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陝西渭河邊崛起中國西部第一村

2020-11-24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

「村東村西水汪汪,村前河灘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糧,有女不嫁東嶺郎」。因地處「八百裡秦川」的西端,河灘邊的鹽鹼地無法讓村民果腹,上世紀70年代,陝西省寶雞市陳倉鎮的東嶺村,是出了名的窮村,當地流行的這幾句順口溜,生動描述出東嶺村當年的窘境。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東嶺村大膽探索,自力更生,辦企業,興產業,最終闖出一條「以企帶村,村企合一,共同發展」的脫貧致富路。如今,該村的村集體擁有固定資產380億,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戶均資產超過300萬元,成了全國聞名的「中國西部第一村」。

東嶺村從傳統農村變成現代城市

解決溫飽 菜農糧農變工人

改革開放前,東嶺村原本是寶雞市金臺區陳倉鎮聯盟村的一個生產小組,地處渭河灘邊,人均僅3分地,村內耕地多為灘地,由村民引渭淤地,圍欄造田形成,村民主要靠種菜、賣菜過日子,許多人吃不飽飯餓肚子。

改革開放初期東嶺村村民的住房

20世紀60年代的東嶺村民居

改革開放初期,大江南北興起了鄉村企業熱,全國各地的鄉鎮企企業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

1979年,東嶺人利用市區近郊優勢,以生產小組的名義在臨街建了16間門面房,1980年成立了金臺區聯盟綜合服務部,包含黑白鐵加工、木材加工、車輛修理、食堂、商店等項目。1985年,聯盟綜合服務部下屬的黑白鐵加工部擴大經營範圍,成立金臺區東嶺鉚焊機械廠。

1988年,東嶺機械鉚焊廠發生乙炔爆炸事故,在企業幾乎癱瘓的危難時刻,村委會研究讓擔任保管員的李黑記承包這個爛攤子,每年給村民小組上繳5000元承包費。經過幾年的拼搏實踐,廠子越幹越紅火,逐步走上了正軌,每年給村裡的承包費提高到了8萬元。

20世紀90年代初,李黑記帶領企業搶抓國家發展「商品經濟」的政策機遇,敏銳捕捉市場信息,多方籌資購回2臺舊冷拉絲機和制釘機,短短兩年時間,工廠便盈利20多萬元,企業固定資產猛增到170萬元。來廠子上班掙工資的村民越來越多,「菜農」「糧農」慢慢變成了產業工人,「溫飽」問題得以解決。

村企合一 帶村民共同致富

有人在村裡靠辦企業富了起來,不少村民開始「眼紅」,心裡也變得不平衡。在小富即安、「分光吃淨」的小農經濟思想支配下,組企、村企矛盾加劇,致富帶頭人李黑記辦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大。

1994年,陝西省出臺支持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的《兩個決定》,給東嶺村刮來了「春風」。東嶺鉚焊機械廠乘熱打鐵,先後兼併了多家國有和集體企業,成立了東嶺集團。至此,東嶺集團集金屬加工、貿易、建材、運輸等多項產業為一身,業務廣泛。通過進軍鋼材銷售市場,東嶺集團很快成為年銷鋼材上百萬噸的西北第一大戶。

「企業賺的錢要真正落入到村民的口袋裡,大家才能安心,也才能更有幹勁地做事情。」 東嶺村黨委副書記方紀林介紹,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東嶺集團探索出「以企帶村,村企合一,共同發展」的新模式。在東嶺集團成立之初,便將村上原有的集體資產,以村委會集體股的名義參股東嶺集團,由此帶來的財富增值,統一歸全體村民所有。

1999年開始,東嶺集團實施了股份制改造,通過重組、兼併、參股等形式,快速完成了工業化,並逐步邁入現代企業行列,形成了國內國際貿易、鋼鐵及鋅冶煉、礦產開發及煤炭採掘、房地產、金融投資、網際網路等多業並舉的綜合性集團公司。

如今,東嶺集團下屬企業遍布上海、廣州、浙江、雲南、湖北等全國20多個省市,數量達到100多個,成為陝西首個總收入過千億的民營企業,連續十六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行列。東嶺村,也實現了企業發展集團化、村民住宅高層化、農民生活城市化,在全國十強村中位居第四。

東嶺集團廠區

如今的東嶺村充滿都市氣息

全民奔康 物質精神雙富裕

東嶺村每年從貢獻突出的村辦企業員工中吸收新村民,享受住房、分紅、子女免費上學等全省獨一的「村民待遇」。如今,在東嶺集團強力帶動下,目前東嶺村戶均資產達到500多萬元,人均住房面積100平方米,人均年收入10萬元。在企業上班的村民、員工均享受有「五險一金」。

