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說我不會,是「逃避心理」在作祟,父母做好這3點很重要

2020-12-24 關山老師育兒

一個孩子想成為優秀的人,背後一定少不了父母的教育,為人父母,又有誰不想讓孩子變得更好、更獨立、更優秀呢?養育一個孩子,從牙牙學語到結婚生子,過程中的艱辛只有父母自己知道,也正是從孩子踏進學校的大門開始,他們的人生道路也正式的開始了。

孩子進入校園之後,家長們每天操心的就不只是孩子的溫飽問題了,關注更多還是學習,不知道今天老師講的知識孩子學會沒有?今天的作業會不會做?有時候也想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卻生怕打擾了耽誤了他的學習時間,就一拖再拖,導致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聽到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會」,不管是什麼事情什麼問題,這總是孩子的固定回答。

題還沒看完就說「我不會」,這孩子是不是欠打?

由於疫情的原因,學生們的原本一個多月的寒假,延長到了兩個多月,這對於孩子們來說是難得放鬆的好機會,但卻讓千千萬萬位家長焦頭爛額,特別是輔導孩子的作業,更是難上加難。

劉女士的兒子冰冰今年上三年級了,寒假裡的冰冰幾乎每天都要寫作業,但是效率卻一直都提不上去,劉女士很是著急,這幾天,每次冰冰寫作業的時候,她也坐在旁邊監督,想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

劉女士發現,兒子每次做題的時候,看到題都會先苦思冥想一番,然後再用求助的目光著看劉女士,心虛的說一聲:「我不會」。一開始,劉女士以為兒子是真的不會,就耐心地給他講,但是後來劉女士發現,兒子直接跳過思考的環節,他看到題之後直接就說「我不會」。

劉女士非常生氣,將兒子打了一頓,氣衝衝地回屋了,冰冰爸爸剛好看到這一幕,就去詢問妻子:「你幹嘛發這麼大火,他可能是真的不會,你給他講講不就行了?」

劉女士怒氣衝衝地說:「他哪是不會,他是不想做,什麼事都等著我幫他幹,他連看題都沒看,張嘴就是不會,我看他是欠挨打!」

孩子總愛說「我不會」,多半是逃避心理在作祟

當孩子遇到困難,第一反應就是「我不會」,這就是他的逃避心理在作祟。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他們沒有遇到過真正的更大的困難,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在家裡有父母幫自己整理東西,在學校有老師能解決學習上的難題,自己根本不需要動腦思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性逃避的心理。

孩子的逃避心理,會帶來哪些危害?

1、無法直面困難

當孩子養成了習慣性逃避的心理,遇到困難時,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脆弱的,也根本沒有勇氣去面對,正是因為平時父母對於孩子的幫助過多,孩子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當經歷風雨時,就顯得那麼弱不禁風。

2、變得懦弱,凡事只會依靠父母

父母總想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和懂事,但是在一夜之間長大也是完全不可能的,雖然過程比較漫長,但總有一天孩子要成長,這一天總要到來,越早開始,也是對孩子的負責。

總是依靠父母,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嬌橫,心中認為凡事都能靠父母,當有一天父母不再幫助孩子時,孩子就會感到非常不習慣,茫然而又手足無措,性格變得懦弱,對生活也造成很大的影響。

父母做好這3點,幫助孩子改掉這一壞習慣

1、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家長通常打著「怕耽誤孩子學習」的旗號,把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搶著做完了,這其實並不是孩子的錯,家長不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又怎麼能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意識呢?

要想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父母首先要要求自己,給孩子創造機會,例如:在生活中,讓孩子自己洗衣服、疊衣服;自己的書包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等等,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才最能培養孩子的意識,增強責任感。

2、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每個成功的孩子,都不會是依附父母的「寄生蟲」,獨立自主是最基本的能力,能有自己的主見,有行動的方向,有一定的想法,也有照顧自己的能力,這就是所謂的獨立自主。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父母就要先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去做一件事情,當孩子遇到困難,不要心疼孩子,更不要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因為在這個時候,你的幫助,恰恰是在害他。

3、引導孩子怎樣去動腦

一般來說,孩子遇到的困難都是學習上的,生活中的困難很少,因此需要解決的困難都是需要動腦的與學習相關的問題。很多家長看到孩子苦思冥想,或者是收到孩子的求助後,就立馬去幫孩子解題,很容易就讓孩子形成依賴的心理,也就直接跳過了「動腦」這一過程。

