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1」首飛,世界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又一首創誕生了

2021-02-08 MBA中國網

本網1月7日訊 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通過氣象觀察,預測未來幾天必有大霧,令士兵劃著草船鑼鼓喧天迷惑曹軍,成功借得十萬支箭;諸葛亮判斷未來將有東南大風出現,獻出火攻之計,火借風力,最終讓曹軍營寨陷入一片火海,大敗。可見,氣象是多麼的重要與神奇。

氣象,讓人類生活更美好,是人們對大氣科學不斷探索的源動力。從「看雲識天氣」的經驗傳承,到「二十四節氣」的韻律實踐;從1860年代第一張手繪天氣圖的誕生,到20世紀以數值模式為基礎的現代天氣預報體系的建立,人類對氣象的「精準」追求和科技創新,從未停止。

2021 年 1 月 6 日,世界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又誕生了一項首創。甘肅省人民政府和航空工業集團在甘肅省金昌市隆重舉行「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儀式。「甘霖-I」從金川機場起飛,防除冰、大氣 探測、催化劑播撒等功能正常,系統穩定,性能滿足項目要求,最終「甘霖-I」平穩著陸,首飛圓滿成功。

「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項目貫徹落實了習總書記對祁連山生態修復的重要指示,填補國內空白,成為世界首創。為全世界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祁連山是黃河流域的重要水源產流地,孕育了黑河、疏勒河、石羊河等近千條大小河流,灌溉了河西走廊和內蒙古額濟納旗,為約10多萬頭牲畜和600多萬人口提供了生存條件。祁連山既是一條被乾旱包圍的「溼地」又是一條生態屏障,它被新華網譽為「中國生態價值及其原真性和完整性最高的地區」和「極具戰略地位的國家生態安全高地」。無論是戰略、還是核心的黨中央所倡導的生態文明建設,或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許多國家的重大工程,都要途徑祁連山、圍繞祁連山。

由於氣候環境和地形地貌的複雜性,祁連山地區在具有多樣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兼具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河西走廊雖得冰雪融水滋養,但仍是被乾旱少雨的區域環繞,許多珍貴的綠色溼地,一旦被破壞便極難甚至不可被修復。因此,保護好祁連山區的綠洲、溼地,穩定好祁連山區的河流源頭,就成為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戰役。

2019 年,甘肅省省委、省政府為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批示,率先探索啟動大型無人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解決祁連山生態修復難題。經過多方考察和反覆調研,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翼龍-2 無人機優勢明顯,並於同年 9 月成功中標甘肅省無人機人工影響天氣工程項目。在航空工業集團統一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各方密切合作, 大力攻關,歷經一年多的項目研製,在翼龍-2 無人機基礎上改進研製成功的「甘霖-I」所有參數、指標均達到項目要求,並最終通過技術鑑定,進入作業效果評估和標準制定階段。

今天作為生態修復的「科技制高點」的「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突破了大型無人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關鍵,豐富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手段,為「建設綠色祁連山」「建設生態甘肅」「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未來,航空工業翼龍系列無人機(「甘霖-I」等)還將在氣象探測、應急救援、巡視勘探等諸多領域進行全面拓展, 用最先進的無人機造福於民,造福社會。

