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家人重要嗎?《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只有情感同類

2020-12-28 霸絕千古

如果是被遺棄在路上的物品,覺得喜歡可以撿走,但是人卻不行,能不能打破血脈親情界定,世俗的想法和法律的邊界,成為值得探討的話題。《小偷家族》這部電影看完了在同名的小說中可以挖掘出更多細節,在這一百多分鐘的劇情在電影快結束的時候,這個組合家庭所有成員的感情既是牽絆同時也很脆弱。

電影裡這個家族的人都沒有血緣關係,只有奶奶初枝是用了原名,她有個最疼愛的孫女亞紀,兩人能像朋友一樣聊天,其他人的稱呼都並非本名,阿治的原名是勝太,信代的真名是田邊由希子,他們兩個「孩子」祥太和玲玲都是後面重新取的名字。

這個家庭所有人的關係看起來都很溫馨,特別是大家在去海邊遊玩的畫面,宛如就是親人。生活條件貧瘠,擁擠在奶奶的房子裡,隨處堆放著生活用品和雜物,奶奶每月領取政府養老金,信代去打工,祥太在超市小賣部偷東西,互相補助才能維持生活。在這麼艱難的生活情況下,他們遇到了遭受家暴不願意回家的玲玲,帶回家改名收養了她。

每個人在家中都能感受到愛和關心,成長到少年的祥太,治會給他分享成長甚至還有生理期的變化;玲玲是因為裙子好看和實穿才收到新衣服,不再是毆打後媽媽的補償,被信代擁抱時的關心都讓她感覺溫暖;奶奶會到亞紀的原生家庭裡,撇下尊嚴收回亞紀的撫養費,並偷偷幫她存著。換了一種生活環境,重新組合的家庭不富裕但是孩子能夠受到關心。遺憾的是在去完海邊遊玩後,奶奶逝世了。

祥太偷東西貫穿著電影的劇情,這個家庭組合的解散,導火線也發生在祥太的身上,帶著妹妹玲玲在水果店偷橙子的時候,暴露後被警察抓住了。案件不是簡單的偷竊,這個複雜的家庭關係如何組成,奶奶又在哪裡,這些疑問採取了一系列的調查。警察針對孩子採用了挑撥離間的詢問方式,一點點分解了這家人的感情基礎。

偷竊熟練的祥太在電影鏡頭裡,其實是可以不被發現的,一個原因是他在小賣部的爺爺提醒之下意識到偷東西是不好的,另一個原因他不想年幼的玲玲和沾染偷東西的習慣。他在偷的過程中遇到的人,讓他漸漸明白阿治說的跟普世的觀念不一樣,放在商場上的東西並不是可以拿走的,自我對社會的認知悄悄的發生了變化。

亞紀在整部電影中的存在感並不強,在被警察問話時,他們告知了她奶奶每個月都會去領取撫養費確沒有給她,而亞紀的原生家庭也在同個城市裡生活,亞紀對於奶奶的信任在這段對話裡被瓦解和產生懷疑。並且她是知道信代和阿治的情人關係並不簡單,信代曾經防衛殺了自己的前夫。這些信息疊加在一起讓她所有信任都崩塌了。

而玲玲,在警察問有幾個人去海邊玩時,她是唯一沒有向警察說出有奶奶存在的事情,在家庭照畫像時,她也沒有畫上奶奶。這個家庭的分解,意味著她要回到過去的家庭中去生活。

因為在家中埋藏了奶奶的屍體,信代攬下了所有罪名,阿治有前科牽涉進去刑罰會更加嚴重。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祥太去福利院時前一天找到了阿治,問自己被警察抓走的那天,他們想逃跑時真的沒有想過他嗎,阿治說是的。但是在收拾行李要逃跑那天,其中祥太的鞋子也被拿在了手裡。也許阿治希望祥太不要留念過去開始新的生活吧。而信代也告訴了撿他的地方在哪,希望他能找到真正的家人。

電影的最後玲玲總是在家裡陽臺上看著來往的人有沒有熟悉的身影,亞紀去看了曾經居住的房子,祥太在和阿治分別後,在大巴上留下眼淚默默的叫了他爸爸。開放式的結局,成長後的他們會變成什麼樣無人得知,但是這段成為家人的時光,他們都珍惜過。