當孩子遇到了難題,家長可以先鼓勵孩子自己鑽研,如果還是想不出來,就可以給孩子講解一遍,等到完全理解後,下次再遇到這種類型的題,就不要再心軟,引導孩子自己去做,有助於孩子思維的發展,同時也會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成就感。

在很多時候,父母的好心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每個孩子都要經歷從幼稚到成熟這一過程,破繭成蝶。如果孩子一直待在溫室裡,被父母保護著,那麼永遠也不會長大。

相關焦點

  •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前言:我家孩子經常講假話,我會感覺到很失望。因為經常講假話,不是第一次講假話,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必須要幫孩子糾正過來,否則以後他會用一個謊言去掩蓋另一個謊言,到最後可能你得不到一句真話。
  • 孩子不是天生「不會說」!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表達力強,更樂觀
    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表達力強,更樂觀1、孩子不會說,是因為家長不會「傾聽」曾經有人做過一項這樣的調查,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但沒有講完,而後期的發展需要孩子來補充,沒想到,結果大大出忽意料,有些孩子滔滔不絕的能講很多,甚至能舉一反三的講不同的結局,但有些孩子說不了幾句,甚至結束語都沒有。
  • 怎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做好這3點,才能挖掘出孩子潛力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不是生下來就完美的,就連我們大人也有很多缺點,孩子闖禍的背後,大多都是「好奇心」在作祟,如果孩子因為好奇才做出闖禍的事情,父母在訓斥和責罵孩子之前,也要再三的思考。每一個孩子都是帶著好奇心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的好奇心是用心學習各種智慧的基礎,也是培養孩子頭腦的形體,孩子可能有的時候會異想天開,父母也不要小看孩子這些奇怪的想法,這中間可能也蘊藏著不可預測的潛能,只有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潛力,讓孩子成為更有知識更有能力的人才。
  • 當孩子說「我不行,我不敢」時,父母感同身受,第一反應很重要
    班裡進行班幹部競爭演講,想讓自家孩子試試,可孩子不敢嘗試,說競爭不上丟人現眼;想讓孩子競爭正班長,可孩子偏要競爭副班長,沒有當頭的欲望。是孩子膽小、不爭氣嗎? 當孩子說「我不行、我不敢」,萌生退意時,孩子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感同身受,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 發脾氣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表現方式,父母需要做好這三點
    作為父母,有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就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尤為重要的一個版塊就是及時的幫助孩子清理負面垃圾情緒。因為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並且一些好的情緒會讓人身心愉悅,而一些壞的情緒會讓人心情糟糕。
  • 孩子遇事總是膽小逃避?可能養成了「迴避型人格」,父母要警惕
    還記得我小時候,不管家裡來了什麼人,爺爺總是會讓我挨個打招呼。我天生就比較內向,不太喜歡熱鬧的環境,面對陌生人是能正常交流的。但每次爺爺都逼著我跟人打招呼,我要是不願意就當著所有人的面說我:「你這孩子怎麼這樣,見人又不說話,打個招呼不會嗎?」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馬雲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
  • 孩子太內向怎麼辦?父母做好這4點,孩子性格更開朗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積極主動點,像個小主人一樣招呼客人。但有些孩子比較內向,經常喜歡自己待在一個角落裡,這讓父母們很是頭疼。
  • 長大後自卑的孩子,小時候常聽父母說這3句話,父母再生氣也別說
    至於孩子,父母常常因為孩子年齡還小,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自尊,所以生活中常常會忽略和打擊孩子的自尊。今年4月份,我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她兒子正在上網課。一會兒,她兒子就把手機關了,一邊哭一邊在那做運動。我走過去問他:「你不是在上網課嗎?怎麼把手機關了啊!」他說:「老師剛剛說我胖,我一生氣就關了視頻。」
  • 孩子愛強詞奪理,歸根結底是利益作祟,可以從心理動機來緩解
    ◆未到玩遊戲時間,孩子擅自玩遊戲被媽媽訓斥,孩子卻說:「誰讓我看到手機了。」莉莉的孩子今年十歲上四年級,兒子小時候莉莉忙於工作,管教的比較少。兒子每天都是在外面野,或者是在家裡看電視,年齡稍微大點,也開始玩手機遊戲。
