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39師團,一直被詬病是有原因的,三個偵察兵又闖禍了!

2020-12-23 阿勝說歷史

我們再來說一下,日本奇葩軍團第39師團。以前我們介紹過,這支部隊是臨時招的「雜牌軍」,因此在戰場上狀況連連,讓崗村寧次非常的不放心。張自忠殉國後的這段時間,第39師團似乎不再是打大竹山時的新手模樣。

第39師團和第13師團,再一次反轉,向北攻向襄樊地區。

在襄樊,第11集團軍的黃琪翔指揮劉和鼎的第39軍進行反擊,莫樹傑奉命,派凌亞西的第189師馳援,萬萬沒有想到,第39軍戰力不濟,很快脫離戰場,直接導致第189師成為孤旅。

但是,日軍也沒有大意,不敢入城,向繞過襄樊,直奔老河口。

5月20日,剛剛被小編表揚的第39師團,又出事了!第39師團準備偷偷渡過漢水支流白河之時,出現了抗戰八年期間,最為戲劇性的一幕。

傍晚時分,第39師團第233聯隊長,派出三個偵察兵,到樊城東北20公裡處的白河下遊,去勘察渡河地點。但是被中國軍隊發現,不時地有子彈射來,三個偵查員只能窩在蘆葦蕩內。其中有一名偵查員比較大膽,而是採用站立的方式,繼續偵查。

用望遠鏡觀察,很自然站著的士兵,視野比較開闊,他認為對面的陸地並不是真正的河岸,而是河流中心的一個沙洲,但是趴著兩名偵察兵堅稱,望遠鏡裡面出現的陸地,就是河對岸,三人因此爭吵不止,最後還是少數服從多數,向上級報告。

拿到這份報告之後,聯隊長立即組織了300人的敢死隊,夜間渡河。

5月21日,這300名先遣軍,劃著小船,拼命向對岸奔去,很快日軍就棄船爬上了陸地,他們也認為登上了對岸,立即發射了一枚藍色限號單,告訴大部隊:渡河已經成功。

就在信號彈發出之後,一名日本兵突然發現,他們登陸的不是對岸而是河中心的一塊綠洲。因為他們跑了一會之後發現,四周還有水存在!聯隊戰長也發現,他帶著300人的先遣隊,衝上的並不是河對岸,而是河中心的一個沙洲,他心中暗嘆:完了。

的確是完了,這個沙洲,只有幾株蘆葦在晃蕩,根本沒有其他的遮蔽物,而且沙洲的面積很小,對岸的中國軍隊,根本就不用瞄準,只要把子彈和炮打照著綠洲打,就能保證將日軍全部斬殺。

事實上也是這樣。

日軍的信號彈發射之後,中國軍隊也是很蒙:只是登上了沙洲,日軍為何還要放信號彈?這不是提醒中國軍隊嗎?但是也想不了那麼多,中國軍隊的輕重機槍,迫擊炮組成密集的火力射向沙洲。

戰鬥不到半個小時,綠洲上的300名日本士兵,就被打成了篩子,而聯隊長也身中12發子彈,倒在血泊之中,一次性擊殺300名日軍,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戰果。

第39師團長,上村知道後,半晌沒有說出話來,心中都在想:還是一直菜鳥部隊啊,只是這300多名士兵,死的著實冤枉!

