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鄧世昌和致遠號沒有撞沉的吉野號,原來是這麼個下場!

2020-12-23 夢圓的金窩

公元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當中,大清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卻仍然輸掉了這場戰爭。打贏大清的日本,在當時的清朝人眼中無非就是一個蕞爾小邦。大清跟這樣的小國作戰,居然還輸得如此不體面。

戰敗以後在談判的時候日本獅子大開口,李鴻章李中堂最後在日本挨了刺客一槍,才使得戰爭賠款少了1億兩白銀。這樣的事不僅對於當時的大清國民而言,是一個莫大的羞辱,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也仍然是一個難以抹去的恥辱。

而在中日甲午海戰當中,大清的北洋艦隊面對崛起的日本聯合艦隊損失慘重。北洋艦隊雖然在戰術和戰略上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在裝備上不僅數量更少,而且中近程的火力密度很低,間接造成了甲午海戰的失敗。在這場海戰當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跡。其中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在戰艦無法挽回的情況下,下令衝撞日艦吉野號。可惜最後功敗垂成,但此舉給了日本聯合艦隊的官兵強烈的感觸與震動。

那麼這艘從致遠號未遂的衝撞之下倖存的吉野號,最後又是怎樣的一個命運呢?幸運之神仍然能夠保護讓他壽終正寢嗎?可惜呀,吉野號最後仍然是毀於軍艦衝撞,而且下手的還是自己人。

甲午海戰以後,吉野號出現在八國聯軍侵華行動當中

甲午海戰以後,大清獲得了屈辱的遭遇。人力、物力損失慘重,還要付給日本幾億兩銀子的賠償,並被迫割讓了臺灣。此時的大清可謂是破鼓萬人錘,越是積貧積弱的現狀,越是容易引來遠方的惡狼。

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在1900年5月中旬,八個列強聯合起來藉口義和團運動影響了各國利益,出動幾萬兵力,再次開始入侵大清。雖然清軍拼死抵抗,但八國聯軍仍然順利的打到了北京。在這其中吉野號跟隨八國聯軍其他幾十艘艦艇,一起集中炮轟的大沽口炮臺。

在吉野號等八國聯軍艦艇的轟擊之下,八國聯軍陸戰部隊順利靠近大沽口炮臺。清軍雖然拼死抵抗,守將羅榮光和大部分將士陣亡。吉野號在這一系列行動當中,又很是耀武揚威了一把。

日俄戰爭當中吉野號被撞沉!

時間轉眼到了1904年,日本和沙皇俄國因為分贓不均和其他問題,在我國東北地區發生了軍事衝突。日本為此開始賭上國運,大量調集陸軍及海軍對於東北地區的沙皇俄國軍隊進行攻擊。而俄國毫不示弱,通過鐵路大量運輸軍隊來保衛自己在我國東北地區的軍事基地。

雙方在幾個地點打得有來有往,而當事國大清對此無能為力,不管是當地的政府還是國民,都只能默默忍受,因為日俄兩國發生戰爭而造成的各種苦難。然而日俄雙方毫不在乎,兩國為了這次戰爭投入了大量兵力,吉野號也出現在這次進攻的艦艇當中。

在一次作戰行動當中,因為海面大霧瀰漫,俄軍在海面上布設的水雷,引爆了一艘日軍艦船。而這艘叫「初獺」號的軍艦被引爆以後,其它各艘日艦準備相救,結果,日軍「八島」號觸發水雷也爆炸了,兩艘船艦幾乎喪失了航行能力,也讓整個行駛的隊列出現了混亂。

吉野號為了逃避水雷,擅自駛出規定的隊列,結果被高速航行過來的日本「春日」號攔腰撞中,艦身瞬間出現了巨大的裂口。軍艦內部大量進水,幾乎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沉沒。隨艦400多名船員,只救起了不到100人,鄧管帶可以瞑目了!

結語:本來應該被大清買回,並用於北洋艦隊的吉野號,因為各種算計和大清的財力不足,最後被日本買回國內,成為了日本聯合艦隊的一員。然而雖然他在日本服役,最後終結他命運的也是日本人!真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其實憑良心講,如果吉野號被大清買回來,用於北洋艦隊當中。因為綜合國力以及其他因素的差距,在原有的歷史軌跡之上中日爆發甲午戰爭,吉野號也難逃被擊沉或者是被俘獲的命運。只有國家底蘊深厚,國民擁有覺醒的民族意識,這個國家哪怕此時仍然積貧積弱,但仍然可以在較低的起點,迸發出最亮的光!

