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大海軍計劃徹底泡湯!11艘巡洋艦5年內全退完 國會拒絕增加撥款

2020-12-25 騰訊網

【環球網軍事頻道】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3日報導,美國海軍的新造船計劃顯示,在未來5年內,美國海軍計劃退役11艘巡洋艦,國會認為美國海軍沒有認真計劃用新一代大型水面艦艇取代它們。由於美國海軍的大型水面戰艦建造計劃缺乏明確的方向,以及最近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下一次迭代的採購計劃減少,國會準備從4550萬美元的資金中扣除70%以上用於規劃和早期開發成本。

未來幾年將大規模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

報導稱,不僅(大型水面戰艦計劃)一再推遲,而且在最近提交的預算中,美國海軍還減少了對阿利·伯克III型驅逐艦的採購計劃。由於缺乏對未來美國海軍大型水面戰艦部隊結構要求和採辦策略的明確理解,國會不支持增加大型水面戰艦項目資金的提議,包括1710萬美元的初步設計工作。」報導稱,在近20年的「努力」中,本次資金被國會扣除是最新的打擊。該「努力」旨在部署一支新的大型水面戰鬥部隊,以取代退役的巡洋艦,並彌補因追求被認為「過於昂貴而無法大量生產的設計」(即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而失去的優勢。

在今年6月美國《防務新聞》就曾報導說,由於美國海軍方面缺乏明確的態度,以及當時美國國防部未能提交30年造船計劃的混亂局面,損害了美國海軍與國會授權方一起開始大規模水面作戰的計劃,後者也向國會授權削減了設計工作量。

報導稱,在撥款法案中,美國國會指出,美國海軍大型水面作戰人員採購計劃頻頻推遲。美國國會以美國海軍決定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只採購4艘阿利·伯克III型驅逐艦作為削減海軍下一代大型水面戰艦計劃經費的理由,這一採購數字比原計劃的「平均每年採購2.4艘」要低得多。新的30年造船計劃儘管逆轉了阿利·伯克III型驅逐艦採購量的削減,但它來得太晚,對今年的預算沒有任何影響。此外,負責研究、開發和採辦的海軍助理部長必須向國會提交一份未來大型水面作戰人員採辦計劃。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查森曾呼籲海軍從2023年開始購買大型水面戰艦,但由於海軍對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戰艦喋喋不休,一直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使得這一計劃的敲定日期已滑落到2026年或更晚。

