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138個農貿市場恢復營業 「升級版」菜市場生意比原來更紅火

2020-12-22 荊楚網

農貿市場百大鮮生菜場內乾淨整潔,市民買菜感受舒適。  

記者馬輝 攝

農貿市場中百市集內,市民買菜的感受和逛超市差不多。

記者吳曈 攝

唐蔡路生鮮市場經營戶韓春芳(中)還通過微信群裡訂單為顧客送外賣。 

記者唐煜 攝

進出測體溫,提供洗手液等消毒用品;有電風扇保障通風,更有免費的照片印表機、製冰機等「高端」設施。今年年初,武漢市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提上日程。記者3日從市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指揮部獲悉,截至5月末,武漢市已有138個農貿市場恢復營業,維繫著上萬個就業機會和家庭,全市425家農貿市場將於8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    

部分率先改造好的菜市場已經「上線」。連日來,記者實地探訪我市多家農貿市場,發現「升級版」菜市場生意更好了。

百大鮮生菜場

數十颱風扇保通風,生意比原來還好

位於漢口丹水池的百大鮮生菜場在3月25日就已復工,是武漢市較早經過改造、達到開業要求的2.0標準菜場之一。記者走進百大鮮生菜場看到,買菜的市民絡繹不絕。

進門時有專人負責量體溫;進去後,感到菜場內特別清爽,仔細一看,發現涼風來自天花板上的數十臺電風扇。

「電子支付,減少接觸,保持距離,有序排隊,佩戴口罩,遮住口鼻,勤洗手,勤消毒,禁吸菸」等宣傳牌隨處可見。地面整潔,與超市一樣乾乾淨淨。

記者特意走進男廁所,發現洗手處擺放著兩瓶洗手液,用手試了試,裡面都有洗手液。值班的菜場經理吳正何告訴記者,疫情常態化防控不鬆懈,菜場每天派人測體溫,每天7時和18時左右,進行兩次消殺;光是廁所裡的洗手液,每天都要用十多瓶。

菜場本來就有6個門,通風不成問題,即便如此,菜場還是每天開電扇,加強通風的同時也讓消費者感覺舒適。

每天進場的蔬菜,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並通過電子顯示屏公布。

來買菜的董先生說,老菜場裡難免有種魚腥氣混雜的「菜場味」,這個新菜場幾乎沒有異味,菜場空氣更好了。測體溫,有洗手液、電風扇這些配置也讓人買菜放心。

菜場經理吳正何坦承,撐過一段艱難時期。菜場本來預備在今年2月1日,也就是正月初八開業。突如其來的疫情,只能將市場開業時間推遲。

從今年初開始的菜場改造並沒有停。到3月25日,百大鮮生菜場不斷「升級」:全場加裝了80多臺電風扇;為確保菜場內空氣暢通,還新調整了「空調方案」,將原來準備安裝的3匹的空調,統一更換成5匹,數量也由原來的20臺,增加到45臺;並騰出門面,專門設立了隔離室。

菜場還購買了100多張椅子,用一米線隔開,作為等候區,同時,在門口加裝了流量儀,以監測人流量,進入菜場的人流超過一定量時,就會安排消費者在門口等候區等候,分批次進入。

菜場還儲備了防護服、醫用口罩、酒精、84消毒液、體溫槍、溫度計等相關防疫用品。

吳正何表示,菜場乾淨安全了,消費者肯定會更多,現在菜場的生意越來越好了。

在菜場門口,一位女士正提著剛買的十多樣蔬菜,來到一輛電動車前,把菜往電動車踏板上的紙箱裡裝。為什麼買這麼多?這位姓顧的女士說,這裡的菜價比一般菜場要便宜,一買就是一周的菜。

記者了解到,菜場全都是批零兼營,蔬菜在批發給零售攤主或餐館後,剩下的蔬菜一般按批發價出售。蔬菜便宜,還有一個原因,吳正何介紹,為了幫攤主儘快恢復生意,自3月25日開業到5月底,沒有收攤位租金,全菜場105戶經營戶,每月少收20多萬元。

水果湖菜市場

買菜商超化,垃圾分類無害化處理

用時45天改造完成,武漢首家商超型農貿市場——中百市集5月30日正式投入運營,這也是武漢市農貿市場(菜市場)標準化改造中建成的3.0版農貿市場。

中百市集由原水果湖菜市場改造而來,5月30日上午10時,正式營業,記者在現場看到,很多居民掃碼測溫入店體驗。

「早就聽說要做成超市,今天特地來感受一下,確實不錯,菜品齊全,價格也不貴。」住在水果湖附近的張阿姨拎著剛買的蔬菜、豬肉,她說,確實是像逛超市一樣,標識很清楚,服務態度也很到位。

