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日本漫畫的鼻祖,印象派的大師父,梵谷、高更都很迷他!

2021-02-18 繪畫部落


1914年刊出的《北齋漫畫》被譽為日本現代漫畫創作的鼻祖,

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北齋漫畫,瞎子頭像

漫畫中既有尋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有鳥獸蟲魚、山川草木,

可以稱的上是一部繪畫版「肖像百科全書」。

姿態篇

這部叢書共15卷,直到北齋去世以後才出版完,

但它對後世的影響卻持續到本世紀。

動態篇

日常用具篇

《北齋漫畫》本是北齋為弟子們繪就的繪畫啟蒙教科書,作為所謂的「繪手本」出版。出人意料的是,它不僅受到了弟子們的推崇,還得到了普通民眾的喜愛,人氣日益高漲,成為江戶時代的暢銷書。

北齋一生貧困,青年時顛沛游離;中年喪妻,兒子寄養於他人,長女、次女均因病去世;晚年,一場火災焚毀了積累數十年的畫稿和資料,只有寡居的三女兒一直陪伴在旁。

富嶽百景之一

雖然一生中經歷了無數坎坷,也作了無數的名畫,北齋始終是一個樂觀而謙卑的人。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自畫像,天保10年(1839年)

他的作品多反映日本人民的風俗人情,擅長工筆人物和描繪自然景色,繼承傳統繪畫技法而有所革新,形成北齋流派,與喜多川歌、安藤廣重合稱浮世繪三大家。


是日本美術史上最奇特、;最有才氣的畫家之一。他19歲起隨勝川春章學演員畫和美人畫,同時吸收狩野派、琳派、住吉派諸家之長,還研究當時流行的銅版畫手法,熱心摸索自己畫風的方向,從38歲「北齋」開始在風景畫上找到出路。這時的北齋,在大膽吸收荷蘭風景版畫手法的同時,又繼承日本名勝畫的傳統,細心觀察江戶市民的生活風俗,創造出《狂歌繪本·東都名跡概覽》,《富士三十六景》


A bowl of lip rouge


A colored version of the Big wave


A hand puppet


A lacquered washbasin and ewer


A leather Pouch with kagami

北齋還以日本各地的山川大海為題,創作了其他風景版畫傑作,自然通過北齋的視覺而被把握住本來面目,並與畫中人物互感。他的具有革命意義的表現形式,對當時江戶市民的衝擊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A merchant making up the account


A Thousand Views of the Sea and Waterside


北齋的才能不僅在風景畫領域,而且在讀本插圖、花鳥畫,甚至《百物語》這種妖怪畫等所有畫域都有嶄新的表現,還反映在肉筆畫中。

他自號「畫狂人」,直至90歲去世留下了數量巨大的作品。通過多產的作畫活動,他追求的主題既有自然,也有人間生活、鬼怪世界。他將進入其見聞的包羅萬象的事物的本質,

作為一種「動態」來理解,以超常的機智和富有戲劇性的想像力,來把握和表現這樣變幻莫測的現象。


Announcement of a Farewell Performance of Bando Mitsugoro


Bluebells and Dragonflies


Carp leaping up a cascade

《北齋漫畫》全十五編,收集的三千幅以上素描中令人吃驚的豐富內容,都說明他不僅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者,也是想像力豐富的天才。


carps


Ceiling of Ganshoin temple at Obuse


Chrysanthemums and Horsefly


Falcon in flight


Fishing in the Bay Uraga


Fishing in the River Kinu

北齋的風景畫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抽象式的雄偉與純淨,技巧方面則是盡其可能的精簡

在日本美術史上,北齋是位想像力特別豐富的實驗藝術家,據說他曾將鵝蹼沾滿了紅色顏料,任其自由地覆印於白紙上,最後依勢落筆而成美麗的秋楓圖,北齋是極端的完美主義者,其才華不僅表現在繪畫方面,文筆也超人一等,在他長達八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創作的眾多佳作對後世影響很大