東嶺村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東嶺的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而是一戶不落、一人不少真正的共同富裕。

如今的東嶺村街景

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東嶺村又專門出臺《村規民約》,對村民的行為準則實施規範。《村規民約》共五章二十六條,從鄰裡關係、環境衛生、家庭和諧、婚喪嫁娶、甚至寵物管理、家畜家禽飼養等各個環節對村民行為進行了規範。村民按規定享受企業分紅待遇,不許坐享其成、坐吃山空,男50歲、女45歲以下、身體健康無特殊情況的,要人人找事幹。

1995年前,村裡的房屋大多是村民自己翻建的二層民居,兼有出租房,村莊排汙不暢,供電不足,道路坑窪不平,髒亂差問題突出。2001年,東嶺邀請設計院專家對新村進行規化設計,投資4200多萬元建成了6棟仿歐式結構的村民住宅小區,所有村民和企業部分幹部戶均一套,面積在130平方米以上,成功建成「省級綠色文明社區」。

2012年,東嶺最後一塊宅基地退出歷史舞臺。與此同時,他們投資230億元,建起了寶雞市最時尚、最現代、最氣派的新東嶺城市綜合體,在寶雞率先實現了從傳統農村到現代城市的大跨越。

近年來,東嶺村沒有發生一起違法犯罪的人和事,還獲得「全國敬老模範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鄉村」「全國美德在農家活動示範點」「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等榮譽稱號,先後湧現出10多名全國、省部級勞動模範。

