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殉教者到同志偶像——三島由紀夫最愛的男人

2021-02-13 CookBook感官盛宴

聖塞巴斯蒂安是國際電影節,也是西班牙的海濱城市,而這兩者的命名都源於基督教的著名聖徒聖塞巴斯蒂安——一個被帝王寵愛,卻因信仰被亂箭射死的30歲男子。



箭射入他那健美的、青春的肌體,像是要以無比痛苦和歡樂的烈焰,從內部燃燒他的肉體。但是,沒有畫流血,也沒有像其他塞巴斯蒂安像一樣畫上無數的箭。只有兩支箭,將靜謐、端莊的影子投在他那大理石般的體膚上,宛如投落在石階上的枝影。


羅馬士兵與殉教者

公元286年的一天,黃昏的天空下,一個俊美的青年被赤身縛在羅馬城的一棵樹幹上,遮著青年裸露身軀的,只有那鬆鬆地圍於腰間的白色粗布。手持弓箭的士兵圍繞著他,無數箭矢插滿他的身體,那痛苦觸目驚心。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美的死亡之一。死者30歲,叫聖塞巴斯蒂安。


據最早的文獻《聖塞巴斯蒂安受難記》(PassioSancti Sebastiani)記載,塞巴斯蒂安是公元3世紀時期的羅馬帝國皇帝禁衛軍隊長,行使過治癒的神跡,由此吸引很多人信仰基督教。但影響到羅馬統治階級的權力,因此受到迫害,結果被處以箭刑,全身插滿箭矢,在萬分痛苦中死去。


事實上,當晚來收殮的基督徒們卻發現塞巴斯蒂安竟一息尚存,立刻把他解救下來治療。傷愈之後,朋友們勸說塞巴斯蒂安逃離羅馬,但無畏的他卻再次直面皇帝:「吾主賜我復活,是為了讓我來指責你迫害基督之僕的罪過。」於是,塞巴斯蒂安再次被捕,在山上被棍棒毆打至死後拋屍於下水道,以防基督教徒敬奉他的遺體。

然而,在塞巴斯蒂安殉難的第二天晚上,他在夢中告知信徒自己的屍體所在位置。按照夢中的指示,遺體被尋回並安葬在使徒聖保羅和聖彼特之墓附近,位於亞壁古道的地下墓室。


聖塞巴斯蒂安的崇拜則源於公元4世紀,而他的墓也成為使徒教堂,是每一位赴羅馬朝聖者的必到之處,也由朝聖者傳播至歐洲各地。此後,塞巴斯蒂安的聖徒地位節節攀升。


早期的崇拜圖像主要是壁畫和手抄本插圖,表現聖徒的「羅馬教會衛士」身份及殉道事跡。形象也大多是羅馬士兵或殉教徒而已,畫面上塞巴斯蒂安的表情也是泰然自若,似乎感受不到肉體的痛苦。


瘟疫主保與「祭品」


中世紀黑死病的橫行讓歐洲滿目瘡痍,綿延幾個世紀的各種大規模流行病讓人們切身感受到末世的恐慌,因此對聖徒崇拜的熱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聖徒的圖像數量也大幅增長起來。

在眾多古代文化和宗教中,弓箭代表著突然降臨的天災。與之相關的塞巴斯蒂安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瘟疫主保,大量塞巴斯蒂安題材的圖像,尤其是祭壇畫以防治瘟疫為目的被創作出來。他以身體抵擋住瘟疫之箭,從而拯救受苦的世人。




完美的裸體

文藝復興時期的塞巴斯蒂安圖像則大多被描繪成擁有完美裸體的青年男子。藝術家把這一題材看作發揮人體描繪技巧的舞臺。「畫中聖人是裸體的,肉體和肌膚極為逼真,又不失甜美」。因此,觀者自然產生色慾幻想,在當時已有女信徒懺悔自己對聖塞巴斯蒂安對俊美容貌和撩人裸體產生不純潔的想像。


