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二十三:議論文如何做到「材料豐富」

2021-01-13 語文亦國學

議論文寫作中的「材料」,主要指向議論過程中援引的各類論據。「材料豐富」即指闡釋事理時不作空洞分析,而是藉助諸多的事實或道理進行有理有據的剖析。

議論文寫作中的「材料豐富」,首先建立在廣泛佔有材料的基礎上。充當論據的材料,或體現為現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性特徵的事件,或體現為已被歷史證明的定理、公理、名言警句,或體現為經典作品中的不朽的藝術形象。無論以何種方式出現,「公認性」都是必須具備的特性。也就是說,這些材料中蘊含著的哲理,必然是被絕大多數人公認為正確、符合邏輯。傳統文言課文《報任安書》中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都屬於廣泛佔有材料的典型範例。

「材料豐富」其次建立在精當的取捨、適宜的聯想與推理之上。擁有大量的第一手論據材料後,並不意味著就能寫出內涵豐富立意深刻的作品。要想落實作品的豐富性,還必須對材料進行精當地取捨。要能夠依據構思立意的需要,合理使用好每一則材料。同時,還需要在現有材料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聯想與推理,使一些原本看起來並無直接關係的素材,建立起內容上的有機聯繫,從而實現充實文章內容的目的。

魯迅先生在寫作《輪雷峰塔的倒掉》時,就不但依據寫作的需要對《白蛇傳》的傳說進行了加工提煉,而且還在此基礎上,聯想到《義妖傳》,進而聯想到錢王和保俶塔,最終又聯想到了秋高稻熟時節的螃蟹,聯想到了躲在蟹殼中的法海,在冷嘲熱諷中完成了全文推理論證的全過程。

「材料豐富」還建立在材料的鋪排、修辭的使用中。議論類的文章,使用論據時不能滿足於對某一具體材料的細緻描繪,而是需要將同類型的若干則材料進行精心整合,以排比句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議論文中運用排比句列舉論據材料,往往能使說理擁有更多的言外之意,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排比之外,文章還要善於使用其他修辭手法。要善於將一些原本抽象的內容,通過一定的修辭手法的運用,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內容。

《「友邦驚詫」論》中,魯迅先生為了揭穿「友邦人士」的醜陋嘴臉,就通過一組排比句,在類比與對比手法的綜合運用中,營造出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

好個「友邦人士」!日本帝國主義的兵隊強佔了遼吉,炮轟機關,他們不驚詫;阻斷鐵路,追炸客車,捕禁官吏,槍斃人民,他們不驚詫。中國國民黨治下的連年內戰,空前水災,賣兒救窮,砍頭示眾,秘密殺戮,電刑逼供,他們也不驚詫。在學生的請願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

「材料豐富」最後取決於文章的虛實結合、由具體到抽象的拓展遷移。優秀的議論文,同樣具有虛實相生的特點。說理過於實在,則留給讀者的思考空間狹窄,難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說理過於虛空,又容易脫離生活實際,給讀者雲山霧罩的玄幻感覺,同樣影響閱讀情趣。所以,成熟的作者,總是善於將虛與實和諧搭配,如此,文章才能有效落實由具體到抽象的拓展遷移。

例如,《紀念白求恩》的寫作主旨在於頌揚國際主義精神。要達成這一目的,便需要對國際主義精神這一抽象概念作意義闡釋。作者正是採用了具體和抽象相結合的手法,既概述了白求恩「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的客觀事實,又從其行為中解析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技術精益求精」兩種抽象的意義,再通過「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這樣的事實,將原本虛空的概念介紹得翔實生動。

【寫作示範】

閱讀下面材料,依照要求寫作。

我們有時會看到某些汽車的後窗貼有「保持車距」「請勿吻我」「我怕修」之類的提示牌,目的是告訴後面的車輛不要和自己過於「親密」。因為一旦「親密接觸」,就有麻煩產生了。其實,萬事萬物都有個保持距離的問題:林木的生長需要距離,樓房的建築需要距離,人與人的交往需要距離。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什麼樣的思考和聯想?請不脫離材料意義,文體自選,題目自擬,立意自定,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審題導引】

「距離」,除了指事物在空間或時間上的相隔而外,還有什麼意思?為什麼同樣的地理距離給不同時代的人們造成不同的障礙呢?在歷史和現實中有哪些遠近互通互變的現象呢?在多元的時代要不要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隨著地理距離的縮短,心理距離會自然縮短嗎?

