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梁立放羊娃為新楚王,為劉邦做嫁衣,劉邦人生的轉折點!

2020-12-27 網易

2020-12-24 02:18:39 來源: 雨辰談古今

舉報

  首先他投靠了景駒,失敗了,又投靠了項梁。劉邦起兵後投靠項梁。最重要。項梁支助他。劉邦以五千兵十將,憑藉項梁的軍事實力得以收服豐邑,從此劉邦成為項梁集團的重要一員。項梁在程勝吳廣失敗以後。就召開了一個會議。這個會議決定要立原來楚懷王的孫子。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放羊娃的姓熊,叫熊心。楚王熊心。就作為一個放羊娃被找回來立為楚王。為了讓他更有號召力。還稱他為楚懷王。

  

  對劉邦。擁立楚懷王熊心。他也是之一。這樣給了劉邦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當然這個項梁力熊心做楚懷王。是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就是說,他可以憑藉楚懷王的號召力。影響更多楚地的百姓參加反秦大大義。不利的一面等於在自己頭上又立了一個領導。那麼有了這麼一個上司。當然項梁活著的時候,不可能對項梁有任何制約但項梁一旦有了變故。那麼他可能就制約著項羽。因為項羽的影響力沒有項梁大。投奔項梁立楚王熊心。這兩件事。對劉邦來說這個非常重要。

  

  所以立了楚懷王熊心以後不久。項梁戰死了,項梁被章邯殺了因為章邯到了楚地以後,主要攻打的是兩個人。一個是陳勝,一個是項梁。他們兩個都戰死了。項梁死了以後,章邯犯了一個大錯誤。他覺得楚地的起義軍中。最有名的兩個人都死了。所以他沒有必要再把軍力放在楚地了。他就帶著他的兵團主力北上。攻打趙國去了。

  他的北上反倒給了當時在項梁集團的殘餘勢力。一個是劉邦一個是項羽給了他們喘息的機會應該是一件好事。這應當對劉邦和項羽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而項梁在戰死以後。這個楚懷王熊心有了想法了。他原來只是一個傀儡,大權在項梁手裡。他只是一個旗幟。而高舉著這個旗幟的旗手,就是項梁。而真正得力的人其實是旗手。

  

  項梁舉出來了楚懷王熊心,熊心只是做了一個旗幟,而項梁這個旗手戰死了。旗手死了以後那麼楚懷王雄心有了新的想法,他首先從盱眙趕到當時的西楚國的國都彭城。趕到那以後,他封劉邦為義軍的首領。命他駐紮在碭縣管著這支軍隊,同時他把項梁的軍權收到了自己的手裡,而項梁戰死以後本來項羽是可以接管的但是由於熊心的插手項羽錯失了一次機會。

  項梁對劉邦的幫助很大。由於楚懷王的熊心是項梁出於政治目的而建立的,熊心非常排斥項家,因為項家把他建立為擋箭牌,而楚懷王的熊心只是名義上的國王,沒有任何影響力,所以楚懷王的熊心非常重視劉邦,想用劉邦來打壓項家。項梁死後,實力大損。對於項氏家族來說,這就是項梁之死帶來的巨大麻煩。

  

