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理解能力差,主要原因是這3點,父母明白越早孩子走彎路越少

2020-12-22 錦鯉媽咪

前幾天有朋友跟我聊天,正好聊到了孩子的學習問題,結果這個寶媽頓時找到了發洩口,開始和我吐槽她家大寶做作業的問題。

「你是不知道,我兒子寫作業實在是太慢了,他剛三年級,可每天晚上作業都要搞到九十點鐘,數學還好,最愁的就是語文,尤其是寫作文,字寫得醜不說,寫得根本就是流水帳!」「不僅如此,還一大堆錯別字,語文課文老師講的他也不怎麼理解,自己完全沒有主動學習的想法,我就實在想不通我和他爸怎麼就能生下他這麼笨的孩子呢?真想一巴掌呼蒙他。」

朋友大我六七歲,妥妥的985高校研究生畢業,她丈夫和他是同學,兩人都是高學歷,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孩子剛剛上3年級,在學習上就已經讓他們壓力如此之大了。

事後我仔細考慮過朋友吐槽的問題,結合身邊的例子,我發現其實不少家庭都存在這種情況,這和父母學歷高低不掛鈎,也和孩子聰明與否沒多大關係。

主要是孩子的理解能力出了問題,做數學題他們反應可能很快,對數字也比較敏感,這說明孩子的智商沒問題,但在語文上就不是這麼回事了,理解能力不取決於智商。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的理解能力比別的孩子差呢?

想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找到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找到了孩子理解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我們才算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進而才能有的放矢解決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總結分析之後,我通過對身邊朋友、同事、親戚等人群的分析調查,大約總結出三點孩子理解力不好的主要原因。

1)低年級時沒打好基礎

很多孩子都是三四年級才逐漸凸顯出理解能力差、寫作文寫不出來的情況,究其根本,其實是低年級底子沒打好。

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很多知識點都非常基礎、拼音什麼的也比較簡單,似乎每個孩子學學就能會,根本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但也正因如此,很多知識都被孩子們忽略了。

這是個很危險的現象,一不小心很多孩子和家長就都著了道了。

剛上小學的時候,家長覺得孩子需要適應,因此這時候成績好壞都不會太在意,即便孩子成績時好時壞家長也不當回事,很多家長覺得低年級的東西都簡單,孩子大了自然也就會了。

殊不知,有些時候正是低年級的字詞、拼音等孩子沒學好,家長也沒在意,累積起來到了高年級問題就爆發了。

相比別的孩子,這些孩子在基礎的認字、閱讀理解方面有了不小的差距,整體下來自然成績會很差。

低年級正是打基礎的關鍵時刻,這時候如果基礎打不好,後面隨著年級升高,各種添磚加瓦就會壓垮基礎,導致孩子成績差。

尤其是語文這個最容易被忽略科目,其實是很多科目的基礎,語文的理解能力差,很多科目都會受影響。

2)低年級沒養成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習慣

陶行知曾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

一個良好的習慣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在孩子剛剛步入小學的時候,會對一切知識都充滿好奇,求知慾也是最旺盛的時候。這也正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父母除了幫孩子把知識學會之外,還要培養他們好的日常習慣

家長如果能抓住時機培養孩子好的生活以及學習習慣,那麼孩子的未來學習生涯會越過越輕鬆,到了中高年級,家長也能越來越省心。

3)「減負」讓很多家長大意了

我小時候就有「減負」的口號了,時至今日,小學「減負」的情況確實「肉眼可見」,小學不留太多家庭作業,不讓買練習冊,假期就讓孩子好好玩耍等等。

結果不少家長都誤解了「減負」,對孩子開始非常「放縱」,甚至很多時候都不聞不問,認為孩子到了高年級自然就能好好學習了,殊不知正是這個階段讓孩子丟失了大量的學習機會。