同志偶像

英國先鋒派導演德裡克·賈曼(Derek Jarman)1976年的第一部長片《塞巴斯蒂安》則進一步奠定這位殉教者的同志偶像地位。荒涼的沙漠美景加上男性身體之美,探討了同性戀欲望和聖塞巴斯蒂安偶像式位置的關係。影片洋溢著男性的美,但又有一種只有前戲沒有高潮的自我壓抑,暗示著主人公的狀態。

此外,塞巴斯蒂安也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最喜歡的人物,利箭穿透的健美或俊美的肉體,還有劇烈的痛苦或毀滅的美感,充滿了同性戀或SM的色彩。

回溯三島1949年的小說《假面自白》。小說中的「我」在13歲時第一次看到父親珍藏的畫冊上的這幅畫,他坦白:「看到這幅畫的一剎那,我整個存在被一種異教式的狂喜所震撼。我的血液在沸騰,我的器官在浮現出怒色。巨大的、行將脹裂的我的這一部分,前所未有地激烈地等待著我的使用,責怪我的無知……」。


他曾經表示「全都是我親身的感受和真實的敘述」。可以說,三島的聖塞巴斯蒂安殉難照片,是他對13歲第一次美與性的雙重喚起的致敬。


THE END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在藝術雲圖查看波蘭設計中的民族主題。


相關焦點

  • 三島由紀夫對懟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一個初入文壇的晚輩有點莽撞的說道。比他大16歲的太宰治自言自語般的說:「你儘管這樣說,可你還是來了,所以還是喜歡的呀。對不對,還是喜歡的呀!」打個比方,三島由紀夫家族相當於北京地區的老官僚,是可以和中南海搭上話那種;祖籍津輕地區的太宰治家族相當於河北地方的大地主地頭蛇。三島由紀夫生於東京,祖父是下野後的北海道地區地方官,祖母是武士藩主的貴族之後,父親是農商務省的小吏,但也相當於國務院商務部、或是國務院直屬林業局的公務員。
  • 憎惡文學的三島由紀夫,為何成為了大作家?
    小時候目睹三島由紀夫之死對日本社會帶來的震撼,之後專注於三島由紀夫文學研究的佐藤秀明,是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專家,也是三島由紀夫文學館現任館長。在他的講述中,我們逐漸了解三島由紀夫的人生中那極度熾熱的一面。
  • 三島由紀夫,如果愛是殺戮,美就是毀滅
    去年,我們出版了三島由紀夫《上鎖的房子》短篇集,裡面收錄了三島由紀夫從年少之作、巔峰之作到最後的短篇。這些短篇小說,於三島由紀夫而言,有著「年少歲月的悲歡」,有著「迅疾而輕捷的聯想」,是一種「輕騎兵」式的寫作,與其他三島作品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呈現的是一個流動的三島,但同時它也延續了三島其他作品裡的一貫特點——「如果愛是殺戮,那美就是毀滅」。
  • 餘華:三島由紀夫的寫作與生活
    對於其他作家來說,寫作僅僅只是寫作,僅僅只是表達隱秘的想法和欲望,他們的欲望永遠停留在內心裏面,不會侵入到生活之中,在生活中他們始終是理性的和體面的。可是三島由紀夫不是這樣,他過於放縱自己的寫作,讓自己的欲望勇往直前,到頭來他的寫作覆蓋了他的生活。 就像他作品中美和惡的奇妙結合一樣,這種天衣無縫的結合讓人們無法區分開來。
  • 三島由紀夫小名的由來
    唐月梅寫了一本關於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怪異鬼才》,寫得很有味道。讀了一部分,寫了三島由紀夫的童年,也是在這本書裡,我才第一次記住了三島由紀夫的真實名字,叫平崗公威。因此,在三島由紀夫出生的時候,祖父就在一張紙上寫了平崗公威四個大字,並放在一個盒子裡。自此,平崗公威就成了三島由紀夫的名字,而三島由紀夫是在平崗公威走上文學道理之後,他給自己取得筆名。不過,讓我沒有想到是,平崗公威的童年基本上在祖母的那間門窗緊閉、陰暗的潮溼的充滿著病人的氣息的屋子裡度過。