Fuji Blue


Fujiwara no Ason Michinobu



hokusai manga


Hydrangea and Swallow


Illustration from The Hundred Poems Series


Irises and Grasshopper


kuwana


Moonlight over the Sumida River in Edo


Mount Fuji seen throught cherry blossom

北齋的風景版畫,由於其令人耳目一新,而受江戶市民的歡迎,但他對現實奇矯扭曲形態的強烈偏執,卻是超越當時人理解的,只有到現代藝術中才能引起共鳴,在這個意義上說

他的藝術是超越時代的,是現代藝術之前的現代藝術。


Oiran and two Shinzô admiring, cherry blossoms of Nakanochô


Onikojima Yatarō and Saihōin Akabōzu


Orange orchids


Peasants in autumn


Poenies and butterfly


Poppies


Portrait of a man of noble birth with a book


Portrait of a woman holding a fan


Portrait of Matsuo Basho


Sangi Takamura, abalone fisherman

1760年10月31日,葛飾北齋生於武藏國葛飾郡本所割下水(現東京墨田區)的一間普通民房裡,姓 村氏,幼名時太郎

1764年,成為幕府御用磨鏡師中島伊勢的養子,但財產歸中島實子所有,北齋不久離開

之後充當租書店的夥計、木版雕刻師的學徒,此間也返回老家探望,同時,北齋對繪畫藝術產生興趣,

1778年在浮世繪師勝川春章門下學習,同時學習狩野派唐繪、西洋畫法創作。1795後他的作品以狂歌本為主,還畫了一些美人畫。


他筆下的美人大多是,修長的臉,微張的小口,再加上精緻的筆法描繪,總能使得畫面看起來妙趣橫生,這便是被時人所稱道的「宗理風」。

其實不論是高貴的仕女,還是神秘的神話人物或是一般的田漢村姑,在北齋的筆下都能被描繪的活靈活現,此時的他還廣泛研究了狩野派、宗達—光琳派和洋風畫派等各種門派的藝術特色,特別是洋風畫派對他以後的作品有很深的影響。


東睿山中堂之圖

Inside the Courtyard of the Toeizan Temple at Ueno.1786


  One Hundred Ghost Stories in a Haunted House.1790


七月 盆おどり さいれいなり.1793 


Women walking in a garden.1798


Woman in an Interior.1799


Teahouse Umeyashiki.1802


View of Honmoku 1803


One Young Man Making Love to Two Women 1804


Cargo ship and wave 1805

46歲之後的作品日漸豐富,其畫風也基本形成了,後來,北齋常稱自己是五十歲才降生的,可能就是這個緣故吧。北齋早期所描繪的作品主要以風俗畫和美人畫為主。而此時則開始逐漸轉向風景畫,其實關於浮世繪中的風景畫創作北齋並不是第一人,奧村政信、歌川豐春、司馬江漢等人都創作過風景畫,北齋則結合以前諸位大師創作經驗和西方的繪畫技巧,為浮世繪風景畫的創作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


Woman Looking at Herself in a Mirror 1805


Primer Book of Treasury loyal vassals 1806

進入化政時代,由於市民對浮世繪的需求加大以及創作手法和技術的日趨成熟,使得浮世繪創作進入了黃金時代,而葛飾北齋也迎來了他的第二個創作高峰期,他一生中的兩個最大成就,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

一個是《北齋漫畫》,另一個便是《富嶽三十六景》


人魚 Ningyo 1808


Ōnmyo Imoseyama 1810


New Year's Days of the Teahouse Ogi-ya 1812


The giant mountain man 1812




Hokusai shashin gafu 1814

此後幾年間,他出版了一些指導繪畫的範本書,例如《略畫早指南》,《北齋漫畫》,《略畫早學》,《三體畫譜》等,用以指導門人學習繪畫,其中以《北齋漫畫》最為有名。

在《北齋漫畫》中,北齋示範了描繪各種形體時,使用的不同方法和科學的認識,

特別是對人物各種姿勢表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描繪的內容上既有人們的喜怒哀樂,

也有鳥獸蟲魚、山川草木,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器物,可以稱的上是一部繪畫版的百科全書,這部叢書洋洋灑灑十五卷,直到北齋去世以後才出版完,它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很多人認為《北齋漫畫》,是日本現代漫畫創作的鼻祖。


