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為何鬥不過小人

2021-02-08 來領公開課



  君子之所以鬥不過小人,是因為君子講道義,小人講勢利;君子愛講正理,小人總說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陽奉陰違;君子追求和諧,小人存心搗亂;君子嚴責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總在明處,小人常在暗處;君子不記人過,小人與人交惡;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幫結派;君子顧全大局,小人只顧已私;君子顧及臉面,小人不計影響;君子老實做事,小人弄虛做假;君子襟懷坦蕩,小人鼠肚雞腸。君子適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溫和如三春暖風,小人陰險如冬日嚴霜。

  常見的小人類型:

  1、擅長見人說人話遇鬼說鬼話。

  對領導尊重是每一個下屬應該有的職業素養,說一些領導愛聽的話喜歡聽的話也是為自己營造較好工作環境的一種手段,然而,如果你發現自己身邊某位同事有見人說人話遇鬼說鬼話的愛好,你就應該特別留意了,起碼你在他面前是絕對不能說領導的壞話或是發領導的牢騷了。

  2、喜歡搬弄是非或者造謠生事。

  喜歡搬弄是非者或是喜歡造謠生事的人,通常都會是另有目的另有陰謀的,這種人習慣於用這種貶低別人和汙水化別人的手段來襯託出自己的優秀,或是設計好讓比自己優秀的競爭對手陷入困境,失去領導或同事們的信任。如果你發覺身邊某些人總習慣用「聽說」來造句時,你就要特別留意了。

  3、習慣挑撥離間甚至暗箭傷人。

  職場有許多人心裡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為了顯示出自己的能耐,有一種人總是會製造紛爭的事端,採用挑撥和離間計來激發競爭對手之間的矛盾,有時,這種人還會表現出自己的「和事佬」的和善,讓你感到他值得信賴。假如你發現身邊的某個人在你面前總是告訴你某某同事在講你什麼,你千萬要先證實一下。


  4、善於撇清責任栽贓其他同事。

  明明是自己工作中出現了差錯和問題,或是在工作中出現了瑕疵需要釐清責任,當別人都在第一時間想方設法補救的時候,有一種人總是會搶在第一時間到領導那裡去閃爍其詞,甚至是昧著良心胡說八道,讓領導感到自己既忠心耿耿又可以成為領導了解屬下工作狀況的臥底,目的就是找一個替自己背黑鍋的冤大頭。

  5、擅於落井下石踏著鮮血進步。

  如果發現自己的身邊有一種人對於同事跌倒和面臨挫折時總是幸災樂禍,總在說意在罪有應得之類的風涼話,或是總是用一種事後諸葛亮的神秘口氣告訴你得罪了某某領導的時候,你就要格外注意自己的立場了,這種人很可能就是善於踏著別人的鮮血前進的勢利小人,有朝一日或許你也會成為他落井下石的對象。

  6、不懂感恩戴德總會翻臉無情。

  職場同事大多希望能夠遇到欣賞並且可以提攜自己的伯樂,同樣,也擔心遇到你種樹他乘涼的「小人」,你全力幫助他事業有成,而他卻沒有學會感恩戴德和感恩圖報,甚至還會翻臉無情來抹黑你打壓你,讓你會後悔自己的善良真的是用錯了對象。因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7、善於陽奉陰違很會見風使舵。

  職場「小人」最大的特點是做最艱苦的工作時不太容易見到他,或者是言行不一致,善於做表面功夫給領導看,善於投領導所好,奉承拍領導馬屁,整天嘴甜的如同塗了蜂蜜,有親近領導的特長,有邀功搶功的特長,有善打小報告的特長,有在誇獎你的時候套出你心中的秘密然後背過身去陷害你出賣你的特長。

精彩推薦

版權聲明:本號內容來自網絡,由我們綜合整理,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你若喜歡,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再來個點在看 

