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得失並舉,用戶愛恨交織,美團點評、口碑該如何把握本地生活服務的「內容命門」?

2021-02-10 螳螂財經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 | 易不二

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種草快半年之後,肖然終於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的一個周末,驅車三十幾公裡去打卡長沙的一家網紅餐廳。

肖然被種草這家餐廳,是它被入選了大眾點評的2019長沙必吃餐廳。但當吃完那頓期待已久的晚飯後,肖然表示:「味道不僅沒有驚喜,甚至還有點失望。以後不會再刻意跑那麼遠去吃了。其實我早該有心理準備的,以前就體驗過幾次被『必吃榜』種草卻踩雷的餐廳。」

回家之後,肖然還是重新整理了一下對菜品失望的情緒,客觀地在大眾點評上寫下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經過了漫長的幾個月時間,甚至還跨越了三十幾公裡的空間距離,就為吃一頓飯,這種情況,若發生在移動網際網路普及之前,大概要被認為「瘋狂」。但在阿里、美團、京東等巨頭紛紛布局的本地生活服務後,人們的行為逐漸被影響,那些曾經看似「瘋狂」的事,現在已經日常化。

而且,為了讓「肖然們」做出驅車三十幾公裡吃一頓飯的決定,以阿里和美團為代表的巨頭,已經『寸土不讓』戰鬥了好多年,並且至今還硝煙四起。

當然,商場就是戰場,平臺搶奪市場從來就是一條『流血』之路,只是,裹挾在本地生活服務戰場裡的,還有商家的得與失、用戶的愛與恨。

 

點評向左,口碑向右,左右為難的是商戶

在到店這個業務口,目前的大眾點評如果說自己是第一,就算有支付寶加持,戰鬥也還在繼續,口碑現在也不得不認。

「像我這種開在居民樓裡的美甲美睫工作室,一開始是特別依賴網絡平臺的。美團點評和口碑我都入駐了,但從網上來的客源,基本上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是美團的。可以這麼說,除了現在我自己開始做微信群,以前我店子裡的生意,基本上都是靠美團點評撐著。」園園的店確實夠『隱蔽』,即便按照她發給「螳螂財經」的定位,晚上在初次到訪的偌大小區裡,要找到精準的樓棟,也需要花一點時間。

飯店就開在園園所在小區商業區的黃兵,也希望利用網絡平臺做到讓消費者「慕名來吃」。但做到了大眾點評4.5星的熱門湘菜館後,黃兵仍然對這個平臺愛不起來:「這個錢賺得跟孫子一樣。一年下來要租金一二十萬,有生意這個錢我願意花,但是大眾點評卻讓人花得不開心也賺的不開心。飯店上星需要有效好評,但有時候好評多了會認為是刷評論而選擇性被刪,但是只要是差評平臺都默認是真的,導致競爭對手可以來惡意刷差評。這些情況,申訴也沒用,要麼就讓你充錢做活動,加大曝光,累計好評。」

吐槽歸吐槽,黃兵最後還是說現在不會去選擇口碑,畢竟他周圍的口碑商家,成交額都不太理想。但黃兵也表示:「還會希望口碑能夠制衡大眾點評,讓我們這些想好好做生意的小商家多個選擇,不要被一家獨大的平臺牽著鼻子走。」

園園對此,也表示了與黃兵一樣的擔憂:「我特別需要美團點評這樣的平臺,所以當平臺漲費用的時候,我除了照付完全無能為力,但我又不能讓產品漲價,這樣肯定會流失好不容易培養的老客。如果口碑能做起來,大眾點評可能也不敢隨便漲價吧。」

其實,口碑被寄予希望在本地生活內容平臺上挑戰大眾點評,不止是像園園、黃兵這樣的商家的期待,也更是阿里的目標。

從2018年口碑與餓了麼合併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開始,阿里就決心與以美團外賣為主的到家業務和以大眾點評為主的到店業務死磕。而在2020年3月,支付寶直接宣布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試圖撬開美團在B端的壟斷。

對於商家來說,支付寶的商業賦能和流量引入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就如綠葉水果,充分享受到了支付寶變軌之後帶來的口碑商家的紅利。根據綠葉水果長沙某社區店店員反映:「去年雙十二支付寶做活動的時候,我們店一天的銷量能頂得上幾個月的銷量,實付款不到六十塊錢就能買一百塊的水果,好多人都是幾百幾百的買的,囤了很多耐放的水果。」

