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罕見老照片:新人宛若提線木偶,小妾無視正妻,叼煙杆子嘚瑟

2020-12-20 騰訊網

照片是歷史的證明,是一個時代的真實寫照,在每一個照片背後,都隱藏著一個真實的故事。中國的封建王朝延續了2000餘年,歷朝歷代也誕生了不少名畫家,可是,儘管張擇端能把人生百態匯聚在一張《清明上河圖》中,但仍沒有照相機來得真實,尤其是那些記錄生活的小瞬間,更是留給後人最珍貴的寶藏。

上圖中的三名女子,乃是一大戶人家的妻妾,從站位上便能看出,正妻居於中間,小妾立於兩邊。從衣著服飾上來看,正妻穿的明顯要華貴一些,而且她頭上還戴著珠寶首飾,小妾的腦袋上則光禿禿的,除了頭髮啥也沒有。另外,正妻在家中地位很高,小妾不但要受其管制,還要任勞任怨,稍有不從便會挨打挨罵,幾乎沒什麼話語權。不過,若小妾能成功討得男主人歡心的話,則要另當別論了。

《禮記·昏儀》說:「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對皇帝來說,除了皇后沒得選外,他可以把任何一個喜歡的女子納入後宮,其中既包括平民百姓、也包括宮女。上圖中的女子,便是一個剛入宮的宮女,她身材纖細,面容姣好,足以稱得上是一個美女。遺憾的是,由於身份低微,她在年老色衰被趕出宮之前,也只能幹些伺候人的活,幾乎不會有什麼出頭之日。

上圖中的華服女子,乃是清朝的一位誥命夫人,所謂「誥命夫人」,則是一品至五品官的妻子或母親,被授予稱號之後,她們的名頭也變為一品誥命夫人、二品誥命夫人……當然,不同等級的誥命夫人也有不同特權,最高等級的誥命夫人不但能出入後宮,還能參加由皇后主持的宴會,身份非同一般。

對清朝官員來說,結婚一定要門當戶對,而那些在朝中尚無根基的新晉官員,往往要迎娶上司的女兒為妻。不過,從圖中男子的面相上來看,他極有可能是一個官員後代,因為他的臉胖乎乎的,一看就不是窮人家的孩子。當然,這個女子估計也是父親同僚的孩子,二人在一起算是門當戶對,婚後生活也不會差到哪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延續了兩千餘年,到了清朝也不例外,圖中的男女正在走婚禮的流程,在那個年代,他們結婚之前是沒見過面的,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不過走到這一步,一切都「木已成舟」,沒有什麼轉圜的餘地了。因此,二人臉上的表情逐漸變得麻木,父母在一旁餵東西吃,他們也只是機械地張開嘴,沒有任何開心的成分。

最後這張圖就有點意思了,小妾坐在地上洗衣服,正妻從屋裡出來催進度。可是,小妾卻全然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不但一臉蔑視,嘴裡還叼著個煙杆子。反觀正妻,儘管她一臉氣憤,但仍無可奈何,可見,這個小妾在家中還是有一定地位的,幹活也幹得霸氣十足。

