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暴露出的問題引起政府和社會多方關注,該市場環境糟亂、設施簡陋,甚至存在著非法經營、無證經營的情況,由此引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迅速攻城略地,擴散至全國乃至海外部分國家,無人倖免。同時,這也暴露了現在傳統農貿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髒亂差、管理粗放、監管不力,在購物環境、衛生條件、經營管理上的弊端一一顯露出來,傳統農貿市場亟需升級改造。
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作為「菜籃子工程」,不僅是百姓剛需,城市發展需要,更是國家食品安全監管保障體系建設需要。
三個有利於
01 有利於管理者
制度化的管理,制度是農貿市場立身管理的根本,明確規章制度,管理者管理起來便有章可循。通過法治的手段去管理,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加強食品安全檢驗,對不符合食品安全衛生要求的農產品嚴禁進入市場,減少了商戶無證經營、非法經營的情況。在租金方面,告別以往粗放型的收租模式。
數位化的管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建立整個市場的智慧管理系統,關聯每一個區位、所有商品、市場費用、商戶信息等的統一數位化管理,方便了市場和相關職能部門對市場經營活動的動態數據監管。大數據的整合、智能電子秤的使用、智慧顯示屏的投放,輕鬆實現資源調配、交易量的查詢,告別以往水錶,電錶的傳統手記。
科學化的管理,還我們一個環境優雅、乾淨衛生、富有特色的農貿市場。傳統農貿市場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髒水四溢、怪味撲鼻,而通過科學的設計便能解決以往人工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排水設計不合理,汙水聚集;通風條件不佳,活禽區味道刺鼻;採光受限,市場內視線昏暗。
02 有利於消費者
隨著消費方式的改變,人們普遍追求更美好、更新穎、更高質量的生活消費享受,這將倒逼農貿市場在軟體和硬體上做出改變。
舒適的環境、一站式的購物體驗、導視系統的完善、多樣的體驗空間,留住了那些即將「消失的客人」——較少接觸自然食材的孩子、喜歡新鮮事物的年輕人以及需要更多關懷的中老年人。
在改造後的農貿市場,消費者除了能買到新鮮的菜,還能體驗到傳統農貿市場體驗不到的東西。母嬰室的設立,照顧了買菜需要餵奶的媽媽;開闢兒童遊玩區,家長去買菜再也不用擔心孩子枯燥無聊;加工廚房讓做飯小白不用操心買了菜卻做不來;逛累了還能去美食街區嘗到當地風味。在這裡,消費者將得到全新的感官體驗和購物體驗。
03 有利於經營者
環境影響人的心情和狀態,一個乾淨整潔的工作環境總能讓人心情明媚。通過改造,解決了經營者貨物無處擺放、陳列雜亂、儲存空間不夠等問題,好的「工作環境」,促使經營者有更好的心情和更飽滿的工作狀態,臉上笑嘻嘻顧客自然來,經營者不再為沒有生意而發愁。
人性化的需求,更多的關懷空間,站在充分為經營者考慮的角度,設立了休息室,子女託管室,活動室,使經營者在勞累時能得到放鬆休息,呈現更好的工作狀態。
足夠的配套空間設置,例如,整理間,茶水間,倉儲間,冷庫間,保證了經營商品的品質和新鮮度。
四個價值的提升
01 經濟價值
市場業種配置和布局不合理,很多市場自從建立以來,其業種配置和布局就很少根據市場消費環境變化而進行科學有效的調整,有的市場更是因此顯得經營慘澹。新型農貿市場經規劃設計,合理的使用面積和消防動線及布局,提高攤位的利用率,增加租金收入。
髒亂差的環境、落後的軟硬體設施,不僅不能適應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讓更多的消費者對農貿市場「望而卻步」、「逃之夭夭」。改造後的農貿市場在地面、吊楣、燈光、排水、通風等多處做了改變,有效的提升了市場的整體環境,無形之中增加了消費客群。
農貿市場作為一種傳統的商業業態,業態單一已成了農貿市場止步不前的一大阻礙。如何適應當下消費者的多樣需求,滿足消費者求新求奇的消費心理,農貿市場將與餐飲相結合,留出更多的配套空間,開設咖啡店、美食鋪子、茶館。不僅增加了商鋪價值,還留住了顧客的心。
02 民生價值
農貿市場雖小,但蘊含民生大文章,是城市「有溫度、接地氣」的重要體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糧油、蔬菜成為了暢銷品,一時之間人人家裡都屯了大量的白菜,哄抬物價,菜價上漲,人人恐慌。而農貿市場作為百姓的「菜籃子」,實施保菜價,保供應的措施,發揮了菜市場的民生價值。
農貿市場是百姓的三餐所需之地,更是一個城市的形象之窗,引起政府的重視,各地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加大對農貿市場的補貼,推進農貿市場改造升級。例如:疫情期間湖北省委書記參觀我司設計的百大鮮生,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參觀由我司設計的王家弄農貿市場。