6月1日,中百市集店長嚴濤介紹說,與傳統的農貿市場不同,商超化菜市場按照商超模式打造,依託中百的物流採購渠道,所有產品統一採購、明碼標識,相對以往攤販各自經營的方式,管理上更加科學有效,市民購物體驗更佳。

4月中旬,水果湖菜市場開始改造。「其實菜場早就有全面升級打算,正好政府大力推進,就順勢而為,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標準把市場改造好」。嚴濤表示,改造速度很快,得到了相關部門和周邊居民的大力支持。

與改造前的水果湖菜市場相比,最主要的進步是,更注重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的保障。

「現在擁有了健全的二維碼追溯系統、設備先進的農殘檢測室、菜品信息公示欄,這些都是原來菜市場做得不夠的地方,事關居民們最為關注的食品安全。」

中百市集還建造了獨立的垃圾回收處理室。農貿市場的垃圾分類和回收是改造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在中百市集,根據不同的垃圾種類,由專人負責放置在對應的垃圾桶內,並送至垃圾處理間,進行無害化綠色處理,壓縮成可再利用的綠色肥料。

3.0標準對標上海2019年智慧化菜市場,重點建立超市化運營管理、共享化和智能服務。現在的中百市集,配備有免費的照片印表機、製冰機、休息區等一系列公益設施,除了提供菜籃子,也成為居民休閒交往的社區中心。

武昌區市場監管局市場科相關負責人稱,菜市場的改造升級作為民生工程,能實實在在提高居民生活品質。3.0標準中百市集將在農貿市場改造整體推進中起到引領示範作用。

除了水果湖菜市場,今年中百還將在全市範圍內改造多個3.0標準的商超化農貿市場。

復市攤主

市場好了,我們都好

記者探訪江城多家開業的集貿市場發現,在多方政策扶持下,一些攤主也主動化危為機,做好服務。復市攤主紛紛表示:「市場好了,我們都好。」

在百大鮮生菜場內,攤主陳春霞夫妻倆老家在安陸。陳春霞說,一家5口人都指望這五六米長的菜攤,疫情到來,讓生意停了一段時間。多虧菜場恢復營業,更讓他們高興的是,自身核酸檢測沒問題,市場還免了一些攤位費。能夠重新擺起菜攤,陳春霞很珍惜。她說,「辛苦是辛苦,也算是自己給自己打工,生活有奔頭。」

漢陽區一些集貿市場還在改造升級中,考慮到市民的生活需求,該區建起了臨時露天市場。54歲王慶懷和妻子龔永秀就在臨時市場內重新賣起了調料。

據悉,中央文明辦主動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年初,王慶懷夫妻倆本來準備回河南老家過春節,碰上疫情,就留在武漢。3個月時間乾貨店沒有開張,王慶懷計算了下,連同房租等在內虧損數萬元。4月20日左右,在區裡幫助下,他開始在臨時市場擺攤,「除了滿足街坊們買菜的需要,也是盡最大努力,將損失減少一點」。王慶懷有信心,等市場改造好,就搬回去,「市場好了,我們都好」 。

在一些開業的集貿市場,經營戶攤位上方懸掛著網絡外賣的牌子,並印有手機號碼,做起了外賣生鮮配送服務。

6月1日,正在唐蔡路生鮮市場97號攤位賣菜的經營戶韓春芳說,復工後,她和丈夫經常給菜館配送蔬菜。有時,丈夫去進菜不在攤位,接到外賣訂單後,她一個人忙得焦頭爛額,「雖很辛苦,但靠勤勞換來的收穫,感到心裡很踏實」。

韓春芳和丈夫,以這個攤位賣菜為主要收入來源。她說,孩子上學,贍養老人,家裡所有的開支都離不開這個攤位,通過微信群配送蔬菜,也增加了一個銷售渠道。記者在該市場看到,到市場買菜的市民都要經過掃健康碼、測體溫後才能進入。

唐蔡路生鮮市場管理員餘文階說,4月18日至今,已有90%經營戶復工,不少經營戶開闢微信訂單這樣的經營渠道。

王地兵是頂鑫集貿市場的經營戶。每當有居民在網上下單,兒子守著攤點,王地兵就駕駛三輪車將新鮮蔬菜送上門,「賣菜從早忙到晚,一年可以賺個幾萬元。復市後,菜場為每個經營戶減免了75%的租金,相信今後生意會更好」 。

