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是伊朗著名電影導演、編劇、攝影師和製片人。自1970年起,作為一名活躍的電影製作人,基亞羅斯塔米參與了40多部電影的製作,其中包括短片和紀錄片。基亞羅斯塔米因導演了《科克三部曲》《特寫》《櫻桃的滋味》而獲得評論界的讚譽。《櫻桃的滋味》獲得當年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劇情片《隨風而逝》獲得 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
基亞羅斯塔米曾廣泛擔任編劇、電影編輯、藝術總監和製片人,他還是詩人、攝影師、畫家、插畫家和平面設計師。他是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的波斯電影運動「伊朗新浪潮」中一代電影人中的一員。這些電影製作人有許多共同的技巧,包括運用詩歌對話和寓言故事來處理政治和哲學問題。(基亞羅斯塔米以使用兒童主人公、記錄片風格的敘事電影、發生在鄉村的故事以及在車內使用固定攝像機展開對話而聞名。他還以在電影對白、片名和主題中使用波斯詩歌著稱。基亞羅斯塔米的電影帶有明顯的模糊性,一種簡單和複雜的不尋常混合,且往往是一種虛構和紀實元素的混合。除生與死的主題外,變化和連續性概念在基亞羅斯塔米的作品中發揮著主要作用。)
阿巴斯導演作品《隨風而逝》劇照
2015年,基亞羅斯塔米的所有原創詩集《隨風》《風與葉》《守望的狼》,以及他從尼瑪、哈菲茲、魯米和薩迪等波斯古典詩人和當代詩人中挑選改編的作品,由伊曼·塔瓦索利和保羅·克羅寧翻譯成英語,並在紐約市雙語(波斯/英語)版本出版。基亞羅斯塔米後來又出了另外兩本,書名叫《夜》,收錄了他從許多古典和當代波斯詩人中挑選的有關夜晚的詩歌,這些詩歌都被翻譯成了英語。
基亞羅斯塔米的詩歌,大多三四行,接近日本的俳句,一種自由的極簡主義詩歌,類似於電影鏡頭片斷,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每首詩包含一些似斷似續的信息,傳達它們實質、根本、原始的意旨或某種智慧。
今天小雅帶來李暉老師翻譯的阿巴斯的幾首詩作。
◎
我從來不曾像夜與晝
的結束那樣
確定過
任何事情。
◎
數年
我就像稻草
在季節中
徘徊。
◎
鏡子
在一個平凡女人的手中破碎。
一百股泉水湧流
進一個黑夜的心臟。
◎
沒有人知道
從小小泉水中央
噴湧而出的小小溪流
準備流向大海。
◎
風
不會把它帶上天的風箏
還回來。
阿巴斯導演作品《隨風而逝》劇照
◎
表
停在了在一個盲人的
手腕。
◎
樹枝上最後的葉子
渴望看見
春天的花蕾。
◎
鴿子
在飛越一座火山峰頂之際
創造了第一部史詩。
◎
櫻花上
鮮藍的雨。
七彩的花。
春天的日落。
◎
一堆
破舊的輪胎。
一條骨瘦如柴的狗,
看守著,
沒有報酬。
◎
身穿黑色的哀悼者當中
一個孩子
凝視著柿子。
◎
在神殿
我有一千個想法。
當我離去
雪茫茫一片。
◎
蜘蛛
小心翼翼地
從一名老修女的帽子上
爬走了。
◎
黑烏鴉
在白雪覆蓋的草地上
茫然地審視自己。
◎
千百個大大小小的
石頭中
僅一隻烏龜
移動。
阿巴斯導演作品《隨風而逝》劇照
◎
那隻老龜
怎麼能
活三百年
對天空不知不覺?
◎
這般寧靜。
多麼盛大啊。
月亮升起
在東方。
◎
彗星
穿過黑夜
落進平靜池塘的中央。
水中燃燒的
金屬之歌。
◎
一片墓地,
完全
被雪覆蓋。
只有三座
墳墓上的雪融化,
三個年輕人的。
◎
我身後留下
我在一個瞬間活過的一生。
我為我自己哭泣。
李暉
詩人,譯者,翻譯出版有前英國桂冠詩人卡羅爾·安·達菲詩集《狂喜·蜜蜂》及沈復《浮生六記》(自林語堂英譯本翻譯),現居蘇州。
執行編輯: KD
進書友群請加小雅微信號:yazhongxiaoya
點擊【閱讀原文】看到更多好書
歡迎轉發分享~
推薦閱讀
扎加耶夫斯基 | 一切都必須被預見(李以亮 譯)
莎朗·歐茨 | 雄鹿之躍(周琰 譯)
塞爾努達 | 你走過所有謎一樣的影(汪天艾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