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165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十四)
悟學.十八子 20200413 亥-子
1318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譯文】葉公告訴孔子說:「我的家鄉有個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他告發了父親。」孔子說:「我家鄉的正直的人不是這樣做的: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
父為子隱
樊光云:「父為子隱者,欲求子孝也;父必先為慈,家風由父,故先稱父。」
範寧曰:「夫所謂直者以不失其道也,若父子不相隱諱,則傷教破義,長不孝之風焉,以為直哉!故相隱乃可為直耳。」
大義滅親
【集注】「父子相隱,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為直,而直在其中。」
南懷瑾解讀:「這就是中國後世所謂法律不外乎人情的意思。假如講法治的道理,父親偷了東西,兒子告密,並沒有錯,在法律的觀點上看,是合理的行為。
從人情上看,作心理研究,這一對父子之間,早就有問題存在了。人與人之間,不要說是父子,即使朋友之間,也不免有這一點感情。如果人沒有這點感情,而認為一定要這樣做才是對的,這個問題很大。」
天理國法人情
有感:對乎錯乎?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16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