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茉莉花》,本意竟是為反腐!

2021-02-16 國家人文歷史

本期文章

馬嘎爾尼使團:漂洋過海的《茉莉花》

歐洲畫師筆下的清乾隆年間生活場景(畫師:W.Alexander,1804)

「我從未見過有人能像那個中國人那樣唱歌,歌聲充滿了感情而直白。他在一種類似吉他的樂器伴奏下,唱了這首讚美茉莉花的歌曲。」

18世紀末期,一位初至中國的英國年輕人,在他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記錄下他初聽到中國民歌《茉莉花》時的激動心情。

這位英國人名叫約翰·巴羅(John Barrow)。1792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遣自己的表兄馬嘎爾尼勳爵(George Macartney)率使團以賀乾隆80大壽為名出使中國。約翰·巴羅是使團的財務總管,後來擔任了馬嘎爾尼的私人秘書。

馬嘎爾尼使團訪華是歐洲第一次向中國派遣正式的外交使節,雖然由於中英雙方世界觀不同,未能達成外交上的共識,卻無意中促成了《茉莉花》與歐洲的一段奇緣。馬嘎爾尼使團在華逗留期間,對北京、天津、東南沿海區域做了大量的調查,甚至包括我國的民歌種類。在採風過程中,約翰·巴羅和使團的一位德籍翻譯惠特納(J. C. Huttner)都深深喜歡上了中國民歌《茉莉花》,並把它帶回了歐洲。

就史料記載來看,最初將《茉莉花》引入歐洲音樂界的,應該是惠特納。但是惠特納在正式推出《茉莉花》之前,按照當時西方的音樂規則,為它配上了歐洲風格的引子、尾聲和伴奏,這樣一來,誠如約翰·巴羅所言,就「再也不是中國樸素旋律的音樂標本了」。

和惠特納不同,約翰·巴羅對於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更感興趣。在回憶這段中國之行的專著《中國旅行記》中,他詳細地記載了乾隆年間中國的民情風俗、婦女家庭、宗教信仰、繪畫建築、語言文學、天文曆法、農村面貌等方面,簡直可以稱得上當時最全面的一本「中國百科全書」。對於《茉莉花》和其他九首中國民歌,他致力於還以它們不加修飾的本來面目。約翰·巴羅在《中國旅行記》中用五線譜形式記下《茉莉花》的曲調,還配以英文歌詞翻譯,他甚至試圖用羅馬拼音原汁原味地記錄下《茉莉花》的廣東發音中文歌詞:「好一朵鮮花,有朝一日落在我家,我便戴,不出門,對著鮮花樂。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賽不過它。我便待採一朵戴,但又恐看花人罵。」

約翰·巴羅在《中國旅行記》中對清乾隆年間《茉莉花》採用五線譜方式記譜,並記錄下羅馬拼音歌詞, 還進行了英語翻譯

約翰·巴羅收錄在《中國旅行記》中的清乾隆年間中國民歌曲譜

據我國音樂理論家錢仁康先生考證,《茉莉花》是「流傳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在這一點上,約翰·巴羅功不可沒。正是他在歐洲音樂史上最早對《茉莉花》採用五線譜記譜並翻譯了英語歌詞,才使得乾隆年間《茉莉花》的完整曲調得以保存下來,並在短短三四年間,廣泛在歐洲各國流傳,甚至有了英、法、荷、德等不同文字的版本。在19世紀德國、英國、丹麥、美國等西方音樂家所編著的音樂史著作和音樂曲譜中,巴羅記錄下的《茉莉花》均被作為東方音樂的典型加以介紹。


明清原版《茉莉花》:反腐倡廉的人文意義

原來,誕生於六百年前明清時代的《茉莉花》曲調,經過中國民間藝人幾百年來的口心相傳,直到18世紀英國馬嘎爾尼使團訪華,才得以用五線譜的形式保存下來。從歷史傳承上來說,當年英國合唱團演唱的「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中國民歌,同幾百年前我們祖先聽到的一模一樣。泡一杯清茶,閉目靜聽《茉莉花》優美的曲調,你也許能感受到與我們先人心靈的交流,感受到我們祖先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一個故事又讓我們體會到《茉莉花》曲調更深一層的蘊意⋯⋯

約翰·巴羅收錄在《中國旅行記》中的清乾隆年間樂器

在歷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對貪汙腐敗最深惡痛絕的一個。為懲治官員腐敗,他不惜使用嚴刑峻法整頓吏治。一日,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達和沐英聚會。在聚會中,他們想想現在戰戰兢兢的朝堂生活,不禁感慨萬分,便用花鼓戲的調子即興唱起了歌謠。這歌謠中的歌詞便是徐達根據他們聚會的花園裡的三種花現場編寫的:

「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採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鉤兒芽,奴有心採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採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歌詞中所提到的3種花分別代表了名、利、權。茉莉諧音「沒利」,意思是說要看輕名;金銀花指金銀財寶,但在開花時花上卻帶著一個鉤兒,如果你要取金銀財寶就要付出代價;而玫瑰象徵富貴,我「有心來採」,但卻怕 「刺兒把手扎」。這首歌很得朱元璋的歡心,也受到同樣痛恨貪官汙吏的老百姓的擁護,於是就在大明帝國廣泛傳唱開來。

