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民歌《茉莉花》,成為一張中國送給世界的音樂名片,委婉動聽

2020-12-22 憶江南音樂坊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提起《茉莉花》這首歌,可以這麼說,絕大多數中國都會哼上幾句。即使是在國外,只要是有華人華僑的地方,都會聽到這首歌的曲調。這首歌,成了除國歌外,最能代表中國的一首歌曲。

說起《茉莉花》這首歌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明清時期。其實這首歌最初的名字是《鮮花調》,在明朝的萬曆年間就有記錄,後來到清代乾隆年間,有一部大家都很熟悉的戲《西廂記》,講的是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裡面有兩句重疊的戲詞「鮮花調」,這是《茉莉花》這首歌的雛形。

《茉莉花》因為在我國江蘇一帶流傳最廣,大家都把它稱作是一首江蘇民歌。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挺進淮南,部隊裡有一個大眾劇團,團裡有一名文藝兵叫何仿。當時部隊開到南京附近的金牛山一帶,何仿偶然間聽到一位民間藝人,自彈自唱一首曲子很好聽。就好奇地跟這位老藝人攀談起來,這才了解到這首曲子叫《鮮花調》。歌詞裡面唱到三種花,有金銀花、玫瑰花和茉莉花。

何仿回到部隊,把這首歌進行了修改,去掉了前面的那兩種花,只留了茉莉花。在歌詞中重點突出了茉莉花的特點,並且把個別稱呼也做了修改,比如把「奴」改成「我」,使歌詞更加大眾化,更易於傳唱,最後把歌的名字更名為《茉莉花》。

解放後,南京軍區成立前線歌舞團,何仿任團長。有一次,團裡一位女演員陳桂蘭,用吳儂軟語演唱了這首《茉莉花》。何仿聽完後認為很好聽,就對陳桂蘭說:「以後你就用吳語演唱這首歌。」到了1959年,周總理訪問奧地利,前線歌舞團跟隨總理,在維也納第七屆世界青年和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陳桂蘭演唱了這首歌,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

後來前線歌舞團跟隨總理先後走訪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像莫斯科、布達佩斯、雅加達、金邊、萬隆等地,當地的華人華僑聽到這首歌,都非常喜歡,因為它喚起了華僑對祖國和家鄉的眷戀之情。1997年6月30日午夜時分,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由中國軍樂隊演奏的第一首曲子,就是這首《茉莉花》。據何仿的兒子何海峰迴憶,當年老爺子看電視轉播,聽到在這個偉大的時刻,中國軍樂團演奏了經過自己改編整理的曲子,激動得熱淚盈眶,這首曲子也是何仿老先生最喜歡的一首歌。

2004年,一位五歲的小姑娘上幼兒園,跟著老師經常表演一些舞蹈,也唱過這首《茉莉花》。有一天,一位光頭大大來到幼兒園,讓她再唱一遍這首歌。小姑娘毫不卻場地唱了一遍,唱完了也沒當回事,就跑出去跟別的小夥伴們玩去了。到家後,媽媽跟她說,老師要帶她和另外幾個小夥伴去很遠的地方唱歌,問她怕不怕,小姑娘滿臉笑容地回答:「我哪兒都敢去。」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的閉幕式上,這位小姑娘在舞臺上唱響了這首《茉莉花》。

這個小姑娘名叫陳天佳,那位光頭大大就是大名鼎鼎的導演張藝謀。據小姑娘陳天佳回憶,平時演唱這首歌都是在平地上,在奧運會閉幕式上,自己站在升降臺上,旁邊還不停地燃放禮花,一害怕就身不由己地抖了一下。自己那麼小在那麼重要的場合,就代表中國演唱了這首歌,還邀請世界朋友到中國參加2008年奧運會,是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回憶,也是自己引以為豪的一件終生難忘的大事。

說起這首歌,還有一個小插曲。在清朝時期,曾經被當作中國國歌在德國演奏過。1896年清政府大臣李鴻章出訪德國,德國政府以國際交往中,迎接國家元首的禮儀,歡迎李鴻章來訪。按照國際慣例,在歡迎李鴻章的儀式上,儀仗隊要奏響來賓國的國歌。這可把李鴻章難住了,因為當時清政府根本就沒有國歌。好在李鴻章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他靈機一動,他是江蘇人,對江蘇民歌《茉莉花》非常熟悉,於是就讓樂隊演奏這首歌作為國歌。後來這首《茉莉花》就算是清朝的「代國歌」,在外交場合奏響,別人還給這首歌曲了一個名字叫《李中堂樂》,李鴻章聽了還很高興。

《茉莉花》這首歌,在極具東方韻味的旋律中,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徵不時地在世界各地唱響,它集合了上百年的國樂精華,成為一首代表著和平的友誼的歌曲,成為一張中國送給世界的音樂名片。它曲調委婉悠揚,在中國乃至國際上,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被廣為傳頌。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為它在歷史上的特殊地位,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

