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2021-02-08 電影市場簡報

(全文3429字,閱讀約需8分鐘)

 

煒哥曰:

讓疫情的歸疫情,電影的歸電影…

 

疫情之下,影院久久不能復工,從業者難免煩躁,老編也不例外。然而,煩躁並不能解決問題,從事電影的人終歸還是要回到本職中來。因此,今天老編拋開疫情,單純聊聊電影。

 

好電影,從好故事開始。爛故事拍出爛電影數不勝數,爛故事拍出好電影卻鳳毛麟角。同時,好故事拍出的爛電影比比皆是,好電影卻大多都有一個好故事。劇本的好壞很大部分決定了故事的好壞,導演的發揮決定了另外的部分。

 

故事的來源包括原創、改編甚至真實世界,但是普通觀眾不能看到劇本,無法區別編劇和導演各自對故事的影響。因此,普通觀眾更關心電影是否講了一個好故事。如果你是影迷,除了憑感覺來判斷影片所講故事的好壞,是否有一些顯而易見的「金線」來幫助你進行更深入的評價呢?

 

答案肯定是有的,好萊塢電影就是講故事的典範。很多人喜歡好萊塢電影而不喜歡國產片,就是因為好萊塢電影大多通俗易懂,國產片卻讓人云裡霧裡。好萊塢講故事的套路流傳甚廣,如經典的「三幕式結構」(鋪墊、衝突和解決)或者「英雄之旅」。大部分好萊塢影片都採用了最傳統的敘事方法:線性敘事,按時間線推進劇情。

 

要評價一部電影講故事的水平,不能單純看劇情是否新奇,設定是否酷炫,或者反轉是否足夠多。我們首先要學會判斷的是,電影是否正確地執行了講好故事的套路。被視為好萊塢敘事教科書的《瘋狂動物城》,就是使用這些套路的經典之作。

 


開場二十分鐘要入戲

 

要講好故事,開場二十分鐘就要讓觀眾入戲。要做到這一點,前十分鐘就應該將主角,故事發生的環境和時代背景等清晰地傳達給觀眾。《教父》的開頭就是非常經典的例子,從許多導演在影片中致敬這一鏡頭就能看出來。

 

片頭,柯裡昂在陰森的辦公室裡傾聽客人訴說,清晰地展現了教父的性格特徵,以及家族黑幫的業務內容。7分鐘後,鏡頭轉到熱鬧的婚禮現場,其他主要角色逐個登場,角色身份,時代背景,人物關係就這樣行雲流水地呈現出來。

 

接下來的一二十分鐘,主要角色要逐一介紹完畢,影片的整體情緒要鋪墊好,影片的各項設定要逐步呈現出來,要讓觀眾在看完結局後回顧時,赫然發現結局已在片頭暗示,或早已註定。還是《教父》,在開場12分鐘後主角麥可和未婚妻凱出場,光榮歸國的二戰英雄和骯髒家庭生意之間的對立,就預示了結局的走向。

 


故事千篇一律,說法各有不同

 

想要看到全新的故事很難。人類拍了成千上萬部電影,該講的故事基本都講完了,再講下去無非是對已有故事的重複。看的電影多了就會發現大部分電影都是重複幾個相似的套路,譬如孤膽英雄復仇記,霸道總裁愛上我,屌絲的逆襲之路,天之驕子拯救世界等。

 

不僅是情節,故事的結局通常也在意料之中,不知道是出於票房還是教化的考慮,電影大多都有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王子公主總會在一起,主角總會成功,世界總是會被拯救。所以,當《復聯3》結局滅霸打出那個響指,《無間道》梁朝偉被槍殺時,觀眾大為驚嘆。

 

如果不能總是追求新故事,那麼「有新意、有驚喜」就成了一個好故事的標準。同樣是「鬼屋逃生」,《地心引力》將背景設定在太空,就給影片添加了一系列只有太空才能看到的奇景和失重狀態才能發生的奇觀。