深入地想一想,這裡有寫不盡的內容。

可以從歷史上的「天涯」變成了今天的「咫尺」寫起,表現科技的巨大進步;可以從「咫尺」與 「天涯」是一種抽象的心理距離出發,表現人與人的隔膜;可以寫師生之間、官員和百姓之間的「零距離」接觸,表現新型的人際關係;可以寫萬水千山隔不斷的情愛、母愛和對祖國的愛;還可以從鑑賞的角度寫距離產生美,從交往的角度寫距離保持個體的相對獨立性,從認知的角度寫距離保證認識的客觀性,從物理的角度寫距離提供活動的舞臺,距離保證安全等等。

【下水作文】

遠與近

這是一個怪誕的世界:萬水千山的那一端,或許有著你朝夕相處的親密夥伴;同一個樓梯的這一端,或許有著你老死不相往來的陌生鄰居。感恩現代信息技術的成全,我們足不出戶,便可以依憑了電腦或手機,把遙遠的距離縮短為50釐米或者10釐米,又把10釐米或50釐米放大為寸草不生的萬裡沙漠。

物理意義上的距離,已然被飛速發展的時代濃縮成了小小的屏幕。心與心的距離,卻若頭頂上的藍天與白雲,既有可能緊密偎依,也有可能始終分離。信息技術可以改變物質化的生活,卻無法讓精神世界中的每一個個體,都和其他的個體形成親密相融的魚水深情。

這樣的現象,正常,又不正常。

正常的理由很充分。社會高度發達帶來的,是大工業時代緊密合作式生存形態的轉變。生長於當下,只要手機沒死機,網絡沒癱瘓,支付寶有餘額,似乎就沒有了需要勞動鄰居們幫忙處理的事兒。病了有120,遇到麻煩了有110,想吃點東西了有美團,想買點東西了有天貓,遭遇痛苦了有微信和QQ……網絡為我們營造出了一個天涯若咫尺的物質時空,在此時空中,距離退化為一根線,既無限遙遠,又無限靠近。差距只在於彼此是站在線的兩段,還是線的兩邊。

不正常的理由同樣很充分。淺近的理由是,人類屬於群居動物。虛擬世界中的「群居」,終究無法取得真正生活中的朝夕相處。鄰裡間只要形成了真正的友誼,總勝過屏幕上虛幻的影像。更何況,屏幕上的那個身影,究竟是否真如他的文字或言說,還得打個或大或小的問號。

深刻的理由是,共存於同一片藍天下的人們,在個性化的情感之外,還有一份共同的責任與使命。你無法要求萬裡之外的那個網友和你一起為你生存的這片土地種一棵樹,無法在難以抗拒的自然災害面前與他同心協力共渡艱難。當人類不得不用集體的力量去抗拒來自自然或社會的災難時,你只能和身邊的人手挽手肩並肩地奮鬥。

所以,任何一種人為地壓縮距離或者製造並拉大距離的行為,都不是生活的應有質態。生活在地球村中,我們需要的,既是「天涯若比鄰」的豐富,也是「隔籬呼取盡餘杯」的愜意。唯有將遠方和眼前的人都看作風景,都視作值得信賴的朋友,才能在線上線下擁有同樣豐富的精神生活。

當然,親近鄰裡也有一個尺度的問題。此尺度過大,人際關係便生疏;尺度過小,又容易出現矛盾。好在國家相處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鄰裡相處也得尊重彼此的私生活空間,尊重各自的生活習慣。最理想的鄰裡距離,說到底就是四個字的路程。這四個字是「尊重」「理解」。

有人說,距離產生美;也有人說,距離使人陌生。其實,美或陌生都並非由於距離,而是由於心靈。心靈相偎依,距離便消失;心靈相疏離,距離便產生。

只是,偎依也好,疏離也好,最好都能保持在一個恆定的尺度之內。這個尺度,就如兩個刺蝟的相互取暖,遠了感受不到彼此的溫度,近了又會帶來傷害。重要的是恰到好處。

【寫作感悟】

這篇作文在「材料豐富」這一點上,大體落實了上述「方法導引」中倡導的各項要求。

從論據的選擇上看,文章由生活中的現象引入,時而關注當下,時而眺望從前,時而國家的相處原則,時而鄰裡的交往策略,基本體現出「上下兩千年,縱橫八萬裡」的思維角度。

從材料的取捨、聯想和推理上看,在無盡的「距離」中,只抓住網絡空間距離和鄰裡距離這兩個點而展開,體現出議論文化大為小、化虛為實的寫作風格。運用材料分析事理時,也並非全部建立在真實生活剖析的基礎之上,而是多處運用了聯想和推理。這樣的安排,既豐富了文章的內涵,也增強了說理過程中的可讀性,為讀者提供了相對豐富的閱讀體驗和認知感悟。

