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斯巴達人的宿敵——波斯不死軍團

2021-02-07 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superflanker編譯整理

  你了解波斯不死軍團嗎?

  大家應該都看過《斯巴達300勇士》這部電影吧。在電影中,有一種波斯軍中令人印象深刻,就是帶著面具的波斯不死軍團。雖然電影中,不死軍團被開了掛的斯巴達人虐成了渣渣,不過事實上波斯不死軍團是歷史上極負盛名的軍隊。今天我們就一探波斯不死軍團和波斯軍隊的秘密。

10,名稱的由來

 

  根據古希臘歷史學家的記載,不死軍團的規模一直保持在一萬人,一個不多,一個不少。如果不死軍團內部有一個士兵死亡、生病或出現了其他特殊情況,就會立刻有另外一個士兵填補他的空缺。這就使人產生了這支軍團的人都是不死的錯覺,因為軍團的人數從來沒有過變化。如果一個人想成為不死軍團的一員,他必須首先是純種的波斯人,然後要在年級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軍事化訓練。一旦不死軍團出現人員空缺,不死軍團的指揮官就會從其他軍團中找出最好的符合條件的士兵加入不死軍團填補空缺。

 

9,波斯軍隊的規模

 

  與大多數波斯帝國的敵人相比,波斯軍隊並沒有很好的裝備。雖然他們身上也有少量的金屬甲冑,但波斯軍隊最重要的防禦兵器——盾牌卻是由木頭製成的,這種盾牌的戰鬥效果非常糟糕,尤其是遇上斯巴達人使用的劍和矛時幾乎是一觸即碎。不過,波斯帝國從來都不靠手中的武器取得勝利,波斯帝國最大的優勢就是軍隊規模。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稱波斯的軍隊在薛西斯統治時有300萬人之眾!當然,現代學者並不相信這一說法,更多人覺得當時薛西斯的軍隊大約有7萬步兵和近1萬騎兵,此外還有大量的隨軍奴隸,不過這在當時而言也是一支規模巨大的部隊了。此外,波斯帝國允許不死軍團等其他高級軍團在行軍時攜帶大量的大篷車伴隨補給,這使得薛西斯的軍隊看起來非常龐大。事實上,很多城邦在看到薛西斯強大的軍力後就直接開城投降。

 

8,訓練

 

  波斯不死軍團的訓練非常殘酷,開始的時間也非常早。如果一家人決定要讓自己的小孩加入高級軍團,他們的孩子將從五歲開始就與父母分開,並開始全天候的軍事訓練。波斯高級軍團的訓練要求士兵能掌握多種格鬥技能,包括射箭、徒手格鬥、在敵國境內生存、劍術、矛術、騎術和馴服野馬。從15歲開始,這些經過合格訓練的年輕人就要加入軍隊服役,直到50歲才可以退役(如果這時候他們還活著的話)。一個剛加入軍隊的士兵可以選擇是加入步兵軍團還是騎兵軍團。不過,不死軍團要求士兵無論在械鬥、徒手格鬥、還是在騎兵作戰方面都要有很高的建樹,另外還好看軍團內部是否有空缺。

 

7,實戰

 

  波斯廣闊的疆域和巨大的軍隊數量導致很多士兵無法得到充足的補給,這使得很多士兵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去獵獲野獸。不死軍團雖然可以在行軍中攜帶大篷車進行補給,但他們也會獵取大型動物。但他們的目的可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為了鍛鍊自己的戰鬥技巧和演練團隊戰術。野獸的皮毛也可以給不死軍團作為裝飾品,這些野獸的皮毛代表著不死軍團的勇氣和戰力。獵殺野獸可是一項技術活,所以在和平時期,不死軍團士兵晉升的一大標準就是看士兵獵殺了多少野獸。

 

6,騎兵

 