  • 三島由紀夫的病態獨白
    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是一部探討人性的著作,內置諸多哲學觀點,大段思辨獨白可能令有些讀者深感枯燥無味,這正是三島由紀夫的魅力所在。日本人對人性的黑暗面情有獨鍾,夏目漱石的《心》,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坂口安吾的《在盛開的櫻花樹下》,都寫盡了日本人心理的幽暗面。日本的文學作品不能多看,看多了便自覺壓抑非常,要瘋。
  • 三島由紀夫 | 精緻的沉默,凌駕於一切之上
    川端康成於三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且最理解這位少年天才的也是川端康成,功成名就之後的三島寫出《盜賊》,卻反響平平,但川端康成卻曾在給他寫的序言中說:「我被三島君純熟的天賦所震驚,竟感到目眩神迷。與此同時又被他的文字擾亂了心神。他的新奇是很難理解的。有些人可能會從這部小說中得出判定後的結論:三島是無懈可擊的。而另一些人卻能從中窺悟到他所有的深切的傷痕。」
  • 莫言:三島由紀夫猜想
    那麼強大、那麼跋扈的祖母的愛病態了這個敏感男孩的心靈。但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古怪的祖母,很可能也沒有怪異美麗、如同腐屍上開出的黑紅的花朵的三島文學,當然也就沒有文壇鬼才三島由紀夫了。三島雖然口口聲聲地說到死,口口聲聲說他渴望鮮血、渴望殺人,併到底還是以痛苦而艱難的方式自殺,但我猜想其實他是一個很怕死的人。他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他誇大病情逃避兵役就是他怕死的一個例證。
  • 三島由紀夫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也許在理解了日本現代文學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三島由紀夫之後,就能體會什麼是「喪」的必然。對細節的熱烈追求和善於向內挖掘的思維特質經常會使他的文字給人帶來一種有如被針扎到手指的感覺,伴隨尖銳的疼痛和隱約的快感。放蕩的孤獨,這是典型的青年三島由紀夫式的表達:一種矛盾性的、衝突感極強的情緒表達。其時他正被青春期的性倒錯折磨,渴望掙脫但又無法掙脫,一種強烈的想要找到出口的願望擒住了他。
  • 三島由紀夫讓人著迷的,除了文字,還有「演技」啊!
    人們知道三島為文學傾心盡力,卻可能不知道他為電影甚至達到痴狂的地步。從文學界到電影界,三島由紀夫都經歷了什麼?在這場電影夢裡,他又看見了什麼樣的景色?歷史上最年輕的是田中新兵衛,雖然是由當時已經44歲的三島由紀夫來飾演,卻不知怎麼的,超越了年齡限制的三島反而讓人覺得是最年輕的,簡直不可思議。五社導演的這部電影中,三島所飾演的新兵衛從頭到尾都滿溢著一股勁流,好似一隻呼之欲出的猛龍,無疑是幕末劍戟片中的出類拔萃之作。
  • 三島由紀夫對川端康成和太宰治的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佐藤秀明教授是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專家,也是三島由紀夫文學館現任館長。小時候目睹三島由紀夫之死對日本社會帶來的震撼,之後專注於三島由紀夫文學研究的佐藤,用「脫離社會」來概括三島由紀夫的獨特魅力。人們常常將三島以及他的作品與同時代其他名家相比較。您能簡單地評價一下三島由紀夫與太宰治、川端康成的關係嗎?佐藤:三島由紀夫是好惡分明的人,也不會掩藏,他會很直接地表現出來。