章魚與海女圖局部 The Dream of the Fisherman’s Wife 1814




The Adonis Plant 1815

1819年,北齋把「戴鬥」的畫號讓給門人鬥円樓北泉,自己則改名為一,對於北齋為什麼會不斷的更改畫號,在日本學界有一種看法,說是北齋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把自己創出名堂的畫號轉讓給他人,以換取一筆轉讓費用,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且不管這種說法是否準確,但北齋一生清貧,而且飽經磨難卻是事實,進入中年以後,妻子和兩個女兒也先後去世,三女婚事又不諧,晚年再遭火災,毀去了他幾十年的畫稿與心血,給他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打擊,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創作。


木馬 1822

Cranes from Quick Lessons in Simplified Drawing 1823








Street scenes newly pubished 1825

文政末年到天保初年,70歲的北齋陸續創作和發表了橫大判,《富嶽三十六景》共46枚,

這是後來為他贏得世界性榮譽的代表作,在這些精美的作品中,以《凱風快晴》和《神奈川沖浪裏》最為有名。


凱風快晴(赤富士)


神奈川沖浪裏

我們幾乎可以在任何一部,介紹日本繪畫的書中看到它們,並可以讀到對於這些作品的高度評價,例如,著名美術史學家秋山光和就認為,這幾幅作品將日本繪畫以往的所有成就,都再一次集中的展現出來了。


江戶日本橋


江都駿河町三井見世略圖


東都駿臺


東都淺艸本願寺


本所立川


深川萬年橋下


五百らかん寺さざゐどう


青山圓座枩


隠田の水車


下目黒


駿州江尻

在這一幅畫中。北齋用最為簡單的幾何線條勾勒出美麗的富士山。而畫面的主要場景畫的是在大風天氣中趕路的人們。有的人頭上的鬥笠被吹走。而有的人手中的紙被吹的漫天飛舞。北齋對這種瞬間畫面的把握。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在這樣一幅「風」景畫中,北齋畫出了風,毫無疑問「風」是沒有顏色的,但任何一個人看到這幅畫時,都能聽到從畫中傳出的呼呼的風聲,我想這就是所謂「能畫一枝風有聲」吧!


礫川雪ノ旦


御廄川岸より兩國橋夕陽見


隅田川關屋の裡


武州千住


従千住花街眺望ノ不二


武陽佃嶌


上總ノ海路


登戶浦


常州牛掘


東海道品川御殿山ノ不二

如果單從題目上看,《富嶽三十六景》自然應以富士山為主角,然而在《富嶽三十六景》這46幅作品中,除了少數的幾幅以外,富士山幾乎都是一個遠遠的背影,畫面的主題大多是一般百姓的生產和生活場景,並充滿了濃鬱的鄉土氣息,恐怕正因為這樣,才使的這些作品,受到當時人們的歡迎。


武州玉川


東海道程ケ谷


相州七裡濵


相州江の嶌


相州仲原


相州梅澤左


相州箱根湖水


甲州三嶌越


駿州片倉茶園ノ不二


駿州大野新田


山下白雨


東海道吉田


東海道江尻田子の浦略圖


東海道金谷ノ不二

甲州犬目峠


甲州三坂水面


甲州石班澤


甲州伊澤曉


身延川裡不二


尾州不二見原


信州諏訪湖


遠江山中


諸人登山

此後,他又先後發表了橫大判《琉球八景》,以及繪本《富嶽百景》等作品,同樣受到了好評。

縱大判《諸國瀧廻り


東都葵ケ岡の滝


東海道坂ノ下清滝くわんおん


美濃國養老の滝


木曾海道小野ノ瀑布


木曾路ノ奧阿彌陀の滝


下野黒髪山きりふりの滝


相州大山ろうべんの滝


州吉野義経馬洗滝


かうつけ佐野ふなはしの古づ


かめゐど天神たいこはし


すほうの國きんたいはし


東海道岡崎矢はぎのはし


飛越の堺つりはし


ゑちぜんふくゐの橋


三河の八ツ橋の古圖


山城あらし山吐月橋


攝洲阿治川口天保山


攝洲天滿橋


足利行道山くものかけはし


The Phantom of Kohada Koheiji


皿屋敷


提燈お化け


小幡小平次


笑般若


Cherry Blossoms and Warbler 1827


Nami chidori 1829


Morning Glories in Flowers and Buds 1832


Fishing by Torchlight in Kai Province, from Oceans of Wisdom 1833


Pheasant and Snake 1833


The False Sun Wukong 1833


Bullfinch and weeping cherry blossoms


1834 Canary and Peony

從此開始,他的木版錦繪作品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肉筆畫」所謂「肉筆畫」其實就是直接畫在紙或絹本上的手繪彩圖。從取材上看,從以前的風俗和風景畫轉為以描繪動植物為主。