 

國產片也不乏此類佳作,改編自好萊塢《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就讓「舌戰法庭」發生在法庭之外,讓「偵破之旅」裡沒有了警察和偵探,給觀眾帶來了非常新鮮的體驗。可見,用有新意的方式說老套路,也能成就一個好故事。

 


角色要符合人性

 

角色的語言和行為不像「人」,是很多爛片最讓人詬病的地方。我們喜歡一個故事,首先喜歡的是故事中的角色,而不是劇情。角色是觀眾在故事中的嚮導,甚至很多觀眾會把自己代入到角色當中。角色不符合人性,觀眾就容易出戲,故事就講不好。

 

最常見的「沒人性」是對角色的簡單處理,好人完美無瑕,壞人一無是處,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就連奧斯卡新貴《寄生蟲》也免不了遭受這樣的批評。近些年好萊塢注意到這個問題,故意讓英雄脆弱,讓好人有弱點,讓壞蛋有優點,譬如金剛狼的衰老,鋼鐵俠的自私,滅霸的生物達爾文主義等。

 

另一種「沒人性」是不說人話,這一點在國產片中尤其常見。你在一部電影裡看到角色突然念出一段生活中根本不會說的臺詞,那就是「不說人話」了,如果你常看國產偶像劇就會深有體會。許多影片中出現的所謂金句,如「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就免不了這種毛病。

 

另一種「沒人性」是角色行為不符合人物性格。無論什麼個性,霸道總裁必定要愛上不起眼的灰姑娘,而不是旁邊的白富美閨蜜。無論什麼目的,後宮的三千佳麗們必定要想法設法置「甄嬛」於死地,而不是井水不犯河水。

 

還有一種「沒人性」是故意增加人性。譬如小李子的《荒野獵人》,導演怕如果只講一個單純的「被同伴拋棄所以復仇」的故事,觀眾會覺得主角太單薄。於是就在原著的基礎上給主角加上了更複雜的背景。這種故意貼金的做法,容易弄巧成拙。

 


好電影是個平行宇宙

 

好電影應該是一個「平行宇宙」,裡面發生的故事無論多離奇多玄幻,都得遵守這個宇宙自身的設定。故事裡角色的言行,故事的發展,都應該符合這個宇宙的「世界觀」。許多故事的成功,從打造並尊重世界觀開始。

 

RPG遊戲迷們可能很熟悉「魔獸世界」系列,這個故事得以流行,史詩般宏大的世界設定功不可沒。國內也有以世界觀取勝的佳作,劉慈欣的《三體》世界非常嚴苛地遵守現實世界中的物理定律,故事的發展也嚴格遵守作品中很早就提出的「黑暗森林」相關理論。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也沒有電影公司敢把它搬上銀幕。

 

限於篇幅,電影很難像小說一樣詳細地闡述世界觀,大多數時候只能一筆帶過或者以旁白、暗示等方式傳遞給觀眾。正因為如此,不少影片乾脆就忽略「世界觀」,隨心所欲地講故事,導致故事裡發生的事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甚至互相矛盾。

 

不少好萊塢特效大片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們的各種文戲的鋪墊完全是為了那幾十分鐘的視覺奇觀,情節莫名其妙經不起推敲,譬如《XX金剛》的後幾部就嚴重偏離了當初的世界設定。漫威的部分作品算是清流,譬如《鋼鐵俠》。

 


敘事結構要飄逸流暢

 

線性敘事,按時間推進劇情是最安全的敘事結構,最容易把事情講清楚,最容易讓觀眾看懂。偏偏有些導演不甘於這種做法,於是出現了像章節化,機械降神,闡釋、旁白和閃回,多線敘事等種種手法或問題。

 

「章節化」往往是因為導演很難把故事流暢地從頭講到尾,所以只能一個「章節」講一點內容,「章節」內部或許能做到流暢敘事,但「章節」之間的銜接就不緊密,起承轉合非常生硬。老編最愛的影片之一《阿甘正傳》就有這種毛病。

