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高僧為什麼叫「大和尚」,「和尚」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2021-01-08 今古浮沉

現在許多人都認為,「和尚」一詞,就是指出家的的男眾。當然,這和電視電影的宣傳有重大的關係。其實,「和尚」一詞的含義十分深刻,絕不可膚淺的以出家之男眾來指代它。

「和尚」一詞的梵文音譯為鄔波馱耶、優婆陀訶,用漢語來解釋就是親教師、依學、大眾之師等。可見,「和尚」的主要工作之一,乃是教授佛法。「和尚」又稱為和上、和闍、和社等,意義是一樣的。「和尚」的本意,是指年高德劭的僧人,例如在日本就將鑑真大師尊為「唐大和尚」(鑑真歷經千辛萬苦,前後六次東渡日本弘法,在日本禪門地位甚高)。「和尚」有時候也指寺廟中的方丈、住持。由於在現代「和尚」一詞已經被濫用,弱化了其本有的意義,因此通常以一個「大」字來區別普通僧眾和高僧大德。也就是說,一般的僧眾可以泛指「和尚」,而高僧大德,則稱為「大和尚」。

由於「和尚」是佛弟子的受戒師表,因此自古以來,華嚴、天台等宗派,皆將「和尚」尊稱為「戒和尚」。「戒和尚」的主要職責之一,即是給新學沙彌受具足戒。漢傳佛教之中,依照佛制規定,沙彌受戒之時,須有三師及七證師,總共十師。而「戒和尚」,乃是這十師之首,「戒和尚」須登壇親自給沙彌受戒。對於初出家的僧眾而言,受戒乃是正式進入沙門的標誌,也是以後是否得戒體之根本,因此「戒和尚」這一角色是必不可少的。

能作為「戒和尚」的僧人,須具足五德方可。「五德」是指持戒、年滿十臘、解律藏、通禪思、窮慧藏玄。因此,「戒和尚」須持戒嚴謹,僧臘十年以上,且精通經律藏,佛法高深。

中國最早出現「和尚」一詞,很可能是西晉時期。西晉懷帝永嘉四年,西域高僧佛圖澄來到洛陽,時年七十九歲。石季龍對佛圖澄甚為推崇,尊其號為大和尚。自此,「和尚」一詞便慢慢開始流傳開來。

歷代堪稱「大和尚」的高僧大德很多,較遠時期的如鳩摩羅什、達摩祖師等,中期的有唐朝的六祖慧能、玄奘等。在近代,有著名的四大高僧,他們分別是虛雲大師、印光大師、弘一大師、太虛大師。