很多孩子沒有培養出良好的理解能力,也正是在這個階段被拉下的

想要提高孩子的語文理解能力,還要從最基礎的知識點抓起,同時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孩子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比如給孩子選擇一些有趣課外讀物、教輔書籍等。

下面這套《好玩的語文》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書中使用生動的語言以及精美的插圖向孩子們淺顯易懂的介紹了各種語文知識,以及文人雅士的趣聞逸事。

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識記漢字、了解文化同時也能學習簡單使用的寫作技巧,更主要的是這套叢書的內容編輯對標孩子的語文課本,可以相互參閱,讀到語文書上學不到的語文故事。

另外,除了讓孩子通過閱讀鍛鍊閱讀理解能力、逐漸對語文產生興趣外,教孩子動筆寫作文也是一種提升孩子語文成績的好方法。

當然,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孩子不會寫作文也正是他們最頭疼的地方。

家長可以通過教孩子寫日記的方式來訓練孩子,要求也不用太高,最初每天讓孩子寫一兩句話記錄生活即可,同時家長可以有意識幫助孩子提升寫作能力。

這裡給大家推薦這套《小學好詞好句好段》,這套叢書全套7冊,主打小學生一段話作文,日記起步、200字作文起步等等,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孩子作為寫作打基礎的輔助圖書來使用。

該套叢書由多位一線名師主編,內容通俗易懂、簡潔明快,通過簡單卻精準的寫作指導意見讓學生一眼看懂問題關鍵,通過舉一反三的方式教孩子寫作起步,是一套非常實用寫作叢書。

這是一套「讓孩子一讀就會寫的作文書」,有針對性的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寫作「言之無物」、「語言空洞」、「作文流水帳」等問題。

除了使用教輔書籍幫助之外,打好孩子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這裡有個最笨卻也效果最佳的辦法,讓孩子抄書,抄生字。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

我侄女就是這麼過來的,前年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學習拼音記不住,認字更成了問題,於是她媽媽就讓她每天在完成作業之餘再抄兩頁的拼音。一段時間後,拼音自然都記住了。

之後在他媽媽的安排下,周末和假期的時候每天也都多抄一幾頁的生字和拼音,去年上二年級之後,她的識字量明顯高出其他孩子一大截,不光成績追上來了,還一下反超了很多同學。

後來她媽媽也給她選擇了一些寫作的輔導書,由於識字多,加上刻意訓練,孩子的作文能力也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認字多了,會寫作文了,閱讀理解能力自然也有了大幅的提升。

得益於此,侄女現在在各科學習上都如魚得水,比以前輕鬆多了,孩子整個人也開朗多了。

錦鯉媽咪寄語

實踐證明,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增強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同時學會或用各種教輔書籍、工具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提升學習能力而不落於人後。