此前,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曾信誓旦旦地宣稱要建立「大海軍」,讓美國海軍恢復到355艘主力戰艦的龐大規模。然而在這種舊船退役、新船難產的「青黃不接」的情況下,美國海軍為了湊齊此前的355艦計劃,甚至開始討論修改「軍艦」的定義。在支持製造大型水面艦艇的海軍部長斯賓塞被川普炒魷魚後,修改「軍艦」的定義的做法迅速在美國國內獲得了政治上的支持。當時的代理海軍部長莫得利與當時的國防部長埃斯珀罕見地達成了一致,共同支持美國海軍修改艦艇定義以 「湊數」355艦。莫得利甚至計劃將一種「小型飛彈艇」引入到水面艦艇編隊,以在2030年前「湊齊」355艦計劃。莫得利在給媒體描述這種小型飛彈艦時表示,這種小型艦是「跟隨水面艦艇編隊的移動的飛彈發射架」,由少量人員操縱,跟隨水面艦艇編隊,作為增加飛彈發射管的火力節點,依託數據鏈進行防區外打擊。而美國防長則更加明確的支持海軍「多造小船」。無論這是美國海軍「分布式殺傷派」的真實發展規劃,還是美軍滿足議會立法而實行的權宜之計,都表明美國海軍或許已經放棄了「355艦」規劃。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環球網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川普的談判代表拒絕了民主黨提出的增加撥款幫助準備疫情期間...
    導語:川普擱置新冠救助磋商,試圖阻止民主黨為郵寄選票撥款的努力;① 美國總統川普周四表示,他的團隊拒絕了民主黨人提出的將為美國郵政提供資金以及加強選舉基礎設施納入新冠病毒救助法案中的要求,並誓言將阻止任何用於方便郵寄投票的撥款;國會民主黨人指責川普試圖破壞陷入困境的美國郵政,以提高他在11月連任的機會;② 川普的談判代表拒絕了民主黨提出的增加撥款幫助準備疫情期間舉行的總統
  • 美海軍為第二艘星座級護衛艦命名「國會」號 將取代瀕海戰艦
    布雷思韋特說:「為尊重和認可(國會)及其職員在日常工作中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支持,我很高興宣布未來的一艘護衛艦將被命名為『國會』號。海軍部期待你們提供嚴格的監督和有力的合作。自從美國會在1794年批准建造美國最早的6艘護衛艦以來,國會一直是海軍實力的保證。」星座級護衛艦讓人回想起航海時代。布雷思韋特在一段錄製好的講話中詳細介紹了「星座」名稱的來源。
  • 美海軍稱現役艦艇數量不足:需12艘航母和11艘兩棲攻擊艦
    據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雙月刊網站12月27日報導,十多年來第一回,立場強硬、出手大方的共和黨將同時掌控美國總統職位和國會。這種局面將從2017年1月起持續至少兩年。執政黨一貫會在中期選舉中損失席位。報導稱,美國海軍目前有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 美國海軍祭出暴兵計劃,甩開中國狂造400艘戰艦保住全球第一
    近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海軍2022財年的造艦計劃,而伴隨著這一計劃被一併提交國會的,還有一份沒有明確命名的、具有遠景性質的、對美國海軍未來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兵力建設進行了初步規劃的海軍「2051兵力計劃」。
  • 美國海軍祭出暴兵計劃,甩開中國狂造400艘戰艦保住全球第...
    近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海軍2022財年的造艦計劃,而伴隨著這一計劃被一併提交國會的,還有一份沒有明確命名的、具有遠景性質的、對美國海軍未來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兵力建設進行了初步規劃的海軍「2051兵力計劃」。
  • 這艘輕巡洋艦噸位比驅逐艦還小,卻曾成功擊敗重巡洋艦
    在這段時期,日本輕巡洋艦部隊中有一艘戰艦和其他的戰艦完全不同,這艘戰艦排水量只有3000多噸,還不如同時期法國建造的大型驅逐艦大,而在如此小的艦體上,竟然也塞下了和「5500噸輕巡洋艦」基本相同的武器裝備,這艘戰艦就是頗具特色的夕張號輕巡洋艦。
  • 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已經漸漸遠去,但仍然給世界留下許多深刻印記,龐大的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就是其中之一。當1979年7月27日,第一艘「光榮」號從尼古拉耶夫 61個公社社員造船廠船臺下水激起狂瀾巨浪時,北約觀察家們就已經感受到它所蘊藏的巨大力量。
  • 【萌說戰艦】義大利海軍維內託號直升機飛彈巡洋艦
    安德烈亞·多利亞和卡歐·杜裡奧號巡洋艦的到來,為重建中的義大利海軍注入了鮮活的血液。兩艘新艦瞬間成為了亞平寧半島的焦點。 同年,在安德烈亞·多利亞(C553)服役幾個月後,隔壁法國家的貞德小姐姐(聖女貞德號直升機巡洋艦,Jeanne d'Arc  R97)也進入了現役。這艘萬噸巨艦展示了法蘭西的國威,很快成為了其環球航行的主角之一。
  • 它是美國海軍承上啟下的一級輕巡洋艦,戰後在軍火市場上非常搶手
    到1934年為止,美國已經開工建造了17艘安裝203毫米主炮的條約型重巡洋艦,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給美國的18艘重巡洋艦限額,美國只能再建造一艘重巡洋艦。從此時起,美國海軍暫時將建造的重點由重巡洋艦轉向了輕巡洋艦。