相關焦點

  • 鄧世昌想要撞沉的「吉野號」戰艦,後來下場如何?
    1894年(光緒二十年)9月17日鄧世昌在和日本人爆發的「黃海海戰」中,為了能夠撞沉敵人的「吉野號」主力艦,對全體官兵說: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然後駕駛「致遠艦」撞向「吉野艦」試圖同歸於盡,但遭到敵人的猛烈轟擊,其中一枚炮彈擊中「致遠艦」,鄧世昌因此飲恨而終,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殉國。
  • 歷史上的今天丨致遠艦打撈後揭開了百年疑惑,鄧世昌並非要撞船?
    公元2011年,美國爆發佔領華爾街運動甲午海戰算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古老封建王朝的一場海戰,而最終以資本主義的勝利結束。在現在的歷史書上還有對當時甲午海戰的描寫 ,其中筆墨最重的就是當時鄧世昌選擇撞向日本的軍艦。但是被魚雷所擊中沒有成功,儘管如此我們現在仍然被鄧世昌捨生忘死的氣概所折服。
  • 致遠艦打撈顛覆國人認知,鄧世昌撞向敵陣原來是要做這件事
    但鮮為人知的是,對於鄧世昌在戰場上行為的爭議其實一直都是存在的,在中日甲午海戰剛結束不久,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就在自己的雜誌刊登了整個海戰的經過,並對鄧世昌的行為發生了質疑,評價他「過於勇猛而缺少智慧」,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英國人認為鄧世昌的致遠號雖然在船首有撞擊的撞角但是致遠號只是一艘快速巡洋艦,其本身的裝甲相當薄弱,自身船體重量也很一般,而且當時致遠船體已經中彈大幅度傾斜
  • 《甲午風雲》故事,追不上的吉野,不存在的魚雷,冤屈的劉步蟾
    ,歷史上的王國成沒有轉到致遠艦,也沒有犧牲,而是拿著因為打傷吉野號得到的一千兩賞銀退伍了。甲午風雲》裡,致遠號最終被吉野號發射的魚雷擊中沉沒,這也屬於改編的成分。實際上那時候的魚雷科技含量很低速度很慢,在海戰中甚少使用。
  • 甲午海戰,鄧世昌本能全身而退,為何主動撞擊敵艦,真相讓人落淚
    當時其還屬於大清的藩屬國,也是因為日軍侵略朝鮮,最終導致了1894年甲午中日海戰的爆發。 甲午海戰爆發之時,我國其實是有正規的近代海軍的。60年代開始,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建立了北洋水師,我國第一個近代化海軍艦隊,理論上其實是可以和日軍一較高下的。
  • 海戰中的撞擊:不等於同歸於盡
    希臘人覺得這麼幹太慢太蠢,所以在船頭上裝上了撞角,是一個鐵製的尖頭,可以木製的船體撞漏,船一進水,上面的水手就全完了。公元前四百八十年,希臘和波斯爆發了薩拉米斯海戰,希臘人開著帶有撞角的船一頭猛撞,撞沉了好多波斯軍艦,大敗波斯海軍。等到世界戰爭史進入到黑火藥時代,軍艦上都裝大炮,能在遠距離進攻,那就很少有人再撞船。
  • 鮮血的祭奠 ——電影《甲午.大海戰》觀後有感
    致遠號上「撞沉吉野」的悲壯還有幾人隱約聽見?甲午之痛,痛在心肺,156年前這段歷史被大多數人刻意或無意淡忘,很多當下的國人不願意再提起,讓人辛酸,過於沉重,恰恰是因為記憶太清晰,太過痛苦,又不得不一次次提起。但是,中國近代史上,在腐敗的滿清無數次的戰敗中,在1100多項不平等條約中,何以甲午海戰與《馬關條約》,會讓我們心痛至此沉重至此。
  • 甲午戰爭後,日本那艘「吉野號」軍艦怎麼樣了?結局讓人解氣
    甲午海戰而關於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我們就不做過多贅述了,我們本文只來看一下在中日甲午海戰中,中日兩國的軍艦實力對比。「吉野號」快速巡洋艦關於「吉野艦」,坊間流傳這原本是李鴻章所訂製的,但是因為慈禧太后將軍費給挪用去給自己過生日,致使資金不足,最終被日本人購得。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其實李鴻章購買失敗的戰艦,是智利海軍購買的「白朗古·恩卡拉達號」。
  • 鄧世昌在甲午海戰中壯烈殉國,他有子孫後代嗎?都在做些什麼
    1894年,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致遠艦艦長鄧世昌壯烈犧牲,光緒皇帝得知以後,為他寫下了這副輓聯。鄧世昌作為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用自己的性命報效祖國,成為了後世我輩瞻仰的大英雄。只可恨清朝末年海軍裝備落後,否則這樣的英雄不會白白犧牲。
  • 國內原創海戰手遊 甲午風雲
    公元1894年9月17日,歲在甲午。在黃海大東溝海域,號稱遠東第一的大清北洋水師和日本帝國聯合艦隊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海戰,這場戰爭也成為中日兩國其後百年國運的分界……    《甲午風雲》在手機上再現了百多年前的這場戰爭,從雙方軍艦的噸位、航速、武器配置,到雙方接戰時的陣型排列,都是根據史料設定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丁汝昌、劉步蟾、鄧世昌,日方的伊東佑亨、
