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非遺「新丁」太極拳正在「圈粉」年輕人

2020-12-23 瀟湘晨報

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武術名師陳正雷的親傳弟子,安徽太極名宿倪世清多日來一直在關注著太極拳申遺的新聞,提到成功申遺,他連連感嘆「好事多磨」,並稱太極拳如今正受到許多年輕人的青睞。

12月18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位於合肥市奧體中心內的一家太極拳館,館長倪世清正在和徒弟們討論著太極拳成功申遺的事情。「消息出來的時候,還是很讓人振奮的,這說明中國太極拳在國際上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倪世清告訴記者,他還特意讓人把這一消息輸入到拳館門口的電子屏幕上。

1991年,倪世清只身前往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拜在陳正雷的門下,現如今,早已在國內武術界闖出名堂的倪世清,依然在為太極拳的推廣奔走著,而且他還是國際太極拳文化傳播大使。「最開始的時候,是在小廣場或者花園邊的空地上教拳,那時候都是義務教拳。」隨著太極拳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倪世清和徒弟們也在省城開起拳館,而且反響不錯。

「今年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來拳館報名學太極拳的人沒有往年多。」倪世清對記者說,目前他和徒弟們在合肥開了四五家太極拳館,在省內更是有連鎖拳館二十多家,學員已累積有數萬人之多。在採訪中,倪世清告訴記者,就拿在合肥市奧體中心的太極拳館來說,往年一年有上千人來報名學拳,其中不乏青少年,拳館還特別開設了青少年班。

倪世清說,習練太極拳並不局限於年齡、性別、職業等,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講求內外兼修、形神兼備,通過習練太極拳,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也能修身養性。