相關焦點

  • 孩子表達能力差是什麼原因 父母該怎麼做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表達能力差,這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育和生活,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與所受教育和生育環境因素有關,那麼孩子表達能力差怎麼辦?原因是什麼?咱們來了解一下。孩子表達能力差原因是什麼?
  • 孩子理解能力差,精力不集中,這6個辦法超級有效
    孩子上課睡覺其實這些毛病每個孩子都會有,家長也是逃不過去的,只是這些問題沒有分析到點上面去,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01多閱讀課外書孩子理解能力不好就給孩子買一些課外書,如果孩子看不下去,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喜歡的書籍類型再購買
  • 父母的這3點,毀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怎麼會有孩子不喜歡閱讀?孩子最早接觸的閱讀資源基本是繪本,也可叫做圖畫書。主要是以圖為主。怎麼會有孩子不喜歡色彩豐富、充滿無限想像空間的繪本呢?要是真的不喜歡也不要緊,閱讀是一種能力,任何一種能力都是可以靠後天培養來掌握。通過和越來越的家長溝通,我發現正是這3點做法,毀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 從演員孫儷拍戲反思,孩子抗幹擾能力差,如何引導孩子專心?
    菲兒媽說:「這些聽起來很勵志,我試著講給孩子聽,但孩子聽的時候很茫然,沒有生活的閱歷,成年人世界裡的很多不易孩子還不懂。」小區的育兒大V菁菁媽的話總是帶總結性質,她說:「孩子抗幹擾能力差,學習靜不下心來,分心導致學習效率不高,這都是孩子抗幹擾能力差,專注力欠缺的表現。需要通過訓練提升。」
  • 孩子學習成績差,父母應該怎麼辦?
    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科技高速發展的新時代,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父母基本上把學習當成了孩子的主要任務。認為孩子只有不斷讀書和學習,以後才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給這個世界創造美好的東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以說是每個家長的心願。
  • 父母必備!小孩記憶力差是什麼原因?孩子的記憶力怎麼提升?
    孩子記憶力差,做什麼事情就容易忘東忘西,而且學習起來也會比較費勁些,要想讓孩子有好的記憶力,就要有健全的大腦和良好的大腦環境。另外,孩子有的時候記憶力變差,並不是因為不愛學習,家長可別錯怪孩子給他心理增加負擔。(父母必備教程!小孩記憶力差是什麼原因?孩子的記憶力怎麼提升?)
  • 這才是我堅持讓孩子從小學英語的原因!
    很多媽媽讓我分享育娃經驗,對此我都一一婉拒了,不是想藏私,只是這段時間我的心思全在即將升四年級的大寶Gavin身上,實在分身乏術。 以至於在收到聞達的邀請後,仍是萬般糾結,想著乾脆推掉得了。 但孩子爸的一句「咱當初要是有人分享點成功經驗,也不至於帶大寶走了這麼久彎路」讓我瞬間下定決心:這篇分享必須寫!
  • 「媽媽你的孩子忘帶了」,這屆父母,不夠孩子操心的
    身後跟著個一歲多點的孩子,伸手去夠媽媽牽著的繩子,但總在快追上的時候被媽媽「逃過」。孩子一邊走一邊追,媽媽一邊看手機一邊走,過了一會兒才回頭,發現另一頭並沒有繫著孩子,這才蹲下來給寶寶戴好。寶寶說話說不清,但是指指脫了的牽引繩再指指媽媽,仿佛在嘮叨媽媽:「你怎麼回事,怎麼不看好你的孩子?你是不是把你孩子忘了?」
  • 孩子總說我不會,是「逃避心理」在作祟,父母做好這3點很重要
    題還沒看完就說「我不會」,這孩子是不是欠打?由於疫情的原因,學生們的原本一個多月的寒假,延長到了兩個多月,這對於孩子們來說是難得放鬆的好機會,但卻讓千千萬萬位家長焦頭爛額,特別是輔導孩子的作業,更是難上加難。
  • 想孩子自動自發學習,家長要做好這3點,培養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很大原因是,父母沒有幫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任何人來講,學習都不是件輕鬆的事,孩子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所學內容越來越多,沒有好的習慣約束,就會對學習這件事產生牴觸心理,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長也沒有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改變,還是停留在催促和監管的水平,孩子沒有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當父母反覆催促時,反而產生了逆反心理
  • 孩子不是天生「不會說」!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表達力強,更樂觀
    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表達力強,更樂觀1、孩子不會說,是因為家長不會「傾聽」曾經有人做過一項這樣的調查,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但沒有講完,而後期的發展需要孩子來補充,沒想到,結果大大出忽意料,有些孩子滔滔不絕的能講很多,甚至能舉一反三的講不同的結局,但有些孩子說不了幾句,甚至結束語都沒有。