  • 父母的這3點,毀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閱讀到底重不重要,答案顯而易見,非常重要!我朋友經營著一家繪本館,有500+的會員。因為我是兒童閱讀指導師,從事相關工作也有3年,所以經常會去朋友的繪本館進行閱讀指導講座和繪本沙龍活動。期間,我遇到很多聰明伶俐的孩子,可是當我同他們的父母進行交流時,我開始為孩子閱讀興趣的建立,感到擔憂和心痛。
  • 厭學孩子到底在逃避什麼?父母苦心勸導卻被當耳邊風,試試這樣做
    上節課,我們重點介紹了厭學孩子錯誤思維觀念下的扭曲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種心理,分別是:a.矛盾心理,b.逆反心理,c.逃避心理。其中「矛盾心理」包括以下三點:a.嘴上說要好好讀書,行動上卻做不到;b.擔心被學校勸退開除,卻又死性不改;c.呆在家裡真無聊,但是又不願去上學;而「逆反心理」則包括a.和父母對著幹;b.和老師對著幹;最後強調了深入了解孩子「逃避心理」的重要性——當孩子處於「逃避心理」狀態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勸導以及講道理,
  • 孩子犯錯總不想承擔責任,如何讓孩子有擔當?父母該及時了解
    文丨熊娃控(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託馬斯和哈利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父母提供的外部刺激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的人格記憶。如果說學校更多的是教會孩子系統而全面的知識,那麼,父母對於孩子的性格以及品德的培養就是至關重要的。
  • 常說這3句話,孩子會越來越優秀,父母別吝嗇你的讚美
    可以說,當父母能不吝嗇對自己孩子的讚美,那麼孩子就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很多時候,孩子都是父母誇出來的,這並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而是有著一定道理的。讚美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強而有力的前進動力,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讚美更甚。
  • 孩子遲疑不前時,父母運用心理臨界點,可幫助孩子打破恐懼變勇敢
    我朋友的孩子鋼琴彈得很好,但他性格太內向,平時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說話。以前,學校裡有一些比賽和表演,他的朋友總是建議他參加。雖然剛開始他答應了,但在演出前兩天就會突然鬧起來,不願意去了,說是害怕自己表現不好,被別人嘲笑。事實上,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時刻。面對未知,他們總是充滿恐懼。
  • 優秀的父母,要學會做孩子的重要他人,這三個角色影響孩子的一生
    「重要他人」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意思是在一個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過程中,起過巨大的影響,甚至是決定性作用的人物角色。一個人的性格、思維和反應模式,由於「重要他人」的影響,而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個人生命的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重要他人,古話說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重要他人是什麼樣的人,會影響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決定孩子一生的3個重要他人,父母一定要重視。
  • 心理學:做好這3件事,你才能與父母真正「和解」
    當然,我們要承認,有些父母確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比如,因為父母的忽視,孩子形成了自卑性格,不敢拒絕別人,人際關係應對不好;父母的強勢,讓孩子形成謹小慎微的性格,做事畏首畏尾,工作總是做不好;等等,總之就是,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成人後內心一直有個「我不夠好,我不值得被愛」的小孩。
  • 孩子經常吐奶怎麼辦?寶媽別只會「拍奶嗝」,做好這3點更重要
    吐奶,是寶寶在嬰幼兒時期很常見的一種行為,但是很多新手父母由於缺乏經驗,在小寶寶吐奶時會有些手足無措,只能下意識地給孩子「拍奶嗝」,哄著寶寶。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經常吐奶的問題上應該怎麼辦呢?寶媽們可別只會「拍奶嗝」,做好了這3點更加重要!
  • 孩子人生最重要的5個時間點,父母要及時退出
    原來,7歲的女兒在她房間門上貼了一張字條,向父母嚴正申明:不可入內。我被孩子可愛的宣言和稚嫩的筆跡逗笑。不過,這位爸爸卻笑不出來。我安慰他:恭喜你,這是好事啊!孩子懂得保護私人空間,還能明確地表達拒絕,她長大啦!聽完,這位爸爸更失落了。
  • 避免孩子出現心理疾病,媽媽需做好這3點,杜絕失敗教育有奇效
    從那時起她過上了全職家庭主婦的生活,剛開始小梁並不適應,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沒什麼經驗。她是個脾氣比較急的人,教孩子做事的時候沒什麼耐心。孩子逐漸長大後,小梁開始教孩子刷牙,她先是手把手教孩子了三遍,然後讓孩子自己嘗試,可是鬆開了手孩子還是學不會。當時她就有些急躁了衝著孩子吼道:「你怎麼這麼笨啊,教這麼多遍都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