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經典川菜之一,夫妻肺片,它是用牛頭皮、牛舌、牛心、牛肚、牛肉,先滷後切,再放入紅油調料,色澤美觀,看著就很有食慾,入口至嫩,麻辣濃香,非常的適口好吃,吃了這麼多年的夫妻肺片,你知道為啥叫這名字嗎?我第一次聽說時,還以為是夫妻倆的肺呢,這道涼菜有近百年的歷史了,菜名的緣由還有一個小故事。
夫妻肺片,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在成都的街頭,沿街小商販們,就已經開始兜售牛雜了,他們大多挎著竹籃,挑著扁擔,裡面裝著已經製作好的涼拌肺片,烹飪手法, 大同小異,也就是滷熟了,涼拌一下,原料就是牛雜碎,牛心、牛肺、牛百葉等等,人們也好吃這一口,生意還算可以。
到了20世紀30年代,在街頭眾多的小商販中,成都本地人郭朝華脫穎而出,因為味道和口感好,人們慢慢只認他家的肺片了,他和妻子張田正兩人,一個烹飪,一個售賣,生意越做越好,漸漸有了名氣,因為是牛雜製作的,有心臟、肺片、百葉等,都是別人不要的廢棄下腳料,當地人稱為「夫妻廢片」,隨著買賣的擴大,倆人都覺得「廢」不好聽,後來改為「夫妻肺片」。
經過食客的反饋,夫妻倆不斷的進行改進,口味進一步得到了提高,後來也用羊雜,「夫妻肺片」的名字一直延續至今,現在的肺片當中,並沒有肺葉的出現了,第一是比較廉價,第二是口感一般,賣相不好,後來只用牛心、牛頭皮、牛舌、牛肉、牛肚,這五個部分,取消了肺葉,雖然名字帶有肺,但是吃起來已經,已經沒有肺葉的影子了。
郭朝華就是一普通市井小民,在牛肉鋪子裡打工,當地人回族居多,以牛羊肉為主,但是不吃內臟,一般都棄之扔掉,兩口子看著可惜,經過商量後,便拿走清洗乾淨,滷後售賣,補貼家用,沒想到創造了一片佳話。
現在的「夫妻肺片」被評為四川經典名菜,「中國菜」代表之一,「夫妻肺片」不光沒有夫妻,還沒有肺,第一次聽到時,確實被誤解到了,之前10塊錢,現在已經漲到20元一份,在成都的街頭小巷,人流量依然沒有減少,鮮香麻辣,入口醇香,讓人吃了還想吃。
當初的「夫妻肺片」,因為價格便宜,深受黃包車工和貧窮學生的最愛,現在隨著生活質量提高,「夫妻肺片」已經登上了大雅之堂,有的地方還形成了特色店,除了可以嘗鮮,還有麵食充飢。
到了成都,一定要嘗嘗這道有名氣的「夫妻肺片」,你喜歡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