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⑧ | 一個人生活,沒有你想得那麼美好

2021-01-17 澎湃新聞

領讀 | 吳小衛

十點人物誌出品

昨天我們了解到,工作的目的,除了是為了掙錢生活外,更重要的,是在與其他人分工合作中,為整個人類社會創造更多福祉。

但分工合作並不容易,想要與他人合作,就要在平時與他人保持良好的社會關係。

這也對應了人類要面對的第二個約束,為了生存下去,我們必須與其他人發生關聯,以此來彌補自己的短處和局限。

那麼,我們該怎麼應對社會關係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人類需要團結

阿德勒指出,由於人類個體的弱點和局限性,單靠自己一人,將無法達成優越目標。

如果一個人選擇孤單地生活,自己面對一切,最終只會走向滅亡。

小說《島上書店》裡的老闆費克裡,和妻子因為擁有共同的愛好,所以回到家鄉開了間小書店。

由於費克裡不喜歡與人打交道,所以妻子負責打理書店的一切,二人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但是,當妻子去世之後,費克裡的生活全然變調了。

他的冰箱裡塞滿了冷凍食品;他只訂自己愛看的書,對來書店客人也冷漠苛刻;他嚴重酗酒,於是,在一個喝得爛醉的日子裡,丟了書店的鎮店之寶。

費克裡一次次地拒絕和別人交流,讓他逐漸變窮困潦倒、沒有朋友,日子過得如同行屍走肉般了無生趣。

一個不和別人建立關係的人,他不但不能繼續自己的生活,還無法使人類的生命得以延續。

因此,只要想繼續生存、想對人類和社會作出貢獻,人們就得團結在一起,學著與人合作,藉助彼此的力量共同發展。

而費裡克的改變,也是因為與他人合作——他決定要撫養被人遺棄在書店門口的瑪雅。

為了照顧瑪雅,費克裡不得不開口向島上的媽媽們求助,於是,他慢慢地和其他居民建立起社會關係,融入了小島上的生活。

所以,如果你遇上了困難、活得很低潮時,一定要堅信,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通過與他人合作來解決。

工作一直沒有好成績,那就去向前輩請教他們成功的秘訣;感情不順利的時候,和另一半坐下來好好談一談;覺得自己很孤單,去找找那些你已經很久沒碰面的老朋友吃頓飯。

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人生,力量或許不夠,但是,只要我們和家人、同事、朋友們持續一起努力,問題終能迎刃而解。

不能只為自己而活

有人說,我就喜歡一個人呆著,不想和人社交,不必強顏歡笑,自己一個人也活得好好的,為什麼非得考慮到別人呢?

確實,適度的獨處能為我們帶來正面的影響,叔本華說:「一個人如果缺乏了孤獨,就是不幸福的,和幸福無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叔本華同時也說,人類如果沒有社會交往,那麼也就和其他的動物沒有任何差別了。

在阿德勒看來,人只有通過合作來建立對社會的興趣,人類和社會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舉個例子,語言就是社會興趣的產物,人類藉由這個共同的工具交談、閱讀、寫作,與他人進行溝通。

如果一個人對社會裡的其他人完全沒有興趣,只考慮到自己的利益,這種自私自利的態度,無論對個體還是對集體的進步,都會構成巨大的障礙。

你可能也遇過這樣的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只尋求自己的優越感,在他們眼中,人就是只為自己而活。

有人為了早日晉升為總經理,對下屬非常苛刻,即使下屬重感冒請假在家休息,他也要求必須完成當天的工作進度。

對自己的競爭對手,他同樣非常不客氣,只要對方和自己有不同的觀點,他就要把對方批評得體無完膚,為了完成績效,不顧一切地搶別人的客戶。

和這樣的人相處,你一定會感到很無奈吧!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只追逐個人利益和自我優越感」並不是普羅大眾可以認可的觀點,這樣自私的人,往往無法與其他人類夥伴建立關係。

此外,缺乏社會興趣的人,還很容易導致「過失犯罪」。

一名工人收工時沒將電纜移到路邊,讓電纜就這麼橫在馬路上,結果一輛車碾在了電纜上,導致車輛翻覆;一個抽菸的人隨手把菸蒂丟到路邊草叢裡,卻沒注意煙上的火花還沒熄滅,最終引發了一場火災。

這兩起案子中的肇事者,其實都沒有故意傷害別人的意圖,但是,他們缺乏了為他人著想的意識。

由於對其他人沒有興趣,而且沒有足夠的合作意識,只關注自己的便利,所以他們不會考慮別人的安全。

所以,人生不是一場只為自己而活的旅程,身為人類家庭中的一份子,享受著前人留下的福祉的同時,我們也要為其他人,盡一份自己的心力。

扮演好自己的每一個身份

說到「人生贏家」,你覺得他們擁有哪些令人羨慕的事物?

