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寫南京大屠殺,震驚世界的作家張純如,為什麼最終會自殺

2020-12-28 小小小鬼王說歷史

美國舊金山南部城市聖荷塞,2004年11月9日,當地時間凌晨,在一家餐廳附近的汽車裡,一名年輕貌美的華裔女子被發現用手槍殺死。這個女人突然自殺,令全世界為之震驚。光是在美國,就有近300家媒體報導了這則新聞,並且不約而同地為這位女士的突然離去而表示哀悼,同時也向她表示尊敬。

自殺事件,也在中國引起了一陣轟動,各大媒體爭相報導自殺事件,刊登她的照片,介紹她的人生經歷。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就有數萬個關於這個女人的網站上的帖子。這位華裔婦女突然自殺,人們紛紛發文哀悼她,

這個年輕華裔女子的死,為什麼會引起舉世震驚?因其名叫張純如,她曾竭盡全力寫下《南京大屠殺》一書,讓世界人民了解,二戰期間災難重重的中國,經歷了怎樣的人世浩劫,經歷了怎樣的悲痛。

他的外祖父叫張鐵君,原是南京人,在南京大屠殺前曾任南京國民政府教官。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他帶著家人逃出南京,躲過那次日軍的殘暴。後來輾轉來到臺灣,加入中華日報任編輯,是一位老牌名記者。

張純如1968年生於新澤西州。其雙親都是哈佛大學的高材生,《論語》中有「張純如」之稱。民族文化充盈了整個國家,也寄託了父輩對祖國無盡的思念。孩提時代的張純如總愛拉扯父母問,為什麼來美國?為何不留在祖國?

九歲時,張純如第一次從父母口中聽到南京大屠殺的情景,「三十萬南京人的血幾乎把長江染紅」,這是張純如童年最痛苦的回憶。有一陣子,她甚至不願意提起南京大屠殺,把它當作邪惡的象徵。

上了中學後,張純如渴望進一步了解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常常到圖書館查閱資料。但是,令她感到奇怪的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的殘暴行徑,美國的記錄卻很少,而希特勒的罪行西方人卻無人知曉。它使她產生了還原歷史真實情況的念頭。

高中畢業後,張純如進入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專業學習,後來果斷放棄原來的專業,轉學新聞專業。年,畢業於《芝加哥論壇報》的張純如成為一名記者,並獲得了寫作碩士學位,從那以後,他開始了職業作家的道路。

《錢學森,中國飛彈之父》是張純如的第一部作品,廣受好評,榮獲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和平與國際合作計劃獎」,並迅速成為暢銷書。

1994年,張純如首次參加了由華人在加州聖荷塞舉辦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紀念活動。一張張黑白照片,無聲無息地向人們訴說著日本人的獸性,血腥地昭示著中國人遭受的苦難,強烈地震撼了中國人的心靈。因此,張純如下定決心,要把這一切告訴全世界,她有責任讓世界銘記這人類戰爭歷史上的侵略殘暴行為。

從此,張純如便潛入各個圖書館和檔案館,尋找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所有日記、影片和照片。不懈努力,終於換來回報,她發現了一封當年南京國際安全區委員會主席拉貝寫的日記,讓這本塵封了幾十年的日記成了日軍在南京暴行的鐵證。

一九九五年,張純如動身到南京,採訪南京大屠殺研究專家,尋找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後代。她記錄了10名生還者的口述,並選擇了9名受害者拍照。其中一位老先生夏淑琴,向她講述了一家七口被日軍殺害的情景。她和她4歲的妹妹,8歲的時候,在家人的庇護下,活了下來。那一年的經歷,老人至今不願提起,因為一生都活在痛苦的回憶裡,導致她淚如雨下而眼疾落下。

另外一個被採訪的老頭子叫李秀英,她撩起衣服給張純如看了看腹部那「L」形的疤痕,對她說:「這就是當年日軍留下的,我因痛昏過去僥倖活下來。」一九九七年,浸透了張純如心血的《南京大屠殺:二戰中被遺忘的浩劫》終於出版了,這是世界上第一本全面記載當年日軍在南京城血洗暴行的英文書。這本書一出版就在美國引起強烈反響,12次連載,連續5個月成為《紐約時報》最暢銷的書籍,首次讓美國主流社會了解到南京大屠殺真相。