相關焦點

  • 清末老照片:「丐頭」對著乞丐疾言厲色,正妻慫的小妾面如死灰
    空閒之餘,找幾張老照片,都是一百多年前的歷史碎片。殘缺不全,卻也可以拼湊起來,一睹當年的社會實情。所以每一張又是彌足珍貴,一起來看看吧!
  • 清末罕見照片,宮女清秀,誥命夫人美豔,圖六小妾叼著煙杆子得瑟
    清末老照片,三位女子在一處假山留影,應當是大戶人家的妻妾,中間的女子就是正妻!作為明媒正娶的正妻,在家中有財政大權,對小妾也可頤指氣使。不過在爭寵上小妾更有優勢,大家閨秀的妻子時刻都要端莊得體,即使在房內也不行。小妾倒是可以放大招,竭盡所能討男主人歡喜!
  • 清末老照片,疲憊的轎夫,戴面紗的新娘,正妻領小妾出鏡高下立見
    當那些洋教士背著照相器材千裡迢迢來到中國也不僅僅是為了獵奇,回望那一百多年前的所拍,稱得上是尤為珍貴的歷史史料,喜歡老照片的人都深有感觸!尋來一組晚清時候的老照片,細品之下定會感慨萬千!面對鏡頭的清朝乞丐,因為當時的照相技術還不成熟,曝光時長的問題沒有處理好,人物便會出現模糊。之前的乞丐都是史料記載,唯有清朝末年的乞丐用照片表現出來。
  • 揭西提線皮影(木偶)戲
    在揭陽,從清末時五經富庵背新村人呂德門創辦「黃竹頭木偶戲劇班」開始,提線木偶戲就活躍在揭西客家地區民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一開始,木偶戲是以漢劇唱腔為基礎演唱的中國地方戲曲,歷史上稱為漢腔、北調(外江戲),到了本地,部分劇目融入客家山歌演唱精華、客家方言說白,以至於「木偶戲」在揭西客家地區一枝獨秀,並有了「戲王」之稱。
  • 傳承技藝 百戲之首《泉州提線木偶》
    說到木偶大多數人的反應除了木偶奇遇記裡的皮諾曹還有音樂之聲裡的孤獨的牧羊人那一片段但這些大多都是國外的
  • 揭西提線木偶戲:情寄木偶 懸線善舞
    提線木偶戲表演的劇目多是傳本戲和雜耍戲,主要活躍在客家地區的鄉村、民間節慶、廟會等場所。提線木偶演員必須以久經訓練積聚的功力,使木偶各部分氣脈貫通,靈動自如。能跪能坐,能走能跑,能揮筆弄劍,體現出充盈的生命感和活力。圖為木偶戲名師曾還元演示木偶翻跟頭。  提線木偶戲又稱「柴頭戲」,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古老劇種之一,也是我國木偶四大劇種之一。古稱「懸線傀儡」,又名線戲。
  • 遊民影院:催眠啪了朋友妻 圖解韓國恐怖片《提線木偶》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韓國電影《提線木偶》一片的圖解,本片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朋友妻各種欺,當然玩了就踹也是會有報應的。下面就來看看今天圖解的精彩內容吧!俊基通過相親結識美麗的提線木偶師賢貞(具智成 飾),然而對方仿佛隱藏的無盡的心事。賢貞時常會看到恐怖的鬼影出現在她的面前,有時會莫名其妙失去知覺。為了幫助女友擺脫困境,俊基拜託智勳採用催眠的辦法為賢貞治療。  催眠過程中,賢貞講述了自己隱秘的過去,並開始表現出妖冶鬼魅的人格。
  • 清末老照片,侍衛負手而立,夥計腰纏萬貫,圖九正妻旁觀小妾洗衣服
    --老照片,侍衛負手而立,夥計腰纏萬貫,圖九正妻旁觀小妾洗衣分享一組清王朝的老照片
  • 晚清老照片:乞丐在牆堆前抓蝨子;官員的全家福,正妻端莊秀麗
    分享老照片中的故事,感受真實的歷史場景。清末兩個男子抽大煙的場景,雖然年齡不大,卻深陷其中,抽菸姿勢老練,人已經廢了。鴉片可以說是清朝人的傷心事,兩次鴉片戰爭就讓清政府入不敷出了。一方面大張旗鼓地禁菸,一方面又鼓勵種植大煙。最終變成了一個死局,動搖了清王朝的根基。清末時候的乞丐,在一處荒廢的土屋前,曬著太陽。休憩之餘,一位正在饒有興致地給另一人抓蝨子。
  • 【睡前童話】提線木偶
    希爾瑞斯將連結著無數細線的鐵棒握在手裡,讓提線木偶懸在空中,她手指微動,提線木偶便做出了走路的姿勢,希爾瑞斯甚至還讓提線木偶眨了眨眼睛。希爾瑞斯:「好吧,米洛斯,這樣可以嗎?」提線木偶臉上還帶著被細線扯出的笑,可語氣卻說不出的沮喪:「好吧好吧。」希爾瑞斯耐心地操縱著提線木偶向陽臺走去:「米洛斯,我們不是試過許多次了嗎?
  • 提線木偶
    當我認識到我是那麼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的時候,我對我所堅持的信念動搖了。我發現我的信念,只不過是源自過去別人對我的影響而已。我之所以對它們堅信不已,只不過是由於它們對我影響太深,使得我以為那些信念是源自我自己。當我們相信那些來自外界的信息的時候,我們的思想已經被這些信息所控制了。因為任何信息的發布者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他們無非是想讓我們看到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
