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一家三口駐村扶貧丨黎平縣九潮鎮民羅村結對幫扶...

2021-01-10 天眼新聞

我叫龍家雙,在九潮鎮人民政府扶貧工作站工作員,負責易地扶貧搬遷業務。2019年6月,我產假結束後,被派到民羅村任網格助理員,自此,我開始承擔照看5個月大的女兒,抓易地扶貧搬遷業務和網格工作「三重壓力」。因為負責易地扶貧搬遷業務的另一位同事請產假,所有工作落在了我一個人的肩上。

2019年,正值我縣脫貧攻堅摘帽年,到村上第一天就加班到凌晨兩點鐘,躺下時才想起自己的孩子還沒斷母乳,一天竟忘了餵她。

就這樣,一張簡陋的摺疊床,我和5個月的女兒,還有她的奶奶,一家三口「搬遷」落戶到民羅村委會。  我的同事會經查叫小朋友為「小扶貧」,我白天在村發動搬遷對象拆除舊房,晚上回鎮上加班整易地扶貧搬遷材料,時常到半夜才發現自己的孩子還在村級休息,而自己卻在鎮上休息了。  我時常以拉家常的方式深入開展遍訪,回訪活動,重點對農戶信息再核查、再核對、再精準,經查深入農戶家走訪,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和思想動態。嚴格對標「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要求,抓住薄弱環節,緊緊盯牢死角、漏點,抓好短板補齊工作。  我既要做好幫扶工作,又有完成單位的本職工作,兩頭兼顧,壓力很大,但我終究克服各項困難,順利完成了各項任務。  在扶貧工作中,我成功將3名「光棍漢」「扶上岸」還「送一程」,我堅持扶貧先扶志的思想,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與他們好好談心,與他們講政策,與他們擺道理。成功改變了他們以往的「等靠要」思想,主動外出務工。如今,他們通過外出浙江和廣東務工,年收入上萬元。  我也特別關心留守老人、精神障礙和事實孤兒。我有4戶幫扶戶,他們的事情讓我「日思夜想」。我不時上門幫助老人們洗洗腳、洗洗衣、曬曬被,幫助他們打理生活起居並打掃環境衛生。  記得有1戶,家庭人口3人,兒子和孫子外出廣東務工,留下年一個老體弱70多歲的老人獨自生活。2019年6月份的一天,這位老人摔傷了,我第一時間送老人家去醫院治療。

還有1戶,家庭共3人,兒子外出浙江麗水務工,家裡只剩下70多歲父母雙親在家生活,老人家患有長期慢性病,行動不變,屋子存在透風漏雨現象。看到這種情況,我立即申請實施老舊房透風漏雨整治,同時幫助老人家清除房前屋後的雜草,叮囑老人注意用火用電安全。後來他兒子患病,我為其申請臨時救助,為其度過難關。  還有1戶,2019年4月份他父親死亡,他年幼時母親就改嫁他鄉至今杳無音訊,留下16歲的他一人生活,只有一塊空地基,卻沒有房子,只得寄宿在大伯那裡。我主動為他申請易地扶貧搬遷,同時申報城市低保,如今他考上了大學,還有了新居。   如此種種,便是我一家三口的扶貧故事,我為在脫貧攻堅的決戰中貢獻力量而自豪。等我女兒長大,這個故事將是她的回憶。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軍

