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關網訊 (記者 郭旭東 魏健 通訊員 周潤年)「此生惟修真,內觀以明心,禪武兩和合,動靜覓精魂,山重且水復,天地立道根,大法彌四維,柔軟對浮沉,龍蟄棲草澤,時來五湖春,六祖當年事,風雨彩虹新!」
有這樣一位法師,一生習武不輟,在生命的秋季,和六祖大師結緣,從此以鐵石之志,堅守初心,高舉禪宗文化的旗幟,義無反顧地向著認定的使命邁進。她就是北京六祖禪院主持釋慧龍法師。
2010年,一身英姿的少林功夫大師慧龍法師從當年的大宋京都汴梁隻身飄至京城,從此開啟了她以佛禪武醫為抓手、弘法利生的光輝歷程。那時的她先後在北京潭柘寺、天開寺常駐,每天除了誦經、打坐之外,就是走大缸、耍大刀和教學生,在動靜中體驗著禪定之花的綻放,享受著古剎鐘聲的幽鳴。兩年之後,一個特殊的因緣,促使法師走上了紹隆禪宗六祖文化的曲折之路。那是一次奇特的夢中之託,為了這個神奇的夢,慧龍法師調動起自己的全部心力,開始了朝乾夕惕的奮鬥新生。
釋慧龍法師1958年生於河南開封市,自幼就生活在傳統武術的氛圍之中,天生一副男孩子的稟性,註定了她不屈坎坷的傳奇人生。十餘歲時她投師學藝,由此開啟了一生習武健身的不解之緣。由於生性要強,舉凡石鎖、月牙鏟、春秋大刀等大兵器,她均要和男孩子一樣勇於接受高強度的訓練,即使練劍,也要試練雙手長劍。她的動作舒展大方,爆發力強,弓、馬、僕、歇,步法嫻熟,功架到位,一絲不苟。是故,頗得其恩師何如(何大刀)的讚賞。
改革開放以後,全國掀起少林熱,她習武練功的勁頭更大了,多次參加省市區級武術比賽,獲得冠、亞、季軍等優異成績,隨文工團在全國巡迴演出,每到一處她總要想方設法訪求名師學藝,著意提升實力。三十餘歲時,她拜嵩山少林禪寺首座僧素喜大和尚為師,賜法名德宇,成為一名實實在在的少林弟子。此時的她,已在武術方面窺得堂奧,被臺灣彰化縣柔拳武術協會聘為客座教練,還應澳大利亞少林居士林之邀赴雪梨、坎培拉、伍隆貢、墨爾本等地傳藝。因她性格隨和,待人寬厚,被洋弟子們尊為「中國媽媽」。
進入新千年後,在教練中國傳統武術套路的同時,她又加緊練習硬氣功,漸漸地,她氣力越來越大,竟然可以用髮辮拉動八輛汽車。2005年,她參加中央電視臺「想挑戰嗎」節目,並獲得成功。之後數年,又先後在央視三套《幕後》欄目、北京電視臺《7日7》欄目以及韓國表演神辮拉車和傳統武術套路。
2008年,她有幸赴廣東六祖寺參拜,六祖寺方丈釋大願大和尚為她剃度,賜法名慧龍。2009年,她佛緣大合,於開封大相國寺受三壇大戒,大和尚釋心廣法師為她剃去三千煩惱絲,從此正式成為一名比丘尼。
在正式出家前,她在家鄉開封完成了最後一次神辮拉汽車表演,吸引了國內外各大媒體前來現場拍攝報導,英國路透社的報導使她一舉成為國際名人。剃度後,在北京市潭柘寺她又應邀進行了一次手拉汽車表演,北京電視臺《生活面對面》、《京華時報》、《新京報》及全國各大網站紛紛給予報導。雖然名氣越來越大,可作為一名修行的比丘尼,她依然刻意地保持著低調,潛心在佛剎修行。
所有的出家人都有一個偉大的夢想,在有生之年建立一家環境清幽、設施完備、海眾清和的道場,以自己的出世之心服務無量眾生,完成佛陀交予自己的弘法大業。2011年,慧龍法師初到房山,就被這裡的青山碧水深深吸引了。她發願要在此建立一家有獨特文化亮點的道場,以承載自己的濟世之志。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大因緣,一天深夜,剛剛結束禪定的她甫入夢鄉,就奇異地看見六祖慧能大師的父親盧行韜從虛空降落到這片心儀的土地上,環顧徘徊良久,飄然而逝。這也由此確定了她建立中國北方特色六祖文化道場的努力方向。
