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武術名師陳正雷的親傳弟子,安徽太極名宿倪世清多日來一直在關注著太極拳申遺的新聞,提到成功申遺,他連連感嘆「好事多磨」,並稱太極拳如今正受到許多年輕人的青睞。
12月18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位於合肥市奧體中心內的一家太極拳館,館長倪世清正在和徒弟們討論著太極拳成功申遺的事情。「消息出來的時候,還是很讓人振奮的,這說明中國太極拳在國際上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倪世清告訴記者,他還特意讓人把這一消息輸入到拳館門口的電子屏幕上。
1991年,倪世清只身前往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拜在陳正雷的門下,現如今,早已在國內武術界闖出名堂的倪世清,依然在為太極拳的推廣奔走著,而且他還是國際太極拳文化傳播大使。「最開始的時候,是在小廣場或者花園邊的空地上教拳,那時候都是義務教拳。」隨著太極拳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倪世清和徒弟們也在省城開起拳館,而且反響不錯。
「今年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來拳館報名學太極拳的人沒有往年多。」倪世清對記者說,目前他和徒弟們在合肥開了四五家太極拳館,在省內更是有連鎖拳館二十多家,學員已累積有數萬人之多。在採訪中,倪世清告訴記者,就拿在合肥市奧體中心的太極拳館來說,往年一年有上千人來報名學拳,其中不乏青少年,拳館還特別開設了青少年班。
倪世清說,習練太極拳並不局限於年齡、性別、職業等,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講求內外兼修、形神兼備,通過習練太極拳,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也能修身養性。
對於太極拳成功申遺,記者還採訪了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宋煦。據其介紹,太極拳是我國非常有代表性的傳統體育類項目,經過長時間的傳承發展,流派眾多,流布十分廣泛,群眾認可度很高,是極富中國傳統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態。宋煦說,太極拳成功申遺意味著太極拳進入了國際性文化視野並得到更廣泛的認可,有了更多的機會參與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對於提升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來源:新安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