這幾個案例中,不難看出,點評向左,構築了自己的內容壁壘;口碑向右,坐擁以支付寶為聚合力的生態。而需要以口味、體驗為導向的商家多會選擇大眾點評,就如餐飲與麗人服務;以快銷、優惠為主的商家,如水果、便利店等,則能在口碑如魚得水。

大眾點評和口碑這樣的狀態,各自都在某些特定的品類佔位了市場的同時,但暴露出了各自的短板。

大眾點評的內容壁壘,對平臺來說是競爭護城河,對商家來說就成了左右生死的「內容命門」,就如園園所言「當平臺漲費用的時候,我除了照付完全無能為力」。

而口碑,暫時沒有內容加持,就無法提高用戶黏性,過了活動和折扣帶來的銷量風口後,還有多少用戶會主動打開APP?綠葉水果的店員也感慨:「我們一直在口碑上面做活動,但力度大的促銷結束後,訂單就會明顯的減少了。」

點評向左,口碑向右,左右為難的,就成了夾在中間的商戶。

商家要曝光,平臺要市場,用戶體驗誰負責?

在本地生活「內容命門」的戰場裡,商戶左右為難,用戶也是同樣的愛恨交織。

「我聽朋友說搜索關鍵詞出來的店鋪,很多都是廣告推廣,雖然現在吃什麼都要搜一下大眾點評看評價,但如果是廣告商家,平臺標註出來不是更好嗎?不然也太容易誤導消費者了。」踩了好幾次雷的肖然向「螳螂財經」抱怨道。

店主園園佐證了肖然的這一說法,她的店鋪初期就是通過付費推廣,獲得了更好的推薦位置,得到了更多的曝光。

一方面,用戶需要在大眾點評上得到客觀真實的評價內容,另一方面,平臺又需要通過賣廣告位得到營收。優質的內容與商業變現就成了橫在大眾點評與用戶之間的天平,而如何在商家曝光、用戶體驗、平臺營收三者之間平衡,就需要大眾點評多考量。

大眾點評面臨的用戶體驗問題,阿里也有,只是在「螳螂財經」了解到的信息中,更多的聲音指向的是高德地圖。

在本地生活的戰場裡,阿里不缺技術、不缺運營、不缺流量,當然,更不缺錢。但是,缺少的就是已經成了大眾點評護城河的內容。

而在口碑聚合了到家、到店業務之外,高德也試圖將自己打造成一張吃喝玩樂地圖。

在高德地圖上搜索某家餐廳,位置、信息、團購、評價等都在下拉頁出現。而高德除了引用了大眾點評的評價體系,似乎也在開始培養自己的評價體系。

「可是我在出發之前就會在看好吃什麼,根本不會打開地圖軟體找吃的,而當我用地圖的時候,我還是希望它是一個乾乾淨淨的工具。」肖然這樣告訴「螳螂財經」。

確實,作為本地生活出行方面的頭部產品,高德已然越來越注重與用戶之間的連接。但原本作為一個工具,當越來越多的內容集中在一起的時候,尤其是這些內容本來可在大眾點評或者口碑搜到,用戶體驗被置於何地?

「如果支付寶有很多功能我會覺得很方便,但如果高德也什麼都有,我只覺得太繁冗。」肖然補充道。

顯然,在本地生活戰場上,只要巨頭之間還沒有既定的格局,那麼對於「內容命門」的爭奪就一天不會停止,不管阿里美團還是別的產品,都會向著「無邊界」去擴張。儘管,身處移動網際網路的用戶,要的是更好的用戶體驗,而不是更多的聚合平臺。

不管什麼產品,擴張到何步,都應該是讓用戶體驗更方便高效的生活,而不是堆砌內容讓用戶在繁雜中失去耐心。

不可否認,對於阿里和美團來說,本地生活的爭奪競爭從來就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生態的競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管是商家還是用戶,都很難免予「零和市場」的困境。

在商家的得與失、用戶的愛與恨之間,本地生活的硝煙愈戰愈濃,但願最終的結果,是商家可以開心地賺錢,用戶可以高效方便地使用,而不是 花裡胡哨操作了一通,最後落得商家失望、用戶傷心的局面。

