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個閒不住的人,用赤峰話說就是,容易「刺撓」,這是一種醫生看不了的病。注意,是刺撓,不是吐撓。
這天,早朝上。康熙又有些刺撓了,他就撓,先是隔著衣服撓,不過癮,便把袍子掀起來,手從褲腰塞進褲子裡,撓啊,怎麼撓也不見好,屁股都撓禿嚕皮了。
朝堂上站著的一幹大臣們,圍觀萬歲爺在龍椅上撓屁股,很新奇,很想樂,但不敢,一個個鼓得腮幫子疼。
有的心想:萬歲爺這是屁股上起癤子了嗎,這是撓啥呢?
有的心想:萬歲爺莫非生了痔瘡?這頓撓!
有的交頭接耳:藏們這位主子啊,可能是招蝨子了。
聽口音這位同學還是個赤峰人,藏們還是給他取個名吧,就叫他赤親王。
康熙今天格外刺撓,扭腰掉腚,嘚嘚亂顫地喊:小鰲子,小鰲子。
小鰲子趕緊跑過來,娘生娘氣地說:萬歲爺,您這是咋地啦?
小鰲子可能和鰲拜家有啥親戚,是東北口音。小鰲子擼起袖子,露出蔥白一樣的玉腕,伸出纖細的長長的手指:哎呀萬歲爺,可使不得自己撓,這種小事兒,讓奴才來就行。
小鰲子一副十分關心的樣子,玉手直奔康熙同學的褲腰探去。
康熙本想讓小鰲子的手伸進來,又覺得不妥,還是自己撓吧,於是一扒拉小鰲子的手:滾犢子。
小鰲子太單純,沒聽說過,撓屁股還有找人幫忙的,老虎的屁股都不能摸,萬歲爺的屁股哪能給摸。
康熙脫龍袍,接著再脫襯衣,上身脫完脫下身,眼瞅著身上也沒什麼可脫的了。
眾大臣撲通、撲通跪倒一地,山呼萬歲:哎呀,萬歲爺,有失龍威啊!
康熙光著膀子,尋思著,龍威不龍威的是次要的,關鍵是刺撓,可是總不能讓這一眾大臣都上來一起撓吧。沒聽說過,上朝不議國事,共同撓皇上屁股玩。
康熙強忍住屁股的刺撓,頓聲喊道:孩兒們,既然不讓撓,那還是找地方嗨呸去吧。
康熙可能是《西遊記》看多了,眾大臣只好說:好的,大聖。
於是,大家來到了赤峰,想必是赤親王的主意。
響水瀑布邊上,康熙及一眾大臣,陶醉在老哈河美景之中,玉瀑飛濺,奇石林立。
康熙坐在一把太師椅上,旁邊大樹上拴著一匹馬,那位說,康熙咋是騎馬來的,沒坐轎嗎?咳,康熙不是刺撓嗎?哪還坐得住轎。騎馬在赤峰話裡有個詞語叫「鏟腚」,這對於正屁股刺撓而無解藥的人來說有特殊療效,若是不佩馬鞍,直接騎,效果更佳。
康熙望著美麗雄偉的響水瀑布,詩興大發,說:哈河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眾大臣心裡犯嘀咕「怎麼聽著有點耳熟呢」,但沒人敢說,都鼓掌叫好。
康熙又說:這地兒忒好了。
赤親王附和:這嘎達賊拉好。
蘇麻喇姑:這地方真好,沒得比。
某大臣:這地方,好得很。
小鰲子附和:Me,too。
……
眾人正陷入得意之中,冷不丁地就聽見「刺稜」一聲,從打瀑布中斜刺飛出一道紅光,直奔康熙面門而去。
康熙龍顏大驚,高喊一聲「哎呀,要倒!」話音未落,一個趔趄,從太師椅上摔倒在地。啥叫「要倒?」分明是已經倒了。
小鰲子嚇得都變聲了,高呼:護駕。
蘇麻喇姑花容失色:哎呀媽的媽我的姥姥。
赤親王準備不及,沒想好喊啥,脫口而出:臥槽,啥玩意……
邊上拴的那匹馬,更嚇屁了,嘶鳴,躍蹄,只聽到「咔嚓」一聲,大樹上半截栽倒在河裡,受驚的馬,拖著另半截大樹,撩杆子了。
那團紅的東西,復又落入水中,濺起一丈高的水花,轉而消失蹤跡。
康熙這回屁股不刺撓了,但是疼,摔石頭上了。
小鰲子的玉手終於摸到了聖上的屁股,在那含情脈脈地給康熙揉。
康熙心有餘悸:剛才是什麼怪物驚擾朕?
小鰲子說:聖上勿憂,不過是一條鯉魚。
赤親王說:回稟聖上,好像是條捏了夠子。
康熙在攙扶下坐回到龍椅上,正了正歪著的龍冠,撲啦撲啦身上的土:捏了夠子?何為捏了夠子?
赤親王擦汗,心想,一著急冒出家鄉話來了,趕緊解釋:聖上,捏了夠子就是泥鰍。
康熙面有不悅,瞅著赤親王:說人話,泥鰍就泥鰍,還捏了夠子!
赤親王腿打飈,跪倒在地:是,聖上,臣看到是泥鰍。
康熙一拍太師椅:放屁,你們家有八尺長的泥鰍嗎?你們家有紅泥鰍嗎?
赤親王的腿由打飈變成篩糠,哆嗦成一個蛋,幹嘎巴嘴,說不上話。
康熙沉思片刻:這地兒,有點邪性啊,赤親王,你去查一下,最近這裡有什麼冤情沒有?
赤親王起身剛要走,康熙又道:回來,不必了,去把朕的朋友叫來即可,蘇麻喇姑,你和赤親王一起去。
兩匹駿馬疾馳而去,片刻之後,康熙的朋友——放羊老頭,來到聖駕前。
圖文無關
放羊老頭伏地訴說:往門這嘎達大前個死了個丫頭,那丫頭起根是王爺的使喚丫頭,就之外鳥悄地往外送巴點糧食幫襯老鄰舊居滴一把。被王爺直道啦,給繩起來,拴在馬以巴上拖。這頓拖,好不當樣地一個丫頭,給拖赤地稀乎碎,棉腦、小褂吾地就不用心思啦,緊那骨、胯骨肘子吾地整地搖哪都是,臨了馬以巴上就剩半個肋吧扇子。那王爺,可不是人揍的啦。
說著,放羊老頭眼淚掉下來了。康熙沒聽明白,不過這回好,赤親王是赤峰話八級的博士後。
康熙聽完赤親王的翻譯,也有些動容,再加上泥鰍事件的餘波影響,最主要的是,腚疼。
遂,康熙降旨,蒙古王爺消爵,並建寺廟一處,以紀念善良女孩亡靈。
後,百姓稱善良女孩屍身散落處地名為「海布日嘎」,意為,半塊肋骨。
奉康熙御旨所建廟宇,規模宏大,佔地3000畝,喇嘛360餘人,名為「敖潤蘇莫」,意為神聖的廟宇,後乾隆御筆更名為「普善寺」。
海布日嘎,半塊肋骨,至今,仍為敖漢旗敖潤蘇莫蘇木境內的一村莊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