那麼,中天的張純如為何選擇自殺呢?首先,他受到來自日本右派的死亡威脅。

「南京大屠殺」使張純如聲名大噪,在美國、加拿大等地籤名出售書籍和演講。在這三年中,她先後進入140所大學,揭露南京大屠殺的真相,揭露侵華日軍的罪行。為了這個事件正本清源,讓世界人民銘記這人類歷史上少有的黑暗和血腥時刻。

「南京大屠殺」不僅在西方人中引起強烈的關注,而且還刺傷了日本右翼勢力的神經,使他們如坐針氈,一籌莫展。為達到此目的,這些右翼分子竭盡全力攻擊、污衊張純如,想方設法阻止張純如揭發日軍當年的罪行,試圖掩蓋真相。

她們不停地打電話騷擾她,恐嚇她,甚至寄子彈來威脅她的死亡。張純如被逼得不停地走動,不敢把自己的地址告訴別人,也不敢打電話給別人。

但張純如沒有妥協,她選擇了與這些日本右翼分子抗爭到底。一九九八年五月,日本駐美大使齊藤邦彥召開記者招待會,公開指責張純如「歪曲歷史」。張純如要求親自與他辯論,齊藤邦彥卻是個縮頭烏龜。十二月,張純如應邀參加美國公共電視臺的一檔節目,最後與齊藤邦彥進行了一場連線辯論。但張純如只用了幾分鐘,就讓齊藤邦彥說不出話來,拂袖而去。

張純如患有嚴重抑鬱症。要寫這本書,張純如不得不從大量的檔案資料中,找出那一片血跡斑斑的相片,以及一行行滿是血跡的字跡.她每天都要面對這些慘不忍睹的歷史事實,心理上和身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在此期間,張純如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體重直線下降,經常掉發,生病,情緒低落。張純如的父親勸過女兒,為了自己的健康,不要再寫類似的書了。但是,因為《南京大屠殺》的火爆,很多人都寄來了材料和照片,希望張純能繼續寫這本書,包括日本佔領印度中南半島,以及馬尼拉大屠殺等。

歷史上太多的慘劇讓張純如不堪重負,強烈的同情使她承受了太多的苦難。最後,她無法承受,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並決定結束她36歲的生命。在槍擊自殺之前,張純如的人生短暫而輝煌,她留下了一張便條,上面寫道:「我認真地生活過,並為自己的目標,寫作和家人真誠地獻身。」在加州的一個墓地上,她的遺體被安放在墓碑上,上面寫著:「親愛的妻子和母親,作家,歷史學家,人權鬥士。」

