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9日電 加拿大首位華人省督林思齊22日凌晨因前列腺癌辭世後,各界華僑華人深感悲痛,以各種方式緬懷省督。加拿大《環球華報》近日刊發評論員丁果的文章,表達對這位華人領袖的敬仰與不舍。文中寫道,加拿大首位華裔總督林思齊博士走了。他的傳奇人生,他的悲天憫人,他的慷慨施捨,他的睿智洞見,成為媒體追思的內容,也成為社區的重要遺產。
文章摘編如下:
對來溫哥華十年以內的新移民來說,林思齊博士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或許不是很熟悉,但對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移民來說,林思齊博士是一個經常在你身邊或者你視野當中的華裔領袖,親切而又讓人情不自禁的仰望。在我二十年的移民生涯中,目前恐怕找不到第二個像他那樣的領袖人物,即使已經淡出公眾的視線,已經退休,不再上新聞的版面,但他還是我們心目中的領袖,不會被淡忘,甚至永遠不會過時。
在大陸來的移民中,我也算是為數不多,與林思齊博士有不少私交的朋友。他生病後,我去看他,他總會對我說,我不再見新的朋友了,但歡迎你經常來,談談話,聽聽你對各種問題的意見。他虛懷若谷,對年輕人總是鼓勵,也願意傾聽。我當然不想多多打擾他的養病生活,擔心他太累,總覺得以後還有很多機會。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最後一次去看他的時候,我特地帶了兒子一起去,讓他見一見這個偉大而又平凡的華人領袖,留下一張寶貴的合影,因為我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林思齊博士對加拿大,尤其是對華人社區的影響力,會與日俱增,因為他做的一切,對加拿大新的主流價值的形成,意義深遠,不僅我們,我們的後一代,也會重新認識他的精神遺產。
林思齊博士也是通過我寫的文章,知道我的。我們見面認識後,他就一直關心我的文字和電視評論,並向其他朋友介紹我,讓我感到高興卻又惶恐不安。因為我知道,我雖然有一些新穎的觀點,但畢竟因為文字比較犀利,總會得罪一些人,林思齊博士推介我,會不會對他有不好的影響?同時,像我這樣的晚輩,蒙林思齊博士這樣德高望重的領袖人物「視為朋友」,以後讓他失望,那該怎麼辦?
後來我慢慢知道,不只是對我,林思齊博士對他認同和看好的人,不管年長年輕,都會一力提拔,盡心鼓勵。他親口告訴我,當初辦世界華商會,看到黃光遠博士是可造之才,因此全力推薦輔助,讓他閃光發亮,果然,黃光遠日後成為溫哥華社區重要的領袖,也是西門費沙大學的校董。
林思齊博士對待朋友,總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位至總督,但沒有任何的盛氣凌人,幾次請我吃飯,都是親自下廚,有的甜點,還是隔夜就要準備。他喜歡種花,他對櫻花的情有獨鍾,對櫻花哲學的感受,讓我這個曾經留日的人,感到另外一種親切。他也喜歡下廚,喜歡研發新的菜,來招待朋友,去他家裡吃飯談話,是一種走進自然,走進靈性深處的體驗,難以忘懷。我慢慢體會出,林思齊博士在小事上的親力親為,也是實踐他信奉的宗教理念,領袖,其實就是公僕,就是侍奉者,而不是高高在上者。
我常常想,今天的中國,今天在溫哥華的中國移民,比林思齊博士有錢的人不少,但卻鮮有人具備他的那種寬宏慈悲,溫馨情愫,那是一種人格力量,那是靠錢和權力堆砌不起來的,所以,我稱林思齊博士是人格者。
林思齊博士融入主流,但絕對以中國人為榮。他對我說,中國人太勤奮,只要給他平等的機會,他一定就能成為卓越。所以,他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始終關心。那一年,他決定與梁燕城博士去上海看看,在復旦大學發表演講,我也通過朋友關係,安排他與汪道涵先生見面,他們談的很投契,林思齊博士相當強調廉政和精神文明的重建,在發展就是硬道理,一切都看經濟指標的時代,林思齊博士的看法,相當具有遠見,也體現他對中國的摯愛。
林思齊博士是移民,所以他對移民的路該如何走,用心最深,實踐最多,他給移民畫出的融入路線圖,流傳一時。他反對華人只是「山頭主義」,自我封閉,不跟別人交流融會,他也反對空洞地講中華文化,而是主張中西文化的會通,建設
新的普世文明。每次跟他見面談話,總覺得他永遠開放自己,向著他認定的終極真理前行,沒有疲倦,永遠快樂。
所以,我由衷地想,這樣的人,是不會被病魔和死亡囚禁的,他的一生,就是一個可以永遠講的故事。(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