1834 Crossbill and Thistle


1834 Cuckoo and Azaleas


1834 Grosbeak and mirabilis


1834 Kingfisher carnation iris


1834 Swallow and begonia and strawberry pie


1834 Wisteria and Wagtail (Fuji sekirei)


Ocean waves

天保年間的日本,已經開始受到西方列強的滋擾,國內的矛盾也日益尖銳,出現了「大鹽平八郎之亂」等一系列事件。幕府作為垂死掙扎而進行的「天保改革」也已失敗告終,一向安逸的江戶,開始越來越不平靜,北齋遂遷往較為清淨的信州小布施町,並在小布施町完成他的一些重要作品,例如為「上町」和「東町」,兩座祭屋臺繪製天井畫等。


1835 Dragon ascending Mount Fuji


1835 No Kakinomoto Hitomaro


1835 Sarumaru Daiyu


1839 Boy Viewing Mount Fuji


1839 蛇と小鳥


1840 Tanuki by the tea kettle


1844  Dragon


Phoenix


1844 Gift cover (fukusa 袱紗繪) 



Femenine wave

事實上,此時葛飾北齋的光芒與榮耀早已被年輕的歌川廣重奪去,

他那業已失去變化的畫風也漸漸失去了市場。


1845 Dragon (Cut by Egawa Sentaro)


1847 Akai Shōki the Demon Queller in Red

對於一個畫家來說,想像力的日益衰退,可能比身體的衰老和親人的離去更讓他感到傷心。但儘管如此,耄耋之年的北齋仍然倔強的堅持創作,據說他有時請在遠方的弟子們

為他帶一些只有當地才有的魚類和貝類,並以此作為速寫的素材,

此時的北齋還像孩子一樣的說過,「如果再給我十年壽命,我將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

就這樣他懷揣著這點希望,漸漸走完了失意和悲涼的晚年。


1847 Breaking Waves


1847 Thunder god, Edo period


Five fans


Flat fish and pink




Hawk on a ceremonial stand


Head of an old man


Head of the snake woman


Pair of sissors and sparrow


Porcelain pot with open fan


畫面上具有鮮明「北齋風格」的富士山以及一如既往的精緻筆法,表明這位老人的繪畫技巧依舊是那樣的嫻熟,而墨色濃重顯得有些陰冷的畫面,可能也表達了他此時的心境,

還有那條在黑雲中飛升的蒼龍,是他自己的化身嗎?