「和尚」的本意,乃是指僧眾中的長者,有著很高的修為,堪為佛弟子之師。因此,應當將「和尚」和一般的僧眾區別開來,勿混為一談,還「和尚」一詞真意。

相關焦點

  • 在佛陀的時代也有「和尚」嗎?「和尚」到底有著怎樣的含義?
    我們在路上,看到一個出家的僧人來搭話,便會下意識地說一句:「和尚你去做什麼?」年長的僧人叫「老和尚」,小的僧人叫「小和尚」,不順眼的僧人叫「禿驢」。似乎人們從知道僧侶開始,和尚就成了他們在世俗裡面的代名詞,可「和尚」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吶?卻很少有人知曉。
  • 佛教裡和尚和尼姑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搞錯了
    總所周知,佛教起源於印度,發揚光大於中國。那麼佛教從印度東渡中國後,其中的稱謂也隨著語言文字的不同而產生了變化。有的稱謂用的是古印度梵文的音,有的將梵文含義翻譯成中文,有的用於自稱,有的用於尊稱,以至於隨著時代的變遷,甚至連佛門弟子都搞不清楚其中的真實意思,甚至用錯稱謂貽笑方家。
  • 泰國高僧的天珠和華聖人和尚孫明
    但是,這個是真東西,確實是正經寺廟出來的,開光的師傅也是泰國一位頂尖的九十多歲華人高僧,此高僧兼修密宗,泰國上座部佛教和華人民間法之長。是泰國華人僧侶裡面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生前開壇講法,龍婆碰,蘇拉薩等泰國高僧,也曾經去聽從他的修行指導。所以我們才得以認識這位了不起的華人佛教修行者之光。
  • 為什麼濟公和尚瘋瘋癲癲,吃肉喝酒卻是一位得道高僧
    南宋高僧,後人尊稱為「濟公活佛」。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卻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濟公活佛有名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大家都熟知這前半句,卻不知還有後半句是「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的獨特性他有自己獨特的原因。
  • 和尚、尼姑、居士是什麼意思?
    對於和尚、尼姑、居士這三種名稱,大家雖然都很熟悉,但對這三種名稱的本意,恐怕了解的不會太多,今天末學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這幾個名稱的由來。一,和尚。是梵語音譯,在印度的原意是「親教師」,是指導我修學的老師,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人才能稱為和尚。
  • 「和尚」的稱呼是怎麼來的?和尚為什麼自稱「老衲」?
    佛教自漢朝從天竺傳入我國後,先後在西域和中原經過逐漸的傳播發展後,成為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大外來宗教。我們常常會把投身於佛教的信徒稱為「僧人」,更通俗的叫法則是「和尚」,那麼,人們為什麼要把僧人稱為「和尚」呢?難道是因為他們剃髮後露出的光頭嗎?
  • 10月3日 一代高僧圓相老和尚圓寂紀念日
    編者按:圓相老和尚,12歲出家,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山西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太原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等。一生嚴持戒律,修持精勤,為山西和太原的佛教事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今日恭逢圓相老和尚圓寂紀念日,頂禮緬懷圓相老和尚,南無阿彌陀佛!
  • 化緣是什麼意思?和尚化緣並不只是為了食物,更是為了普渡眾生
    之前我們說的唐三藏在西遊記中也是需要讓他的徒弟或者自己去化緣,所以和尚出去化緣在古代是一種求取食物或者活下去的一種方式,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寺廟中的和尚已經很少再出門去化緣了,而事實上和尚出去化緣也並不是因為寺廟中缺少了食物,古代很多的寺廟都是有自己的私人田產的,也就是有自己種糧食的土地,而和尚雖然會去化緣,其關鍵的影響就是受到佛教的教義理念。
  • 和尚為什麼喜歡念「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百家故事
    佛教是最早流傳於我國的宗教之一,從佛教傳入我國以來,歷朝歷代都建了不少寺廟。我們經常會從寺廟中或者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幅畫面, 和尚手拿念珠雙手合十,口念:「南無阿彌陀佛」。那大家知道和尚為什麼喜歡念這同一句話?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 佛教正宗是如何評價濟公這一類酒肉和尚的?
    要看佛教人士對於道濟的看法,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1道濟是被神化的僧人,歷史上確有其人。2他是在佛寺裡得到香火供奉的。大多數情況下,又不是放在羅漢堂正殿供奉的,卻是安置在房梁上。3很多佛教人士講戒律的時候會提到濟公的例子,「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但都要加上後面兩句。4民國時期高僧印光法師談濟公「道濟禪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其飲酒食肉者,乃遮掩其聖人之德,欲令愚人見其癲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則彼便不能在世間住矣。凡佛菩薩現身,若是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