人緣好、有自信、工作能力強、有個幸福的家庭…,這些對人生贏家的描述,都是我們渴望擁有的一切。

人生贏家們之所以能過上我們羨慕的生活,就是因為他們在面對人生的各種困難時,選擇了用合作的方式,解決人生的三大問題。

工作時他們與同事合作,取得傑出的表現;在家裡,與另一半共同努力經營家庭關係,所以有和睦的婚姻;和朋友在一起時,他們互相分享所學,給彼此出主意,因此有著可以隨時幫忙的各行各業好友。

曾是世界首富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就是一個善用合作的人。

全球有億萬人在使用的微軟,是比爾•蓋茨和發小保羅•艾倫一起創立的。

比爾•蓋茨有一個美滿的小家,因為他和太太在每個重要的人生關口一起討論、做決定,共同分擔家庭的責任。

他和好友巴菲特常在重大議題上交換想法,然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為慈善做努力。

想一想,如果我們能和所有人做朋友,並通過有用的工作和幸福的婚姻貢獻於社會,就不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也不會輕易被生活中的困難擊敗。

如此一來,你便會覺得自己處在一個友善的環境裡,心上有喜歡的人,並且可以和其他人平等地面對問題,生活得如魚得水,

即使遇到難題了,你也會積極地認為:「這是我的世界,我必須行動並組織起來,不能等待和空想。」

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就算自己一直保持著正面樂觀的態度,但這個世界並不美好,裡頭充滿了邪惡和困難、偏見和災難,不斷地阻礙著你得到幸福。

不過,這就是我們自己的世界,長處和弊端,都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

所以這是一個由我們去創造、去改善,去為人類進步做出貢獻的時代。

就像馬克•扎克伯格寫給小女兒的信裡寫道:「不要太擔心你的未來,有我們呢!我們會為了你和其他孩子,竭盡所能,改變這個世界。」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用正確的方式去面對自己的各個角色,我們就是在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盡到了身為人類大家庭一份子的責任。

如同阿德勒說的:「我們能給一個人最高的讚美就是,一位好同事、一位好夥伴,以及一位愛情和婚姻中的真正伴侶。」

結語

今天我們了解到,想要過上如魚得水的人生,就要建立健康的社會關係,才能享受到合作的好處,同時,透過與其他人一起合作,扮演好自己的每個角色,就是我們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每本傳記我們都會從留言中選出3-5個人贈出精美書籍哦!聽書拿好禮,大家踴躍留言點讚吧。

