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重現》又哭又笑的悲喜劇

2020-11-09 syw
根據莎翁劇改編的現代劇,編劇的功力很令人佩服,劇情安排合理又緊湊。當克勞德對著昏迷的羅希傾訴悔恨與思念時,止不住的淚水並非是因為被感動,而是替眾多過於溫柔可人缺無辜被傷害的姑娘的痛惜和不平。而影片結束時搞笑對話,又剛好幽默得恰到好處,讓人忍俊不禁~~ 很符合莎翁原著的古典戲劇風格。非常好看的一部悲喜劇。

相關焦點

  • 莎士比亞悲喜劇
    寫在前面莎士比亞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剛剛結束了莎士比亞的九部戲劇《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奧賽羅》《哈姆萊特》《羅密歐與朱麗葉》《李爾王》《麥克白》。除了四大喜劇和最熟悉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外的其他幾部作品,可以說看得頭暈腦脹。
  • 《莎士比亞重現》觀莎士比亞重現之麥克白有感
    BBC在2005年就曾製作過總共四部的系列電影《莎士比亞重現》,用將古代搬到現代的方式,分別向觀眾講述了四個莎士比亞筆下的著名故事,今天要說的是其中的第一部,也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莎士比亞寫道,人生「去來如一,滿亦完」。當我們經歷人生起伏到達最圓滿的成熟期時,我們的人生之戲亦即將落幕。但我們不應為此而感到悲傷,因為我們有了戲劇等藝術形式,人生不再虛無,因為「只要地球上還繁衍生物」,戲劇「就將承載你的故事長存於世」。
  • 英國本土劇團攜莎士比亞經典劇目《哈姆雷特》來漢
    《哈姆雷特》劇照  荊楚網消息(記者 石倩)莎士比亞經典悲喜劇一直是國際戲劇愛好者的必修課,哈姆雷特更是經典中的經典。6月9日,荊楚網記者獲悉,6月12日19時30分,英國TNT劇院攜莎士比亞永恆經典悲劇《哈姆雷特》來武漢中南劇場演出。   《哈姆雷特》由英國新潮劇展引進,TNT劇院的演繹致力於經典的復活而非簡單重現。雖然不是絕對照本宣科,但均從原著出發,絕無無端的添加或簡化。
  • 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哈姆雷特》全球巡演
    決鬥結束後,克勞狄斯假意祝賀哈姆雷特初戰告捷,奉上毒酒,卻被王后喬德魯德喝下。最終萊爾提斯和喬德魯德都死於在這場戰鬥中。哈姆雷特在眾人驚愕之際刺死克勞狄斯,自己也毒發,倒在他的朋友霍雷懷裡死去。英國環球莎士比亞環球劇院位於英國倫敦的環球劇場最初由莎士比亞所在的宮內大臣劇團建造於1599年,並首次對外開放。1644年,劇院受到清教徒的抵制而被迫關閉。
  • 《莎士比亞重現》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
    學校英院大廳中間放著一樽莎士比亞半身像,託柱上面刻著「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 以前沒覺得什麼,看完BBC的Retelling突然腦子裡面蹦出來這句話。選的四部劇,三喜一悲,長短比較討巧,能編成迷你劇,劇情也合適,能結合當下重新製作。BBC強大的編劇對這四部在臺詞,情節,人物設定上的各種巧思新意,讓人驚喜連連。
  • 《莎士比亞重現》論詩意哲學人文主義的重構
    BBC的這套《莎士比亞重現》(Shakespeare Retold)拍於2005年,包括四大悲劇裡的《麥克白》,四大喜劇裡的《無事生非》和《仲夏夜之夢》,以及《馴悍記》。 對於沒有讀過莎翁原著的人來說,藉由這部劇入門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變相地完成莎劇的基本掃盲工作。畢竟原著裡太過於詩意的語言,不是太適合現代飽受詬病卻頗為流行的快餐式閱讀習慣。
  • 《莎士比亞重現》贊。
    這就是莎士比亞悲劇現代版本的逼真詮釋嗎?或許吧...更加深愛James McAvoy。覺得Keeley Hawes 演的ELLA也很棒。
  • ​「時代的靈魂」——威廉·莎士比亞
    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20多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伙人之一,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後逝世。簡序: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
  • 莎士比亞|400年想不到812三年磨劍挑戰麥克白