  • 孩子「不該錯」的總錯,是太馬虎嗎?別急著扣帽子,也許是能力差
    文|福林媽咪福林班級群裡公布了上次月考的情況,老師在群裡點出了幾位家長的名字,並說這幾名同學太粗心了,已經跟孩子說過好幾次審題要仔細,希望家長能夠在家再督促一下。總是父母覺得孩子「不該錯」……但實際上錯總有錯的原因,找到原因並「對症治療」才能幫孩子減少錯誤。我們先來一點點的分析。01哪些是你認為孩子「不該錯」的?
  • 理解,是孩子社會能力的前提,你的孩子具備了嗎?
    孩子小的時候,聽不太懂我們的語言,是發育的必然階段。但是孩子長大後依然不會理解他人,喜歡用吵鬧解決問題,真的是讓人頭痛。我也相信每一位爸爸媽媽都希望我們的孩子是善解人意,有愛心溫暖陽光的,那麼怎麼樣的孩子才能夠更理解他人呢?第1點,讓孩子成為有愛的孩子。孩子內心的這份愛從哪裡來呢?第一,從爸爸媽媽那裡來。
  • 越是沒本事的父母,擅長在這3件事上與孩子較真,讓子女很為難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長大有出息。所以,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難免多一個人情緒,也多一些因為希望而衍生的獨特的教育方式。不過,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沒有什麼得心應手的教育方式,所以有時候也會走彎路,反而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 這6個小習慣,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孩子未來會感激你
    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務活,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他明白他是家庭中的一員,有義務幫家裡分擔一些事情。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對他成年後建立新的家庭也大有好處。女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男人能燒一手好菜,這些有助於家庭和諧。
  • 標籤別亂貼,越早了解孩子越早健康
    3.孩子能點頭來表達「是」4.在不用手勢幫助的情況下,孩子能理解幾個詞語?5.孩子能否對很多玩具或物品都感興趣?6.孩子能正確使用杯子、瓶子、碗、勺、梳子或毛刷、牙刷、毛巾、球、玩具車、玩具電話嗎?但這些表只能讓家長明白孩子健康成長應具備的發育水平,孩子的個體差異是需要到專業機構進行更為細緻的評估。
  • 父母在這4個方面對孩子「嚴格管教」,孩子長大情商高,較為獨立
    父母在這4個方面對孩子「嚴格管教」,孩子長大情商高,相對的也較為獨立孩子在10歲之前可以說是性格塑造期,如果任由孩子性格發展,身上必定會養成很多缺點,對未來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影響,有句話說的很有道理,叫性格決定命運。那家長們應該注意那幾個方面呢?
  • 孩子作文能力差怎麼辦?3個方面父母要重點培養,讓娃下筆如有神
    說到寫作文這個話題,有的父母可能不太重視。不就是寫寫文章嘛,這有什麼難的?只要識字、會說話、寫出一篇文章和不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嗎?對此,我只能說這些父母把寫作文這件事情想的太簡單了。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差有的孩子思維能力比較差。在寫作文的時候沒有辦法確定文章的構造,組織自己的語言。所以寫出來的文章看起來就好像是胡亂拼湊出來、前言不搭後語並且出現錯誤邏輯關係,這樣的文章一看就讓人頭大,就算有心想要修改都不知道從何下手。
  • 3-6歲,抓住幼兒發展關鍵期,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抓住關鍵期,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那麼,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當然是,越早越好!人的思維有幾種不同的方式,0-1歲是嬰幼兒思維方式的準備期,憑藉手摸,體觸,口嘗,鼻聞,耳聽,眼看,發展感覺,1-3歲階段主要產生的是人類的低級思維形式,即感知動作思維,又稱直覺行動思維,3歲左右在感知動作思維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具體形象思維,並在3-6歲的思維活動中逐步佔有主導地位。
  • 5歲前,父母堅持做這幾件事,孩子會更優秀
    給你點讚!」球球這才高興起來。「孩子的每幅塗鴉作品裡,都塗滿奇妙的想像。我們要帶著賞析的眼光去欣賞,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妄加評判對錯……」濤濤媽媽的話令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言。《3-7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提到了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