記者吳曈 馬輝 胡義華 唐煜 通訊員王智 陳斌  統籌 劉睿徹

相關焦點

  • 稅務助力,餐飲企業恢復元氣生意紅火
    從外曹家巷菜市場裡一個賣吃食的小攤起步,到擁有35張餐桌的知名飯店;從菜式單一的普通家常菜館到擁有研發團隊、每月推出新菜式的新晉打卡網紅,20年的歲月變遷中,明婷飯店經歷了店址搬遷,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卻依然生機勃勃,煥發著向上的活力。「現在我們每天大概接待200多桌客人,生意還不錯。」
  • 濰坊市壽光兩大農貿市場恢復營業
    濰坊市壽光兩大農貿市場恢復營業 2020-03-14 16: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武漢菜市場大變樣
    武漢菜市場大變樣 2020-11-24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菜市場三大熱門生意
    雖然在如今,已經是網絡時代,但居民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菜類,肉類產品,仍然要到菜市場購買,所以菜市場每天依舊有著很多的人流量,很多人都會在菜市場做一些小生意,那麼菜市場做什麼生意好?如今菜市場幹什麼掙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菜市場三大熱門生意。
  • 藏在菜市場的萬億生意!
    其實很多餐飲品牌都是從菜市場裡發家的,最早的周黑鴨門店就是從武漢菜市場裡走出來的,如今已經成為休閒滷味三巨頭之一,同樣煌上煌也是。也有憑藉菜市場、社區商業渠道發揚光大的,比如紫燕百味雞、山林大紅、袁記雲餃等品牌。
  • 宜春農貿市場設計,宜春菜市場設計各業態攤位怎麼設計才更吸客
    宜春農貿市場設計,宜春菜市場設計各業態攤位設計有哪些要求?在農貿市場中攤位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農貿市場存在的價值所在。對於農貿市場不同業態的攤位設計,要求自然也有所不同。各地區的規範要求大同小異,根據各地方特色,會有一定細節上的差異,壹番商超農貿設計研究院歸納標準化農貿市場攤位設計規範如下:1、蔬菜和水果攤位設計A、蔬菜可以採用斜面設計或者階梯設計,採用斜面設計時需要設計成3級臺面,採用斜面設計時需要考慮下水問題,同時也需要採用整體的切斜。
  • 南昌:對面就是菜市場,他們卻佔道擺攤賣菜:「實在是不得已」
    可附近明明就有菜市場,菜販們為什麼不到市場裡面擺攤呢?3月31日下午4點左右,都市現場記者來到南昌市朱橋東路,發現道路一側有近二十家攤位,賣魚的、賣肉的、賣菜的,應有盡有。商販們說,其實他們就是對面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昌南農貿市場裡的經營戶,之所以到路邊擺攤賣菜,實在是不得已。
  • 阜陽蓮池農貿市場明起正式營業 共有300個攤位
    潁州晚報訊  按照超市型農貿市場提升改建的潁州區文峰街道辦蓮池農貿市場,自改建之日起便受到多方關注。日前,蓮池農貿市場正試運營,將於8月16日起正式營業。陳雷說,176戶商戶都已入駐,300個攤位全部擺滿,「現在大家還在擺貨,但附近居民來了,只能邊擺邊賣,生意火熱得很。」來買菜的劉大爺說,自從得知蓮池農貿市場提升改建的消息後,就對新市場充滿期待。當天一大早聽說新市場投入使用了,立即拎著筐過來了,「乾淨整潔,還亮堂,跟逛超市買菜差不多。」記者注意到,市場內懸掛有「食品安全快檢室」等指示標牌。
  • 農貿市場設計|一個好「菜場」能帶來什麼?
    通過改造,解決了經營者貨物無處擺放、陳列雜亂、儲存空間不夠等問題,好的「工作環境」,促使經營者有更好的心情和更飽滿的工作狀態,臉上笑嘻嘻顧客自然來,經營者不再為沒有生意而發愁。改造後的農貿市場市場增加了休息區、餐飲店,買菜過程中遇到個老朋友,便可坐下來喝杯茶、嘮嘮嗑,在快速的生活節奏中體驗一把「漫」生活。
  • 南充這座農貿市場12月正式營業!在你家附近嗎
    小小菜市場,連著大民生。農貿市場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作為城市公共配套設施,農貿市場是最接地氣的民生場所,直接關係著家家戶戶的「菜籃子」。 位於華鳳街道望天壩社區的白土壩農貿市場綜合體目前已經具備竣工驗收條件,將在12月開始正式營業。
  • 麥菜智慧農貿市場系統,升級「網紅智慧菜市場」必備!
