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有14億的人口數,但是有5億的人群在農村,如今城市的市場都被開發的差不多了。這5億人群則成為網際網路巨頭逐鹿賽點。很多品牌都開始嘗試做下沉,甚至在一些村裡的牆頭上有人刷上了廣告,例如《奇葩說》的廣告——奇葩說裡看奇葩,全村老少笑哈哈。紅紅的大字反而在鄉鎮裡引起了共鳴。用馬東的話來說「不做下沉你好意思說是網際網路傳播?不刷牆你好意思說產品下沉?」那麼刷牆真的能夠起到效果麼?這波下沉是否會有好的反饋?我們不妨來聊上一聊。
內容與牆的完美結合
2013年初,浙江遂昌的淘寶商家們最先開始在農村進行刷牆宣傳:「生活要想好,趕緊上淘寶。」這些土味的「淘寶牆」瞬間出圈,逐漸的很多商家發現了原來想做下沉不能指望著網絡,得看看接地氣的牆壁。這一塊香餑餑,既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還有更好的推廣效果。當然內容文案上就不能像網絡那樣撰寫,反而要符合農村特色,且富有可看性。
「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
「養豬種樹鋪馬路,發財致富靠百度」;
「收入穩定離家近,沒車也能跑滴滴」;
這種針對於農村打造的下沉式的內容推廣,則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也打開了5億人的市場,不得不說如今刷牆也是一種獨特的內容營銷方式。
找準人群定位是關鍵
其實網絡上做內容營銷與在農村牆壁上做內容營銷都有共通性的,都需要尋找到合理的人群定位,知曉他們人群日常喜好、興趣關注點和他們的痛點,從而有目的進行文案撰寫,然後打造出優秀的文案。不得不說這樣簡單直接的曝光方式,是刷牆下沉營銷最大的優勢。而農村人群關注的文案方式也與城市的略顯不同,這時候就需要重新定位人群,找到最合理的文案方式,才能展現出最好的效果。
明晃晃紮根農村傳播
做過火車的人都會發現,路過一些村莊的時候,會看到很多類型的刷牆廣告,幾乎每個村都沒有落下。從有人算了一筆帳,以牆體廣告為例,中國有60多萬個行政村,按每個村能刷10面牆來計算,就是600萬面牆。如果每個牆體廣告保留1個月,每面牆每天有10個人經過,那麼這個廣告就被曝光了3000次。靜態的牆體廣告也是時不時的引入人們的視線裡,從而引起人們的關注,這種靜態的牆體廣告,被分不到各個村落,以洗腦的方式讓人們加深了對於產品的印象,就如同我們在網絡上看到某個廣告刷屏一般,只不過這種靜態的廣告形式,則是以牆壁的方式刷屏了人們的印象。
不得不說想要做下沉刷牆是另一種獨特的內容推廣,針對於不同的人群展現不一樣的推廣模式,就像馬東說的那樣,不刷牆你好意思說產品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