 

「機械降神」是編劇為了推動情節發展所採取的作弊手段,就是讓某個人或者某樣東西在關鍵時刻突然出現,救人於水火或者推動主角踏上新徵程,然後這個人或東西就突然消失,揮一揮衣袖,不留下一絲痕跡,不帶走一片雲彩。

 

熟悉金庸作品的朋友應該對《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有印象,這個角色就是典型的「機械降神」,除了推動情節發展,這個角色與整部作品沒有任何關係,背景、性格、人物關係都是空的。這樣的例子,在許多電影中都有。但我們要知道,一旦出現「機械降神」,就說明編劇或導演在講故事的時候想偷懶了。

 

闡釋、旁白和閃回比較類似,就是突然出現對白、字幕、畫外音或畫面,告訴我們早已心知肚明的事或過去發生的事。舉個慄子,你明明看到桌上擺著番茄炒蛋,角色偏偏要說一句「我做了一道番茄炒蛋」;你明明看見畫面中出現長城,屏幕上偏偏出現四個大字「中國長城」。

 

闡釋和旁白往往是導演怕觀眾看不明白而故意加上的,偶爾用用問題不大,用多了就容易破壞敘事的節奏,讓觀眾覺得拖沓。至於閃回,也應該儘量只用來展現角色隱秘動機、情感世界或心理缺陷,而不應該用來推動劇情。

 

過氣偶像劇《何以笙簫默》就是一部大量使用類似「閃回」手法的影片,因此被冠以「劇情不夠,回憶來湊」。「閃回」用得好的例子也不少,譬如《飛屋環遊記》開頭快速回憶一對夫婦從戀愛到晚年的過程。

 

多線敘事是難度較高的手法,用得好會讓人覺得影片結構清奇,用得不好會讓人覺得一團亂麻。克里斯多福·諾蘭就是喜歡用多線敘事的高手,他的《敦刻爾克》將多線敘事玩得爐火純青。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諾蘭。

 

如果你看電影的時候覺得敘事不流暢了,你可以看看是不是導演用了上述敘事手法,而且用砸了。如果能看出問題,說明你對敘事的了解進了一步。當然,有些導演用線性敘事也講不流暢,那可能他們就是故意的了,譬如張導。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電影從業者看電影,如果能看出一些別人看不出的門道,可能就說明我們離電影又近了一些,離電影人的稱號又近了些…

 

餘不一一。

(參考讀物:安·霍納迪,《如何聊電影》)

近期文章:

相關焦點

  •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中國臺灣的編劇、作家許榮哲寫過《故事課1、2》兩本書。比起講道理,講故事更容易說服人,而且對象不分大人和孩子。講故事當然需要技巧和方法,所以作者開篇就說:講故事不是天賦,而是一個人人都能學會的事情。平心而論,筆者並不認同這個論斷。
  • 中國動畫電影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進入新世紀以來,近16年的探索,數量驟增,高票房動畫大片接連出現,只要突破「講故事」的瓶頸,在未來十年必定能迎來國產動畫第三個輝煌期。進入新世紀,中國動畫電影也出過一些能把故事講好的口碑之作,如麥兜系列、《藏獒多吉》《風雲決》等,但這樣的佳品寥若晨星,屈指可數。
  • 從管虎的八佰談如何講好一個好故事
    電影說白了就是假的藝術,就像姜文的讓子彈飛,從開始到結束,他營造的就是一個虛假荒謬的故事,可以說除了故事背景,一切的情節衝突和人物,都是假的,但放到姜文營造的電影氛圍裡,沿著張麻子打出的子彈,故事的發展讓人覺得都是荒謬的,但卻是合理的。姜文也真的站著將錢掙了。
  • 專家學者聚蘭州 探討如何用電影講好甘肅故事
    月6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12月4日下午,甘肅電影高峰論壇在蘭州舉辦,甘肅省文聯副主席、蘭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汪小平,甘肅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徐兆壽等專家學者以及電影業內人士圍繞如何用電影講好甘肅故事展開探討。
  • 如何利用電影剪輯的魔力講好故事?
    盧米埃兄弟發明的電影攝像技術曾被認為是一項沒有前途的發明,然而在直覺和運氣的雙重作用下,像喬治·梅裡愛和喬治·艾伯特·史密斯一樣的藝術家發現,膠片可以在攝影機拍攝過程中停止並且在另一個場景重新開始,這個拍攝技巧使得故事可以在不同的空間中發展,並且催生了剪輯技術最基本的要素「剪」。
  • 《棒球大聯盟》講好一個故事
    經常看到彈幕有人說南叔很會挑劇本,從之前依舊是評分很高的《囚犯醫生》到現在的《棒球》,兩個劇本套路基本一致,男主性格背景也大致相同,背負了苦難故事的沉穩諸葛亮,臨危不亂狡猾大膽,結合每集都有高於2處的反轉高能不斷,大boss亦敵亦友,最後南叔成功收買人心,擒賊擒王皆大歡喜。
  • 60秒如何講好一個有懸念的愛情故事?
    因為懸念迭出的講故事方法,也有一票人說它很像比它早一年上映的西班牙懸疑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今天不講電影,但這兩部電影所使用的多角度講同一個故事,一邊埋鉤子,一邊翻包袱的做法,真的是太吸引人了,讓人看過不忘,看了還想看。同樣的方法用在廣告上,也是特別管用。
  • 電影史特輯(一):沒有聲音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然而,隨著新奇性慢慢地消失殆盡,觀眾人次不斷減少,電影從業者必須從影片內容上作出創新了——「故事片」(fiction films)由此誕生。 從1904年開始,電影製作逐漸轉向講故事,同時影片變得更長,系列鏡頭成為必然。這時,電影製作者面對的基本問題,是觀眾無法理解許多電影中的因果和時空關係。如果剪輯導致地點突然變換,觀眾也許無法弄明白新的動作在哪裡發生。
  • 電影《洩密者》:好故事原來這樣講
    對的,你沒看錯,我現在看電影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如何講故事。因為,寫文章講故事和拍電影講故事,本質上都是相通的。 一個好故事,不一定能成就一部精彩的電影,但一部精彩的電影,必然是一個好故事。 所以,想學習故事技巧的朋友,多看優質電影準沒錯。 咳咳,接下來請允許我班門弄斧一下:以一個故事愛好者的身份,跟大家聊聊這部電影在講故事方面,個人認為可圈可點的一些地方。
  • 《姜子牙》是算講了一個好故事嗎?
    關於電影《姜子牙》,我是十月一號當天晚上就去看的,整體觀影下來給我最大的感受是:這不是一個東方式的故事,所謂的神話背景不過是外在的表象,從故事內核來看屬於大主角故事,主角姜子牙敢于堅持自我,甚至敢於反抗權威。