  雖然不死軍團的武器質量不如他們的希臘同行,但他們的武器的確有一項優勢,就是不死軍團的武器一般都很輕,而且可以在馬上使用。這使得不死軍團的武器變得非常危險,因為馬的衝擊力使武器的攻擊力和穿透力都會成倍增長。波斯人的另一大優勢是他們的騎兵部隊還包括雙輪馬車部隊。雙輪馬車在波斯帝國的早期就被發明出來,並一直使用到了波斯帝國的滅亡。波斯人的馬車通常由兩人操作,分別是負責駕車的車夫和持長矛和弓箭負責格鬥的士兵。這種馬車的車身一般造的比較高,士兵有更大的空間進行防禦。戰車的車輪上還裝有長釘或刀片,用於砍斷敵方士兵的腿。除了普通騎兵和戰車以外,波斯騎兵中還包括駱駝騎兵和戰象騎兵,不過對於這些騎兵的記載並不多。

 

5,水果狀的長矛配重

 

  波斯士兵的一種常備武器就是一種長約1.8米的長矛。這種長矛的後段通常有一個負重,負重既可以改善長矛的平衡,又可以作為一種打擊類武器使用。此外,這個負重還有一種特殊的功能,就是可以通過負重的形狀判斷不死軍團軍人的等級。一般而言,不死軍團士兵的長矛配重都是石榴形的。不過大約有1000名不死軍團士兵的長矛配重是蘋果形的,持這種長矛的士兵就是不死軍團精英中的精英了。這些波斯軍團中最好的士兵一般都被選為國王的貼身侍衛,長矛的形狀也有所不同,通常能有2.4米。一旦國王離開皇宮,這些士兵就會把國王團團圍住,讓暗殺者完全無法下手。

 

4,武裝到牙齒

 

  不死軍團士兵配備的武器一般都很輕,這的確有他的壞處,但一個極大的好處是這可以讓士兵同時裝備多種武器。一般而言,不死軍團的士兵除了穿戴必要的甲冑以外,至少還攜帶一把短劍、一支矛、一幅弓箭和一個盾牌;騎兵這要裝備一個銅製盾牌、一張弓和120隻箭、一個鐵質面罩和兩隻金屬長矛。不死軍團的甲冑通常由銅和鐵製成,金屬反射的光線可以讓敵人在很遠的距離就看見他們。

 

3,戰術

 

  波斯的箭輕而小,通常的有效射程在40米以內。不過,這時波斯軍團的人數就起到了關鍵作用。這種箭的發射速率非常高,這使得波斯軍團可以在短時間內射出一波又一波的箭雨打擊敵人。根據一些希臘士兵的記載,波斯人弓箭的密度可以遮住陽光。波斯軍團通常以弓箭手打頭陣,騎兵居於兩翼並有重步兵掩護。在第一波打擊中,波斯人會使用弓箭和拋石器(單兵用的那種)「轟炸」敵方陣地,這會讓對方大幅減員的同時產生畏戰心理;然後在用騎兵衝破陣型後,大量的步兵會將敵方軍團徹底擊潰。這種有效的攻擊戰術讓波斯帝國成為在公元前480年左右世界最大的帝國,統治了將近全世界44%的人口。

 

2,波斯手斧(Sagaris)

 

  不死軍團最有特點德武器就要數波斯手斧了。這種手斧的斧頭和一般手斧不太一樣,他的一邊是普通的斧頭形狀,而另一邊則是一根尖頭的長釘,可以用於洞穿對手的護甲。這種斧頭的重量不大,完全可以單手使用,所以這種武器在波斯步兵和騎兵中都廣泛裝備。事實上,這種武器在波斯與馬其頓的第一次大規模戰役中就差一點要了亞歷山大的小命。在亞歷山大與波斯指揮官的騎兵對戰中,波斯指揮官利用波斯手斧一斧子擊中了亞歷山大的頭盔,並一路削掉了頭盔上的裝飾品,然而在波斯指揮官準備進行致命的第二次攻擊時,亞歷山大的一名隨從用長矛殺死了他。

 

1,心理戰

 