在平臺、商家和用戶之間,我們最願意看到的,是「非零和市場」,而不是此刻的「零和市場」。

相關焦點

  • 美團點評:高管解讀3Q19財報 繼續提升本地服務生態系統
    以下為電話會議問答環節主要內容:美銀美林分析師Eddie Leung:公司的競爭對手聚焦在向用戶基數比較大的生態系統引流,比如外送和本地生活服務App等等,公司計劃如何應對?王興:我們沒有那麼關注競爭,主要還是專注於自己的路線和策略,繼續提升自己的本地服務生態系統。
  • 美團推出直播小程序「Mlive」,為本地商家提供客群經營新工具 | 產品觀察
    不過目前這些直播內容的供應量並不大。《新商業情報NBT》在實際體驗中注意到,美團Mlive在部分時段推薦的直播內容裡,有的服務並不在本地,而是來自其他城市。此外,它的個性化推薦特徵也不明顯。同城用戶在不同區域登陸後,看到的是同樣的直播信息流。從今年上半年開始美團在直播上的摸索就沒有停過。區別於電商直播,美團的直播探索主要圍繞本地生活、消費展開。
  • 從「美團團節社」橫空出世,看本地生活社交電商新格局
    「美團團節社」是美團推出的新項目,定位為「特惠版美團」。作為吃喝玩樂分享平臺,主打本地團購特惠秒殺服務,通過社交電商渠道為用戶提供美團吃喝玩樂優質高折扣產品。而美團的焦慮主要來自三個方面。2018年本地生活市場線上規模達到15,620.7億元,而2019年僅上半年,交易規模就達到了9159.8億元。目前看似是美團一家獨大,但阿里"餓了麼+口碑」生態的阿里本地生活正加速以數位化為核心布局本地生活領域。
  • 字節跳動加碼"本地生活服務",巨頭激戰背後行業或迎新排位賽
    自2015年阿里美團雙方決裂以來,阿里從全資收購餓了麼,到合併餓了麼口碑,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雙方你來我往。如今,隨著本地生活服務巷戰的升級,短視頻"巨頭"之一的字節跳動也來插上一腳。據《晚點 LatePost》報導,近日,字節跳動商業化部成立了專門拓展本地生活業務的 "本地直營業務中心"。
  • 抖音「偷襲」美團,張一鳴與王興扳手腕
    抖音的本地流量,結合生活服務消費的高頻屬性,將帶動平臺內容生態更加完善,為布局社區團購等線下場景鋪路。 內容戰術,短視頻算法瞄準「點評」 美團的核心是做交易延展,字節跳動的核心是做流量變現。同樣切入本地生活市場,抖音高效的信息分發機制,可能直接對標美團旗下的「大眾點評」。
  • 揭秘美團點評「男士會所」亂象:必須整治-美團,點評,團購,消費...
    在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美團網、大眾點評等團購、點評類網站想必大家都使用過。這兩款軟體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結合地理位置以及網友的個性化消費需求,為網友隨時隨地提供餐飲、購物、休閒娛樂及生活服務等領域的商戶信息、消費優惠以及發布消費評價的互動平臺,已成為人們本地生活的必備工具。
  • 點商標——美團、大眾點評商家引流新招式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傳統商家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也迎來了新的發展,並順應時代發展積極轉型升級,入駐美團、大眾點評這樣的第三方服務平臺,成為許多商家的的選擇之一。根據官方數據顯示,美團活躍用戶達到了2.9億人,大眾點評活躍用戶數超過2億,入駐美團、大眾點評的商家超過1400萬。
  • 美團•大眾點評推出結婚優選商家 提升行業標準
    據記者了解,這是大眾點評結婚頻道新上線的 「結婚優選商家」。結婚優選項目旨在聯合攝影、婚紗、婚慶等結婚行業的優質商家,結合用戶在備婚過程中真正的痛點,提煉結婚行業的服務標準。  大眾點評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關乎婚姻大事的結婚服務領域,比起價格,用戶更加關注商家的服務和產品、口碑,行業現有的服務卻很難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到店成本高,平均下來,攝影需要6次、禮服需要3次、婚慶需要7次;服務流程長,攝影拍攝到拿到成品甚至需要4-6個月。
  • 抖音刺痛美團
    網際網路分析師丁道師認為,抖音布局本地生活服務是在探索營收的另一種可能,但抖音和美團在本地生活上的業務完全不同,很難同相競爭。此外,線下業務也是抖音難以突破的壁壘。 業內人士認為,抖音在本地生活的布局,其實更像曾經的大眾點評。
  • 美團點評黃海:大眾點評立身之本是做最真實的用戶反饋
    :於曉   中新網3月29日電 美團點評3月28日發布了《中國餐飲報告2019》,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黃海出席了發布會並發表了《大眾點評,用內容創造價值》的主題演講,他重申:大眾點評的立身之本是做最真實的用戶反饋