六百多年過去了,反腐倡廉依然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古往今來,直到目前世界上也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杜絕腐敗現象。

就這個意義來說,今天的官員幹部,確實應該多聽聽傳統的《茉莉花》,讓廉政文化入耳、入腦、入心、生根、開花。

(本文原載於《國家人文歷史》2014年10月下,作者:陳茫,請勿擅自轉載。)

流傳至今的文藝作品,歌謠、故事、繪畫因世界對於人的啟迪而產生,又在歷史中收穫更多意義。隨著文藝作品與歷史糾纏漸深,作品便融化為人的記憶本能:美國內戰的《亂世佳人》,曾繫著紅頭繩的《白毛女》,告訴你不要害怕的《HEY JUDE》。今天,國家人文歷史公眾號將往期雜誌中關於這三部作品的文章推送,以饗讀者。溫故而知新,對歷史的感受,在不斷回首中,變得愈加厚實。(小貼士:回復關鍵詞,即可閱讀原文哦!)

回復「亂世佳人」

《亂世佳人》:那些隨風飄逝的戰爭與愛情(見《文史參考》2011年第8期)

回復「白毛女」

誰製造了《白毛女》紅色經典(見《文史參考》2012年第13期)

回復「HEY JUDE」

《HEY JUDE》清新搖滾助燃革命年代(見《文史參考》2012年第17期)

歌舞昇平的年代需要視而不見
以進步為商標的膚淺
醞釀著一種深刻的危險

讓時間定格,任昨日重現,

國家人文歷史與你一道穿越迷霧探尋真相


往昔精彩:
……
遐想!
在2015年
《假如再給孫文十年》
《失敗的領袖蔣介石》
《歷史無法繞開的胡耀邦》
……
《國家人文歷史》,是一本在移動互聯時代,您仍然需要的紙質雜誌。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2015年度徵訂已經開始:
郵發代號:2-339
訂閱電話:010-65363003/3308