互動

你有沒有因為與別人合作,而讓自己做得更好的經驗?或者,你是否也曾在與別人的合作中,成就了他人?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美好經歷!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標題:《《自卑與超越》⑧ | 一個人生活,沒有你想得那麼美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自卑與超越:董卿超越自卑用了這兩步,你同樣可以變得更加優秀
    人人都有自卑感,都嘗試著超越自己,都在追求著一個也許自己都說不清的目標。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在《自卑與超越》書中給出了一個方向:人如果脫離集體而存在,是無法實現自我超越的,只有將自己置於更大的合作體系中,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才能真的克服自卑,實現自我超越。
  • 《自卑與超越》:想要拼命發光的你,是否最終卻迷失了自己?
    最近《想見你》這部電視劇很火,在豆瓣評分高達9.2分,可謂是評價很高了,除了其中小清新的美好愛情和燒腦懸疑的劇情之外,大家更多的是被劇中「陳韻如」這個角色所吸引。因為在這個17歲的少女身上,每個人都仿佛看到了年少時的自己。
  • 心理學:自卑的出路在哪?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來告訴你答案
    在之後阿德勒的著作《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對自卑情結給出了如下定義:「當一個問題發生時,人們對此問題無法適應或者無法解決,此時在自我的意識中也承認無能為力,那麼這時表現出的就是自卑情結。」因為綜合因素下產生的對比,從而萌生了自卑感,而為了超越這種自卑情緒,就需要為自身營造一種「優越感」的形式,進而達到最終的心理平衡。以上的心理過程,在心理學上稱為心理補償機制,同時這也是人們心理上的一種防禦機制。
  • 我總是害怕,有一天你會發現,我沒你想得那麼好
    我總是害怕,有一天你會發現,我沒你想得那麼好。1:最傷人的感情莫過於,你對我沒了新鮮感,我對你卻有了深深的依賴感2: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後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現,原本費盡心機想要忘記的事情真的就這麼忘記了。
  • 這個世界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壞,但也沒有那麼美好
    警方通報的結果是:「女孩身上沒有血跡,這裡屬於無人區,高寒缺氧,夜晚溫度又極低,是導致女孩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網友們對這個女孩的評價大多認為這個女孩是任性,自己一個人去無人區探險,卻浪費了許多人力物力和社會資源去搜救她。大家對這位女大學生的抨擊無非是覺得這個女孩喝的雞湯太多,幻想太多的詩和遠方,忽略當下的實際生活。
  •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的自卑與超越
    很不幸,如果姐姐們是為了完成對她人的超越,幻想回到自己曾經事業的最巔峰,那麼大概率會失敗,而且無論以後在事業上或是在家庭生活上都可能只會越走路越窄;如果姐姐們是為了完成對自己的超越,或有緣看到我的文章,理解了什麼是「真正的超越」,即使沒有拿到很好的名次,沒有再次大紅大紫,也一定能活出更加精彩的自己。
  • 為什麼人會把好的想得太好,把壞的想得太壞
    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哲學的意義是通過語言的澄清促使人覺醒,他們可以不用關心各種主義的差別和方法,不用記住哲學家的名字,也不用理解諸如「此在」「意向性」等詞語的含義,他們希望的是覺醒與幸福的生活,而幸福只是一種內在的感受,但這感受卻無時無刻不受到語言的蠱惑,我們的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把好的想得太好
  • 《自卑與超越》5分鐘讀完這本經典之作,人生的真正意義是合作
    你好,歡迎來到@老敖讀書,今天分享的是《自卑與超越》,在我們的生活裡,很多人都曾自卑過,我也曾很自卑,今天我跟你分享的這本書,就曾說:人的自卑感是與生俱來的,而尋求優越感也是人的天性,所以書裡提供了很多幫助我們提高優越感的小方法。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 黃曉明:「大家都不喜歡看我」| 你什麼時候發現一個人極度自卑
    自卑的人常有兩個感覺:我不配、我不行。「每一個女孩年輕時都可能是陳韻如」想起今年大熱臺劇《想見你》。陳韻如,是劇中一個陰鬱、寡言、內向的17歲高中女生,從小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他特別忌諱這個問題,在他的邏輯裡,出生於小地方,就意味著沒有見過世面。因為這個女同學的問話,白巖松一個學期都不敢和這個女同學說話。俞敏洪考大學考了三年,到了北大之後他發現同學樣樣都比他強,同學聊的話題,同學關注的事情,都是他不知道的。他想插句話都不知道怎麼講起,他感覺他在學校就是最差的那一個。