三個月後,葛飾北齋在位於淺草聖天町遍照院的家中去世,享年90歲。


Sangoku Yōko den




Self-portrait at the age of eighty three


Shoki riding a shishi lion


Sketch of Daruma


Street scenes newly pubished


Surumaru Daiyu


The fire fighters in the mountains


The river Tone in the Province of Kazusa



— THE END —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一個免費學畫畫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亂談印象派,高更梵谷和塞尚3
    塞尚梵谷和高更有幾個共同的特點:都被印象派踢出去過,一開始拿畫筆當武器;後期思想都傾向於神學;死之前不知道其實已經找到了自己追求的答案今天從一幅高更的自畫像開始講吧。這幅畫高更給自己頭上畫了個圈圈。高更認為自己是光,是電,是一個被困在肉身的自有而永有全能全知的天照大神…他的思想與太陽神尼採先生和自戀大魔王王爾德先生並駕齊驅在天上飛。
  • 後印象派三傑塞尚凡高我們都接受了高更呢?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角落讀畫一直都有對高更談談個人的微不足道的感受的願望。高更被藝術史定位為後印象派三傑, 和塞尚,凡高相提並論,這無形中起點很高,給對他的評論帶來難度。從開創上來講,塞尚被承認為現代繪畫之父。
  • 最「另類」的後印象派裡畫家:保羅·高更
    高更的作品在一眾印象派藝術家裡顯得極為獨特,他一生足跡踏遍了諸多國家,他的作品中也記錄下了所到之處的獨特異國情調、民俗生活。1848年,高更出生於巴黎。不同於其他畫家,他的職業生涯開始得很晚。年少時,高更曾在海軍服役,並因此而在海上航行去過許多地方,後來高更喜愛四處旅行也正與這段經歷有關。
  • 梵谷與高更的「相愛相殺」
    他認為,要想得到認可,僅靠自己單打獨鬥是行不通的,必須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才能轟轟烈烈地成就一番事業。他第一個想要邀請的同行就是保羅·高更。高更生於1848年他曾經是一位十分成功的股票經紀人,擁有富足的生活和美滿的家庭。之後他狂熱地愛上了繪畫,結識了畢沙羅、莫奈、塞尚等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家,還參加了印象派在巴黎舉辦的沙龍,並獲得好評。
  • 梵谷與高更:你只看到我的瘋癲,卻看不到深情(文末驚喜)
    一方面,梵谷接觸到了印象派、日本浮世繪等前所未見的作品,眼界大開,認識到自己過去的畫風太過保守,一切都要推倒重來;另一方面,當他面對莫奈、德加、畢沙羅這一幹「神」一般的人物時,又發現自己是那麼人微言輕、格格不入。經歷了巴黎的喧囂與冷漠,1888年2月,35歲的梵谷來到了豔陽高照的法國南部小鎮阿爾。他狂熱地投入到工作中,繪畫技法也日趨成熟。
  • 梵谷與他的名畫《向日葵》
    著名荷蘭畫家梵谷是現代印象派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向日葵》幾乎無人不曉。梵谷非常喜歡畫向日葵,這幾乎成了梵谷的代表作品。那麼梵谷到底畫過幾幅《向日葵》,為此有人專門作過統計,認為梵谷一生一共畫過11幅《向日葵》。
  • 畫家/高更/躁鬱症,這就是你理解的梵谷?
    巴黎浪蕩子:亨利·德·土魯斯-洛特雷克1886年小鎮青年梵谷終於來到了世界藝術之都——巴黎,在這裡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結識了很多先鋒畫家,這些畫家後來幾乎都對19世紀的藝術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中包括保羅·塞尚、保羅·高更,梵谷與他們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巨頭」。
  • 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出走半生,在失落的文明中找回自我
    偶然聽人說起毛姆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的男主角思特裡克蘭德是以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不免讓我對這個畫家產生了興趣,他是否真的如思特裡克蘭德一般從滿的六便士裡抬頭看到了月亮?這個與梵谷、塞尚齊名的後印象派畫家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一生?
  • 使梵谷自己割下耳朵的摯友——同樣精神異於常人的高更
    高更的《獻給梵谷的自畫像》今天雷語就跟同道們說談說談奇人高更,偉人的精神世界太過高深,咱只聊聊他的牛掰、偉大之處和成功的地方。後人對高更的藝術定位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與塞尚、梵谷合稱後印象派三傑。19世紀80年代中期印象派膚淺的一面逐漸顯露,被很多富有創新精神的畫家所認知。他們強調藝術形象要異於客觀物象,主張用主觀的情感去改造客觀的形象。
