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歷史的證明,是一個時代的真實寫照,在每一個照片背後,都隱藏著一個真實的故事。中國的封建王朝延續了2000餘年,歷朝歷代也誕生了不少名畫家,可是,儘管張擇端能把人生百態匯聚在一張《清明上河圖》中,但仍沒有照相機來得真實,尤其是那些記錄生活的小瞬間,更是留給後人最珍貴的寶藏。
上圖中的三名女子,乃是一大戶人家的妻妾,從站位上便能看出,正妻居於中間,小妾立於兩邊。從衣著服飾上來看,正妻穿的明顯要華貴一些,而且她頭上還戴著珠寶首飾,小妾的腦袋上則光禿禿的,除了頭髮啥也沒有。另外,正妻在家中地位很高,小妾不但要受其管制,還要任勞任怨,稍有不從便會挨打挨罵,幾乎沒什麼話語權。不過,若小妾能成功討得男主人歡心的話,則要另當別論了。
《禮記·昏儀》說:「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對皇帝來說,除了皇后沒得選外,他可以把任何一個喜歡的女子納入後宮,其中既包括平民百姓、也包括宮女。上圖中的女子,便是一個剛入宮的宮女,她身材纖細,面容姣好,足以稱得上是一個美女。遺憾的是,由於身份低微,她在年老色衰被趕出宮之前,也只能幹些伺候人的活,幾乎不會有什麼出頭之日。
上圖中的華服女子,乃是清朝的一位誥命夫人,所謂「誥命夫人」,則是一品至五品官的妻子或母親,被授予稱號之後,她們的名頭也變為一品誥命夫人、二品誥命夫人……當然,不同等級的誥命夫人也有不同特權,最高等級的誥命夫人不但能出入後宮,還能參加由皇后主持的宴會,身份非同一般。
對清朝官員來說,結婚一定要門當戶對,而那些在朝中尚無根基的新晉官員,往往要迎娶上司的女兒為妻。不過,從圖中男子的面相上來看,他極有可能是一個官員後代,因為他的臉胖乎乎的,一看就不是窮人家的孩子。當然,這個女子估計也是父親同僚的孩子,二人在一起算是門當戶對,婚後生活也不會差到哪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延續了兩千餘年,到了清朝也不例外,圖中的男女正在走婚禮的流程,在那個年代,他們結婚之前是沒見過面的,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不過走到這一步,一切都「木已成舟」,沒有什麼轉圜的餘地了。因此,二人臉上的表情逐漸變得麻木,父母在一旁餵東西吃,他們也只是機械地張開嘴,沒有任何開心的成分。
最後這張圖就有點意思了,小妾坐在地上洗衣服,正妻從屋裡出來催進度。可是,小妾卻全然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不但一臉蔑視,嘴裡還叼著個煙杆子。反觀正妻,儘管她一臉氣憤,但仍無可奈何,可見,這個小妾在家中還是有一定地位的,幹活也幹得霸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