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小說,小說作者是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裡斯蒂,她的一生不僅創作了82部偵探小說,還寫了一本自傳,6本愛情小說和19部戲劇,有一些小說被拍成了電影,著名的有《東方快車謀殺案》、《控方證人》、《尼羅河之死》,她的一生在文學上取得巨大成就。
今天介紹的是《東方快車謀殺案》。
除卻翻譯問題,還有人名問題,這部小說真的是經典中的經典。小說帶著讀者從破案的視角出發,全程參與到破案的過程中,非常燒腦刺激,而這也是我們看偵探小說的讀者所追求的感覺。
小說是從名偵探:波洛的破案視角展開的,他跟12名嫌疑人一起坐上了這趟東方列車,當然也包括受害者雷切特。雷切特的死亡,讓偵探開始忙碌起來,尋找死亡的確切線索。12位嫌疑人依次接受盤問,證明他們不是殺人犯。
一開始我們認為這12個人是完全沒有聯繫的獨立的。他們中有醫生、秘書、男傭、軍官、寵愛女兒的美國夫人、外交官、伯爵夫婦、還有女家庭教師和貴族等等~看起來毫無聯繫,與被害者也沒有關係,完全找不到殺人動機。可是在搜集證據,將案件層層剝繭後,盡然發現了讓人震驚的事實。
原來這次的東方快車離奇命案居然跟很久之前的阿姆斯特朗家庭毀滅的悲劇有關,這次命案的受害者,正是阿姆斯特朗案件的元兇。因為雷切特(原名:卡塞蒂)正是策劃了阿姆斯特朗綁架案的主謀,他殘忍的殺害了黛西(阿姆斯特朗家的女兒),向這個可憐的家庭敲詐勒索了大量的金錢,害的黛西的母親,一個孕婦,因為過度悲痛離世,無辜的女傭因為被懷疑,心理最終崩潰而自殺,阿姆斯特朗本人也因為無法承受這種痛苦的折磨而離世。
卡塞蒂製造了這場慘劇,害死了這一家人,然而卻通過使用金錢,逃脫了法庭的制裁,過上了全球各地旅行的安逸生活。而這十二人,是當時的陪審團成員,他們親眼看著罪犯得意的逃脫,卻沒有辦法制裁他。最終這12人制定了這場絕妙的謀殺計劃,每個人拿刀在卡塞蒂身上刺下,以此來發洩這種仇恨。
這12人與阿姆斯特朗死去的一家,有著親密的關係,雖然他們職業不同,所處的國家不同,可是他們有著一個信念,就是剷除這個逃脫法律制裁的惡人。
雖然小說是以第三人稱視角寫的,可是時間卻是穿過波洛的眼光去觀察的。
波洛這個人物,有著自己的一套處事原則。小說中說到:一旦是他插手的案件,他一定會解決,直到查出事情的真相。他的最高信仰就是事情的真相。
而這個案件的死者是臭名昭著阿姆斯特朗案主謀,而犯罪的人是12 個人。最後波洛違背了自己的信仰,放過了這12人。
可是我們不禁要問:這算不算違背信仰呢?本應該代表法律的波洛,卻選擇放掉兇手。在做出決定的那一刻,他的內心一定是掙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