編輯 王琳

編審 田旻佳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擺脫貧困,難忘黨恩丨黎平縣九潮鎮同臘村村民朱守平
    我叫朱守平,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九潮鎮同臘村村民,家庭人口6人。   2013年的時候,丈夫因身患腦癌,常年以藥養身,臥病在床。家裡面為了給丈夫治病四處找親戚借錢,最終還是逃不過病魔的魔爪,於當年病逝。丈夫的離世讓原本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欠下大筆債務。
  • 「我的扶貧故事」紮根山區為百姓 真情幫扶拔窮根丨黎平縣龍額鎮岑...
    我叫張德財,是黎平縣龍額鎮岑梧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的一員。2018年2月,開始著手幫扶岑梧村,駐村幫扶初期,心裡也是一片茫然。為了儘快熟悉扶貧業務,準確把握岑梧村的扶貧狀況。我先從扶貧資料整理做起,並仔細的向村幹部、駐村工作隊等了解問題和困難,共同商討做幫扶做法。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幫扶工作丨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吳常根,現為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從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工作在扶貧攻堅戰線上,從一頭霧水到業務精通,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推動全鎮的脫貧工作,實現了質的跨越。吳常根驗收庭院硬化從擔任該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12個貧困村和6056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摸實情」「找藥方」 「挖窮根」,在脫貧攻堅戰中做出了實績。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戰「疫」 家是「遠方」丨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
    我叫吳華康,是貴州省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的駐村幹部,截至現在已駐村兩年。吳華康與群眾一同開展老舊房整治工作細儀村位於雷洞瑤族水族鄉西北部,與廣西接壤,從鄉裡到村,騎車需要1個小時左右。細儀村海拔高,地處偏遠,經濟基礎薄弱,是省級深度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五味」扶貧路丨荔波縣甲良鎮堯並村駐村...
    我叫陸朝軒,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堯並村的駐村幹部。食物按其「味」可分為酸、甜、苦、辣、鹹五類,而人生有味亦當如此。  2019年,全縣脫貧摘帽迎接省級驗收,全體駐村幹部緊鑼密鼓籌備,嚴陣以待接受上級對扶貧成果的驗收。為此我不得不捨棄周末,連續兩個月待在村委加班。那時又接到母親的電話,讓我抽時間回家一趟,帶父親去醫院檢查。母親說父親的結石愈發嚴重,常常半夜疼醒,之後便不能入眠。每每疼痛得厲害了他也只是去醫院打一針止痛針,只因怕在關鍵時期影響我的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好的,我問有什麼政策再告訴你」「我是聽我村一個殘疾人給我說,縣殘聯對創業的殘疾人有項目幫扶,你能不能請他們來我的店看看,可以的話幫我一把。」  「好的,如果有,我請他們來你的店裡看看。」  這是我與結對幫扶的貧困戶的日常交流,雖然我已調離原單位,但我們之間沒有生疏,像親戚一樣熱情,像朋友一樣坦誠。
  • 「我的幫扶故事」扶貧戰場再「衝鋒」——記省委辦公廳駐村幫扶...
    省委辦公廳駐村扶貧幹部吳振問脫貧戶尹八八。「不多不多,採了50斤,賺了100塊。」尹八八高興地說,搞完這次採收,估計可以增收六七百元。尹八八丈夫前年因患淋巴瘤去世, 3個女兒還在讀書,沉重的負擔全壓在她柔弱的肩上。扶貧工作隊引導她加入合作社,參與鉤藤基地培管增加家庭收入。尹八八的愁眉漸漸舒展開來。尹八八的舒展,也讓吳振安心了不少。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二三事 囑託「抱怨」和笑臉丨沿河自治縣...
    父親的囑託  2018年4月2日,懷著一顆既興奮又忐忑的心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之旅。  當父親得知我已駐沙子街道魚塘村開展工作,便娓娓道來……父親當年作為局黨委分工包片聯繫沙子片區工作,期間,因魚塘村十分偏遠貧困,父親曾多次住在這裡開展扶貧及其他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感恩路丨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村民吳仕瓊