  • 愛他,就變成他:《情迷梵谷》
    這張畫其實是梵谷技法轉變時期的作品,風格上未必是最有代表性的,但意義很重要,他展現了梵谷藝術的一大靈感來源:日本浮世繪。浮世繪的平面線性造型和色塊設計都對梵谷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梵谷臨過安藤廣重的《亀戸梅屋舗》。
  • 塞尚、高更、梵谷同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你更欣賞誰呢?
    此後,後印象主義也被稱為「印象派之後」或「後期印象派」。說起後印象派的諸多代表人物,如今個個如雷貫耳,都是世界頂級的藝術大師,其每一張作品都價值連城。特別是「三巨匠」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這三人共同開啟了
  • 單純而樸實 | 後印象派保羅·高更作品欣賞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代表作品有《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黃色基督》《遊魂》《敬神節》等。保羅·高更生於法國巴黎,年輕時做過海員,後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
  • 梵谷與高更的相愛相殺,內含驚喜哦!
    梵谷和高更均為畫壇巨匠,兩位的作品都是擁躉萬千,但兩位的相愛相殺你可知道?
  • 能讓毛姆為他著書、梵谷為他割耳
    我們都知道梵谷經常瘋瘋癲癲精神不太正常,但其實了解了高更的一生你可能會發現,他簡直就是傳奇本身。如果我是毛姆,我也會選他的故事來寫小說,而不是梵谷。01.他對梵谷一向直來直去,既不吝嗇由衷將梵谷畫作讚美為:我見過畫得最好的向日葵,你畫出了自己頭腦中的向日葵而不是眼前的植物。同時他也不掩飾他們之間對其他畫家畫派喜好理解的矛盾與差異。高更在給朋友的信中說:「整體來說,我跟梵谷彼此都看對方不順眼。特別是繪畫上,梵谷讚美杜米埃、杜比尼、辛燕和偉大的盧索,所有我不能忍受的傢伙。
  • 一文看懂梵谷、高更、塞尚
    就比如說那年,梵谷好不容易把高更請到了自己的畫室小住。結果,沒到一個月就鬧掰了,吵架,憋屈的梵谷一激動割下了自己耳朵。那福萊為啥偏要把梵谷、高更和塞尚裝在這個筐裡呢?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不同程度的啟發了之後的現代主義藝術,共同構成了今天藝術的源頭。西方人特熱衷於認爸爸,動不動就說這人是什麼之父。西方藝術也不例外,繪畫之父是喬託,提香成了油畫之父,馬奈是印象派之父。
  • 蔣勳:梵谷與高更驚心動魄的62天
    在那之後,梵谷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同樣的「自畫像」主題,一位化身為日本僧侶,一位自喻為悲慘者; 同樣的「夜色咖啡廳」,他畫下了令人窒息的寂寞,他塗抹了深沉的冷靜; 一束向日葵,綻放於熱烈的等待,凋零於無盡的思念……高更認識梵谷的那年,正是兩個人都陷於生活最低潮的時刻。
  • 北齋漫畫:日本現代漫畫創作的鼻祖
    一次偶然的機會,法國銅版畫家費利克斯·布拉克蒙看到了《北齋漫畫》中的作品,被這來自遙遠東方的繪畫技法所震撼,他驚嘆於《北齋漫畫》裡所描繪的豐富世界。而創作《北齋漫畫》的便是日本浮世繪天才畫師——葛飾北齋。你或許不知道他是誰,但你一定見過他的這幅畫作。    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1760~1849)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 【藝術】梵谷、莫奈、雷諾瓦、塞尚、高更,大師畫花大PK,你最喜歡誰
    · 莫奈 · 花卉也可以畫出系列 最初與印象畫派運動聯繫密切,在巴黎格萊爾的畫室學習期間,在那裡的同學有莫奈、西斯萊和巴齊依。他在最初的藝術活動中不僅向前代大師提香、魯本斯學習,還向同代的柯羅、德拉克洛瓦、庫爾貝學習。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
  • 蔣勳破解高更之美:解讀「後印象派大師」高更爭議一生
    該系列解讀了世界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達文西、梵谷、米開朗其羅、莫奈、高更等人。跟隨蔣勳,走進美學探索之路,洞悉藝術史上最真實的理性與感性,呈現最精彩的美學觀點及經典畫作。現代藝術的啟蒙者高更,為了追求遠方的呼喚,不惜傾家蕩產,拋下了蒼白矯情的歐洲文明,逃奔大溪地島。在最原始處,尋找蠻荒肉體的奢華。
  • 《蔣勳破解高更之美》:走進「後印象派大師」充滿爭議性的一生
    然而,高更選擇放棄了人人稱羨的職位、家庭、婚姻、妻兒、財富,一步一步走向他瘋狂藝術創作的過程。  當梅娣負擔著兒女,負擔著家庭,甚至負擔著背叛她的丈夫,高更卻從大溪地寄回了他與土著女子新婚的畫圖。  為什麼他要出走?是什麼主導了他的生命選擇?在與文明決裂的信仰上,高更要走得並不順暢,為什麼卻愈走愈遠,至死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