  •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還原一個「真實」的鄧世昌
    凡是看過這部片子和老電影《甲午風雲》的人,一定對鄧世昌有深刻的印象:鄧在大東溝海戰中的表現,堪稱是當時晚清時代中國軍人的楷模,也代表了悠悠中華的軍魂;不過在歷史上,無論是任何正面的、反面的形象所襯託下的,那個真實世界當中的鄧,到底又是什麼樣子? 真實的鄧世昌是一個人情世故通達的高級軍官。鄧世昌是那批學生中年齡比較大的,而最小的是後來大清最後一代海軍軍門:薩鎮冰。
  • 【揭秘】鄧世昌到底是英雄還是「莽夫」?
    諮詢微信:dx474830549義不獨生,甲午名留撞沉「吉野」!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1894年9月17日甲午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與日艦奮勇作戰,在致遠艦多處受傷、船身傾斜、彈藥斷絕的情況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決意與敵同歸於盡,不幸被敵艦擊中沉沒。
  • 拋去政治因素,單從軍事角度分析,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究竟敗在哪?
    我們拋去大清內部的政治因素,官兵的意識,朝廷的意志,以及戰爭後期消極求和等等,單就北洋水師裝備和戰術的角度分析,北洋水師究竟敗在了哪裡?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7期:甲午海戰,單純從裝備和戰術角度分析,敗給日本是偶然還是必然?
  • 海疆網友實地走訪還原甲午海戰真實英雄
    導讀:隨著致遠艦被發現,中日甲午海戰必將再次引發各方關注。在此,本網首先推薦海疆在線網友泰哥的一篇文章。文章解答了關於甲午海戰的四個問題:一、為何在打撈致遠艦時,發現艦身已經殘缺不全?二、鄧世昌的墓地在哪裡?他的遺骸是如何被發現的?三、為何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聯合艦隊的決戰中,未能擊沉日本一艘軍艦?四、鄧世昌帶寵物上艦是其精神萎靡、戰鬥力低下的表現嗎?
  • 大東溝海戰四謎團(國家命運·甲午之戰·連載53)
    「大東溝海戰」發生於1894年9月17日,也稱「黃海海戰」,是甲午之戰中日海軍的一次海上大對決,其過程最為人所熟知。大東溝海域,位於今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縣級市)南部。1894年9月15日清晨,甲午之戰中的平壤戰役正式爆發。
  • 我如何教學生寫好作文 新時代的致遠號
    新時代的致遠號鎮江實驗學校 四(10)班 陳致遠指導老師 凌久勤以前,我總覺得自己的名字土得掉渣——致什麼遠呢!他說:「陳致遠,你的名字真棒,非常有意義——致表示達到、實現,遠表示遠大的理想和目標!連起來就是達到和實現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你的名字來自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啊?!我感到很驚訝,因為我從來沒有想到我的名字有這麼遠大的意義!我更好奇了。回到家,我問爸爸,為什麼給我取這個名字。因為我的名字是爸爸取的。
  • 當年,鄧世昌為何一心讓致遠號撞向敵艦?百年後專家揭露真相
    1894年9月17日,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鄧世昌率領將士們,在黃海與日本海軍英勇作戰。在大東溝海戰中,他沉著應戰,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日本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多艘日艦對「致遠」號發起了攻擊。不久,被圍攻的「致遠」艦多處受傷,損毀嚴重。全艦燃起了大火,船身發生傾斜。
  • 北洋艦隊真的是因為沒有購入吉野號,才落敗於黃海海戰的嗎?
    如今有聲音認為,當時清廷曾有意購入英國製造的吉野號快速巡洋艦,但因財力不足最終被日本所購入。也正是因為吉野號被日本購入,才讓北洋水師落敗於黃海大海戰。但實際上清日兩國從來都沒有因吉野號的歸屬問題而產生過矛盾,吉野號本就是日本政府向英國造船廠單方面定製的。而清廷當初的購買意向,其實是一艘名為白朗古·恩卡拉達號的巡洋艦。
  • 甲午海戰除了鄧世昌還有哪些殉國的將領?
    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戰爭,讓我們記住了時任北洋水師提督的丁汝昌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兩位愛國將領,然當時參與黃海海戰的北洋水師主力艦艇有十二艘,眾多北洋將領亦無畏地加入到反抗日軍侵略的戰爭中最終捨身成仁,時至今日,我們應當記住他們,記住那段屈辱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