相關焦點

  • 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首飛成功
    ,性能滿足項目要求,經過30多分鐘飛行,「甘霖-I」平穩著陸,首飛圓滿成功。  「在翼龍-Ⅱ無人機基礎上改進研製成功的『甘霖-I』是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的大型無人機系統,它具備遠距離氣象探測能力、大氣數據採集能力和增雨催化劑播撒能力,同時擁有可靠的防除冰能力,具備複雜氣象條件下作業能力,大大提高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效能。」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總設計師李屹東介紹說。
  • 「甘霖-Ⅰ」首飛成功 可飛跨甘肅東西全境增雨雪作業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邸金 杜英)1月6日,「甘霖-Ⅰ」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甘肅省金昌市成功首飛。捷報傳來,意味著我國破解了國內大型無人機人工增雨的「密碼」。「『甘霖-Ⅰ』是目前全球第一架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它的首飛開闢了人工增雨雪的新途徑,屬於世界首創。」
  • 國產人工影響天氣大型無人機首飛成功,翼龍2呼風喚雨,又創第一
    01翼龍2本就是智慧無人機,為農業生產、生態保護助力,充分體現軍為民用優勢翼龍2(翼龍-II,Wing Loong II)是中航工業(AVIC)設計和製造的中空長期耐力無人飛行器,具完備的智慧財產權和量產能力,從2017年首飛成功以來,憑藉著優秀空氣動力學設計,改進了的機身和機載系統
  • 世界首款人工幹預降雨無人機首飛!軍用無人機化身龍王造福民生
    圖為翼龍2號翼龍-II無人機大家都不陌生,這是我國生產的一款非常熱門的長航時偵查打擊一體型無人機,他和美國MQ-9「死神」無人機水平相當,屬於世界一流水平,並且他用途廣泛,大量外銷到國外,曾在中東戰場上大顯身手。近日,這款軍用無人機在民用領域也派上了大用途!
  •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天氣氣候作為影響生態系統最活躍、最直接的驅動因子,既影響著生態系統質量,也關係著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成果。也由此,中國氣象局一直以來都將氣象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之一。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環境公報》,為我們揭示了去年植被生態質量狀況及重點生態工程區域氣象影響評估結果。
  • 世界第一款降雨無人機首飛,成飛設計師:公布翼龍2絕密數據!
    翼龍2無人機作為中國目前最強悍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不斷在中東地區開火,取得累累戰果,受到了世界輿論的高度關注,而軍迷特別關心的翼龍2無人機的某些關鍵參數卻一直沒有公開,比如飛機空重多少,載油多少,設備能力有多強,這是一大遺憾,因為這是一款外貿型飛機,保密必要性不大,1月6日,好消息傳來,成飛設計師公開了大量絕密數據。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之際
    1996年,江澤民同志指出,氣象事業發展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標誌之一,要堅持為國民經濟各行各業服務的宗旨。氣象現代化以不倦姿態走上無止境的攀登之旅。  2002年以後,胡錦濤同志對風雲衛星發展和業務運行多次作出批示,要求依靠先進科學技術手段,提高氣象預報預測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作出更大貢獻。新世紀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發展目標更加明晰。
  • 自治區氣象局召開2019年內蒙古生態氣象綜合監測與評估報告新聞...
    黨的十八大以來,呼倫湖區域先後施行了裸露沙地綜合治理工程、溼地修復和綜合整治工程、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能力建設工程、「引河濟湖」和「河湖連通」工程等大型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呼倫湖水域面積有所恢復。2019年,呼倫湖水域面積達到了2063.1平方公裡。
  •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赴中山調研大氣汙染防治和生態文明...
    11月11日,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率隊到中山督導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調研生態文明體驗館建設。中山市政府副市長葉紅光參加調研活動。 要聚焦臭氧汙染防治,堅持不懈抓好VOCs和NOx協同減排,強力整治家具製造、油品等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突出問題。突出精細化管控,強化氣象、環保等聯合會商研判,抓好汙染天氣精準應對,健全高效應對機制,壓實工作責任,強化聯防聯控,加強監督執法和環保督察,形成攻堅合力,確保完成今年的AQI約束性指標任務。
  • 中國氣象局專題研討桂黔滇氣象現代化建設
    12月16日,中國氣象局在雲南昆明召開專題研討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精神,研討桂黔滇地區氣象現代化和「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中國氣象局總工程師黎健出席會議。廣西、貴州、雲南三省(自治區)氣象局及6個地(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 河南提出到2025年氣象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圖為黃河鄭州段岸邊風景(資料圖) 楊大勇 攝中新網鄭州1月13日電 (楊大勇)到2025年河南氣象邁入全國第一方陣,2035年全面建成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中部先行區及氣象保障鄉村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基本建成氣象強省。
  • 軍用無人機褪下戰袍,變身降雨龍王,甘霖灑滿祁連山脈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據報導:1月6日,「甘霖-Ⅰ」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甘肅省金昌市首飛。「甘霖-Ⅰ」主要用於執行祁連山人工增雨(雪)任務,投入使用後,以每年50個架次作業測算,祁連山區域年增水將達6-8億立方米。這款無人機有什麼過人之處?高海拔山區作業有哪些難點?它的投入使用對祁連山區域有何生態意義?
  • 以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為引領推動環境質量提升
    以深化改革為突破,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綜合改革試點  嚴格的制度和嚴密的法治,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可靠保障。  2020年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廣東省首家環境資源「三合一」審判專門化法庭——龍崗區人民法院環境資源法庭在大鵬新區揭牌。
  • 浙江省部分地區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火箭」入雲 落下甘霖
    浙江省部分地區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火箭」入雲 落下甘霖 2020-12-15 06:27:14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記者 來逸晨 通訊員 張曉晨   浙江在線12月15日訊(記者 來逸晨 通訊員 張曉晨) 「開啟高壓,3、2、1,發射!」
  • 生態環境部要求嚴把重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準入關口 確保地方...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指出:「『十三五』這五年是迄今為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目標如期高質量完成。」更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9項約束性指標和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面超額完成。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
  • 氣象雷達發展專項規劃(2017-2020年)內容是什麼?
    前 言氣象雷達是用於探測大氣中的各種天氣現象和氣象要素的大氣遙感探測設備,包括天氣雷達(一般指測降水雷達)和風廓線雷達等大氣垂直廓線探測新型雷達。氣象雷達在各種天氣過程的快速監測中顯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在內的相關國際組織的高度重視。
  • 第一屆生態環境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京召開
    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曲源)12月4日,第一屆生態環境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以「講好綠水青山故事,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匯聚了70多家生態、環境、氣象、水利、地質、林學等領域的科技期刊,為生態環境科技期刊改革發展,改進期刊評價體系,促進期刊開源與國際化等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臺。
  • 生態環境部答記者問|如何開展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
    答:經過60多年的發展,全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數量達到1.18萬個,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存自然遺產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地事業健康發展,十八大以來,多次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下大氣力抓破壞生態環境的典型問題,扭住不放,不徹底解決絕不鬆手,確保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確保綠水青山常在,各類自然生態系統安全穩定。
  • 惠及全球|中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
    50年來,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或地區之一。50年來,從風雲一號、風雲二號到風雲三號、風雲四號,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兩代四型」共17顆風雲氣象衛星。其中,風雲一號和風雲三號是極軌衛星,負責全球觀測;風雲二號和風雲四號屬於靜止衛星,對我國及周邊地區進行定點觀測。
  • 工信部:應加速建設千兆光纖 優化光通信行業的生態環境
    C114訊10月14日消息(顏翊)在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同期「ICT中國·2020高層論壇」舉辦的中國之光高峰論壇暨2020中國光通信產業發展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張學植表示,光通信是信息網絡的基石,是為公眾服務的基礎。他提出,我們除了加速建設一個千兆光纖以外,還要優化行業的生態環境,推進行業的有序市場環境和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