相關焦點

  • 民歌《茉莉花》歌詞本義喻反腐
    民歌《茉莉花》歌詞本義喻反腐誕生於六百年前明清時代的《茉莉花》曲調
  • 民歌《茉莉花》 歌詞本意竟喻反腐
    為懲治官員腐敗,他不惜使用嚴刑峻法整頓吏治。一日,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達和沐英聚會。在聚會中,他們想想現在戰戰兢兢的朝堂生活,不禁感慨萬分,便用花鼓戲的調子即興唱起了歌謠。,在他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記錄下了他聽到的中國民歌《茉莉花》。
  • 揭秘:民歌《茉莉花》本是明朝反腐神曲
    馬嘎爾尼使團訪華是歐洲第一次向中國派遣正式的外交使節,雖然由於中英雙方世界觀不同,未能達成外交上的共識,卻無意中促成了《茉莉花》與歐洲的一段奇緣。馬嘎爾尼使團在華逗留期間,對北京、天津、東南沿海區域做了大量的調查,甚至包括我國的民歌種類。在採風過程中,約翰·巴羅和使團的一位德籍翻譯惠特納(J. C. Huttner)都深深喜歡上了中國民歌《茉莉花》,並把它帶回了歐洲。
  • 【民歌風行】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我有心採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罵……」中國民歌《茉莉花》在國內外重大活動中,一遍遍地唱響,說它蜚聲中外,真是一點都不過分。在此次演出中,何仿除了要指揮《東海凱歌》和《雨花臺》兩個大合唱外,還要組織一個四人女聲小合唱,演唱安徽、浙江和江蘇三地的各一首民歌。安徽、浙江的民歌《姐在田裡薅豆棵》和《李三寶》很快就定了下來,江蘇民歌卻沒有現成的。唱什麼好呢?他突然想起了15年前在六合記錄的那首《鮮花調》,於是首次對其加工、整理,改編成《茉莉花》。
  • 經典民歌《茉莉花》英文版:濃鬱的中國味道,簡直美醉了!
    在中國,有那麼一首民歌,早已走出國門,享譽世界,成為國際知名度最高的中國民歌之一;在中國,有那麼一首民歌,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性佳作,頻繁出現在重大外交場合,如北京奧運會開幕式、G20杭州峰會、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在中國,有那麼一首民歌,是中華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這首歌曲,就是享譽中外、傳頌極廣的——《茉莉花》。
  • 國際樂團愛上中國風 江蘇民歌《茉莉花》奏出國際範兒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芽,又香又白人人誇……」你是否還依稀記得,十幾年前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一個清脆、純淨又帶著稚嫩的童聲劃破雅典奧利匹克體育場的上空,「中國八分鐘」由此拉開,把全世界的觀眾從「奧林匹亞」帶到了「萬裡長城」……   萬隆會議、香港回歸交接儀式、外國元首訪華……這首委婉細膩的江蘇民歌以自己獨特的民族音樂藝術魅力詮釋了一次又一次重要的歷史時刻,甚至有人笑稱
  • 民歌《茉莉花》道出了人的三種境界
    婦孺皆知的江蘇民歌《茉莉花》有三段歌詞,每段的最後一句分別是:  「我有心採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我有心採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  「我有心採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這最後的三句歌詞,不經意間道出了人的三種境界。哪三種境界呢?
  • 中國民歌《茉莉花》 英文版,甜美經典!值得收藏!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讓我來將你摘下
  • [美曲新翻第二期]江蘇民歌《茉莉花》
    《中華詩詞》雜誌公眾號美曲新翻第二期江蘇民歌《茉莉花》 劉仕勇(湖北安陸)茉莉花(新韻)一勝雪高潔茉莉花,身心扮美我中華。紮根大地人人愛,世代清廉萬眾誇。二麗質馨香茉莉花,終生奉獻遍天涯。無私無畏為民眾,服務中華千萬家。
  • 跨越萬裡,完美融合,中國經典民歌《茉莉花》牽手《今夜無人入睡》
    視頻中,中國經典歌曲《茉莉花》和著名歌劇詠嘆調《今夜無人入睡》,經過重新編排,由中意歌唱家隔空對唱,給受疫情影響的人們送去鼓舞,直抵人們心靈。視頻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畫面。隨著悠揚的《茉莉花》旋律響起,鏡頭從中央歌劇院疊畫到盛開在中國大地的茉莉花,花香環繞,飄過長城,飛過天壇,飄向大海。指揮家則面對海浪,背映藍天,從容揮棒,合唱的歌聲隨波而起。
  • 江蘇民歌《茉莉花》,成為一張中國送給世界的音樂名片,委婉動聽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提起《茉莉花》這首歌,可以這麼說,絕大多數中國都會哼上幾句。即使是在國外,只要是有華人華僑的地方,都會聽到這首歌的曲調。這首歌,成了除國歌外,最能代表中國的一首歌曲。
  • 「音樂藝術」《茉莉花》
    《茉莉花》為中國傳統經典民歌,源自南京六合傳唱民歌彙編《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整理、改編後於1957年完成曲、詞並首發;《茉莉花》旋律優美平和,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
  • 好一個何仿 好一朵《茉莉花》
    2005年4月28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南京接見何仿時,深有感觸地說,《茉莉花》在世界上廣為傳唱,影響很大,但很多人不知道何仿是誰。   在南京軍區政治部幹休所裡,白髮紅顏、精神矍鑠、樂觀豁達的何仿老人,為記者講述了他與《茉莉花》的不解情緣。
  • 每日鋼琴曲欣賞——何仿《茉莉花》
    一曲清麗優美的民歌《茉莉花》,唱紅了中國,響徹了全球,也給其收集加工者帶來了聲譽。著名軍旅音樂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江蘇民歌《茉莉花》搜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因肺部感染於2013年9月21日中午12時在南京逝世,享年85歲。
  • 茉莉花 | 一首曲目讓你愛上交響樂
    《茉莉花》是一首曲調優美流傳久遠的中國民歌,最早名叫《雙疊翠》,又被稱為《鮮花調》或《茉莉花》。
  • 音頻|慶祝建黨100周年·紅色佳音|《茉莉花》
    要說中國民歌中,最能代表中國的歌曲,我首先會想到《茉莉花》。今天在中國最普及的《茉莉花》詞曲有兩個版本,一首是「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另一個版本是「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芽,又香又白人人誇」。在國內外重大活動中,《茉莉花》一遍遍響起,蜚聲中外。
  • 浙江天宏文化 何仿與《茉莉花》的採集
    何仿「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我有心採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罵……」中國民歌《茉莉花》在國內外重大活動中
  • 為什麼茉莉花那麼有名?
    雜談 | 茉莉花2020-03-16一曲《義勇軍進行曲》,唱出了新中國;一曲《東方紅》,出去了新航天;而實際上,還有一曲《茉莉花》,唱出了中國人。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交接儀式上,在中英兩國領導人出場前,兩國軍樂隊各奏三首樂曲,中國軍樂隊 演奏的第一首樂曲是江蘇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現場,當中國政府代表團入場時,一曲江蘇民歌《茉莉花》由軍樂團奏響;美國發射一顆向外太空飛行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搭載了許多國家的優美樂曲作為地球禮物送給外空生命,中國入選的樂曲就是這首《茉莉花》;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在歌劇
  • 茉莉花的3個花語你知道嗎?
    談起茉莉花,就能想到一句歌詞: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芽,又香又白人人誇,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這一首揚州的民歌《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傳遍大街小巷,大人們都會哼的一首歌曲。
  • 讓我們一起致敬中國最古老的流行歌曲之一《茉莉花》
    節目現場,王中山用古箏彈奏河南版的《茉莉花》,地方特色濃鬱,盡顯俏皮;方錦龍跨國界演奏日本版《茉莉花》,於指下展現了音樂的靈動和文化碰撞的火花;陳軍攜二胡上演華爾茲版的《茉莉花》,在浪漫與唯美中輸出中國文化的魅力。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程桂蘭,則帶著「吳儂軟語」版本的《茉莉花》盛裝登臺,在蘇州方言中展現《茉莉花》獨特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