03 社會價值
農貿市場是一個城市文明的形象窗口,涉及到市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一個好的農貿市場更能成為城市地標和名片,活躍地方經濟,促進社會發展。
蘇州雙塔網紅菜市場,作為古城復興案例,改造後在社會形成轟動,人人爭先來此地打卡,帶來了旅遊消費人群。杭州古蕩農貿市場因其管理規範,環境良好,成為接待外賓的定點單位,更一度成為標杆市場。
以農村地區貧困戶和城市地區低保戶為幫扶對象,實行「增崗位、擴渠道」模式進行雙向扶貧,幫助貧困地區銷售農產品帶動貧困戶致富增收。同時農貿市場增加多個崗位和公益崗位,對貧困家庭進行幫扶,解決城市地區有勞動能力低保戶的就業問題。
04 社交價值
農貿市場,不僅是買菜的地方,來到這更像是來到了一個社交中心。這裡的經營戶多是由生活在該社區的居民組成,在這你可以更直接的感受到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品嘗到當地的特色食品,見到這個城市形形色色的人,了解他們不同的生活態度和相處模式。
傳統菜場昏暗潮溼的環境很難讓人產生愉悅的購物體驗,迅速逃離的心立刻就有,更遑論在這談天說地,拉拉家常。改造後的農貿市場市場增加了休息區、餐飲店,買菜過程中遇到個老朋友,便可坐下來喝杯茶、嘮嘮嗑,在快速的生活節奏中體驗一把「漫」生活。
一個好的菜市場如何打造
定位定量的準確性
作為商品集散地的農貿市場,在市場建設前期,如果不做好定位規劃,考察各項區位條件,在運營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
農貿市場定位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市場經營範圍定位,是綜合農貿市場還是專業性農貿市場;招商對象定位,是面向個體營業戶還是大型廠商,或是中小型企業;經營方式定位,是高檔,還是中檔或者是低檔;輻射區域定位,是面向一個地區還是本社區。
做好市場定位,第二步便是市場定量。市場小則競爭力差,市場大又怕招不滿。市場的體量宜小不宜大,定量過大造成空攤,既浪費了資源也給消費者留下了清冷的印象。小農貿市場易營造出哄搶的熱鬧氛圍,生意紅火之後可以視情況擴建。市場的形成並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逐漸形成的。
規劃布局的合理性
農貿市場人流動性較大,合理的布局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能有效疏通客流量,還能促進交易。
市場內按照商品種類划行歸市,商品區域設置要相對集中,即相同業態在同一片區域。分區標誌清晰,交易布局合理,並根據需要為農民設立自產自銷交易區。
涉水的業態的應該與不涉水的業態分離,做好乾濕分離,以免互相汙染。活禽經營區要相對獨立,與其他經營區域隔開,相隔間距不得小於5米。經營醃臘製品、熟食滷品、醬菜調味品、糧油製品、南北貨食品的宜設專櫃或專間。
每個農貿市場業態根據購買的頻率分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必需品設置在靠裡的區域,非必需品設置在靠外的區域,以此帶動市場客流。
裝飾用料的實用性
農貿市場身為民生之所,其裝修設計,材料選用都需考究。選擇什麼樣的材料,添加哪種元素,更能凸顯市場的特色和品格,設計師都會根據市場定位、投資成本等選用既實用又美觀的材料。
農貿市場建築材料不是越貴越好,實用才是最好。用料的第一考慮應以市場的排水、通風、採光等要求為主,不能為了追求更好的視覺效果而造成經營戶和消費者的不便,或降低市場的安全、防滑需要。
在材料的選擇上,以安全性、防腐性、牢固性為前提。考慮到農貿市場潮溼的環境,應選用易打理、防腐的材料,作為公共空間,安全第一,牢固的材料能保證農貿市場的使用壽命更長。
運營管理的品牌性
說起汽車,就想到奔馳、寶馬,講到運動鞋,就想到阿迪、耐克,品牌是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認知、信賴,也是與其他產品有力競爭的砝碼,品牌化經營帶來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農貿市場品牌通過聚集自身的信譽和影響力,無形之間讓人們對它的產生信賴和嚮往,進而產生品牌粘性,想到去買菜就會想到這個農貿市場,拿著品牌消費者對其產品也更放心。這是一種高明的極有遠見的市場策略,如果影響力擴大到一定程度甚至會比有形資產還重要。
農貿市場品牌化管理,將告別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標準化、品牌化、連鎖化的菜市場將是未來農貿市場發展的大趨勢。
結語
一個「好」的農貿市場,不光是外表上的改變,更是在運營管理上得到提升,外表的改變是一時的,唯有以人為本、長效管理才是農貿市場長久經營之道,才能讓市場更繁榮,讓經營戶生意更好,讓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