相關焦點

  • 君子為何鬥不過小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君子之所以鬥不過小人,是因為君子講道義,小人講勢利;君子愛講正理,小人總說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陽奉陰違;君子追求和諧,小人存心搗亂;君子嚴責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總在明處,小人常在暗處;君子不記人過,小人與人交惡;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幫結派;
  • 君子為何鬥不過小人,經典!!
    君子之所以鬥不過小人,是因為君子講道義,小人講勢利;君子愛講正理,小人總說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陽奉陰違;君子追求和諧,小人存心搗亂;君子嚴責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總在明處,小人常在暗處;君子不記人過,小人與人交惡;
  • 君子為什麼鬥不過小人?《小人經》中用一句話說明白了
    上一篇文章我為大家講解了《小人經》的第三章「解厄卷三」,通過對比君子和小人在困境面前的不同表現,得出「小人總是比君子要混得更好」的結果。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小人經》的第四章「交結卷四」,看看君子和小人都是如何結交朋友的,我們應該如何和小人相處,以及為什麼君子鬥不過小人。
  • 為何小人常坐於高堂,君子行走於草莽,難道古代君王都是傻子嗎?
    古代有許許多多的歇後語,即使現在看也是有很多道理,今天就跟大家說說「小人常坐於高堂,君子常行走於草莽」意思是說:一般情況下,卑鄙無恥的小人容易當上朝廷中的高官,相反,平民百姓環境中卻更容易產生內心坦蕩的君子。
  • 從「否極泰來」中認識君子和小人
    《泰卦》寓意君子當道,上下交泰,天下太平。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在這樣清明祥和的環境中,君子們奮發作為,建功立業、利國利民。小人依附於君子,野心隱藏起來,不作為。聖人曰:邦有道,則仕。如果天下太平,君子應當如入仕有所作為。此時不作為,那就是小人。《否卦》寓意小人當道,天下混亂不安。此時小人道長,為非作歹;君子道消,隱藏躲避。
  • 何謂君子?何謂小人?
    君子心胸平坦寬廣,小人經常憂懼不安。心胸的寬廣與否是區分君子小人的標誌之一,而心胸是否寬廣並非先天性的,需要靠後天的培養與自身的努力。孔子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君子的胸襟寬廣,對人寬容,沒有仇怨。小人的心裡時常有鬼,永遠惴惴不安。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
  • 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
    小人役於物固多憂戚。豈僅役於常人所謂「物」哉?此物乃欲,小人常常逆理而行,多尋蹊徑,為名為利為欲牽行,所謂行險僥倖,患得患失耳,此乃小人之憂戚也。君子處世以道義而行,決事循理而迎刃而解,坦然舒泰情狀矣,此所謂君子之坦蕩蕩也。若如些許人解「小人常常憂戚恐懼」,而君子常常憂戚於道之不行,恐懼於社稷之不保,哀憫於民生之艱虞,豈非是君子常戚戚耶?行險僥倖,患得患失,才是小人之戚戚!
  • 什麼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皇帝聽完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評價,說了一句話:「卿等皆君子也!」雖然政見不同,但兩人都沒有結黨營私,致對方於死地,正印證了那句話:君子和而不同。王荊公、司馬溫公,雖然鬥了半輩子,但仍然稱得上是古代仁人君子的代表。不同的東西和諧地配合叫做「和」,「和」的各方面之間彼此不同,而「同」只是簡單的同一。「和而不同」是孔子所提倡的,顯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 君子坦蕩蕩,小人根本阻擋不了;一個人格局夠大,成全你的人越多
    經常有人說「我最近做什麼事情都不順,是不是犯小人了」。「小人」可不是現在的名詞,早在西周以及春秋時期就有了。那時小人的意思和現代不同,人們把統治者稱為「君子」,被統治的百姓稱為「小人」;人們把有德之人比喻成君子,無德之人稱為小人;還有人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面前,自稱為「小人」,也算是一種謙稱。後來人們乾脆把好人稱為君子,壞人稱為小人。
  • 真正厲害的男人,一半是君子,一半是小人
    唯有一個男人,能夠做到一半君子,一半小人,才可以。比如有的時候,需要展現君子一面的時候,他們就是君子,而有的時候君子一面不管用的時候,就要有小人的一面。可是不管是什麼樣,只要我們有底線就好了。倘若,我們遇見的是君子,自然用君子的行為去對待,可倘若我們遇見的是小人,自然用小人的行為去對待。朋友張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當他遇見了君子,就會用君子的行為去對待,可若是遇見了小人,就會用小人的行徑去對待,因為他知道,面對小人,用君子的行為是沒用的。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君子從不羞於承認自己的過錯,而小人則總是想辦法掩蓋自己的無能和無知。