  劉邦加入項梁集團,保障了自己的安全,不用擔心被殺。此外,項梁集團實力太強,逐漸成為義軍的主力軍。與此同時,項梁建立了楚國前國君的後代熊心作為新的「楚懷王」,名正言順地挑起了「秦之死必在楚」的大旗。這樣,劉邦也藉機成為最合法的義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定都下邳,劉邦又加封彭越等文臣武將
    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定都下邳,擇日赴任。劉邦又加封彭越,英布,張良,蕭何,曹參等文臣武將,封呂雉為皇后,劉盈為太子,大赦天下。第二天黃昏,韓信來到洛陽城外散步,張良迎面走來,拱手施禮道:恭賀賢弟封為楚王,不久衣錦還鄉啦。子房兄,帥印,軍符都交了。唉,你為什麼只要求封個留侯呢?
  • 韓信從楚王到淮陰侯,其實是劉邦的另類父愛!
    公元前201年十月,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fan,劉邦把各位將軍和謀士們都叫來,問他們的意見。
  • 劉邦命運的轉折點,兩次逆轉讓項羽永無出頭之日
    很多人在評價劉邦與項羽的戰爭中,都形容劉邦是一個「小偷」,說劉邦的勝利是從項羽的手裡偷來的,而從兩人最初的實力對比中也可以明顯的看到,劉邦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那麼劉邦究竟是如何戰勝項羽呢?這裡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在這兩次轉折點之後,項羽可以說永無出頭之日。
  • 韓信和劉邦的恩怨:是劉邦演的飛鳥盡?還是韓信要劉邦的江山?
    韓信生前有兩個言論:第一:韓信成為楚王后,因為被人告謀反被劉邦抓了一次,韓信對劉邦說: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然後韓信對劉邦說,天下已經定了,我死我認命。結果劉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貶為淮陰侯。第二:韓信被殺之前,他嘆氣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 漢初劉邦所封八位異姓王及最後結局
    公元前202年正月,劉邦即皇帝位於汜水,國號「漢」,中國歷史上最為矚目的一個大帝國誕生了。或許有很多人不知道,也有很多人不記得,在建立漢漢帝國過程中漢高祖劉邦分封了八個異姓諸侯王,他們分別是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韓王韓信、齊王韓信(後徙為楚王)、梁王彭越、燕王盧綰。
  • 劉邦封賞憑什麼?軍功?親情?
    齊地不僅富饒,而且還具有戰略意義,在半壁江山都是異姓諸侯國的初漢,劉邦不得不留一手。所以,他把韓信徏封楚王后,就沒有把齊地封給任何人。現在田肯提出當封給自己的兒子時。劉邦終於敢大大方方地把一直留著的齊地封給了自己的遮長子劉肥。因怕劉肥年輕不懂政治,劉邦還特意派了他最信任的初漢第二大功臣,曹參為齊國國相,以震懾齊地的異心人,輔助齊王劉肥治國理政。
  • 識時務者為俊傑——漢高祖劉邦的漢代流行話語
    漢帝國的創建者劉邦,可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傳奇的君王之一,他雖文化程度不高,卻悟性過人;他雖自身文武一般,卻善於用人;他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他的人生事業成功。既然《史記》、《漢書》、《資治通鑑》令人「一篇讀罷頭飛雪」,那就選取「斑斑點點,幾行陳跡」的劉邦經典話語,條縷分析,以解心疑。
  • 承認劉邦之父劉太公,未為帝王卻為太上皇,劉邦與父親的關係
    一、 烹做肉湯 劉邦年輕的時候不願意下地幹活,經常跑出去不見蹤影,成年以後去做了官,也常常不守規矩,在泗水亭當亭長的時候經常以捉弄人為樂,還喜歡喝酒,喜歡女色,常常去賒酒喝,喝醉了就躺下睡覺,可以說劉邦年輕的時候非常不著調了,連鄉親們都說劉邦沒有收入又不想幹活,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
  • 潛龍在淵的劉邦是 項梁的馬仔
    先說劉季,陳勝死了,但是大楚的旗沒有倒,畢竟人家是第一個公開造反的,大楚旗,也是一個好名片寧君和秦嘉便擁立景駒為楚王 話說楚王那是正根,在造反的路上這也是正路子劉季也是大智慧的人走,投奔楚王。  無巧不成書,張良也聚集青年一百餘人,打算去投奔景駒(楚王),途中遇到劉邦,兩夥人遇到一塊幸好沒有打起來或許是英雄惜英雄,劉邦張良兩人盤道,張良用《太公兵法》的道理向劉邦獻策,劉邦很賞識他,常常採用他的計策。 但是張良向其他人講述《太公兵法》,那些人都不能領悟。
  • 項羽和劉邦到底是誰的心理素質好
    我只是一個歷史愛好者,沒有能力去做歷史考證,寫出來的東西一般也是摘錄一些文獻,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或者體會。因為給自己有一個定位,所以挨了罵也是不氣不惱。同樣的,人家有些文章不和我意,也不予以評論。等看到上述這篇文章,總覺得如鯁在喉,就破一次例,說說劉邦和項羽究竟誰更流氓。
