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守護肛腸健康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在深圳啟動,項目配套一百萬資金用於深圳市民的肛腸疾病篩查及建立深圳市民肛腸健康大數據。該基金的設立理念與廣州去年啟動的大腸癌篩查項目有異曲同工之妙。
據廣州市衛計委數據顯示,大腸癌已成為廣州人癌症的「二號殺手」,平均每天有7.5人新診斷為大腸癌,而早期發現的大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腸癌篩查帶來的受益顯著。
日前,信息時報社聯合廣州東大肛腸醫院發起大腸癌公益篩查項目。
大腸癌早期治癒率高
大腸癌早期的症狀主要是便血,極其容易和痔瘡的症狀混淆,導致患者麻痺大意。目前臨床發現的大腸癌患者約有86%為中晚期,治療效果差,生存率低,有區域淋巴結轉移的大腸癌術後5年生存率為68%。
目前大腸癌篩查有成熟的篩查技術路線,早發現治癒率高,有良好的衛生經濟學效益。疾控專家表示,80%甚至90%的大腸癌患者都是由腸道癌前病變或者腸道息肉逐漸演變而成,這個過程平均需要7~15年時間,因此早期大腸癌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從2015年的數據看,超過45%初篩陽性者經腸鏡檢查發現腸道病變(包括腸癌、癌前病變),在這一階段發現、治療、幹預,定期隨訪複查,就可以防止發展為大腸癌。
有血便等症狀應及早檢查
廣州東大肛腸醫院專家提醒,積極參與篩查和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大腸癌的有效方法。
專家建議,居民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全麥等高纖維食物,控制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量,適當體育鍛鍊促進腸蠕動等。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膿血便、便秘、腹瀉、痔瘡等症狀的市民應該儘早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腸鏡檢查。
賴斯/文
提醒
掃「二維碼」可預約肛腸檢查
本次由信息時報聯合東大肛腸醫院的免費大腸癌篩查活動已經啟動。有血便等症狀的市民,可關注信息時報健康部微信公眾號,信哥談健康,發送內容「肛腸檢查+姓名+聯繫方式+性別」報名參與。
(原標題:早期大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達90%)
本文來源:大洋網-信息時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