對於太極拳成功申遺,記者還採訪了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宋煦。據其介紹,太極拳是我國非常有代表性的傳統體育類項目,經過長時間的傳承發展,流派眾多,流布十分廣泛,群眾認可度很高,是極富中國傳統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態。宋煦說,太極拳成功申遺意味著太極拳進入了國際性文化視野並得到更廣泛的認可,有了更多的機會參與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對於提升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來源:新安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非遺「新丁」太極拳正在新疆「圈粉」
    陳全勝的拳館裡,不少學員都是孩子。  就在前一年,一名叫陳全勝的年輕人告別家鄉來到新疆。陳全勝出生在太極拳的發源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村,拜師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國家武術高級教練陳正雷。臨行前,師父陳正雷囑咐他:「你是陳家溝人,家人在新疆,你不妨到新疆開武館,讓陳氏太極拳在全國遍地開花。」
  • 太極拳入選非遺,發源地在河南溫縣,來陳家溝感受太極拳魅力
    而太極拳發源地則是在河南溫縣的陳家溝,為慶祝太極拳申請非遺成功,當地也是歡聚一堂,舉行慶典來紀念這一歷史性的一刻,陳家溝的各個景點依然燈火通明、流光溢彩,一片熱鬧景象。陳家溝位於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原名常陽村,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陳氏人丁繁衍,該村因此更名為「陳家溝」。
  • 李雅軒太極李敏弟獲頒中國非遺傳承創新功勳模範人物獎
    水母網12月21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何曉波 攝影報導)日前,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京隆重舉行。武林泰鬥級人物,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李雅軒太極派系傳承人李敏弟大師被授予此次大會中國非遺傳承最高獎項「中國非遺傳承創新功勳模範人物」獎。
  • 李雅軒太極派系傳承人李敏弟獲中國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
    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12月11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李雅軒太極派系傳承人、李敏弟大師被授予此次大會中國非遺傳承最高獎項「中國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本屆論壇以「人類非遺傳承、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圍繞崑曲、京劇、中國書法、古琴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開討論,並頒發了三類獎項:「非遺傳承新銳人物獎」、「非遺傳承先鋒模範人物獎」、「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據了解,功勳獎是大會最高獎項,此次功勳獎獲獎者均為國家級非遺權威性傳承人和業界權威專家。
  • 學太極成「拳粉」 !武漢女教師的別樣隔離
    學太極成「拳粉」 !今年春節不回江蘇南京老家與家人團圓,為啥要跑到陳家溝學太極拳?原來,這和吳小妍練的普拉提有很大關係。「普拉提是一種西方的運動形式,卻是太極、瑜伽、芭蕾相結合。有的普拉提名家還開設了太極普拉提課程,廈門大學甚至專門對太極普拉提課程進行訓練和研究。普拉提、嬋柔這些歐美訓練體系都和東方的太極拳密切相關,簡直太神奇了!這讓我對太極拳產生了極大興趣,想要一探究竟。」
  • 太極,比「拳」更多
    特別是早有準備的河南溫縣陳家溝,宣布結果的實時畫面話音剛落,得勝鑼鼓立即敲響,千人太極表演同步開啟,「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也隨即拉開帷幕。  作為東方哲學的基本概念之一,「太極」之說已有數千年。乘著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東風,我們來了解下「拳」之外的「太極」。由大混沌而至大清醒  普通人跟「太極」最近的距離,就是太極拳。畢竟這是廣場舞之外廣大群眾最為喜聞樂見的健身形式。
  • 太極拳人物
    肌肉成了條件反射,無處不是圈,無處不是拳。善用肘,與陳敬柏齊名,有「陳繼夏肘,陳敬柏靠」之稱。除武功外,且善丹青,每畫俱能傳神入妙。後與萇拳創始人萇乃周結為至交,來往頻密。陳傳萇以巧取勝之太極內勁,萇傳陳自創之子午鴛鴦鉞套路。二人常常切磋終日而不倦,相得益彰。  郭永福    生卒年月不詳,陳家溝人,師承陳正如,精於108勢長拳,無極通背纏拳(即洪洞通背纏拳)創始人。
  • 黃山市打造新安國際夜市 點亮城市新「夜」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黃山市文化和旅遊局消息, 為緊緊把握暢通國內大循環發展機遇,培育文旅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紮實推進黃山市夜間經濟發展,進一步繁榮活躍夜間消費市場,1月6日,該局聯合市城投集團拜訪浙江聯眾休閒產業集團,黃山市城投集團與浙江聯眾休閒產業集團就聯合打造新安國際夜市項目籤訂合作框架協議
  • 太極傳承人回應
    17日晚,太極拳被成功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武術圈由此沸騰。作為一種拳術,太極拳是如何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它的價值體現在哪兒?太極拳究竟能不能實戰?日前,新時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太極拳傳承人,聽他們講述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以及未來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申遺成功後,太極傳承人有話說
    17日晚,太極拳被成功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武術圈由此沸騰。作為一種拳術,太極拳是如何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它的價值體現在哪兒?太極拳究竟能不能實戰?日前,新時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太極拳傳承人,聽他們講述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以及未來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韓國也在搶太極拳?網友:幸虧我們搶先一步
    其實,太極文化在韓國,影響也十分廣泛。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方說韓國的國旗,你仔細瞅一瞅,是不是很像太極八卦圖?中國的《周易》和道教在韓國頗有影響。韓國國旗的太極和八卦思想,來自中國的《周易》。甚至說得有鼻子有眼:張三丰出生於現韓國江原道華川郡,幼年時隨父母遷移到中國,後張三丰創造了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等諸多內家拳,成為一代宗師。韓國之所以這麼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為韓國太極拳申遺,造勢啊!
  • 《太極拳論》
    《太極拳論》 訣雲,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之先,本為無極。鴻蒙一氣,混然不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二氣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氣為陰陽,陰靜陽動,陰息陽生。迨入後天,即成太極。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人之作用,有動必有靜,靜極必動,動靜相因,而陰陽分,渾然一太極也。人之生機,全恃神氣。氣清上浮,無異上天。神凝內斂,無異下地。神氣相交,亦宛然一太極也。故傳我太極拳法,即須先明太極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太極拳者,其靜如動,其動如靜。動靜循環,相連不斷,則二氣既交,而太極之象成。內斂其神,外聚其氣。
  • 《太極拳論》的理解
  • 浦東外籍小學生愛上龍身蛇形太極
    龍身蛇形太極協會供圖【新民晚報·新民網】為展示上海市浦東新區的文化風貌,讓駐滬境外學生了解和熱愛漢語語言和中國傳統文化,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局和上海市浦東新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日前共同主辦「上海市浦東新區『境外學生看浦東』中文風採展示活動」。
  • 太極拳列入「非遺」,「太極」裡有著怎樣的東方神秘力量?
    乍一看這消息,很多人表示難以置信,太極拳不應該早就是非遺了嗎?居然才申請成功?怎麼回事? 什麼是太極拳? 太極拳,中華武術拳種之一,以古太極圖所含哲理為基本拳理,故名。
  • 王宗嶽太極拳論解讀
    白話解:拳的大道是捨去自己預設的打算,隨當時的情況而變化,卻往往被誤解為必須被動地應對攻擊。這就是常說的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啊。學拳之人必須仔細分辨、透徹了解才行。 原文:是為論。 白話解:故此我寫了此文以彰顯太極拳之道。
  • 萬事萬物的由來:太極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最近太極掌門馬保國30秒被ko的事,頻頻受到大家關注,今天我們就聊一下太極拳的由來。「大極」一詞源出《周易 繫辭》:「易有太極, 是生兩儀。」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一之意。太極拳,早期曾被稱為「長拳"、「棉圈」、「十三勢」、「軟手」。
  • 陳全:我的太極拳尋師之路
    青島黃島陳全記得應該是上小學的時侯,電視上演了一個特別火的電視劇,(太極宗師)當時看的特別入迷,說的是一代宗師楊露禪的拜師學拳之路,當時就想著我要是能拜一個這樣的太極拳大師當師傅就好了,練一身好功夫。初次接觸太極拳是從2007年的江蘇南通開始的。
  •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 練太極拳三大誤區,95%的人都搞錯了!弄不明白打再多拳也沒用
    由於人們親眼目睹社會上練太極者十有八九是中老年人,且眾多媒體刊登的圖片、文章均為中老年人打太極健身,估計 有七成以上的人有此錯誤觀念,認為退休後慢慢學太極拳也不遲,年輕時往往易與太極拳失之交臂,錯失良機。試問,二、三十歲就練太極拳強身健體與等到五、六十歲才學太極,其效果會相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