一般國家林立,強弱有別的時候就會出現不斷的攻伐和戰亂,而亂世出英雄,因為戰亂造就了很多名將,所以戰國時期名將是最多的,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戰國時期的十大名將,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可呢
  • 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呢?
    那麼,問題來了,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一首先,就戰國四大名將來說,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
  • 戰國四大名將一生為國徵戰,馳騁疆場,豐功偉績世人敬佩
    戰國風雲變幻,能人輩出,王侯將相陽算陰謀,瞬息萬變,千古明月,照見了多少英雄豪傑,在歷史之上他們熠熠生輝。每每想起那四大名將的英姿颯爽,馳騁疆場便讓人熱血沸騰,一生為國為君,勞心勞力,但名士暮年,卻難得善終,令人唏噓,寧願他們戰死沙場,也不願看到他們消亡在朝廷詭計之中。
  • 戰國四大名將排名:起翦頗牧。筆者:別鬧了,那只是順口溜
    「起翦頗牧」是戰國四大名將,這個排名最早的出處是《千字文》。對於這個排名,許多的學者紛紛表示質疑,「起翦頗牧」真的可以代表戰國名將嗎?這四個人的排名又是否公正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戰國時期,名將如雲。白起,王翦,廉頗,李牧他們都是屬於戰國後期同一時代的人,「起翦頗牧」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戰國後期四大名將。再來論一論排名的準確性,至少這個排名是把李牧極大的低估了。有人說白起王翦依託強秦,兵強馬壯,勝是應當;廉頗雖然常年南徵北戰,勞苦功高,但是在面對強秦的時候卻心有餘而力不足,被一位沒有什麼出色戰績的秦將王齕打的節節敗退。
  • 樂毅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為何不是戰國四大名將?原因並不複雜!
    那麼,問題來了,樂毅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立下赫赫戰功,為何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一首先,就戰國四大名將來說,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
  • 盤點戰國時期四大名將排名
    ——鬼谷子 戰國時期,七雄紛爭,是一個烽火狼煙的時代,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好戰。 那麼你知道戰國著名的將領有哪些嗎?今天小二為大家帶來了戰國四大名將排名。
  • 戰國四大名將都有哪些,白起和王翦哪個功勞最大?
    戰國四大名將的名頭那是響噹噹的,幾乎無人不曉,他們就是歷史上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秦趙兩國各2位,秦、趙是戰國後期軍事實力的代表,戰國後期基本也就趙國能和秦國一拼,趙國的強大的得益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下面我們就具體了解一下這4位名將的一些貢獻,看看他們為什麼能評上這個稱呼。秦國白起白起又稱公孫起,外號「人屠」,四大名將之首,戰國時期秦國人,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
  • 戰國四大名將,為什麼沒有連諸葛亮都誇讚的樂毅,原因主要有三點
    戰國時期徵伐不斷,所以有很多名將都從戰事中被發掘出來,而戰國四大名將主要分布在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國家,因為這兩個國家的戰事最為慘烈,那麼為什麼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什麼少了差點一舉滅齊的樂毅呢,就連諸葛亮都對他誇讚不已,甚至把自己比作當代的樂毅。
  • 以弱勝強,幾乎滅掉齊國的樂毅,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說到這,就會有很多同學有疑問了,取得了如此驕人戰績的樂毅,為何沒能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這其實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戰國四大名將」這一稱呼是在多久出現,如何出現的。宣威沙漠,馳譽丹青」,因《千字文》後來從教導皇子的文稿成為了後世孩童們的啟蒙文章,漸漸傳播開來,久而久之,人們就因為周興嗣在《千字文》中所寫的這兩句話,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
    戰國歷史上真正沒有敗績的武將是吳起,但這個記錄只能說明同時期缺乏優秀的武將,不能說明吳起有多強——而吳起的偉大也是建立在軍事理論成就、政治變法成就和對秦惠公、魏武侯這樣的強敵實現的勝利。白起無敗績之說只是因為忽視戰國史料的特點而被現代附會上的——如果以這個標準,藺相如、趙奢、景陽、魏無忌等眾多武將均無敗績——如果僅以這個標準,顯然是對白起的貶低。
  • 戰國四大名將趙國佔據兩位,為何會敗給秦國?三個方面為你解答!
    我們也都知道秦朝的天下是秦始皇靠武力一點一點的打下來的,所以在六國子民的心中都非常痛恨秦始皇,六國的貴族更是對於秦始皇恨得咬牙切齒。之所以沒在秦始皇在世的時候引發暴亂,是因為他們懼怕秦始皇,秦始皇一死讓六國貴族子民看到了復興國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