  與希臘的那幫「野蠻人」不同,不死軍團除了利用力量贏得勝利外,還非常重視心理戰的使用。不死軍團最著名的一次心理戰戰例發生在公元前525年的佩露西亞之戰。據說,波斯國王岡比西斯二世想取埃及法老希土的女兒。希土擔心他的女兒到了希臘並不會成為皇后,而是會成為岡比西斯二世的情婦,所以不想交出自己的女兒。後來,希土將自己的女兒掉包後送給了岡比西斯二世。當岡比西斯二世發現自己被欺騙以後,他決定攻打埃及。不過,岡比西斯二世可不是一個衝動的君主,他經過偵查發現,埃及人非常崇拜貓,將貓奉為神明。於是他下令,讓所有波斯士兵在自己的盾牌上畫上貓,同時也隨軍帶了大量的貓,這樣當於埃及軍隊交鋒時,埃及人發現有一大群貓隨著波斯軍隊一起行軍。這使得很多埃及士兵拒絕參戰,導致埃及損失了5萬名士兵,而波斯軍團只有7千人的傷亡。岡比西斯二世利用心理戰快速攻佔了埃及,並將自己封為新的法老。

 

編導:波斯帝國可以稱霸數百年的時間,他的軍隊肯定不像電影裡描繪的那麼不堪一擊。如果按照這個思路,那《斯巴達300勇士》應該也算抗波神劇了。

相關焦點

  • 傳說斯巴達300勇士幹掉了波斯的百萬大軍,是真的麼?
    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影視劇中,斯巴達300勇士,最後都沒能取得勝利,反而是全軍覆沒,倒是波斯人取得了溫泉關戰役的勝利。斯巴達300勇士之所以被傳揚,被世人所敬佩,是因為他們身上所表現出的斯巴達勇士最可貴,也最值得稱讚和學習的優秀品質。這一品質就是他們不畏懼、不退縮、勇於戰鬥、視死如歸的氣魄和精神。
  • 《斯巴達300勇士》——斯巴達人從不問敵人有多少,只問敵人在哪裡
    斯巴達人殘酷的制度訓練出了很多的英勇的斯巴達人,在這些殘酷的訓練中一個偉大的國王——列奧尼達,誕生了。 驕傲自大的薛西斯一世帶領三十萬波斯大軍進攻希臘,派遣使者朝希臘各城下發投降書,這也包括裡面的斯巴達城。 而波斯使者被國王列奧尼達一腳踹下了深井,列奧尼達代表斯巴達對波斯宣戰。
  • 斯巴達人叫你過來學習——斯巴達和雅典的教育史
    那麼斯巴達跟雅典的關係如何呢也不咋樣很正常,就像「軍閥混戰」互相看不對眼(波斯帝國國王薛西斯出自電影《斯巴達300勇士》)也是四處徵戰搶地盤 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希臘的人民打退了波斯帝國但是斯巴達和雅典也結下了梁子
  • 斬釘截鐵:古代斯巴達人的犀利修辭學
    波斯使者傲慢地向斯巴達人索取「水與土」,即他們城邦的版圖。但是斯巴達人直接將他們扔到了井裡,並告訴他們井裡有足夠的水與土。在這裡,斯巴達人在詞語的本意與引申義上做了文章。波斯人口氣很大,氣吞山河,在他們的話語中,「水與土」是一種隱喻,用水土隱喻希臘城邦的自由與主權;而斯巴達人則跳出波斯人的預設語境,回歸了詞語的本意,即其概念意義,水與土這兩種物質,因此在無形之中斯巴達人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有意識地用替換概念的方式,造成了「語義偏移」,既滅了敵國使者的威風,又打破了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原則,表明了自己堅持抗戰的決心,不過斯巴達人敢於這麼做也是和他們一貫的反波斯路線相關的。
  • 神秘的波斯不死軍到底是什麼樣的軍隊?
    很多朋友可能都看過一部令人血脈膨脹的電影《斯巴達300勇士》,或者聽過這段令人敬畏的英雄故事。不過在這部電影中,除了「明知不可而為之」的斯巴達勇士,令人映像最深刻的部隊,當屬波斯「不死軍」了。 電影裡的描述頗為精彩,用《荷馬史詩》一樣的語言為我們描述了「半人半魔」的不死軍: 顯然,這些描述僅僅是電影藝術的「誇張」。
  • 300人打五十萬?被誇大的溫泉關戰役,斯巴達人實際上有7000!