相關焦點

  • 張純如自殺是因為《南京大屠殺》嗎?張純如母親怎麼說……
    好多人,包括媒體記者,都說是因為她寫了這麼一本很黑暗的書,對她的精神造成了困擾,從而導致憂鬱症。但我們認為絕對不是這個原因導致她開槍自殺。」因宣傳回憶錄而到國內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演講的張盈盈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她在寫作這本書的時候絕對是不愉快的,但這種狀態是很短暫的。因為她用了2年時間就把這本書寫完了,而她自殺是在7年以後。中間她還寫了另外一本書《美國華人》。」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去世16年,為何要自殺?
    張純如出生在海外,卻在長輩口中聽到過太多有關抗日的故事。大學畢業後,張純如成為一名作家。一個偶然的機會,張純如看到了一部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日本軍人殘忍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這一幕,讓她感到驚顫,張純如就像是被命運驅趕到了這裡,她決定深入走訪並研究南京大屠殺的史料,以便於向世人揭露日軍這一醜行。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自殺的背後.
    婚後大約11年,獨子克里斯多福出生,2004年張純如飲彈自殺時,她的獨子年僅兩歲。等不到兒子長大成人,是個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死前,她留下了一張紙條,寫著,「我曾認真生活,為目標、寫作和家人真誠奉獻過。」她的突然離去震驚了整個世界,據不完全統計,僅在美國,就有230多家報紙、電臺、電視臺播放了這一消息,並向這位年輕的華裔女子致以敬意。
  • 榜單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為什麼會自殺?
    張純如祖籍江蘇淮安,出身書香門第。她的外公張鐵君是著名報人,曾任《中華日報》總主筆。婚後大約11年,獨子克里斯多福出生,2004年張純如飲彈自殺時,她的獨子年僅兩歲。等不到兒子長大成人,是個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 緬懷張純如女士
    她不是一個多產作家,但她的行為令所有中國作家汗顏.。 一個不慕金錢忍受著精神折磨,只想正視歷史直面那苦難的歷史學家 。她與籃球天才姚明、鋼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國華文媒體譽為「最引人矚目的在美華人青年。張純如,《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的作者,第一個讓西方國家認識南京大屠殺而震驚世界的人。
  • 張純如,你因何而死?
    這是張純如最後的遺書。2004年11月9日,這個曾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號的女子,將自己的白色轎車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後掏出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2004年當張純如自殺消息傳來的時候,全世界都為之震驚。
  • 南京大屠殺80周年,張純如身後的母親
    我想起五年前採訪過張純如的母親張盈盈,不知這位為女兒寫傳記的母親,今天怎樣了?2004年11月9日晚上,64歲的張盈盈感到前所未有的絕望。在女兒張純如留下遺書失蹤一天之後,便衣警察帶來了最終的消息:「今天凌晨,她開槍自殺,我們在洛斯加託斯附近她的車裡找到她的屍體。」張純如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6歲。
  • 向西方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鬥士——張純如
    毫無疑問,華裔作家張純如的名字將永遠與「南京大屠殺」聯繫在一起,她寫下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敘述了二戰期間日軍的南京大屠殺,引起美國公眾和政府對該主題的重視,並在國際史學界引起很大注意和討論,甚至改變了西方社會看待二戰亞洲戰場的視角。
  • 關於南京大屠殺,最早在英語世界引起轟動的人,當屬36歲飲彈自殺的張純如
    婚後大約11年,獨子克里斯多福出生,2004年張純如飲彈自殺時,她的獨子年僅兩歲。等不到兒子長大成人,是個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死前,她留下了一張紙條,寫著,「我曾認真生活,為目標、寫作和家人真誠奉獻過。」她的突然離去震驚了整個世界,據不完全統計,僅在美國,就有230多家報紙、電臺、電視臺播放了這一消息,並向這位年輕的華裔女子致以敬意。
  • 喪女六年後,母親道出張純如的死亡真相
    因為張純如的書,第二次南京大屠殺將不再發生。」張純如憑一己之力,將南京大屠殺的鐵證,深刻的烙進世界記憶中。畢竟,在此之前,日本右翼分子一直不願意承認或者是狡辯當年在南京施暴的罪行。在這本書出版之後,因受到過一些死亡威脅,加之生活上其他的打擊,讓一直以來積極熱情的張純如,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患上了躁鬱症,飽受摧殘。加之精神類藥物的強烈副作用,最終這位堅強的女性,選擇了吞槍自殺的方法,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為何自殺(丈夫的解釋)