    根據藉助麥菜智慧農貿市場系統成功打造的「網紅智慧菜市場」經驗並結合政府相關菜場文件,我們發現「高顏值、高科技」成為了「網紅智慧菜市場」兩大核心打造方向,同時也總結出了下文一些主要升級內容。相比市場環境的打造,菜場科技感打造更難,因此選對智慧農貿市場系統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大半。
  • 肇慶77個農貿市場全部完成升級改造 農貿市場超市化 市民買菜更舒心
    市精神文明創建九大攻堅行動把農貿市場綜合治理列為重點整治行動之一。據悉,全市77個農貿市場列入標準化建設工程,目前72個小改市場已完成標準建設並通過了驗收,5個大改市場已重建完成並投入使用。全市77個農貿市場完成改造農貿(集貿)市場提升是端州區去年的十大惠民實事之一,也是一項提升城市環境和市民群眾幸福感的惠民工程。
  • 小菜店開到菜場門口,農貿市場生意如何保障?
    但不到半年時間,足足有1/3攤位只剩下了頭頂的招牌,商戶卻一去不復返,由於顧客越來越少,這些商戶寧願另謀出路也不願意出攤,這些空攤在昏暗的氛圍中,讓原本就稀寥的生意更是顯得冷清。 原來,周邊小區居民在市場開業之初光顧了幾次之後,發現這裡的菜賣得貴,而且菜品也沒什麼特色,綜合買菜體驗不如旁邊的幾家小菜店。
  • 靈源林口:整治農貿市場 營造良好購物環境
    農貿市場是群眾採購食材的重要場所,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最近,我市各鎮(街道)、村(社區)都在對農貿市場進行整治提升。這兩天,林口社區居委會也在著手對轄區的農貿市場進行整治,營造良好購物環境。在林口社區農貿市場,記者看到準備用於改造市場的材料已經到位,屆時改造完成後,林口社區的流動商販們將在這裡規範化經營。靈源街道林口社區居民 柯世逐 :以往攤位誰佔據了算誰的,當然亂。攤販不和你講道理。
  • 武漢三鎮商場今起恢復營業,優惠多,最愛的奶茶也回來了
    今天,武漢多家商場恢復營業,久違的城市生活終於逐步回到正軌。也因有了這段經歷,即使是很普通的場景,也會讓我們倍感珍惜。相信要不了多久,江城便會熙攘人潮如常,我們最愛的繁華之城,正在歸來的路上。賣場設置緊急隔離點「昨天在新聞上看到,武廣要開門了,我就決定來看看。」
  • 武漢消費正在復甦 星巴克、麥當勞相繼恢復營業
    原標題:星巴克、麥當勞相繼恢復營業,武漢消費正在復甦記者 | 牙韓翔閉店兩個月之後,星巴克在3月24日恢復了5家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的門店。這座城市因為疫情爆發而關閉的門店,眼下正在逐漸恢復。麥當勞中國對界面新聞表示,3月30日起,湖北省包括武漢市內的近百家麥當勞餐廳恢復營業,在安全服務的前提下,開啟「無接觸配送」服務。
  • 全國最牛逼的菜市場
    廈門|八市八市,就是第八菜市場的意思。其實廈門有從一排到九的九個菜市場,但只有八市火了,成為最具代表的本土網紅地標,蔡瀾都曾在這裡逛得很開心。八市的地理位置很特別,地處老市區,在廈門著名的輪渡碼頭對面,位於廈門最古老的片區之一,建築都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正是這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八市食材的新鮮以及生意的繁榮。
  • 星巴克、麥當勞相繼恢復營業,武漢消費正在復甦
    這五家門店分別為武漢群星城店、水岸國際店、首義匯店、南湖城市廣場店、帝斯曼店。不過,目前只提供專星送服務,即星巴克的外賣服務,暫未開放堂食。在此之前,從3月18日起,星巴克已經陸續恢復了其在湖北十堰、荊州等城市的部分門店, 均以專星送或線上點單的「啡快」服務為主。
  • 武漢一開就是20年的刁角老店恢復營業,實探一波後發現
    隨著4月8日武漢「解封」,武漢景區、公園陸續開放,各大企業逐步復工復產,闊別2個月有餘的武漢刁角老店,也終於挺過這段艱難時期,重新開門迎客。最近,每天一打開朋友圈,就能看見不少朋友曬自己去打卡刁角美食的照片,惹得人口水直流,心裡發癢。
  • 比起搶生意,盒馬mini這次要跟菜市場攤販做「好鄰居」
    通常來說,菜市場售賣的是周邊居民日常所需的家常菜,而盒馬mini更關注品質生活,高級海鮮並不罕見,並且還有部分品類會跟菜市場重合。當傳統菜市場的煙火氣帶了點「龍蝦味兒」,這樣的搭配不會「打架」嗎?「不會的。」華高菜市場項目總負責人吳建美給出了答案。「我認為,引進盒馬就是明確要做菜市場的『增量』。」在吳建美看來,傳統菜市場和盒馬mini的客群並不一樣,商品品類、服務、價格上也都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