  •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懷土是什麼意思,小人為什麼懷土?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論語·裡仁篇》,楊伯峻先生在他的《論語譯註》中解釋道:「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這個解釋僅從字面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更深層次地理解就不那麼準確了,道德和鄉土,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是不能類比的。
  • 是君子?是小人?孔子十句話教你明辨是非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 雖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譏笑為「偽君子」,但這並不影響君子這一詞的美好內涵,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 曾國藩:真正強大的人,是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01君子與小人鬥,小人必勝中國有這樣句俗語:「狹路相逢勇者勝。」其實很多時候如果君子和小人正面交鋒的時候,往往是小人獲勝君子吃虧。因為君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會受到一些規則、道德或是自身高標準要求的束縛。小人恰恰相反,他們做事情的時候都是全憑喜好,能夠豁出面子,只顧己私,不管做什麼都有一些自己取勝的歪門邪道。
  • 《論語》求知|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4.16 子曰:「君子(1)喻於義,小人(1)喻於利。」【譯文】楊伯峻先生譯文: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錢穆先生試譯:先生說:「君子所了解的在義,小人所了解的在利。」陳曉芬譯文: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是利。」【求知】「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句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流傳甚廣。按照我們日常的思維,這句話無非是講「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 《小人經》:職場上,最好不要做君子
    由此可見,在領導眼中,只是誰有本事,就重用誰,而很少顧及誰是君子或小人。更何況,很多灰色地帶不適合領導直接出面,小人就在這個時候起到了重要作用。02《小人經》中說:「君子悅下,小人悅上」,君子使下層百姓喜悅,上層領導不會因此懷疑他的名譽;小人喜歡取悅上層領導,對下層百姓的邪惡不會懲罰。這樣一來,君子得人心,小人不得人心,但是君子依然不如小人得勢,因為君子不會討領導喜歡,而小人很會討領導喜歡。
  • 寧與君子打一架,不和小人說句話!
    跟君子相處,如沐春風,舒服。 什麼人又是小人? 小人常常喜好搬弄是非,顛倒黑白,做人勢力,不顧臉面,鼠肚雞腸,弄虛作假。跟小人交往,如履薄冰,不得不小心翼翼。 有句古話說,寧與君子結下仇,不與小人做朋友。告誡我們,交友需謹慎,應擇善而交。
  • 「小人記仇,君子長志」:小人的5大特徵,發現一個,要小心提防
    我們都願意跟君子打交道,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卻是小人眾多,雖然小人眾多,他們的危害卻不容忽視,當你的身邊有小人時,那麼你的生活以及事業,都要受到他們的牽連,他們就是人際關係中的毒瘤,如果你不稍加注意,就遲早要受到他們的侵害。
  • 小人若能從良,君子寧願懸梁!
    事實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也就幾天的時間,我親自看見那個疑似小人分別和風細雨的對著張三罵李四的種種不是,對著李四細聲慢氣罵張三人品太壞。而且臨床表現的異常知性和無辜,貌似十分正派,這是40來歲首次見識了新一代小人的橫空出世,要不是我親眼所見她兩面三刀的嘴臉,打死我都不相信她是小人。
  • 範雎:真君子真小人
    ,小人常戚戚」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也是要做君子,不能學小人。據說當年林彪也很是欣賞孔老夫子的這兩句名言,可惜的是,他自己在歷史上給我們留下的卻是一個常戚戚的「小人」形象,而不是真君子。而我今天要講的這位範叔,卻是既坦坦蕩蕩,又常戚戚的:真君子真小人。之所以叫他範叔,還真不是尊稱他。人家是名叫範雎,字叔。在古代,平輩之間相互稱字,才是有禮貌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