理想固然美好,一旦要定位到現實,則要付出千百倍的心力方能一一實現。面對冷落在山野的幾間小屋,法師沒有卻步,交通同道、協調各方之餘,在沒有一個徒眾追隨的情況下,法師咬緊牙關開始了篳路藍縷的逐夢之旅。秋陽暴烈,搬磚、拉土、和泥,汗水和著淚水,她忍痛不顧,拉壞了一輛架子車就再換一輛,連續三次的換車、堅持,感動了一個個過路的善信,他們次第加入到建設行列中來,這也是法師投入弘法利生事業後的第一批追隨者。不同尋常的經歷和大任承肩的使命,感召著一波又一波的推動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程進度大大加快了。
儘管如此,前進道路上的坎坷與挑戰仍然不時顯現。有的人,幹著幹著默默溜號了,有的人因與同修不和懷憤退場了,有的人感覺在此勞作太苦婉言告別了,還有的人由於感嘆工程太大而悄然洗手不來了。猜忌、打壓、諷刺、減員,心身俱疲,法師以堅強的毅力和高漲的熱情,繼續團結已為數不多的同道中人,將工程建設持續進行。漸漸地,巨大的六祖石像立起來了,配套的主要設施齊備了,成排成排的綠化帶亮起來了,金黃色的寶瓶柱鑲嵌在赭紅色的圍牆間,格外耀眼,兩座涼亭掩映在翠竹叢裡,一派靜謐。初創成型的北京六祖禪院裡,慧龍法師每天笑容可掬地迎候著前來拜見的出家同修、居士弟子和朋友們,她為人厚道老實卻不乏睿智,經常調侃著說自己是個傻子,卻每每流露出智慧和才思敏捷的目光。歲月曾使得法師英姿風發,如今已是六十餘歲的她舞起大刀、月牙鏟來依然是虎虎生風,而當她打起少林拳來,更是「拳如流星眼似電,腰如蛇行步賽粘」。
法師是個地地道道的練家子已是公認,可當她談起佛法修行來,也是憨憨地表達出她內心深處的獨特功夫,以及凝練著超越時空的禪家般若之醍醐。法師常常說,修行要修心,行住坐臥,拳打器耍,寒來暑往,春種秋收,都要有一顆清淨不染、了無牽掛之心,要做到隨心、隨性、隨緣,不攀比造作,這樣,離道就不遠了。
「被蒼翠包圍,將列尊供養,六祖禪院,景區中的亮點,仙氣裹著詩意,一年四季述說美麗。長長寬寬的綠化帶,金色晃耀的法像,佛禪武醫並進的大德,掩映在竹林中的涼亭、宮燈和排椅,紅牆間勻布的橘黃色寶瓶柱,一齊構成頗具特色的禪院。雄居京師,獨有的六祖文化主題,孜孜不倦地向大眾普施法雨,將溫暖送達每一位弟子內心,破除了無明,如吠琉璃般透徹的法師,應機逗教,冰釋難疑,為了大因緣,住持道場,一步步,按部就班,不徐不疾地描繪普濟宏圖。(當代詩人周建松《仙氣和詩意》)。」創業的路一直在路上,九年來,為了實現「仙氣裹著詩意」的濃鬱佛教文化氛圍目標,慧龍法師連續三次發起了對禪院內外部環境的升級改造運動,其中2019年的提升工程當是一次脫胎換骨的躍進式蛻變。
這一年,北京六祖禪院六祖大殿圓滿落成,並與周邊景區聯動,實施了內外環境的大規模升級改造。這是禪院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主要亮點有:老大殿、客堂、禪堂、齋堂、廚房、衛生間全部完成水電暖安裝和內部裝飾升級改造,竹林面積繼續擴展並定點優化,鐫刻著「六祖禪院」大字的景觀石高高矗立,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敘述著六祖大師行跡的黑石板環鑲大殿外牆一周,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若干動靜相間的小沙彌石雕被有重點地配置,一排排格調粗樸的石磨盤在竹林深處有序地勻布,青石蓮花須彌座、三十六種變形字體漢白玉刻金剛經、十八羅漢漢白玉石雕環鑲於六祖大殿,大殿附屬物包飾、天花頂裝飾和手繪壁畫也在疫情綏靖後一併完成。