相關焦點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尋味精緻威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馮帆  千裏海岸線,一幅山水畫。山海相依、氣候宜人的山東威海正全力建設「精緻城市·幸福威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高標準建設、文化高質效供給、社會高效能治理、民生高水平保障不斷為威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賦能加力。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2020-09-28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青山湖區進順村:共建小康家園 共享幸福生活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青山湖區進順村:共建小康家園 共享幸福生活 2020-11-14 2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場地邊的高清攝像設備同步捕捉到了進球瞬間,球友們掃一掃二維碼,一段完整的進球視頻便可「曬」到朋友圈。  在黃泥山片區,智慧共享的影子隨處可見。居民進入「鄰裡盒子」,可以實現自助辦事,還能藉助智能設備,連線工作人員解決糾紛。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新疆烏什縣託萬克麥蓋提村:菌菇開出...
    小康社會、小康生活,是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千年期盼。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荔枝新聞深入全國在小康社會建設中頗具特色的市、縣(區)或村,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實記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非凡歷程與輝煌成就,生動展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拼搏與奉獻,展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與溫度。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羊角山下 龍鳳呈祥:遇龍河的騰飛
    一趟45塊錢,每天2趟到3趟,一年差不多有4萬多塊錢的收入。」47歲的徐小送,家住遇龍河畔的陽朔鎮雞窩渡村,皮膚黝黑,身材結實,一頭黑黑的圓寸,看起來還像個年輕小夥子。從2004年開始,他就在遇龍河撐竹筏。徐小送說,那時候遇龍河旅遊剛剛開發,許多小老闆買下竹筏、僱傭筏工載客遊河。散戶老闆之間有競爭,管理秩序比較混亂。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在山東陽信縣 聽牛人說「牛事」
    小康社會、小康生活,是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千年期盼。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荔枝新聞深入全國在小康社會建設中頗具特色的市、縣(區)或村,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實記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非凡歷程與輝煌成就,生動展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拼搏與奉獻,展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與溫度。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數字賦能 未來已來
    場地邊的高清攝像設備同步捕捉到了進球瞬間,球友們掃一掃二維碼,一段完整的進球視頻便可「曬」到朋友圈。在黃泥山片區,智慧共享的影子隨處可見。居民進入「鄰裡盒子」,可以實現自助辦事,還能藉助智能設備,連線工作人員解決糾紛。這個有60餘年歷史的黃鐵礦職工生活區,改建時不僅保留了原有的鄉愁場景,還改造出共享食堂、共享圖書館等空間。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元寶村:從「暴風驟雨」到「稻花飄香」
    小康社會、小康生活,是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千年期盼。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荔枝新聞深入全國在小康社會建設中頗具特色的市、縣(區)或村,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實記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非凡歷程與輝煌成就,生動展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拼搏與奉獻,展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與溫度。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從「後進」到「先進」,前進村是怎樣前進的?
    天津市津南區北閘口鎮前進村航拍圖 前進村供圖注重綜合改造,積極整治村莊人居環境第一次進入前進村的人,很難想像到幾年前這裡的狀況——當時的前進村是典型的落後村,村容環境髒亂差,道路泥濘、坑窪不平,「晴天一身土,下雨兩腳泥」,村民對未來看不到希望。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北戴河村:築巢引鳳拉創業 激發「老」村...
    特色民宿 盤活老舊空心院落北戴河村是個典型的農業大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外出務工,村裡大量老宅院荒廢閒置。2015年,北戴河村進行舊村改造,將老舊院落整合出租,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厚的扶持政策吸引了很多經營者來此落戶。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羊角山下 龍鳳呈祥:雞窩變鳳巢
    以「兩山」重要理念為引領,雞窩渡村的拆、清、建核心原則是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清除人為破壞,降低人為幹擾,讓青山常在、綠水常流、空氣常新成為發展的著力點、增長點。「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生態文明紅利的第一分享人。理念引領行動,「然後就是一個字,幹。」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廣西下陶村:山坳村蛻變為「紫荊花海」
    1998年鍾敏嫁到廣西柳州市下陶村時,進村的道路還是泥巴路,一下雨就是半褲腿的泥。村子裡也沒有一戶像樣的住房,都是牆面開裂的泥磚房。因三面環山、交通不便,下陶村被當地人戲稱為「山坳村」。22年後,當初嫁來下陶村的姑娘鍾敏,已經成了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下陶村近年來也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紫荊花村」、「彩虹村」。
  • 端起生態碗 吃上旅遊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一大早,陝西銅川宜君縣太安國有生態林場護林員楊龍山已踏上了巡山路,「現在這裡樹高林密,野生動物越來越多了。」楊龍山高興地說。  宜君縣地處關中平原和陝北黃土高原接合部,屬於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生態脆弱。「十三五」時期,宜君縣完成造林綠化超26萬畝,綠色面積逐年擴大,截至2019年底,全縣林業森林覆蓋率達52.63%,植被覆蓋率達91.8%。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元寶村:從「暴風驟雨」到「稻花飄香」
    70年前的夏天,他跟隨工作隊坐著馬車,深入元茂屯進行土地改革,而這個村的原型地就是位於黑龍江省尚志市的元寶村。△種植「稻花香」的水稻田元寶村引進了高端水稻「稻花香」,並將種植面積擴大到600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
  • 「頭條」魏松賢到北林區就「百城千縣萬村」調研點情況進行實地調研
    8 月5日,省委宣傳部部務委員魏松賢到北林區就「百城千縣萬村」調研點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楊全勝,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郭曉明一同調研。在北林區雙河鎮西南村稻田公園,魏松賢詳細了解北林區在踐行鄉村振興、推動農業發展、實現小康社會過程中採取的做法和取得的實際效果。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天津寧河:保衛「京津綠肺」 共謀綠色發展
    小康社會、小康生活,是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千年期盼。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荔枝新聞深入全國在小康社會建設中頗具特色的市、縣(區)或村,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實記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非凡歷程與輝煌成就,生動展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拼搏與奉獻,展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與溫度。
  • 【全面建成 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扛旗創牌爭星 凝聚...
    地處淮北平原的泗縣,是著名的皖東北抗日革命根據地,也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近年來,該縣創新實施「旗牌星」精準扶貧聯動機制,極大地激發了幹群內生動力,凝聚起脫貧攻堅合力,提升了貧困治理能力。「我們探索建立『旗牌星』聯動的扶貧工作機制,通過扛『旗』讓組織強起來,通過亮『牌』讓幹部幹起來,通過創『星』讓群眾動起來,匯聚起脫貧攻堅磅礴力量。」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涼山州昭覺縣:彝寨兒女的脫貧「三部曲」
    在懸崖村村民們「下山」半年後,11月17日,包括昭覺縣在內的7個縣退出國家級貧困縣,涼山全州脫貧「摘帽」。如今,越來越多的昭覺人通過發展農業種植和學前教育等,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彝寨兒女們奏響了具有涼山特色的脫貧「三部曲」。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聽!哈拉新村的「最炫民族風」
    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哈拉新村黨支部書記多雪英是地道的達斡爾族人,穿著傳統服裝的她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著這個有中國達斡爾族「第一村」美稱的村寨。「哈拉,在達斡爾語意為』冰道』。我們哈拉村是一個有著300年歷史的少數民族村落,村民70%都是達斡爾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