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枝葉生長的呼吸
聽,花蕾綻放的聲音
聽,詩歌與花草相遇的聲音
花之聲
聆聽自然感動心靈的聲音
收聽請點擊↓↓↓
(片尾曲《幸福永遠》)
《春暮遊小園》 宋 王淇
一叢梅粉褪殘妝,
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蘼花事了,
絲絲天棘出莓牆。
荼蘼,是一種薔薇科落葉或半常綠蔓生小灌木,春暮初夏開花。亦舒有小說《開到荼蘼》,王菲有同名歌曲,讓這種花有了一種時髦的現代氣質。向前追溯會發現,在古代,荼蘼沒有入過成語,很少入國畫,詩歌中有一些,但是比起桃、菊、梅等來說,堪稱寥寥。它不參與古人的冠禮、嫁娶、喪葬,也不入藥。它與生活有一點聯繫,那便是酒。
荼蘼花開時多為白色,也有黃花品種,其黃似酒,所以給它加了「酉」字旁,宋朝之前多稱「酴醾」。不過楊萬裡認為與酒掛鈎玷汙了荼蘼清譽,寫詩正名「以酒為名卻謗它,冰為肌骨月為家」。不過關於荼蘼最有名的一句卻不是楊萬裡寫的,而是出自宋代王琪《暮春遊小園》——「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這前半句,有一種塵煙散盡的末路之美,應該就是荼蘼最特別的地方。因為荼蘼開在春末夏初,是春季最後的花朵,荼蘼之後就是盛夏了。
因為這種緣盡、了斷的禪意,佛典也頗為中意荼蘼。佛典中有一種神秘的「彼岸花」,被形容為色澤潔白,質地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因此有人認為荼蘼就是彼岸花。
荼與蘼組合在一起,在唐及以前的文學作品中出現較少,到了宋一下子就興盛了起來,司馬光、梅堯臣、黃庭堅、植物達人楊萬裡都寫過荼靡詩,蘇東坡說:「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辛棄疾說:「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可見宋時,荼蘼是比較常見的庭院觀賞植物了。
《紅樓夢》中也有關於荼蘼的一段。《紅樓夢》中《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一回,曹雪芹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暗示人物的命運,其中就有荼蘼。女僕麝月抽到一張花籤,花籤的名字是「荼蘼——韶華勝極」,背面寫著:「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以花喻人,暗示麝月的命運,她是寶玉出家之前陪在身邊的最後一人。「韶華勝極」意指花事到了盡頭,之後自然是群芳凋謝了,有完結的意思。
《酒泉子·謝卻荼蘼》 清 納蘭性德
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
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幹角。
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
荼蘼屬於薔薇科,中文學名重瓣空心泡。初夏開花,夏季盛放。花白色,層層疊疊的花瓣,多而厚,有芳香,據記載其香經月不滅,可見香氣之濃。荼蘼產於我國,現在較少人知道,但它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花木,《群芳譜》上說,「色黃如酒,固加酉字作『酴醿』」。陸遊有詩:「吳地春寒花漸晚,北歸一路摘香來。」由此可知荼蘼花在我國很多地方能種植。
荼蘼花喜溫暖向陽,多生於山坡、路邊、草坡或灌叢中,耐旱,怕澇。荼蘼色香俱美,枝梢茂密,花繁香濃,入秋後果色變紅。宜作綠籬,也可孤植於草地邊緣,其藤蔓若以高架引之,可成垂直綠化的優良觀賞花木。果可生食或加工釀酒。根含鞣質,可提取栲膠。花是很好的蜜源,也可提煉香精油。
綠色生活 ,美麗家園,《花之聲》園藝知識由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事務協調局提供。1999年昆明世園會之後,時隔二十年,世界最高級別的世園會將再次來到中國!2019北京世園會期待您的關注與參與。
5月21日《花之聲 | 鳶尾花》獲獎者:雅樹(肖)、xue、雲淡風輕。你們將獲得世園會定製版竹扇,請在本文後留下您的聯繫方式。
編輯:朱宏鈞 播音:劉 靜
詩朗誦:蘇揚 配樂:劉勤力
圖文:王京源 編審:韓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