  • 俄羅斯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發展概況
    反應堆壽命為10-11年。巡洋艦上安裝的反應堆是雙迴路熱中子水冷堆。他們使用雙蒸餾水-高純度水作為冷卻劑和調節劑,該水在高壓(約200個大氣壓)下通過反應堆堆芯循環,從而使第二迴路沸騰,並最終以蒸汽的形式進入渦輪機。開發人員特別注意了使用巡洋艦的兩軸動力裝置的可能性,該動力裝置的每軸功率為70,000hp。
  • 北洋海軍竟有航空兵:為湊錢留洋學飛機賣了一艘巡洋艦
    因為是袁世凱的嫡系,劉冠雄一直在北洋水師官運亨通,就是1904年將甲午海戰後清朝最大的兩艘軍艦之一的巡洋艦海天艦觸礁損毀,也未影響步步高升,1912年升任北洋政府海軍部總長,海軍上將軍銜,成為民國的第一位海軍上將。民國初建,海軍建設百廢待興。
  • 基洛夫級巡洋艦已落伍,為何還要強塞給海軍?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特點提到著名的蘇聯紅海軍1144「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估計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紅色帝國的鋼鐵巨獸」、「世界上最強大的飛彈巡洋艦」、「戰列巡洋艦」等等溢美之詞,這些形容詞起碼能夠反映出「基洛夫」級的一個側面,那就是「大」。
  • 德國戰爭海軍的第一級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海軍在凡爾賽條約體系下受到了嚴格限制,基本上不存在什麼主力艦,德意志級裝甲艦的建造才解了燃眉之急。而當希特勒上臺後,英國和德國籤訂了《英德海軍協定》。此舉促成了德國海軍第一級主力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於是德國在1935年開始建造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這也成為了德國海軍的正式崛起之路。
  • 美海軍二戰後造了多少巡洋艦,核動力型號多數量少
    美國海軍二戰剛剛結束時也完成了3艘,滿載排水量超過2萬噸的德梅因級重巡洋艦的建造,這也是美軍最後的火炮巡洋艦,此後巡洋艦的主要裝備開始由艦炮嚮導彈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開始發展新的巡洋艦,總計數量達到了54艘,其中數量最多的是現在還服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數量達到了27艘,佔據了一半的規模。
  • 吉野後人、天龍前輩——舊日本海軍早期輕巡洋艦的探索歷程
    在1904年5月15日這個二戰前日本海軍"最黑暗日子",遭遇濃霧的第三戰隊因恐懼俄軍部下的水雷而陷入恐慌,"春日"號裝甲巡洋艦一頭裝入"吉野"號的左舷後部。"吉野"號以艦長佐伯大佐為首有將校31名、水兵286名及其他人員,總共319人與艦共亡。"撞沉吉野"在日本人看來,似乎成為一句詛咒。
  • 鑿沉自家52艘軍艦!讓協約國震動的「公海艦隊自沉事件」
    即使英國人儘可能阻攔,但是德國海軍的自沉計劃仍然十分成功,總共74艘軍艦有52艘沉入海底,包括11艘戰列艦中的10艘和所有5艘戰列巡洋艦。沉沒軍艦噸位為被扣押艦隊總噸位的95%,德國海軍經此之後近乎瓦解。
  • 2020年俄羅斯海軍將有2艘巨艦回歸 綜合戰鬥力猛增
    目前,該廠主要在從事「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核動力巡洋艦的維修升級,以及955A、885M和09852核潛艇的建造和舾裝工作。圖中,就是「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3號艦,也是目前俄羅斯海軍唯一3艘核動力巡洋艦其一(另2艘為「拉扎耶夫海軍上將」號和「彼得大帝」號)。
  • 二戰中法國海軍腹背受敵一蹶不振,《戰艦世界》好用的法國艦艇嗎
    20世紀30年代,隨著一戰創傷的癒合,法國海軍迅速恢復元氣。到1937年,法國海軍已成為擁有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3艘、重巡洋艦7艘、輕巡洋艦12艘、各型驅逐艦50餘艘,各型潛艇共101艘的歐洲第二、世界第四大海軍力量。英國海軍大臣的邱吉爾感慨"其效能之好,勝過法國大革命以來的任何時期"。
  • 蘇聯海軍的全能戰艦——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前情提要:光榮級飛彈巡洋艦是蘇聯紅海軍建造的最後一型大型巡洋艦,肩負著打擊敵方大型水面艦艇,為艦隊撐起防空大傘,確保反潛行動順利展開,支援登陸部隊、對岸攻擊等任務。1977年首先在卡拉級巡洋艦「亞佐夫」號上測試,1984年服役。
  • 荷屬東印度艦隊旗艦——「德·魯伊特」號輕巡洋艦
    「德·魯伊特」號巡洋艦,1932年8月1日訂購,次年9月16日在鹿特丹的韋爾頓·費耶諾德(Wilton-Fijenoord )船廠開工,1935年5月11日下水,1936年10月3日建成。在建造完2艘「爪哇」級輕巡洋艦之後,荷蘭海軍認為在荷屬東印度地區必須有三艘巡洋艦,以便在其中一艘修理時,第三艘可以接替工作。雖然在1920年,荷蘭海軍委員會就拿出了建設荷屬東印度的宏偉計劃-包括建造2-4艘巡洋艦以及必需的驅逐艦和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