    最終300勇士殞身,波斯軍隊也損失超過兩萬人。電影的情節十分精彩,我猶然記得當年拿著MP4看這部電影時心中的激動。但是在看後我不由得想,這場戰鬥真的是300vs500000嗎?今天這篇文章,日航君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斯巴達三百勇士這一故事。一、被擴大的波斯軍隊波斯軍隊和斯巴達軍隊究竟有多少人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斯巴達人真實戰鬥力評估
    邁錫尼與斯巴達相距不遠,卻早於斯巴達時代數百年。頭戴青銅頭盔的步兵(通常稱為古希臘「重裝步兵」)手持盾牌和長矛正列隊前進。因為溫泉關戰役的悲壯歷史,斯巴達人的形象幾乎成為古希臘男性的「形象代言人」。有趣的是古希臘並非沒有騎兵部隊,馬匹和騎士在博物館內的石雕、墓碑和器物上隨處可見。但重裝步兵形象不僅是一種軍事體制選擇,還含有一種古希臘人價值觀上的優越感。
  • 《斯巴達300勇士》一部看了熱血沸騰的電影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氣質高昂的波斯王。企圖徵服希臘的各個城邦。他派使者到斯巴達去要求他們臣服于波斯王國。使者到了斯巴達用高傲的語氣說道你們如果不誠服於我們波斯王國就要受到巨大的毀滅。斯巴達人從小就是奉行著一種勇者的精神,小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如果是四肢不健全的就要被扔入山谷,四肢健全的就要放入狼群中。只有活下來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斯巴達人。
  • 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希臘和波斯之間的「溫泉關戰役」(Battle of Thermopylae/Hot Gate Battle)。據傳說,公元480年前,斯巴達國王Leonidas率領斯巴達300勇士,在溫泉關大戰波斯50萬大軍,這種力量懸殊實屬罕見,戰爭的殘酷程度也是可想而知。 今天我們要推薦的電影就是《斯巴達300勇士》(The 300 Spartans)。
  • 《斯巴達勇士》戰爭電影,300名斯巴達戰士抵抗30萬波斯大軍
    ,一年四季啊,就穿一條大褲衩子,光著腳丫在雪地裡狂奔,那都不叫個事兒,我們的故事發生在公元480年,男主正是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國王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當的,也是要經過後天各種殘酷訓練,甚至要比一般人的訓練更殘酷,選拔更嚴格,所以男主的實力自然是不必都說,這天一對波斯使者前來傳話,領頭者直截了當地就說,啊,如果你們不想被滅國的話,就乖乖臣服于波斯吧,男主一聽,當時就炸毛了,臣服?
  • 這就是斯巴達人《全面戰爭:競技場》斯巴達士兵
    斯巴達區別於其他希臘士兵最大的不同,是身披鮮紅色的披風,這一點在史載中是真實存在的。當然,與大家印象中的斯巴達步兵不同,歷史上真實的斯巴達士兵,當然不會像傑拉德·巴特勒和他的300個基友兄弟一樣裸體作戰,這在以文明著稱的希臘人看來是野蠻人的做法,斯巴達人通常身著青銅胸甲,部分還裝備腿部脛甲,這一點在遊戲中得到很好的還原。
  • 真實歷史改編電影《斯巴達與三百勇士》,現在的世界仍不和平!
    很多母親抱著自己的孩子失聲痛哭,但是人已經回不來了,一切都於事無補,作為弱勢群體,對戰爭又無可奈何。今天就來說說很早前的一部好萊塢古代戰爭電影《斯巴達300百勇士》,想必很多人都記憶猶新吧!在劇中斯巴達憑藉300百人擋住了波斯軍隊,後來卻因一個人的出賣而被全部消滅了。影片通過300勇士這講述的是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波斯希臘溫泉關之役。
  • 電影中的斯巴達三百勇士