相關焦點

  • 國際樂團愛上中國風 江蘇民歌《茉莉花》奏出國際範兒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芽,又香又白人人誇……」你是否還依稀記得,十幾年前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一個清脆、純淨又帶著稚嫩的童聲劃破雅典奧利匹克體育場的上空,「中國八分鐘」由此拉開,把全世界的觀眾從「奧林匹亞」帶到了「萬裡長城」……   萬隆會議、香港回歸交接儀式、外國元首訪華……這首委婉細膩的江蘇民歌以自己獨特的民族音樂藝術魅力詮釋了一次又一次重要的歷史時刻,甚至有人笑稱
  • 【民歌風行】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我有心採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罵……」中國民歌《茉莉花》在國內外重大活動中,一遍遍地唱響,說它蜚聲中外,真是一點都不過分。於是,小小年紀的何仿,成為學生歌詠隊隊長兼指揮,在聯中小有名氣。1942年,新四軍二師政治部下屬的淮南大眾劇團領導發現了何仿的音樂才華,把他要了過去。就這樣,年僅14歲的他,成了一名光榮的新四軍文藝戰士。1942年冬天,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在華中堅持敵後遊擊戰爭的新四軍正進行著艱苦卓絕的反「掃蕩」鬥爭。奉上級命令,何仿隨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江蘇六合、儀徵一帶,開展反「掃蕩」工作。
  • 「音樂藝術」《茉莉花》
    《茉莉花》為中國傳統經典民歌,源自南京六合傳唱民歌彙編《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整理、改編後於1957年完成曲、詞並首發;《茉莉花》旋律優美平和,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
  • 冼星海:「民歌是中國音樂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國音樂,必須研究民歌」
    一般說,北方的民族旋律起伏比較大,音域較寬,甩腔使用較多,格調陽剛、開朗、奔放:南方民歌曲調抒情、委婉、細膩,音樂性較強。由於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地理環境、語言、生活習慣等各方面原因,其演唱方法也多姿多彩。
  • 讓我們一起致敬中國最古老的流行歌曲之一《茉莉花》
    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徵唱響世界,她集合了上百年的國樂精華,成為一曲代表著和平的友誼之歌,一張代表著中國精神的文化名片。節目現場,王中山用古箏彈奏河南版的《茉莉花》,地方特色濃鬱,盡顯俏皮;方錦龍跨國界演奏日本版《茉莉花》,於指下展現了音樂的靈動和文化碰撞的火花;陳軍攜二胡上演華爾茲版的《茉莉花》,在浪漫與唯美中輸出中國文化的魅力。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程桂蘭,則帶著「吳儂軟語」版本的《茉莉花》盛裝登臺,在蘇州方言中展現《茉莉花》獨特的韻味。
  • 好一個何仿 好一朵《茉莉花》
    一時間,何仿被這婉轉悠揚、優美動聽的民歌深深吸引住了,他如獲至寶地跳了起來,當場就請藝人教他唱,還一句句地記下了曲譜和歌詞,臨走時按照藝人教他的方法準確地唱了出來。從清朝道光年間流傳下來的這首民歌,從此深深地刻印在何仿的心中。   精心修剪,《茉莉花》超凡脫俗轉眼到了1957年,29歲的何仿已是前線歌舞團的作曲兼指揮,完成了在上海音樂學院的進修深造。
  • 經典民歌《茉莉花》英文版:濃鬱的中國味道,簡直美醉了!
    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關注「最美民歌」,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更多經典民歌、優秀音樂作品、少數民族歌曲、生活小妙招等每天都有分享
  • 跨越萬裡,完美融合,中國經典民歌《茉莉花》牽手《今夜無人入睡》
    茉莉花是中國東方美的代表,散發著純潔的美和優雅的氣質。但更為人熟知的,是它作為民歌,優美的旋律流轉至今,享譽大江南北。用這首優美的中國民歌加上著名詠嘆調《今夜無人入睡》,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又完美融合。義大利與中國兩種古老文化的碰撞,要追溯到一百年前,在歌劇《圖蘭朵》中第一次結合。
  • 每日鋼琴曲欣賞——何仿《茉莉花》
    194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華東(第三)野戰軍政治部文工二團、華東軍區解放軍劇院、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工作。歷任團員、音樂組長、副股長、作曲、合唱隊長兼指揮、副團長、前線歌舞團團長、藝術指導。1951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幹部進修班,1956年入總政文化部合唱指揮訓練班,師從德國專家。一曲清麗優美的民歌《茉莉花》,唱紅了中國,響徹了全球,也給其收集加工者帶來了聲譽。