相關焦點

  • 從《以家人之名》看《小偷家族》:家人是血緣關係決定的嗎?
    ,但是前幾集因為三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彼此之間相互依靠,相互照顧,用彼此的愛撫平了各自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而他們這樣的溫情暖暖的愛,一開始就吸睛很多眼球,所以一開始獲得豆瓣不錯的評分。有時候血緣賜予的傷害,唯有愛是良藥。在我們慣性思維中,認為只有血緣關係的人,才能成為家人,但是《以家之名》三個不同家庭,三個孩子各自在原生家庭中缺失了愛,但是在新組建的家庭中找到了愛,他們用彼此的愛修復這童年時候給予各自的傷害,或是找尋缺失的愛。故事證明了不是同一個姓,也能為一家人。
  • 從《以家人之名》看《小偷家族》:一家人憑什麼生活在一起?
    ,但是前幾集因為三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彼此之間相互依靠,相互照顧,用彼此的愛撫平了各自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而他們這樣的溫情暖暖的愛,一開始就吸睛很多眼球,所以一開始獲得豆瓣不錯的評分。有時候血緣賜予的傷害,唯有愛是良藥。在我們慣性思維中,認為只有血緣關係的人,才能成為家人,但是《以家之名》三個不同家庭,三個孩子各自在原生家庭中缺失了愛,但是在新組建的家庭中找到了愛,他們用彼此的愛修復這童年時候給予各自的傷害,或是找尋缺失的愛。故事證明了不是同一個姓,也能為一家人。
  • 電影《小偷家族》:「小偷」敘事與家族神話的「褶皺」
    也就是說,原名的「小偷家族」本身攜帶著它獨特的意義表達,即不僅是故事層面上「小偷」的「家族」,更是通過「小偷」這一順手牽羊的行為締結成具有「家族」情感功能的想像性共同體。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偷」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販誘拐,而是從有血緣關係但無血緣之情,充滿危機的家族中「偷」出了在原生家庭中被家暴、被遺棄、被孤立、被放逐的家族成員。
  • 《小偷家族》,家人的意義
    像《無人知曉》中對棄子的思考,《如父如子》中對血緣的思考。而這次的《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則向我們提出,對家人的思考。也許你還不太了解是枝裕和這位導演,他的電影通常都能用平靜如水來形容,電影中的節奏很慢,步調樸素,情感細膩,即便是悲傷的離別也顯得波瀾不驚。
  • 《小偷家族》影評
    >「除了血緣,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聯繫是什麼?《小偷家族》延續了導演一貫的風格,用不緊不慢的鏡頭,記錄了一個「家族」的聚散,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與情感。電影講述的是幾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組成的家庭,依靠奶奶的養老金艱難度日。當養老金不夠支付日常生活時父親與兒子就會去商店,順手牽羊一些生活必須品。《小偷家族》情節處理簡單而高級,故事溫暖而樸素。可樂餅、 麵筋 、汽水、 堆砌成零散的生活。
  • 《小偷家族》:緣於犯罪,以愛為羈絆,跨越血緣的家庭共同體
    在《如父如子》之後,我萌生了一種想法:有些家庭是跨越血緣關係組成的,除了血緣這種羈絆外,還可以拿什麼做連接點,組成家庭這一個「共同體」呢?就是「犯罪」這個題材。平實連貫的劇情、特別的人物關係、發人深省的社會問題,讓這部影片在日本上映三周就獲得了40億日元的好成績,並榮獲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成為導演迄今為止最賣座的影片。這部影片講述了毫無血緣關係的六個人組成了一個溫馨家族,家中有「奶奶」柴田初枝、「爸爸」柴田治、「媽媽」柴田信代、「姑姑」柴田紀亞、「兒子」柴田祥太和「女兒」玲玲。
  • 《小偷家族》:血緣不是維繫親情的唯一紐帶,那什麼是呢?
    今天要說的這部作品,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這部影片站在原生家庭的對立面,探討非原生家庭成員間扎心又感人的情與愛。《小偷家族》中的每個人的經歷和做法,都顯示出影片在特定語境下建構解離的特殊家庭觀。因而,比起原生家庭劇情給我們帶來的真情實感,《小偷家族》中人物的衝突,更朦朧也更具想像空間。
  • 《小偷家族》,沒有商業片套路的佳作,「家人」的羈絆讓人淚目!
    《小偷家族》《小偷家族》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生活在日本社會最底層的家庭,他們似乎「三代同堂」,但礙於經濟和能力的原因,一家人都貧苦度日著。另外對於兩夫妻「治」和「信代」以及老奶奶「初枝」來說,他們並無任何的血緣關係,僅是老奶奶孤寂一人的時候遭遇上了這兩傢伙,於是便做出了「收養」兩人在自家裡居住的行動罷了。
  • 《小偷家族》小人物的愛與羈絆: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我其實不是很喜歡文藝片,可因為最近在看《演員請就位2》當中辣目洋子演了《小偷家族》其中的一個小片段很讓我感動,所以我就決定去看看這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是一部枝裕和指導的電影,它不僅榮獲了法國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更是被評委稱為年度現象級文藝片。在我看來它不僅是一部感人的家庭倫理片,更是對社會的種種現象和人性的弊端發出的深深的感嘆和惋惜。
