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terminal is here. Please get off in order(終點站到了,請各位乘客有序下車) ……
」
略帶有閩南地瓜腔口音
快6路公交駕駛員陳中柱流利地說著英文
雖貌不驚人
但他就像武俠小說裡的「掃地僧」
不經意間開口
總能「震驚四座」
陳師傅今年53歲,自學英語已經8年。每天下班後,只要有時間,他就獨自上山朗讀英語。儘管只有初中學歷,陳師傅憑著對英語的熱愛,不僅說得一口流利的口語,還經常將其運用到工作中。
∨
自學成才
把書本翻爛三套
古有「韋編三絕」,而陳師傅手中的新概念英語,因為翻閱次數太多,8年來已更換第三套了,目前在用的這本書也已經翻得破損了。除了新概念英語外,他還經常翻閱許國璋英語、美國初級英語,因為從事交通行業,他又自學了鐵路商務英語。
對於英語,他就是「痴」———隨身攜帶錄音機,走路時背背英語單詞,在場站休息時聽聽英語廣播,下班了,常常獨自一人拿著書到前埔公園、磨心山上朗讀,直到夕陽西下看不清字時才回家。
雖然不善言辭,但只要說起英語,他頓時神採奕奕。陳師傅說,兒時因為家中變故,他念到初中就暫停學業,當年只是短暫地接觸過英語,但就此埋下了興趣種子。
真正讓他覺得英語有用的
是一次載客經歷
上世紀90年代,陳師傅開計程車時,看見2名外國女子在路邊打車,前面幾輛計程車因為聽不懂英語而不敢載客。輪到陳師傅時,他聽出來外國女子說的是「悅華酒店」,連忙用手勢表示「OK」。
「學習沒有訣竅,就是自己想學,覺得學得有用。」陳師傅一直想繼續學習英文,但由於工作太忙,直到8年前到BRT當駕駛員,才開始趁著空閒時間自學。沒有老師,他就買教材自己啃,一個單詞一個單詞背誦。漸漸地,他能看懂聽懂的英文越來越多。
學以致用
經常熱心幫忙指路
這位「英語達人」經常學以致用。今年正月初十,在高崎機場BRT站,陳師傅遇到一位迷路的外國男子,因為語言不通,男子已經滯留一個多小時,看上去手足無措。陳師傅上前交流得知,對方要去T3航站樓。陳師傅連忙告訴對方,因為疫情原因連結線停運了,要趕上飛機,得儘快打車前往。
「每一次幫助到別人,都感覺很高興,覺得自己沒有白學,這些成就感支撐我繼續學下去。」
在開車過程中,陳師傅偶爾也能遇上問路的「老外」,他總是熱心地幫對方指路。老外紛紛對他豎起大拇指表示感謝。
面對周圍人的讚揚,陳師傅很謙虛,他認為學無止境,自己學得不夠深入,還需要下苦功夫。下班後,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翻書,甚至連兒子的課本都拿起來學習。除英語外,他還自學國學、花卉等知識,遇到有興趣的話題,他就買書來看、來學。
「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學業被中斷,長大後便想抓住每個學習機會。」陳師傅說,只要堅持下去,一年不行就兩年、三年,學習一定會有收穫。
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陳師傅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來源:海西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