  • 劉邦封了異姓為王,卻不封功臣為王,原因是什麼?劉邦:非劉不王
    燕王盧綰是劉邦從小到大關係最好的朋友,兩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又是同鄉又是鄰居,一起出來打天下,在前任燕王臧荼造反被殺後,劉邦將盧綰被封為燕王,根本原因就是劉邦想將因功封為過渡為因親封王
  • 劉邦攻打韓王信,30萬大軍被困白登山
    劉邦稱帝,定都於洛陽。劉邦在立國之初,曾經相繼分封七王:楚王韓信,建都下邳梁王彭越:建都定陶淮南王英布:建都六縣長沙王吳芮:建都臨湘張耳趙王:建都襄國((其子張敖承襲)韓王信:建都潁川燕王臧荼:建都薊劉邦所分封的這些異姓王,與其說是分封,不如說是其無奈之舉。
  • 漢高祖劉邦分封的八個異姓諸侯王,結局都怎樣?
    漢高祖劉邦在漢初一共分封了8個異姓諸侯王,他們分別是:燕王臧荼、韓王信、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趙王張驁和長沙王吳芮。我們都知道:漢朝後來是「非劉姓不王」,那麼這些異姓王結局都如何呢?今天我按他們出事的先後順序為大家一一講述。
  • 拋開影視劇,劉邦為何斬殺大將軍韓信,於長樂宮?
    韓信,秦朝末年楚漢之爭中的傑出軍事家,官至大將軍,為劉邦平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後被封異姓王,是西漢開國功臣之一。「國士無雙」、「兵仙」、「戰神」是後人對其的評價。即便如此其最終結局仍逃不過「鳥盡弓藏」之禍。
  • 劉邦戰勝項羽後,為何諸侯王紛紛反叛?
    當時天下一分為十,除劉邦外還有八個諸侯王,即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長沙王吳芮、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閩越王無諸,此外南粵的趙陀也稱霸一方。此時的情形,好比幾十年前,戰國七雄再加宋國、越國、中山國。
  • 劉邦被困白登山的時候韓信在幹嘛?血淚交織的西漢史,看著心疼
    最後修築了從甘肅岷縣到遼寧境內的萬裡長城,將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有效的抵制了匈奴南下。滅秦時候,劉邦與項羽楚漢爭霸,最終劉邦統一了天下,建立了漢朝。但在這期間,北匈奴也沒閒著,匈奴中出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冒頓單于。他殺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自己做了單于,然後將東邊的東胡、西邊的月氏、南邊的樓煩、白羊河南王等先後擊敗。
  • 劉邦侄子被封了個帶侮辱性爵位,但老百姓卻尊稱他為「舒王」
    是漢高祖劉邦。劉邦滅掉項羽,做了皇帝之後,那自然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所有老劉家的人肯定跟著沾光。劉邦也叫劉季,就是說他是家中的老三,他們一共哥四個。可惜老大劉伯死得早,劉邦做皇帝後,他已經不在人世了。就追封了一個武哀侯的稱號;給他的二哥劉仲,封為代王;他的弟弟劉交,則被封為楚王。從封號可以看出,就算是親戚之間,許多時候也是人走茶涼的。劉邦活著的哥哥弟弟都是王爺,卻只給他死去的大哥一個候,顯得有些厚此薄彼了。此時劉邦的大嫂帶著兒子劉信母子倆過生活。
  • 劉邦最早封的同姓王是劉賈,只可惜他遇上了英布!
    劉邦做了皇帝以後,曾同功臣們殺白馬歃血為盟,約定「非劉姓不能封王」。我們知道的劉姓王有很多,劉邦的二哥劉仲做過代王,劉邦的大兒子劉肥做了齊王,劉邦的侄子劉濞做了吳王,還有劉邦的其他幾個兒子,也都被封為王。可劉姓之中最早封王的,並不是這些人。
  • 作為劉邦唯一的女兒,她為何嫁給懦弱的趙王,而非無雙國士韓信?
    在劉邦還只是一方義軍首領時,魯元的確可以嫁給楚左尹項伯之子為妻,但在劉邦於定陶汜水之陽即皇帝位後,魯元擇夫婿時的選擇大概只有諸侯王、大功臣、諸侯王太子、大功臣嫡子這幾個選項了。幾個選項中,又以諸侯王為最佳。劉邦即皇帝位時,諸侯王僅有八個。他們是韓王韓信(史稱韓王信)、楚王韓信(史稱淮陰侯)、燕王臧荼、趙王張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長沙王吳芮、閔越王無諸。
  • 劉邦性格的側面 底片
    例如當他與韓信議論各自能帶多少兵時,韓信自詡「多多益善」而劉邦只能帶十萬,劉邦很不高興。馬上冷笑反擊說:「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逼得韓信承認劉邦有「天授」的「將將」才能。又如,當剖符封功臣時,劉邦推蕭何功第一,食邑戶數最多,引起了其他功臣的不滿與反詰。你看劉邦怎麼講吧,他說:「諸君知獵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