  • 中國民歌《茉莉花》 英文版,甜美經典!值得收藏!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讓我來將你摘下
  • 民歌《茉莉花》 歌詞本意竟喻反腐
    古往今來,直到目前世界上也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杜絕腐敗現象。就這個意義來說,今天的官員幹部,確實應該多聽聽傳統的《茉莉花》,讓廉政文化入耳、入腦、入心、生根、開花。,在他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記錄下了他聽到的中國民歌《茉莉花》。
  • 音頻|慶祝建黨100周年·紅色佳音|《茉莉花》
    要說中國民歌中,最能代表中國的歌曲,我首先會想到《茉莉花》。今天在中國最普及的《茉莉花》詞曲有兩個版本,一首是「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另一個版本是「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芽,又香又白人人誇」。在國內外重大活動中,《茉莉花》一遍遍響起,蜚聲中外。
  • 民歌《茉莉花》,本意竟是為反腐!
    馬嘎爾尼使團訪華是歐洲第一次向中國派遣正式的外交使節,雖然由於中英雙方世界觀不同,未能達成外交上的共識,卻無意中促成了《茉莉花》與歐洲的一段奇緣。馬嘎爾尼使團在華逗留期間,對北京、天津、東南沿海區域做了大量的調查,甚至包括我國的民歌種類。在採風過程中,約翰·巴羅和使團的一位德籍翻譯惠特納(J. C. Huttner)都深深喜歡上了中國民歌《茉莉花》,並把它帶回了歐洲。
  • 揭秘:民歌《茉莉花》本是明朝反腐神曲
    馬嘎爾尼使團訪華是歐洲第一次向中國派遣正式的外交使節,雖然由於中英雙方世界觀不同,未能達成外交上的共識,卻無意中促成了《茉莉花》與歐洲的一段奇緣。馬嘎爾尼使團在華逗留期間,對北京、天津、東南沿海區域做了大量的調查,甚至包括我國的民歌種類。在採風過程中,約翰·巴羅和使團的一位德籍翻譯惠特納(J. C. Huttner)都深深喜歡上了中國民歌《茉莉花》,並把它帶回了歐洲。
  • 辰良>讓中國民歌響遍世界
    周豔泓出生在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從小酷愛唱歌、跳舞,在流行音樂的氛圍中薰陶;1994年還在大學讀書時就推出首張專輯《又見茉莉花》,憑其清純亮麗的音色,嘗試民族與流行相交融的唱法,一炮走紅,唱響大江南北。而國外朋友對中國有地域特色的民族音樂的喜歡,促使她把路子定向民歌。於是,「做一系列中國音樂風情畫」的計劃湧上心頭。那是1996年。
  • 為什麼茉莉花那麼有名?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交接儀式上,在中英兩國領導人出場前,兩國軍樂隊各奏三首樂曲,中國軍樂隊 演奏的第一首樂曲是江蘇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現場,當中國政府代表團入場時,一曲江蘇民歌《茉莉花》由軍樂團奏響;美國發射一顆向外太空飛行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搭載了許多國家的優美樂曲作為地球禮物送給外空生命,中國入選的樂曲就是這首《茉莉花》;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在歌劇
  •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些英文版中國民歌,簡直美醉了~
    而像《茉莉花》、《在那遙遠的地方》、《康定情歌》、《半個月亮爬上來》等中國民歌,也早已走出國門,聞名海內外。那麼,將經典的中國民歌翻譯成英文來演繹,會是什麼樣的呢?今天,就讓你大飽耳福。》是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國民歌,可能大家都會同意。
  • 中國加油!空無一人的音樂廳裡,他們為中國人民奏響《茉莉花》
    巡演首站在江蘇大劇院拉開帷幕,而《茉莉花》作為一首充滿江南風格的江蘇民歌,由捷克愛樂的藝術家們演繹,也在江蘇大劇院首次奏響。捷克愛樂與江蘇還有更深的緣分,去年愛樂與江蘇文投籤署了5年戰略合作協議,參與了南京森林音樂會的演出,並與江蘇交響樂團建立了長期的交流與合作。
  • 雷佳歌曲蘆花細膩動聽 其獻唱《難忘茉莉花》引發創作熱
    雷佳的歌曲《蘆花》細膩動聽,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聽一聽。精彩絕倫的殿堂級表演,犀利新銳的觀點交鋒……北京衛視《傳承者之中國意象》自開播以來,憑藉著獨具一格的節目風格成為不少網友熱議的話題。在上周日播出的節目裡,這種「熱潮」還在繼續:歌唱家雷佳再現了《難忘茉莉花》這首經典歌曲,並帶來了各種版本的《茉莉花》,用「最中國」的樂曲引發了全場的共鳴,也引發了網上關於「方言版茉莉花」的創作狂潮;而來自天津雜技團的「蹬人」絕技,不僅使得節目現場展開了關於雜技傳承的討論,更是在本期節目播出後成為了熱門話題,網友紛紛留言點讚:「不僅要點評還得『診脈開方』,觀察員和青年團真是太拼了!」
  • [美曲新翻第二期]江蘇民歌《茉莉花》
    《中華詩詞》雜誌公眾號美曲新翻第二期江蘇民歌《茉莉花》 項茂松茉莉花(中華通韻)香壓三春牡丹苑,色凌臘月六出葩。畦丁看養不離此,園客貪憐難捨它。一朵仙姿融曲唱,百年吳語惹人誇。江蘇小調中華韻,世界聲情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