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親情爭奪戰』,是父母給予子女的苦果。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總會圍繞孩子問『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如果有一天,父母離婚了,你要跟誰?』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此現象是典型的父母在子女面前潛意識『爭寵』,渴望成為子女心中更愛的那個人,為此,在『討好』子女的過程中,忘記了性別差異,丟掉原則,最終,讓孩子在父母攀比的『巴結』中被溺愛、被放縱、被迫喪失了獨立處事的能力,從而對父母過分依賴,以至於在與外界接觸時不想受半點委屈。
情竇初開時,總幻想有個男人能像父親一樣呵護自己、嬌慣自己,縱容自己,為此,父親便成為自己擇偶路上的參照物。然而,當今的未婚男子又何嘗不是在溫室中長大?他們面對女友的『刁蠻』『自我』『盲目消費』不屑一顧,從而在女友眼裡,他們是極度的自私,換取的結果註定是愛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介於此,想規勸當代戀愛男女: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無私中彰顯著自私,要想要愛情順利的發展,男女雙方均要拿出奉獻精神,並試圖學著包容,而不是一味索取。
2、呵護、安全感、物質是女人需求,未婚男難給
當代未婚女,在被問及未來結婚對象時,會條件反射般的說出『高富帥』『疼愛自己』『孝敬父母』諸如此類的關鍵詞。事實上,未婚女子在戀愛過程中最需要的則是呵護、安全感和一定的經濟基礎。女人是最容易被感動的群體,為此,她們更看重日久生情的愛情,因為她們需要更長時間男人的溫暖來體現自己在愛情領域的偉岸,通常狀態下,一個冷酷的男人只會讓女人尖叫一時,懂得呵護女人的男人才會讓女人有想嫁的衝動。
女人想要的安全感是什麼?其實女人也說不清楚,為此,更多女人會將『房子』『車子』『票子』作為能看得見的安全感,為此,未婚男人會覺得自己的女友太現實,在重壓下,對待愛情的態度會變得浮躁。縱覽現實中很多剛剛步入婚姻的男女,裸婚、倒貼的比比兼是,意味著女人想要的安全感未必就是『房子』『車子』『票子』,而是一個男人的上進心、事業心,以及對準媳婦的承諾。
當代未婚男子的脆弱,讓他們喪失了愛情領域因有的擔當;當代未婚男女的隨便上床,讓男人對愛情少了些許忠誠;當代物慾橫流的現實,讓女人在愛情面前不由自主的物質化。所有這一切擺放在婚姻面前,讓更多的女人對同齡男子的表現越來越失望,為此,更多女人會在愛情中變得失落並心傷且不舍的離開。事實上,造就如此結果的罪魁禍首還是因為未婚女子心裡早就住下了一個『爸』。
介於此,想規勸當代戀愛男女:當用心去經營眼下的愛情時,你會發現物質並不是走向婚姻的做主要因素,因為女人需要的是絕對的呵護、包容、安全感,或者說,未婚男子要給予女友最無私的愛,只有這樣,才能驅趕她心中的那個『爸』。
3、快餐婚姻催化老少戀現象越發明顯
女性通常是生活在情緒情感體驗中的個體,她們在意男性在物質方面給予的保障,也在意男性對自己的基本情感心理需求滿足。年輕女性渴望成熟、情感上能給自己更多關照的男性,是一種潛意識在尋求「理想父親」的衝動。在每個女孩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父親角色,這個父親有著男性的力量、男性的權威、甚至是無所不能的,從而覺得安全可靠,能保護自己,還能對自己像愛女兒一樣永久。
這同樣是一個開放且早熟的年代,很多人在上中學時,就開始了青澀的戀愛,甚至過早的偷嘗了禁果,很顯然,這個年齡的人群對愛情還沒有相對成熟的定義,僅僅局限於『喜歡和那個人在一起的感覺』,意味著如此感情很難至始至終,為此,當愛情因為年齡增長、地域變遷、求學兩地等因素存在後,愛情往往會在時間的衝擊下夭折。這時的女人就會很受傷,並認定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再加之適婚年齡,父母『物質』婚戀觀的催化,會讓很多女人在擇偶過程中呈現『真愛』給『金錢』讓道的尷尬局面。
快餐婚姻的痕跡越來越嚴重,導致很多女人在選擇丈夫的過程中更傾向於事業有成的大叔,他們的做事精密、物質有相當保障,和未婚女人的戀父情節相當吻合,然而,婚姻是搭夥過日子一輩子,而不是只顧全當前。因為太多的『老少夫妻』告訴我們,婚後因為年齡產生的代溝才真正讓女人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