禪院變美了!一個「匍匐」在半山腰的小寺,經由九歲的積澱和成長,在大師和一干弟子及十方善信們的努力下,終於「一躍奮起」,脫胎換骨,完成歷史性改造,蛻變成為一個開放性升級版的綠色禪院。如今,這裡茂林修竹掩映,法像重光,海眾清和,香菸繚繞,經聲悠揚,亮點迭出,佛教文化氛圍濃鬱,與廣東六祖寺南北呼應,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北方禪宗文化傳播的重要道場。
回顧寺院的改造過程,慧龍法師一臉的滄桑:「那是一段昏天黑地卻又每天都在生長希望的時期,連續九年的蟄伏、積累、生發,長達一年半的策劃、整地、築基、施工、綠化、奔走、動員,自己的身心早已脆弱不堪,但是有感於六祖父親盧行韜魂歸故裡的那個夢,為了讓六祖慧能大師在他的祖籍有一個完整清淨的家,為了實現自己有生之年的初級夙願,為了給廣大信眾建造一個溫馨清雅高貴的信仰承載之地,我咬緊牙關忍住了,佛教修行本身就是一個降服磨難、再塑心靈的過程。我把每一天的壓力都視為突破重繭、追求新生的機會,儘管心力交瘁,但佛菩薩為了六道眾生的解放而積極進取的慈悲精神激勵著我,十方善信的聲援互助也都在溫暖感動著我,堅決不能倒下,這是一個光榮的使命,同心必達,大家都在努力!」
鮮花、掌聲,隨喜讚嘆,不絕於耳,慧龍法師沒有陶醉,她似乎生性就是一個不按常規出牌的實幹家,此刻在她的心中已有更多新的宏偉的藍圖在腦海躍然而出:六祖大殿壁畫雖然作為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新亮點已完成創作,但六祖塑像貼金重光和六祖大殿玉磚鋪設,老大殿創作安放世界上首座四面達摩中型石刻造像,六祖文化博物館、六祖文化碑林等其它佛教文化衍生配套項目,道場日常法事活動的改進等等
前方的路正長,慧龍法師的濟世宏圖也必將一連串地持續向十方善信捧出,似乎,一切早已註定,大因緣賦予的人生使命無時無刻不在向著法師早已認準的道路走下去!
六祖禪院變美了,會繼續蛻變升級,向著中國北方有特色的禪宗文化主題寺院邁進!
「遠方有個師父,她禪武合一,每天向著日光,灑掃修齊,把佛法的奧旨融化到生活的點滴。
遠方有個師父,她精擅佛理,每日「坐診」,觀聽難聲,把慈悲濟世的要義敷布,靈與體的躍升洗濯著眾生的阿賴耶識。
遠方有個師父,她大願弘誓,在北中國的熱土建立清和的道場,把禪宗文化的旗幟高高舉起,不斷點亮的創意刷新著禪院的朝夕。
遠方有個師父,她佛禪武醫並濟,從浩瀚的經藏打撈金句,從不同的角度冰釋群疑,在眾生的心田廣撒佛種,和他們一起靜候開花結實的日子!」
這是當代詩人周建松給慧龍法師擬的詩歌自畫像。雖然經過十年的磨礪,慧龍法師的臉上卻難睹紅塵的滄桑,相由心生,是她的修為在持續塑造著清淨無染的本心,正是這種不二的發心促進著她「佛、禪、武、醫」四駕馬車並驅的徵程,轔轔向前,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