  • 最前線|抹去「點評」二字,美團點評變回美團
    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5年後,點評不再擁有姓名。9月11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擬簡化為美團,待股東特別大會審議通過以及相應更名流程完成後,公司中英文名稱將分別簡化為美團和Meituan,股份代號保持不變。
  • 從大眾點評APP新版,看美團點評在「下半場」如何回歸用戶價值
    而這些亮點的背景是,消費升級和品質革命已然到來,大眾點評APP的新版恰恰是抓住了這一機遇,迎合用戶和商戶的需求,回歸用戶價值。新版立足用戶價值 多維度提升場景化體驗美團點評合併後,美團與大眾點評形成了基於差異化、互補化的協同發展效應。而隨著大眾點評APP新版的上線,這種協同發展效應表現的更為明顯。
  • 美團點評廣告平臺Co-Line Marketing賦能品牌跨界共贏
    首先在視覺釋義層面,黑比薩暗黑顏色是創意主線,在美團、大眾點評雙平臺發布萬聖節「黑黑黑」主題榜單,利用美食大數據挖掘暗黑系爆款單品,以獵奇內容激發訪購興趣,結合國外萬聖節Trick or treat習俗,通過「敲門」輕互動遊戲贏取美食優惠券,促進消費決策。其次在形象上,「腹黑」比較切中95後的生活,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他們喜歡自潮和娛樂化的生活態度。
  • 百度、支付寶、美團重演本地生活服務「三國殺」
    來源:經濟日報在美團與支付寶正面大戰之際,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再掀波瀾。繼4月底在安卓端上線「服務中心」後,百度日前在iOS端也上線了服務中心入口,包括醫療健康、快遞服務等入口,覆蓋便民生活、吃喝玩樂、旅遊出行等各個領域,從百度App首頁下拉進入。
  • 美團點評:用戶平臺內部升級 成立點評App部等
    【TechWeb】2月25日消息,據財聯社報導,美團點評於2月22日(上周五)公布了新一輪人事調整,但該郵件只發送給了總監及高管層。對此,美團點評方面對TechWeb回應稱,此次只是用戶平臺自身的一次內部升級,「王興發內部信宣布組織架構調整」、「弱化大眾點評的交易功能」等言論是謠言。
  • 大眾點評與美團今年迎來O2O大決戰
    騰訊科技 相欣 7月24日報導分別以商戶點評和團購起家的大眾點評與美團,在經歷了千團大戰之後成為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倖存者。隨而另一面,當美團和大眾點評激烈爭奪O2O頭名時,百度和阿里也不甘落後局面。百度CEO李彥宏此前親自為百度糯米站臺,高調承諾在三年內向糯米業務輸血200億元;阿里的野心則集中在口碑網,注入淘點點及螞蟻金服的線下資源和團隊,並依靠手機淘寶和支付寶錢包等為其導流,初期投資60億元。「2015年會是O2O真真正正大決戰的一年。」 美團CEO王興在公司年會上曾對外聲稱。
  • 刷好評、刪差評、大V要挾商家,大眾點評變味了?
    曾經小而美的大眾點評,在被美團合併後,商業化導流的氛圍越來越重,內容越來越雜,當一個以高質量UGC內容為生的社區,失去了它的口碑,大眾點評的靈魂還在嗎?能刷好評,也能刪差評好評如潮的店鋪到店之後發現「踩坑」,答案顯而易見,這些好評是刷的。
  • 華盛證券:薦買美團點評、碧桂園服務
    原標題:《勝算在握》華盛證券:薦買美團點評、碧桂園服務   華盛證券:薦買美團點評、碧桂園服務
  • 美團點評進軍留學市場,上線留學頻道籤約新世界教育、金吉列等機構
    美團點評認為,留學市場已達到千億級市場體量,年化增速達到20%以上增長,而低齡留學的趨勢讓整個市場有更大的發展潛力,預計至2020年,留學市場規模將達到6600億元。然而,目前留學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服務同質化嚴重,競爭愈發激烈,美團點評認為,目前用戶信息獲取渠道單一,獲取信息的時間成本和決策成本較高,且用戶和機構連接服務效率較低。
  • 本地生活大戰即將爆發,餓了麼獨立蜂鳥即配
    而且,這種開放性,還要從阿里系再升級到全行業,成為整個本地即時生活服務的「商業作業系統」一部分。不出所料,6月5日,餓了么正式宣布旗下即時物流平臺蜂鳥品牌獨立,並升級品牌名為蜂鳥即配。這也是繼今年5月美團點評宣布開放配送平臺,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後,餓了麼也將自己的即時物流能力開放給全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