  • 他是三島由紀夫的迷弟,設計的作品暴露了日本人無法忍受的東西
    可是過去的橫尾忠則,也曾期盼見到偶像,追星的興奮勁兒不亞於今天的飯圈女孩。在《人生海海》裡,橫尾忠則坦言自己是作家三島由紀夫的粉絲。偶然的機會,橫尾忠則去幫以三島由紀夫為主題的攝影集做一些輔助工作,得知偶像也曾在同一所房間待過後,「我覺得房裡的空氣好像也因為三島由紀夫而產生磁場,不知不覺深深吸了一口三島由紀夫呼吸的空氣」。
  • 【BBC精讀】三島由紀夫:一位日本作家的奇聞
    起初,士兵們都沒有說話,或者說他們被嚇到了,但是很快,此起彼伏的鬨笑淹沒了三島由紀夫的聲音,他退回屋裡,說:「他們都沒聽懂我在說什麼。」緊接著,跪下來,以武士的方式切腹自殺了。 2. Mishima’s death shocked the Japanese public.
  • 英國記者寫的三島由紀夫傳記,關於美與暴烈
    《美與暴烈:三島由紀夫傳》內容簡介《美與暴烈》是三島由紀夫的一部權威傳記,也是試圖解開作家死亡之謎的一份答卷,由其生前好友、英國記者亨利·斯各特·斯託克斯所撰。是夜,羅德裡克先致敬詞,簡略講述了三島由紀夫的諸多生平業績。三島生於1925年,原名平岡公威,是東京一個富庶家庭的長子,三島由紀夫則是筆名。在校成績優異, 1944 年以班級第一的佳績畢業於貴族學生院。年僅十九歲便專程前往東京中部的皇宮領獎——獎品是一塊銀懷表——還是由裕仁天皇親自授予的。
  • 三島由紀夫自決之時,一位小夥子也隨他去了,聊聊盲目追星那些事
    序言五十年前的11月25日,日本文豪三島由紀夫自導自演了一出鬧劇,他率領四名同夥,扣押了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並企圖發動政變,但失敗了,他隨後以武士的最悲壯的方式切腹自殺,這也給他的文藝人生來了一個戲劇性的收場。
  • 三島由紀夫比你想的更有趣
    這是所有人都可以查到的關於三島的信息,但這位特立獨行的作,家還有很多不為人熟知的小癖好,譬如他愛貓如命,譬如他的本名那個並不叫三島由紀夫等等。我們整理了關於他的十個小秘密,一起來完整一下關於三島的認知吧。
  • 對三島由紀夫來說,金閣寺意味著什麼?
    1956 年,三島由紀夫創作《金閣寺》,這部作品後來被公認為是他的代表作。
  • 世界「變裝皇后」美輪明宏:三島由紀夫同性情人,川端康成的偶像
    如日本「偵探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因崇尚武士精神而切腹自盡的三島由紀夫、日本文學界「泰鬥級」人物川端康成、代表日本20世紀文學最高水平的遠藤周作、日本戰後第三批新人派代表作家吉行淳之介、日本的尤其是,美輪明宏被三島由紀夫盛讚為「來自天上的麗人」,他們之間還流傳著一段風花雪月的浪漫故事。只是,三島由紀夫帶著對美輪明宏的無限愛戀去了天堂,而美輪明宏,則始終無法忘懷三島由紀夫在自殺前送他的那束玫瑰。
  • 三島由紀夫:你是我的美麗之星
    從21歲初入文壇開始,三島就不斷顛覆著日本的文學,而他寫過的唯一一部科幻作品《美麗之星》甫一出版,就在日本文壇引起強烈震動,主流文學家、批評家就本書爭論達數年之久,被稱為「最具爭議的三島作品」。今天是三島由紀夫的生日,在這裡和大家分享《美麗之星》的譯者丁丁蟲老師寫的譯者手記。
  • 三島由紀夫作品改編舞臺劇 ​林遣都:很榮幸能夠主演
    三島由紀夫作品改編舞臺劇 ​林遣都:很榮幸能夠主演 時間:2018.11.07 來源:娛情記事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