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頌琰
瓦特曾經在物理學中總結過一句至理名言,有壓力才會有動力。這句話放到當下的化妝品市場同樣適用。隨著我國化妝品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一紅海,品牌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為了在化妝品市場搶佔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各品牌使勁渾身解數進行推廣營銷。廣告則成為了眾多品牌營銷手段中的重中之重。好的廣告不僅能夠為品牌提高知名度、獲取利潤、贏得市場份額,同時還可以塑造和推廣品牌形象,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渠道。
年輕群體助力品牌流量變現
隨著媒體行業的發展,廣告形式也變得更加多樣化。特別是最近幾年,將化妝品融入到綜藝節目中,造就了一波軟廣熱度。很多化妝品品牌都把這種軟廣當作推廣武器,去開發渠道和拉動銷售。
對於化妝品品牌來說,綜藝節目高收視率的背後是品牌IP化打造和流量的變現。《奔跑吧兄弟》全網播放量破100億;《嚮往的生活》超30億播放量;《明日之子》過20億播放量,藉助綜藝節目的熱播,展開系列營銷活動,可以幫助品牌形成集中而有力的傳播陣勢。
據調查,2018年綜藝節目植入品牌共計588個,分布在近120個細分行業,其中化妝品行業排名第三。其次,綜藝節目受眾群體,整體以年輕人為主,18到29歲用戶佔比59%。這些年輕的受眾群體都是潛在的購買者,這也是眾多化妝品品牌不惜花費巨資把廣告投入到綜藝節目的原因。
除此之外,相比較於其它廣告形式,綜藝節目有效避免了長期以來觀眾對廣告的逆反心理,改變了刻板的廣告模式。去年,自然生態護膚品牌三草兩木與《嚮往的生活2》的合作就圈了一波粉。三草兩木主張極簡生活、極簡自然護膚的品牌理念剛好和節目中提出的慢節奏、享受生活的理念不謀而合。利用綜藝節目傳達品牌理念,三草兩木的軟廣植入讓更多消費者記住了這個品牌。
廣告效應被品牌重視
除了節目帶來的流量、曝光率外,化妝品品牌更多的是利用綜藝節目提升消費者的認知度、好感度,讓品牌根植於消費者心中,利於後續品牌的營銷推廣,然後將這些有購買能力的觀眾轉化為屬於品牌的消費者。在綜藝節目中,很多品牌因為特殊的廣告形式讓消費者記憶猶新。
從《天天向上》到《這!就是街舞》再到今年大火的《明日之子》,一葉子通過眾多綜藝節目俘獲了大批年輕消費者的心。《一年級大學季》中,水密碼劇情版本的廣告植入讓觀眾記憶猶新。在號稱神仙綜藝《我們是真正的朋友》中,梵蜜琳貴婦膏也因四姐妹的推薦被消費者稱為「神仙貴婦膏」。
綜藝節目潛移默化的廣告效應正在被更多的品牌所認可,就連外資品牌也開始試水綜藝節目軟植入,阿瑪尼成為了首例出現在國內綜藝節目上的高端外資品牌。大S曾在《我們是真正的朋友》中吐槽阿雅長得不是很高級備受觀眾議論,而這些梗都是為了鋪墊阿瑪尼氣墊。利用輿論的聲音讓觀眾瞬間記住了阿瑪尼氣墊具有滿滿的高級妝感,可見綜藝節目的軟廣植入深入人心。
時至今日,化妝品廣告成為了綜藝節目中的常客,從冠名到合作夥伴到指定產品,化妝品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利用綜藝節目,強化受眾對產品的記憶點,綜藝節目已經成為了品牌搶奪的主戰場。
軟廣植入是把雙刃劍
綜藝節目廣告對比其它形式的廣告來說,更有購買說服力,成為了化妝品品牌打廣告的首選對象。但凡事都有雙面性,綜藝節目的軟廣營銷真的萬無一失嗎?
對於當下挑剔的消費者來說,綜藝節目的軟廣確實可以讓她們更容易接受,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大肆的植入廣告。《嚮往的生活2》就因廣告過多而飽受詬病,強行插入贊助廣告,偏離了節目的宗旨被稱為「變味的生活」。可見,如果廣告過多的話,不但達不到預期的營銷效果,還會適得其反,遭到消費者的反感。
都說借勢熱門綜藝往往會給品牌帶來強曝光,其實不盡其然。就算借勢熱門綜藝,如果不注意內容與品牌的結合、場景與品牌的結合,就只是在做簡單粗暴的曝光。在《演員的品格》中,新人演員以小劇場的形式推廣品牌「麥吉麗素顏三部曲」就略顯尷尬。對於劇情式廣告植入來說,考驗的是表演嘉賓功底,新人演員演技的不過關使廣告效果適得其反。讓觀眾不禁懷疑麥吉麗是否真的能還原嬰兒般的肌膚,很容易讓觀眾對品牌產生信任危機。
適度的廣告植入能夠為節目減少資金成本的壓力,但是一定要避免盲目植入多種品牌廣告。廣告植入應與節目的風格氣質相吻合併進行有效搭建,能夠在節目中與產品進行創意互動,進一步強化品牌形象。
所以在進行綜藝節目軟廣植入的時候,化妝品品牌要鎖定目標人群,根據品牌或者產品自身的特點進行有效營銷。在廣告形式上,更要重視和節目內容的無縫融合,做到好玩又有趣,化有形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