  • 《小偷家族》:用細節完美詮釋主題「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由是枝裕和導演,Lily Franky 、安藤櫻、松岡茉優、城檜吏、佐佐木美雪、樹木希林主演的電影《小偷家族》於8月3日在全國上映。這部斬獲今年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的電影,終於在萬眾期待中登陸內地院線。《小偷家族》講述了一群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卻組成了一個家庭的故事。他們依靠奶奶的養老金度日,當養老金不夠用時,就以偷竊維生。
  • 一部好電影|《小偷家族》:家庭的羈絆和迷思
    今年8月3日,院線上映了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慶長以前很少涉獵日本電影,也沒有聽過是枝裕和導演的大名,不知道各位小記者和爸爸媽媽有沒有和我一樣。初看,電影海報上的這六個人,再結合片名,有沒有和我想的一樣的,這六個人應該都是」小偷「吧,不然怎麼叫做小偷家族呢?那麼,看完電影的慶長,告訴各位:如果確實是這麼想的話,那你就犯了兩個錯誤。
  • 《小偷家族》偷來的不僅是物質,還有情感
    幾個被各自親人拋棄的人聚在一起,如螻蟻般生存著,成員們的構成,像極了一家人:奶奶、爸爸、媽媽、妹妹、孫子、孫女。他們每個人都會偷東西來補貼一些家用,更令人心疼的是,他們的之間的情感也像是偷來的,雖然彼此相處充滿了溫馨,但一切都名不正言不順,在面對離間,為了生生存下去的情況之下,顯得脆弱不堪。
  • 《小偷家族》:一部劇情片
    之前上映的《小偷家族》是一部由是枝裕和執導的劇情片,獲得了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小偷」是一個犯罪的身份,而「家族」是一個有血緣關係的群體的名稱,那麼沒有血緣關係的「家族」又是什麼樣的?讓我們來看一看《小偷家族》這部劇情片。
  • 《以家人之名》:沒有血緣的親情為什麼打動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佳佳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最近小火了一把。有網友覺得這部劇像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更多人感覺它和韓劇《請回答1988》有些相似。這幾部作品講的都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因為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般的環境中,彼此產生羈絆的故事。《以家人之名》前15集,講的是兩個單親爸爸和三個孩子是如何組成一個充滿煙火氣的混搭家庭的。
  • 《小偷家族》,羈絆人們的從來不是血緣,而是情
    之前在聽梁文道老師的《八分》節目時,聽到了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2018年上映的作品。想看很久了,總是因為各種原因推遲,今天終於讓我看完了。《小偷家族》講述的是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6個人,組成的一個溫馨的「家庭」。
  • 《小偷家族》:「生了小孩,就當得了母親嗎?」
    近期,看了是枝裕和的一部電影《小偷家族》,豆瓣評分8.7,看完以後心中久久不能平復。 這樣一群遊走在貧困和違法邊緣的社會底層人群組成的六口之家,儘管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卻組成了一個比許多有血緣關係的家庭還要親密的溫馨大家庭。
  • 撿來的家人和偷來的錯位時光 | 小白菜的觀影推薦《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他們「偷來的」更有家人,看似蝸居在一起,生活艱難,卻愉快幸福的家庭,同時也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信代不能生育,這是她的痛,她喜愛孩子,甚至可以為了沒有血緣關係的玲玲放棄自己唯一的工作,雖然這份放棄,除了情感上的割捨不下,也許還有怕被警察發現「失蹤孩子」的恐懼。
  • 夜思 | 《小偷家族》:我們為什麼要堅持良善
    設計一個壞人,故事也許就變得黑白分明,但我認為不這樣做,反而會讓觀眾將這個問題帶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覆思考。」這是導演在坎城電影節上對自己作品的解釋。 這部《小偷家族》重新定義了家庭,讓人重新認識家庭,血緣不是親情的唯一指向。電影的日文名字為「萬引き家族」,所謂的萬引き的意思是順手牽羊!
  • 新劇《以家人之名》:比血緣更重要的,是情感的羈絆
    剛剛開播的《以家人之名》,擁有一個國產劇裡幾乎很少提及的概念:不以血緣定義家庭。在傳統的家庭觀念中,家人與血緣密不可分。但這部劇卻重新定義了「家人」和「家庭」:家人之間的羈絆不一定是血緣,情感才是更深的羈絆——「有血緣的,不一定能成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彼此愛護的人,一定可以。」劇集的開篇始於1999年。小麵館的老闆李海潮是個鰥夫,一年前喪妻。
  • 《小偷家族》:多元成家的一次實踐
    而《小偷家族》中所展現的家庭形式,就是家屬制度的一次實踐。什麼是家屬制度?所謂家屬制度,指的是幾位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依靠自主意願組成一個家庭。這些人居住在共同的空間裡,像家人一樣對待彼此,相互照顧,分擔生活的風險,分享酸甜苦辣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