    我叫吳仕瓊,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六組村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六年來,我從一名家境困難的貧困戶變成一名戰貧濟困的扶貧幹部,被幫扶到幫扶別人,其中的心路歷程我深有體會。 吳仕瓊在村辦公室工作  當年,村裡進行貧困戶識別時,我家被評為貧困戶。自那以後,得到了鎮村幹部的更多關注,幫扶政策也越來越多。幫扶幹部孫瑤經常上門走訪,解決家庭存在的實際困難,宣傳扶貧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扶貧讓重殘家庭重燃希望|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
    每當我走村串寨時,時常有個小女孩圍在我的身邊,「叔叔,叔叔……」地叫著我,她叫石錦蓉,是貧困戶的孩子,也是我網格內最困難的家庭之一。    我叫吳宗海,是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網格員。自2016年到豆洞村駐村幫扶以來,我用心幫扶,用情感化每一戶貧困戶。    豆洞村是三類貧困村,基礎條件落後,貧困程度較深。雖然2018年實現了脫貧出列,但是仍然有幾戶重病重殘家庭的脫貧重任讓我寢食難安。石堂文戶就是其中之一。    石堂文,豆洞村八組,家庭人口4人。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苦與樂隨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幫扶幹部...
    我叫餘明軍,是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交通運輸局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到團澤鎮四合村、高坪鎮聯豐村、芝麻鎮高原村結對幫扶4戶,回首6年的扶貧路,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 臺安縣駐村幫扶出實招 精準扶貧見實效
    臺安縣駐村幫扶出實招 精準扶貧見實效 信息來源:臺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20-12-22瀏覽次數:次 >「多虧了菸草專賣局駐村工作隊,讓我住上了新房子,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氣,我很感謝他們!」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貧困群眾的「參謀長」|黎平縣巖洞鎮扶貧工作...
    我叫嬴永輝,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巖洞鎮政府工作人員。   2017年9月,正值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最為艱難的攻堅克難期間,組織安排我擔任巖洞鎮扶貧工作站負責人。我深知這一崗位責任重大,承擔著指導鎮村兩級開展扶貧工作的重要職責,既是工作綜合協調機構,也是參謀機關。「打鐵還要自身硬」,為了更好地勝任這份工作,我迅速開展學習、掌握扶貧政策,按照俯下身子、捲起袖子、邁開步子要求,堅持走村入戶調查研究,為鎮黨委政府全面部署扶貧工作收集了珍貴的一手資料。
  • 「我的脫貧故事」昔日貧困戶 今日村幹部丨黎平縣水口鎮美嫩村黨...
    我叫龍維恆,中共黨員,家住貴州省黎平縣水口鎮美嫩村4組,全家4口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4年12月,困頓無助的我向村「兩委」提出了貧困申請,經核查、公示後,我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第一書記和鎮村幹部多次上門與我進行交心談話,詳細了解我的家庭困難實際,解讀惠民扶貧政策。扶貧幹部的真誠和熱情,深深打動了我,讓我重拾生活的信心,決定要靠自己的雙手走上致富路。
  • 高協平、王曉萍一行到扶貧點看望慰問結對幫扶對象
    高協平、王曉萍一行到扶貧點看望慰問結對幫扶對象本網訊(通訊員 李冰婧 宋超 攝影 佘偉灝)12月17日,黨委書記高協平,黨委副書記、校長王曉萍帶隊前往我校對口扶貧點安仁縣永樂江鎮九妹仙村開展「一進二訪」活動,走訪慰問結對幫扶對象
  • 「我的扶貧故事」以實際行動打動大家|黎平縣洋衛村第一書記吳敏
    我叫吳敏,是黎平縣紀委監委一名幹部,2018年8月,被派到黎平縣尚重鎮洋衛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洋衛村地處黎平縣尚重鎮南部,總面積13.19平方公裡,轄區內山巒疊嶂,坡陡谷深,溝壑縱橫,人多田少。全村轄6個自然寨,有523戶2265人,其中貧困人口467人,90%以上青壯年都外出廣東、浙江一帶務工謀生。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趙叔叔,我希望你一直在這裡工作」丨大方縣長石...
    在基層工作,「5+2」、「白+黑」工作是常有的事,雖然工作辛苦,但獲得了群眾認可是我最欣慰的事情。「趙叔叔,我希望你一直在這裡工作,沒有你的幫助,日子真的無法想像。」這是我結對幫扶的一戶貧困戶,那是2018年的秋天,天氣很晴朗,在全排全查遍訪到貧困群眾街群八組陳作文的時候,她的女兒對我說了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