版權聲明: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未經作者本人許可,不得轉載,更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作者:劉祥 ,「三度語文」首倡者,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江蘇省教學名師。出版個人教育專著12部,發表教育類文章一千餘篇。其「三度語文」教學主張在國內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中學語文》等報刊均有專文推介。應邀在17個省開設示範課和主題講座共二百餘場。教學專著各大實體書店和各大網絡書店有售。

相關焦點

  • 高考議論文擬題三原則
    議論文是高考作文的主流文體,高考之所以這麼考,這同高中生思維發展的水平是相適應的。因此,寫好議論文,讓議論文在你的高考中出彩,應當是每個考生夢寐以求的願望。那麼,高考複習中,考生如何去做,方能在議論文寫作中出彩呢?
  • 高考作文,議論文選取素材的兩個最基本原則,務必收藏
    60分的高考作文,相當一部分同學會選擇寫議論文。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想要拿高分,沒有好的素材是不行的。那麼我們該如何選用素材?這篇文章我們將談一下這個問題。只概括為兩個最基本的原則,請大家收藏,記住,並且用好。第一,選材務必適合表現文章的主題。完成了審題環節之後,就要考慮如何寫作文。
  • 2020年湖南高考作文題出爐!(附歷年高考作文題)
    1982年命題作文,議論文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1983年看圖作文 :看漫畫《挖井》寫一段說明文,一篇議論文分兩題寫作,說明文介紹畫面,議論文題目自擬。(共45分。2007年命題作文:以「詩意地生活」為題寫議論文或記敘文2008年材料作文:根據詩句的意境和哲理寫議論文或記敘文「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是唐代詩人韓愈的名句。
  • 中高考作文|只需3種論證方法,讓議論文立顯「深刻」與「豐富」
    一篇議論文能否說理透徹並產生巨大的說服力和感召力,關鍵就在於論證是否有效,而論證是否有效甚或高效,直接決定了文章能否達到高考作文發展等級所要求的「深刻」和「豐富」。恰當或綜合運用例證法、引證法、因果分析法等論證方法,是提高論證效度的必經途徑,也是中高考學生在備考時必須學習和提高的方面。下面,我們就結合考場佳作,談一談如何高效地運用常用的幾種論證方法。
  • 高考語文,所謂通用議論文素材,這樣操作你也能擁有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材料怎麼寫作文?特別是需要事實論據做支撐的議論文?而有時候,同學們所遇到的問題,真的不是材料有沒有?而是如何選擇材料。所謂的作文難,對於許多考生來說,其實是難在素材上,也就是材料的選擇和運用上。經常有同學和家長問我,能否找到一些通用的素材?把這些素材運用到所有的作文當中。
  • 2020年湖南高考作文題竟是這個!還記得你當年的作文題嗎?
    每年高考的作文題目都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話題。那麼,你還記得你高考那年的作文題嗎?小編已經幫你找到了過去43年的高考作文題!快來重拾屬於你的那份青春記憶!2019年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2013年材料作文:結合兩則「我願意」的材料,寫記敘文或議論文1、它被天邊的彩雲所吸引,奮力飛騰,寒冷、饑寒、風雨都無法阻止它,它毅然決然的向上飛,飛上高山之巔,它已經精疲力竭,傷痕累累,一個聲音問,值得嗎?天地蒼茫、彩雲繚繞,它內心充實而滿足,喃喃的答道:我願意!
  • 豆神中考獨家|2020北京高考作文解析暨各地高考作文題匯總
    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考生,是完全沒有能力應對2017-2019這三年的北京高考大作文題的。而在2020年,北京高考的命題人,放了考生一馬。根據北京青年報採訪到的消息,今年的作文題延續了議論、記敘二選一的北京特色,議論文先以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做引子,讓考生談談「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記敘文則是以當今時代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消息為切入點,讓考生以「一條消息」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 致敬青春丨回看40年湖南高考作文
    ● 1982年 命題作文,議論文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1983年 看圖作文 :看漫畫《挖井》寫一段說明文,一篇議論文 分兩題寫作,說明文介紹畫面,議論文題目自擬。 ● 1984年 話題作文:根據「關於怎樣寫作文」的材料自擬題寫議論文 有的同學說 :「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無話可說,只好東拼西湊,說一些空話套話,甚至編造一些材料。」
  • 如何寫出優秀議論文(七):如何設計議論文的結構(下)
    (下)上一講我們探討了開頭結尾的設計,今天接著探討議論文的結構。二、論證主體的集中與準確議論文的主要內容應該是論證過程。論證,一定是圍繞論點展開的,是基於論證邏輯、運用各種論證方法來論證觀點成立的過程。所以論證主體內容就需要做到集中和準確。
  • 明天高考!湖南歷年作文題目在此 還記得你當年的作文題嗎?