  • 自卑,能毀掉一個人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卑就是最傷人的,因為這種情緒是來自於他自己的,他沒有辦法克制,於是在以後的時間裡面,也就沒有辦法完全控制自己的人生。自卑的人恨不得獨自一個人躲在角落裡與世界隔絕,他們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折磨,他們的人生因為失去了光亮而黑暗無比,在那漫無天日的黑暗當中,他們一直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 2021年第一本共讀書: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為什麼看似傲嬌自負的人,十有八九更自卑?我們怎樣和自卑相處?怎樣超越自卑提升自我?每個人都有自卑感,或多或少。自卑可能讓人一蹶不振、放棄自己;自卑也能成為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原動力。誰都不能代替你過你的人生,誰都不能真正幫你解決問題,但是擁有了勇氣,我們就有了克服困難的活力,超越自卑的強大內心,任何時刻都能成為你人生的新開始。《自卑與超越》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代表作,被譽為「每個人都應該讀的心理學」,也能帶給人超越自卑的「勇氣」。——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 自卑,擋在草根前面的一堵牆
    自卑是當下很多創業者和企業主、管理者做好事情的一個嚴重問題,是這些人跨越的一堵牆、一道鴻溝。很早的時候,我就讀過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覺得很泛,大概意思是說家庭成長對這人一生的影響,哪些原因會導致孩子的自卑,以及怎麼利用好這自卑逆起,但是他沒有講如何解決自卑,或者放下自卑,過正常本我的生活。
  • 《傳聞中的陳芊芊》:從荒誕制度,解讀婚姻自卑與超越的本質思考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與超越》中寫道:「我們生活在與他人的聯繫之中,假如我們因自卑而將自己孤立,我們必將自取滅亡。然而,一個人有自卑情結,並非完全不是好事。因為自卑,人類才會努力去改變現狀,一步步發展和進步,這是有益於社會發展的。但自私性的自卑情結,不僅不會幫助社會發展,還會讓自己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蘇沐、陳沅沅、陳楚楚的自卑情結就是自私性的。
  • 喜歡一個人真的感到自卑嗎?相信你的魅力
    據說喜歡一個人,首先感受到應該自卑,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你必須被對方的魅力所說服。然而當許多人滿足了內心的願望,卻卻不敢勇敢地追求他,他總覺得對方太優秀了,好像自己是神,他似乎配不上對方。我們相處的時間越長,我們越了解,就越感到自卑。
  • 心理學淺析星爺巔峰之作《功夫》:超越自卑,才能由內而外的蛻變
    ,所以實際上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部講透人性深處自卑與超越的心理學大片。二、從影片的兩個關鍵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卑形成的兩個原因。關於自卑,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實的地位感到滿意。」自卑是指由於人的某一階段辯證思維發展的相對滯後,或生理其他方面存在某種缺陷, 以及生活經驗不足,遇挫折而產生的一種內疚感。
  • 我那麼驕傲的一個人,卻在他面前一無是處渺小自卑
    我一直覺得我一輩子都不可能喜歡上誰,我好像天生就情感缺失,從不為除了家人以外的人,喜悅或者悲傷,從不為任何人牽動情緒,游離在這個世界之外可誰想到報應來得這麼快呢仿佛老天爺要懲罰我對那些追求者的絕情冷漠,故意讓我知道喜歡一個人是什麼感覺很慘今年十月
  • 《自卑與超越》,看許三多如何超越自己成就一代兵王
    以前總是對許三多這種自卑感以及後續的轉變理解的不是很透徹,直到讀了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那麼對於許三多而言,為什麼他能完成從一個自卑、不知所措的新兵到英勇果敢的兵王,這麼大程度的跨越呢?請各位靜看以下分析。自卑的人,害怕一切未知的事物自卑感並不是一種變態心理,而是個人在追求優越時的一種正常表現。
  • 願你年少有為不自卑
    內向自卑對一個人來說真的影響非常大,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對以後的生活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心理學中,自卑屬於性格上的一個缺陷。自卑,即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作出偏低的評價,總覺得自己不如人,悲觀失望、喪失信心等。
  • 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可惜沒有假如
    「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懂得什麼是珍貴,那些美夢,沒給你,我一生有愧。」大概是因為沒有結果的愛情,一段無疾而終的愛戀,或者是年少時的懵懂與無知造成了彼此的錯過,這樣的遺憾深深地擊打在人的內心深處,引發了強烈的共鳴吧!1、誰沒有年少過呢?誰沒有在年少時愛過一個人呢?可是那樣的愛戀,能夠開花結果的畢竟是少數。
  • 《億男》一夜暴富的故事,沒有你想得那麼美好
    也許在影像風格上,它可以不那麼寫實,這相當於提前告知觀眾不要把電影當成真實的生活看待。功勞在故事原作者川村元氣身上。川村元氣是位著名製片人,不少日影佳作由他製片,如《告白》《惡人》《你的名字》等。2012年發表小說處女作《如果世上不再有貓》,《億男》是15年的作品,入圍「日本書店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