  • 清末老照片,攤販在街頭叫賣餬口謀生,華衣女子去相館坐洋車擺拍
    搜尋一組清朝末年的老照片,拼湊起來就是一段歷史。網友們可以從裡面了解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清末,朝廷財政危機日趨嚴重,為擴大收入來源,公開允許種植鴉片。彼時,煙館林立,上至官宦子弟,下到青樓女子,無不橫陳榻上,噴口成霧,揮袖成雲。精神萎靡,不能自己。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
  • 清末老照片,犯人氣若遊絲,官員富態十足,圖九叼煙老婦神情倨傲
    清末真實照片,吸食鴉片的男子,眼神空洞,終日與床為伴。洋人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而鴉片傾銷更是給中國人帶來了無盡的災難。「癮至,其人涕淚交橫,手足委頓不能舉,即白刃加於前,豹虎逼於後,亦唯俯首受死!」。
  • 興國均村提線木偶
    其中尤以遍及均村、永豐、社富、樟木一帶的「提線木偶」令人叫絕。基本內容代表劇目:興國提線木偶主要以口耳相傳,鮮有刊刻劇本,留有手抄本。興國「提線木偶」的線工極其繁複奇妙。木偶的系線根據角色的不同,分別為五到十二根不等,甚至有多至二十餘根。通過提線藝人巧妙地運用提、撥、勾、挑、扭、掄、閃、搖等方法,賦予木偶以鮮活的生命,不但可以模仿真人的簡單動作,甚至還可以作卸帽子、脫衣服、搬椅子、掄杆子,單雙閃官翅等各種特技動作,令人眼花繚亂,讚嘆不已。
  • 造提線木偶的「女媧娘娘」
    ▲季天淵與自己製作的泰順提線木偶「貴妃娘娘」走在鄉間小路上。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崔力攝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崔力  青山縹緲,綠水澹澹,一位身穿華麗戲服的「花旦」正邁著輕巧的步子,漫步走過木質廊橋。  它是一隻泰順提線木偶。
  • 線上教育 | 教育不打烊——泉州提線木偶劇目
    2019年7月,《指掌春秋——「閩臺木偶藝術」展》在雲南箇舊市博物館展出。在上一講《泉州提線木偶戲臺》說到,從四美班時代的八卦棚到劇團時代的劇院舞臺,泉州提線木偶的戲臺越來越高,線越來越長,戲越來越精彩。
  • 第1919期:提線木偶戲
    據該劇團的負責人施祖雄介紹,他們此次是接了一個當地寺廟的活動,過來表演木偶劇。提線木偶在施小英的手中靈活做出各種動作。每個提線木偶都很珍貴,現有的線戲藝人逐漸步入古稀之年,面臨後繼無人的境地,尤其是一些木偶製作技藝和演出技法瀕臨失傳,現在福州已經很難再找到製作提線木偶的手藝人了。
  • 泉州提線木偶:一線牽兩岸
    來自祖地的泉州提線木偶又在臺灣上演了怎樣一出「木偶傳奇」——  在泉州,提線木偶表演總能受到廣大市民的熱捧。(資料圖片)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粘秋生告訴記者,明末清初,閩南地區的提線木偶戲和掌中木偶戲,跟隨移民的腳步傳入臺灣,並融入當地的社會生活中。許多偶戲藝師渡海赴臺,組班授徒,臺灣傳統木偶戲在表演劇碼、行當角色、表演藝術等方面,均繼承閩南木偶戲的規制風格,在臺灣興盛一時。在臺灣100多年前的報紙上,至今依然可見有關提線木偶的記載,曰「觀者如堵」。
  • 清末老照片,小乞丐穿百家衣,江湖遊醫擺攤,圖九新郎官跪拜嶽母
    分享一組清末時候的老照片,底層百姓的生活令人唏噓一番,這些照片離我們也就一百多年,如今真是滄海桑田!清末老照片,窮苦人家的孩子,身無寸縷,穿著百家衣沿路乞討。大戶人家的老爺和他的七個小妾,妾不能拋頭露面,只能金屋藏嬌。她們個個風情萬種,花枝招展。左一的小妾還翹著二郎腿,一看就是青樓出身。正妻與她們不屑為伍,可在老爺的眼裡個個都倍受寵愛。軍紀渙散的清兵,看著就沒點精氣神。很多人吃喝嫖賭抽,除了盤剝百姓,既不能保家為民,又不能抵抗外侮。已經爛到根的!
  • 實拍緬甸的提線木偶藝術!
    久聞緬甸木偶戲的大名,從仰光到曼德勒,再到蒲甘,都有木偶戲的表演,而曼德勒更是出產木偶戲大師的城市,懸絲木偶也叫線偶或線戲,即在木偶的重要關節部位如頭、背、腹、手臂、手掌、腳趾等,各綴絲線,演員拉動絲線以操縱木偶的動作。這天晚上,貓貓終於在曼德勒一家雅致的餐廳裡欣賞到了一臺精彩的木偶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