  • 花木蘭: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劉亦菲版《花木蘭》終於全球上映,這是一部外國導演拍的中國人演的講英文臺詞的面向世界的電影,國外影評沒有意外之處,很中國,主角也很東方的漂亮,武打很中國,主題也是很中國。影片故事對木蘭辭的最大bug做了改動,就是那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導演可能感覺很難演義,劇情上就做了改動,木蘭很快就在軍營裡裝不下去了,一次戰役後,就誠實的向將軍坦誠了身份,於是被逐出軍營。然後木蘭知道了柔然可汗的主力已殺往京師,便說服將軍,帶領精銳部隊回師救駕,最終立功回家。
  • 【映美剪輯師乾貨】第466期|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平行多線敘事
    所以針對以上問題,我給大家說一下預告片如何講好故事的第二個知識點:平行多線敘事。平行多線敘事適合什麼樣的片子呢?大概有這麼幾種片子適合平行多線敘事。我打一個比方,比如一個愛情片,男女主雙線,一上來男女主亮相,在片中我不讓這兩個人同框,講他們各自發生的事情或者各自的巧合和擦肩而過,我讓兩個人在預告片裡最後遇到一起,然後出片名,給大家留一個懸念。但是電影本身上這一小段,可能很早就講過了,或者是它沒有這一段的敘事。
  • 你真的會講睡前故事嗎?深度解析如何講好故事
    結束了一天工作的父母和玩耍了一天的孩子,在精力疲憊的狀態下,如何保證睡前故事的內容質量和精彩程度,這就需要父母用心去提高對睡前故事的認知度和掌握睡前故事的講讀技巧。故事中語言文字的組織既然是「講」睡前故事,那麼就需要父母用語言表達來呈現,在故事過程中的語言組織是講好「睡前故事」關鍵所在。
  • 如何能夠講好一個故事——故事結構課程筆記
    情感引導,行動召喚故事的科學觀眾與故事人物產生聯繫時,身體會分泌「催產素」;以人物為驅動的故事會促進「催產素」的持續分泌;觀眾與故事感同身受會使「催產素」持續升高。總結:寫故事時儘量以人作為主角,吸引觀眾的注意,同時讓觀眾產生感同身受的感覺使觀眾一直保持對故事的持續關注。另外,在故事中,如果故事人物受到迫害,則更加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 一個故事講了三遍的電影《金剛川》
    電影《金剛川》是由管虎導演,吳京、張譯主演的戰爭片,其中一個故事講了三遍的情節似乎並不能讓觀眾買帳。故事講述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戰士為了修一座橋和美軍戰鬥的故事,戰況極為慘烈,但故事並不複雜,從三個側面講述一個故事,給人重複並使勁兒回憶前面內容的感覺。志願軍為了在指定時間到達地點,向金城前線投入更多兵力,在物資匱乏、裝備落後的狀態下要在水面上架起一座浮橋。
  • 電視劇如何講好「中國脫貧故事」
    《通知》還要求用心用情用功推出精品力作,講好脫貧攻堅的中國故事。仍在創作中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要堅決避免同質化傾向,在脫貧攻堅主題下,從不同風格、角度、地域進行多樣化開掘,形成百花齊放的多樣化格局。(3月27日人民網)據了解,正在央視熱播的《一個都不能少》,在湖南衛視熱播的《綠水青山帶笑顏》等劇人氣持續走高。
  • 杜甫酒業是如何講好自己品質故事的?
    而杜甫酒業之所以受到大家關注和推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其對品質的重視。事實上,一個白酒品牌,能贏得更多消費者尊重和喜愛,最根本的還是在於其品質。有了好品質,其他故事才好講,消費者也會願意聽。杜甫酒業是如何講好自己品質故事的呢?
  • 如何講好一個品牌故事?從江小白、無印良品、桃園眷村說起
    品牌故事為產品賦予獨特的性格,這種性格吸引著氣味相投的消費者。他們消費的不只是具體的產品,還有價值觀。好的品牌故事能為消費者提供社交貨幣,幫助他們表達自我。買錘子手機的潛臺詞是「我是一個有匠心,有情懷的人」;在車庫喝咖啡想表達「我有一個改變世界的夢想」;朋友圈發張 roseonly 的照片是在曬幸福,「 Ta 愛我一生一世」。
  • 怎樣才能講好一個故事?提升自己的講話技巧
    喜歡聽故事,是我們人類的共性。
  • 職業劇與行業電影,只有形神兼備才能講好一個行業故事和職業精神
    前不久同時播出的電視劇《完美關係》和《安家》,一個講「公關行業」,一個講「房屋中介行業」。再加上聚焦於「刑偵行業」的網劇《重生》跟著上線,一時間三者大有制衡之勢,收視三甲也呈膠著狀態。而在行業電影中所呈現的「專業」又分為兩層,一層曰形,二層曰神,只有形神兼備才能成功的講好一個行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