    我知道,我的所作所為會把這種痛苦的一部分加於他人,尤其是那些最愛我的人。請原諒我。原諒我,因為我無法原諒自己。愛你們的,純如張純如的死令人極度震驚。人們費盡心機猜測其動機和原因,各種謎團和誤解相繼浮出。那麼原因究竟是什麼?《南京大屠殺》中信版推出時,張純如的丈夫布雷特•道格拉斯專門寫了一篇後記作出解釋。
  • 南京大屠殺67年後,張純如為何自殺?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你
    如果按照這樣的人生軌跡走下去,張純如以後大概也會像她的父母一樣,做一個優秀的科研工作者,或者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學教授。但是張純如是一個思想很獨立的優秀女性,她對這個世界有著獨到的認知,對自己的人生也有著清晰的規劃,於是在大三那年,毅然決然放棄了即將到手的數學和計算機學雙學位,轉修了新聞學。
  • 首次向全世界揭露「南京暴行」的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的自殺之謎
    2004年11月9日,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獨自駕車來到北加州洛斯蓋多斯南一條偏僻的路口,當她被人發現時,躺在車內,身上中彈而亡。此前張純如被醫生診斷為患有躁鬱症。張純如母親曾在她的包裡發現槍枝使用手冊,她告訴母親自己購買槍枝是為了自衛,因為她懷疑美國政府要加害她。
  • 張純如為什麼要自殺?
    向人揭示了張純如鮮為人知的一面。1988年10月,我第一次見到我的妻子張純如,那時她是一個美麗可人、才華橫溢的女孩,渾身充滿朝氣。如果當時有人告訴我,她將來會寫出一部被翻譯成15種語言的暢銷書,我絲毫不會感到驚訝。但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她去世7年後的今天,我竟然在為她的著作《南京大屠殺》寫一篇尾聲。
  • 張純如:第一個向西方社會披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女作家,卻以自殺留給世人一個未解之謎
    2004年11月9日上午,以《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一書成為美國最受矚目的華裔暢銷書作家的張純如,在加州自己的汽車內吞槍自殺。張純如是第一個向西方社會披露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的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飲彈自盡時,年僅36歲。她的兒子不過兩歲。對她的父母來說,女兒的猝然離世是這一生都揮之不去的陰影。
  • 猛士 張純如:寫書揭露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卻36歲被迫自殺
    書籍出版後,舉世震驚,成為第一本真實還原南京大屠殺事件的英文著作。但在寫書時了解到的日軍暴行,給她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另外,她還受到來自日本右翼勢力的威脅、恐嚇。她不堪忍受精神折磨,在36歲那年開槍自殺,結束了英勇而壯烈的一生。
  • 她為30萬冤魂吶喊,28歲轟動世界,36歲吞槍自殺:流星雖短,卻照亮了黑暗
    英文版譯名為《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這本書,也成了張純如在很多人腦海裡的唯一標籤:她創作了它,因它成名,亦因它而死。其實張純如的一生雖短暫,卻遠比常人以為的要豐富精彩。母親張盈盈說,那時的張純如是很有野心的,夢想就是想寫一本很好的書,成為世界名作家。
  • 【薦書】她讓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殺
    作者張純如是一位華裔美籍作家,她對西方世界長期漠視南京大屠殺這一慘痛歷史深感震驚,為此查閱了大量的文獻、檔案,赴中國實地採訪大屠殺倖存者,寫成此書。出版後在歐美引起強烈反響,曾連續5個月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張純如也因此書成為美國暢銷書作家。書中說,日本人對南京的洗劫是一次駭人聽聞的恐怖事件。大批處決戰俘,以及屠殺、姦淫數十萬平民,這一切違背了所有的戰爭規則。
  • 每年我們都以相同的方式紀念她:張純如
    這些媒體,都是新聞系畢業生夢寐以求的目標,但張純如覺得那種工作很無聊,她決定要當一名獨立的專業作家。於是就繼續深造,在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班念了一年。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前夕,科普出版社的編輯蘇珊·拉比娜(後來成為張純如的文學經紀人)找人寫錢學森傳,寫作班的老師向她推薦了張純如。蘇珊說,你看這個題目值不值得寫。結果一兩個星期後,張純如就把有關錢學森的所有資料都查了出來。蘇珊大為吃驚,就請她寫這本書。
  • 她讓全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著她自殺
    1997年,一個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用震驚世界的一本書,回答了這個問題。 從小生活在美國的她,把南京大屠殺,深深地烙印在了年僅36歲的生命裡。02這個小女孩,就是張純如。 其實很久以前,張純如就在圖書館裡尋找過這段歷史的記錄,卻始終一無所獲。 她的心裡對這一段慘無人道的黑暗歷史,產生了無數個疑問。 那時候的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會有如此非人的屠戮發生? 為什麼世界歷史裡,沒有任何關於這段史實的詳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