  • 沙和尚為什麼佩戴九顆骷髏項鍊?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此書生動敘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順利到達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很好的一部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最終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的成功勵志小說,沙和尚在師徒四人中表現最為低調,但脖子上卻很張揚地帶著九顆骷髏項鍊,那麼這是何原因呢?
  • 居士與和尚有什麼區別?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居士與和尚是兩個不同概念的稱謂。從人品上講:一個是凡人、一個是聖人;從環境上看:一個在凡塵、 一個在佛門!從境界上講:一個是在家、一個是出家。1、居士:是指已經受了三皈五戒的在家的學佛人,沒有出家的人士。包括男眾和女眾。皈依是皈依佛、法、僧。
  • 妙湛老和尚紀念文集--勿忘世上苦人多——紀念當代高僧妙湛大和尚
    勿忘世上苦人多——紀念當代高僧妙湛大和尚 作者:釋菩提 前 言妙湛大和尚是當代中國佛教傑出的教育家、慈善家。他對中國佛教所作出的貢獻將永遠地被彪炳史冊,並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僧伽向他學習。在妙湛大和尚示寂五周年之際,為了緬懷這位獻身於佛教事業的高僧,作者僅參考《妙湛和尚紀念集》、《廈門南普陀寺》、《慈善》等有限的資料,編寫了這篇紀念性的文章,尚乞諸親近妙湛大和尚的大德給予指正!一、妙湛大和尚生平簡歷妙湛大和尚,諱續林,遼寧丹東人,俗名褚永康,生於一九0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早年就讀師範,後從事教育,曾任丹東市第一小學校長。
  • 韓愈半生不信佛,因反對佛教被貶官,卻和和尚成為了摯友
    唐代大文豪韓愈,大半生不信佛,並且反對佛教。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韓愈因諫迎佛骨(佛舍利)觸怒了憲宗皇帝,被貶到潮州任刺使。沒想到在這裡,碰到一人,改變了他對佛教的看法。到達那天,下屬官吏、全城百姓夾道歡迎。韓愈看到百姓如此熱情,十分激動,突然前面一個和尚朝他馬前走來,那和尚本也英俊魁梧、且臉方額闊,遠看還一表人才,可近前時卻叫人害怕。
  • 虛雲老和尚《辭世詩》
    少小離塵別故鄉虛雲老和尚,從小就喜歡佛教(自幼喜三寶物),父母並不很信佛。但是他的出生,是其父母求佛的結果。虛雲老和尚是佛的孩子,為佛教而來。他從少年就愛好佛教,不喜歡吃肉,喜歡清淨。不染而離開形式「兩妻」。很早就遠離了紅塵,19歲出家離開了家庭和故鄉。 天涯雲水路茫茫。
  • 和尚的頭上為什麼有戒疤?
    和尚頭上的點為戒疤又稱香疤。指佛教教徒為求受清淨戒體而燃香於身上所留下來的疤痕。據說起源於元代。當時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傳戒時,規定受戒者每人燃香於頭頂,受沙彌戒的燃三炷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
  • 獨家對話丨印覺大和尚與華嚴寺的20年
    廣州花都華嚴寺在今年承辦廣東省佛教講經交流會,成就廣東佛教青年僧才在此會聚一堂,講經說法,互相切磋,可謂因緣殊勝,善妙吉祥!我們抵達花都華嚴寺的時間是9月23日午後,印覺大和尚此時正帶領華嚴寺四眾弟子籌備2020廣東佛教講經交流會。
  • 【開示】臺灣高僧廣欽老和尚:多讀書有時無益修行
    老和尚搖頭說:『不可能,一個大學畢業出來的知識份子,或是一位思想很豐富的學者,想以居士的身份,用自己的思想形式來弘揚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事。』  徐某某對老和尚說:『我現在想再出國繼續深造,取博士學位,師父認為如何?』  老和尚說:『不必出國了,到佛國來留學才有了脫的一天。』  『到佛國留學?』徐某某問。  『是的,出家。』
  • 佛教故事|布袋和尚的傳奇
    千百年來彌勒菩薩的化身——布袋和尚的傳奇在這悠悠天地間訴說著人世的蒼茫和美麗,穿越著千年僧寺的悠悠鐘聲,一如既往地演繹著古老的傳承。彌勒,為梵文Maitreya的音譯,意譯慈氏。據說此菩薩常懷慈悲。《阿彌陀經疏》中解釋說:「或言彌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勝,名無能勝。」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無能勝」。
  • 崇化大和尚率團參訪越南中央佛教教會
    雲南省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大理州佛教協會會長、大理崇聖寺方丈崇化大和尚一行參訪越南中央佛教教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鵬程)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鵬程)2019年11月2日上午,雲南省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大理州佛教協會會長、大理崇聖寺方丈崇化大和尚一行由河內前往胡志明市,參訪越南中央佛教教會(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