    平定叛亂的麥克白凱旋途經荒原遇到了三位女巫,向他預告了即將到來的命運的改變……[前面的話]莎士比亞筆下的麥克白,他在陰鬱與光明之間徘徊、掙扎他渴望光明,可又害怕黑暗,他沐浴光明之中,卻陷入黑暗的深淵一步步走向毀滅的命運當我們走進麥克白的內心世界中
  • 《莎士比亞重現》隨感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在兩個相愛的人口中,散發著玫瑰香味。如果足夠相愛,就相信自己和伴侶,因為小小的陰雲去傷害所愛的人,不值得。但是現實和劇本的差距就在於,現實中很難找到自己所愛的人,在聖壇前站在你旁邊的那個人未必是命中注定的那個人吧。【喜】馴悍記:"I don't wear sneakers at least on holidays."一句話把老公收歸麾下。
  • 雙語閱讀:莎士比亞哲理名言,句句經典!
    ——莎士比亞 」 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
  • 《晩春》悲喜劇
    我突然問她覺得這部劇是悲是喜,她說是悲劇,我覺得是悲喜劇。沒有絕對的悲哀,也沒有絕對的快樂。快樂時會覺得心內有遺憾,悲傷時又會有一絲輕鬆釋然。      快樂時,就像原節子和服部其實是互相鍾情的,兩人騎單車時,原節子洋溢的笑容暴露了她的喜歡,服部溫柔的笑也同樣如此。
  • 因喜劇被賞識的莎士比亞,卻因悲劇而世界聞名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1601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 《莎士比亞打麻將》劇評 | 問還是不問,這是一個問題
    文 | 安之他總是帶著那艘橡皮救生艇,他笑在那裡,無奈也在那裡,他大聲呼救,卻始終沒有答案,也找不到彼岸。《莎士比亞打麻將》是一個創作者的夢。《莎士比亞打麻將》探討了藝術創作的可能性,也通過呈現創作者、創作大師的精神遺產、生活素材、「創作-商業」鏈條、和創作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為普通觀眾開啟一扇理解創作者世界的門,也意圖與創作者們探討「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發現、捕捉並重現生命力」的核心問題。
  • 《天使的心跳》強暴式催淚愛情悲喜劇
    一個擅長誇張的賣萌搞笑,一個在溫情治癒之餘大放催淚彈,造就了一出哭笑不得的強暴式催淚愛情悲喜劇。說人設,Na-Ga的原案比桶媽早期的扁臉大眼小鼻子小嘴畫風萌多了!然而沒有關口可奈味的PA臉不是正宗的PA臉,頭髮上色的迷之反光看起來太難受了。
  • 誰能相信,莎士比亞可能不是莎士比亞,而是培根或伊莉莎白女王?
    眾所周知,莎士比亞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劇作家之一。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悲喜劇、十四行詩和長篇敘事詩等,部部經典。在文藝復興時代,莎翁的劇作以超人的前瞻性和曲折性吸引了觀眾的青睞,之後莎士比亞幾乎成為了英國最紅的明星。他的戲劇如今已走向全世界,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作家的作品。
  • 書評|作為莎士比亞創作寓言的《暴風雨》
    在莎士比亞的作品裡,他召喚了老國王哈姆雷特的鬼魂,召喚了蘇格蘭高地上的三個姊妹。《哈姆萊特》(2009)由莎士比亞皇家劇團復排,哈姆雷特身後開裂的鏡子也是他處於矛盾心理狀態的外化體現哈姆萊特在搖擺,在延宕,在自責,莎士比亞同樣;而英格蘭也早在1542年就已經明令禁止使用巫術,但無論如何莎士比亞仍然把三姊妹帶上了蘇格蘭一場政變的中心。
  • 隨筆——時代的悲喜劇
    今天來幾個話題隨筆吧,連續寫了幾篇很「重」的歷史有關的文章,也關注一下現實的悲喜劇。在這個大時代,不同的人演繹不同的人生悲喜劇,劇中的主角,也有我們的影子。(1)時代的悲劇      此部分略過。
  • 一日一話 |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29首)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
  • 引人爆笑的《超能力女兒》其實是殘酷的「悲喜劇」
    《超能力女兒》中幾乎每一名角色,都用自身的悲劇支撐著作品的喜劇元素,這便是原著作者大武政夫的高明之處:你因它而笑出了眼淚,卻又能看透其中對現實生活的殘酷諷刺。黑社會  新田老媽的口中,新田義史的工作「不方便和鄰居們說」。在日本,自由結社的確合法,黑社會也往往用「會社」作為形式,聚集起黑道份子,但這並不意味著「黑社會」普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