    請根據上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根據上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2013年湖南高考作文題 材料作文(我願意): 作文是二選一: 1、它被天邊的彩雲所吸引,奮力飛騰,寒冷、饑寒、風雨都無法阻止它,它毅然決然的向上飛,飛上高山之巔,它已經精疲力竭,傷痕累累,一個聲音問,值得嗎?
  • 高考日語——如何邁過作文這道門檻?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高考日語會考哪些文體類型的作文。高考日語作文類型大致分為三種:應用文、記述文和議論文。高考日語的作文題目2020年『紙の本と電子書籍について』(關於紙質書籍和電子書)2019年『最近読んだもの』(最近閱讀過的書籍)2018年『雨の日に』(在雨天)2017年『細やかな
  • 從教40年,文科狀元的語文老師,這個高考「作文歌」很給力
    7月高考加油2020年高考馬上就要來臨了。臨時抱佛腳雖然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了解一些有趣輕快的方法,也是能夠讓高考變的不那麼有壓力的,而且說不定還能有醍醐灌頂的效果。在高考中最讓學生頭痛的可能就是寫作文了,但是有這麼一位老師,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四十載,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學生快樂學習。所以他將高考作文寫作的要點編寫成了歌謠,可以讓語文老大難們很容易明白要領。廈老師的作文歌訣總共四首,包括作文審題歌、作文寫法歌、材料作文「十要」歌、文章比喻歌。淺顯易懂,可以很容易地找出各種文體的寫作要領。
  • 備戰2021|議論文如何講道理——以2020全國I卷作文為例
    議論文如何講道理——以2020全國I卷作文為例(來源:水先生的語文生活)有學生向我請教講道理的方法。「難啊!」我從老花鏡邊框的上面射出眼光來,看著學生。「老師,什麼是講道理?考場上面給定的史料,對所有的考生都是平等的,寫作文的關鍵是你如何把自己的價值判斷粘貼到事實上,也就是如何解釋歷史事實。歷史事實沒有終極的解釋,解釋總是多元的,甚至可以是相互競爭的。「老師,你能不能結合材料中某個具體人物,具體說說怎樣講道理?」好吧。
  • 初三學生必要會寫的「抗疫情」議論文怎樣才能打高分呢?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必將是難忘的一年。全國上下都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地抗擊疫情,這也是2020年的熱門話題與焦點關注。距離中高考不到四個月的時間了,這次的「抗疫情」必將也會成為熱門考點,對於初三的學生來說,議論文是比較難寫的,我們就來看看「抗疫情」的文章又該如何去寫呢?怎麼才能夠獲取高分呢?
  • 答侄女議論文寫作之問
    議論文固然沒那麼好寫,也沒那麼難。給你幾點建議:(一)萬變不離其宗——論點、論據、論證:一旦明白三者之間的內在邏輯,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由「要我寫」,成為「我要寫」——生活中,不可避免要說服他人贊同接受支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嗎。
  • 高考作文20年:命題類型變化敵不過套路長存
    圖/IC高考作文的結與解本刊記者/杜瑋發於2020.9.07總第963期《中國新聞周刊》高考制度設立近70年來,作文題歷經了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任務驅動型作文等形式的變遷,題目在開放和限制之間閃轉騰挪。
  • 今年陝西高考作文是……經歷過高考的你,還記得當年的作文題目嗎?
    今天一大早2020年高考正式拉開帷幕剛剛2020陝西高考作文題目出爐↓↓↓(1)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整個系統由55顆衛星構成,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它們共同織成一張「天網」,可服務全球。材料中「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聯繫現實生活,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 2020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全解讀(完整版)
    2020年的高考註定與眾不同,因為疫情,很多地方都延遲了開學時間;往年雷打不動的高考時間也推遲了一個月。等高三學生回到學校沒多久,就要開始高考了。語文科目已經考完,而每年全國各地的作文題目,都會成為高考第一天的重頭戲,引發段子手們的討論創作熱情。羽熹童書和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今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是哪些吧!
  • ...堅持,保持敬畏之心——浙大新聞系主任沈愛國點評2020高考作文
    早上第一場語文考試剛結束,杭州網記者第一時間邀請到了浙江大學新聞系主任沈愛國對今年的高考作文進行點評。「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題取美好期望和現實生活為題,所指深遠。該題貼近生活實際,讓學生走進自己的人生架構。人生有時不能兼顧理想,而要和現實妥協;為了和睦要和家庭妥協;為了生活要和社會妥協。要做到個人、家庭、社會的有機統一往往是非常困難的。
  • 人生漫漫,需平衡堅持,保持敬畏之心——浙大教授點評2020高考作文
    早上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新鮮出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