    大流士在列奧尼達司和波斯使者的談判中,列奧尼達司談到雅典人,他用輕蔑的口氣說,如果那些哲學家和同性戀都拒絕你們……)也許這句話並不是真的出自列奧尼達司之口,甚至查不出具體的出處,但是這句話出自斯巴達人之口是絕對順理成章的
  • 這是斯巴達嗎?不 這不是斯巴達!爆笑惡搞電影《這不是斯巴達》
    提起斯巴達,大家一定都知道,在歷史上這可是一支戰鬥民族,前面更是有《斯巴達三百勇士》和《斯巴達帝國崛起》等電影,但今天介紹的電影卻不是這兩部,而是根據《斯巴達300勇士》,用惡搞手法對原片進行了重新演繹。
  • 不倦的「戰爭機器」:斯巴達勇士為何如此強悍?你看看他們的童年
    然而大流士的第一次遠徵並不順利,直到兩年之後,他才又派遣達提斯再次出徵希臘。此時的斯巴達人,沒有想像中強烈的戰鬥欲望,他們覺得這是波斯和雅典爭奪海上霸權的一場戰爭,和自己並沒有太大的關係。而後在雅典內部的爭執中,主戰派佔據上風,他們才決心抗擊波斯大軍的侵略。
  • 電影斯巴達勇士300人對戰50萬波斯軍隊之古典時代背景
    第一階段、希臘波斯戰爭550BC,波斯帝國建立,希臘在向周邊地中海沿岸擴張的同時,波斯帝國也日益強大起來。之後波斯開始攻擊希臘在小亞細亞沿海的城邦國。499BC,希臘在小亞細亞島上的各諸邦國發動起義,這些希臘小國請求希臘的最大城邦國斯巴達支援,斯巴達拒不出兵,此時雅典出兵支援,結果雅典因路途遙遠,遠徵出戰再加上波斯帝國的強大,所以希臘戰敗。
  • 電影:斯巴達300勇士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親率本國精兵三百人,加上來自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四千人據守此關。他們與數十倍的波斯陸軍廝殺,波斯軍輪番進攻兩天不得前進一步,死傷慘重。第三天,在一個希臘叛徒的引導下,波斯王遣精兵繞人跡罕至的山道抄列奧尼達後路。列奧尼達下令讓四千伯羅奔尼撒半島軍撤出了戰場,自己帶著三百斯巴達勇士死守溫泉關,直到全體陣亡。波斯軍在此戰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波斯王薛西斯的兩個兄弟都在此役喪生。
  • 衣胡說 | 歷史·斯巴達300勇士真的只有三百人麼?
    《斯巴達300勇士》這部電影描述了三百人軍隊成功阻擊波斯數百萬大軍的事跡,三百勇士的智勇形象也深入人心。而這樣的戰爭奇蹟即使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亦可以跨越文化讓人驚嘆一句「我草或者niubility」。原因無他,就在於這「以一敵萬」場面背後的「英雄感」。
  •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提到斯巴達重步兵,方陣戰術是絕不可能被繞開的一環,甚至於說整個古典時代斯巴達的軍事鬥爭史就是由一次一次的方陣衝突組合起來的也不為過。不過直到修昔底德與色諾芬之前,都沒有關於希臘方陣陣型的準確描述。而古典時代的各個時期裡,方陣形式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我們在這裡簡單說一說腓力時代開始發跡的馬其頓方陣,這也足以讓大家對當時的斯巴達方陣有一個大致的認知。
  • 斯巴達300勇士到底有多猛?
    首先是波斯人的兵力,同歷史上的很多東方民族一樣,波斯人也有著誇大其詞的毛病。後來的伊蘇斯戰役出動二十萬、高加米拉大戰出動一百萬大軍之類的說法不絕於耳。「萬王之王」薛西斯一世徵希臘的戰役也不例外,波斯人出動的兵力在不同的記載裡有三百萬到二十萬不等,某些希臘作家也出於或嚇唬希臘人,或讚揚希臘人的目的誇大了波斯軍力。但是按照目前的學界研究,認為波斯軍隊有8到10萬步兵(包括徵發來的各民族雜兵)、1到2萬騎兵是比較恰當的說法,上限也就15到20萬,50到100萬幾乎沒有可能。要談清楚斯巴達的兵力,首先要搞清楚斯巴達的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