這三個偵察兵,命運也很悲慘,被送上了軍事法庭。儘管有一個人判斷對了,但是由於沒有能及時糾正錯誤,也跟著兩個隊友被送回日本坐了牢。

相關焦點

  • 揭秘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師團編制,中國步兵師與日本師團差距幾何
    1888年,日本將國內原有的六個按地域劃分的臺鎮改稱師團,番號從第一至第六,同時為警衛皇宮又成立了近衛師團,這是日本陸軍歷史上第一批師團。師團編制為二旅團、四聯隊,還有炮兵、騎兵、工兵、輜重兵,平時兵員為一萬人,戰時可超過兩萬人。甲午戰爭旅順口土城子附近日軍第一師團前衛部隊。
  • 乙種師團差距有多大?18師團堪比甲種師團,106師團被銷番號
    從19世紀末開始,日本便已經有了對外擴張的野心,由於日本本身是一個島國,資源太少為了他們的生存,他們就選擇了對外擴張這條路,而好巧不巧的是,當時正值我國清朝時期,中華文明幾千年領先世界,可是在清朝時期由於統治者的愚昧無知最終在世界上落了後塵,先是有鴉片戰爭,再是有《天津條約》,最終在1894年,甲午海戰之中,清朝輸給了日本,籤訂了《馬關條約》,而日本也是靠著清朝的這筆賠款成為了列強
  • 為什麼日本挽馬師團和馱馬師團人數相差三千人之多
    1937年七 七事變前,日本陸軍設有近衛師團和1、2、3、4、5、6、7、8、9、10、11、12、14、16、19、20等17個常設師團。 這17個常設師團均為甲種師團。
  • 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何武漢會戰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何武漢會戰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在此前一篇題為《蔣介石令部挖開黃河大堤,致千萬人無家可歸,戰後自嘲:千古笑柄》的文章中我們曾和大家講述了「蘭封會戰」。
  • 緬北反攻戰: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當5連向日軍發起衝鋒時,日軍一時很難能適應,因為根據以往經驗,一直都是日軍被中國軍隊伏擊,然後日軍衝鋒,中國軍隊一鬨而散。這次劇本完全反了,日本人成了被衝鋒的對象,這不是砸牌子嗎?鬼子怒了,端著刺刀就向5連迎來,想一個回合KO中國軍隊。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二戰時期,一直待在中國戰場的日軍第三師團為何能躲過南下的命運
    抗戰期間,侵華日軍中有一個「古老」的甲種師團(第三師團),這支部隊最早創建於1888年,因為編組地是在日本的名古屋市,因此這個師團又被稱之為「名古屋師團」。由於這支部隊是日本200多個師團中最早成立的新式陸軍之一,所以第三師團幾乎參與了日本近代的所有重大戰爭,包括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西伯利亞出兵、山東出兵等,並且還是侵華戰爭爆發後,唯一一支從開戰到投降一直在中國戰場作戰的甲種師團。
  • 15個師團進攻,15個師團牽制及...
    ★使用部隊:【1942年日軍在中國關內戰場共有37個師團】 1、進攻部隊:第五方面軍(第1、7、28軍):共10個師團又2個旅團 第11軍:共5個師團 第3飛行師團。
  • 日本一精銳主力師團,在二戰末期竟發動兵變,囚禁日本天皇
    1888年,日本陸軍將國內原有的六個按地域劃分的鎮臺改稱師團,序號從第一至第六師團,1891年為警衛皇宮又成立了近衛師團。近衛師團實際上是日本天皇的禁衛軍,長期以來負擔皇宮安全護衛工作,因此近衛師團長期駐紮在東京。首任師團長為日本皇族小松宮彰仁親王陸軍中將。近衛師團的兵員來自本鄉、宇都宮、佐倉、水戶這4個連隊區。
  • 一個日軍師團有多強?抗衡國軍四個軍八個師沒問題,蘭封會戰就是例子
    二戰日軍的第六師團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師團,兵源都是來自於日本的九州,大都是由一群面目猙獰、兇神惡煞的熊本縣人編制而成,早年曾參加了長城抗戰。 面對孤軍深入的第六師團,第五戰區代司令長官白崇禧決定在黃梅圍殲這支惡魔師團,命令李品仙兵團的第48軍切斷第六師團的退路,以李榮良第28軍、劉汝明第68軍及桂系覃連芳第84軍共三個軍圍攻第六師團
  • 二戰日軍採用師團編制,你了解多少呢?有多少人?火力怎麼樣?
    我們在影視劇中也經常看到日軍某某師團什麼的,那麼日軍的師團編制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有多少人?火力怎麼樣?這個問題相信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只是聽說有板垣師團,著名的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對陣的就是他。日本陸軍師承德國第二帝國,與北洋陸軍的建制是一樣的。第二帝國的陸軍以師作為戰略單位,每師1.8萬人,其中步兵1.2萬人,其他兵種約6千人。
  • 長沙保衛戰三戰三捷,日寇第4次來犯時兵力翻倍,增至8個師團
    編輯搜圖 ▲《長沙保衛戰》劇照 日寇三次進攻長沙受挫其實不能過分苛責守將薛嶽等人的輕敵大意,更重要的原因是來犯日寇的兵力實在過於強大。
  • 被錯認為《八佰》勇士對手:抗戰打滿全場,日軍頭號王牌第三師團
    按照日本二戰師團編成地越富裕戰鬥力越弱(參考東京第一和大阪第四師團)的屬性來看,名古屋師團戰鬥力應該挺弱才對。但事實恰恰相反,其戰鬥力在日軍老字輩的6個師團中,應該是僅次於仙臺第二和熊本第六師團的王牌部隊。
  • 日本軍隊最強大的近衛師團,1937年,到底擁有多少官兵?
    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聊了日本軍隊的幾個主力師團的故事,例如第五師團和第十師團等等。在昨天的文章中,聊了著名的第三師團,第三師團一直在中國作戰,最後在江蘇的鎮江投降。今天,我們來聊聊另一個師團,那就是日本近衛師團,這是日本的御林軍。
  • 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類師團是最強的
    通常三個分隊加小隊部為一個小隊,相當於國軍的排。日軍的中隊規模要比國軍的連大,通常在180人左右,通過加強後的少數中隊有可能配有重機槍甚至迫擊炮等。中隊之上的大隊規模相當於國軍一個小團,人數在1100人左右,有三到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一個炮兵小隊或中隊。步兵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一個炮兵中隊,還有運輸隊等直屬部隊。聯隊為日軍單一兵種最大的作戰單位。
  • 日本「奇葩」師團:愛好和平,不效忠天皇,戰場上最愛跑路
    大阪第四師團,又被稱為大阪師團、商販師團,是日本陸軍的甲種師團,是日軍的精銳部隊。然而,民間對它的評價是:「戰場上跑路第一,做生意排第一」,因此被稱為商販師團。雖然大阪師團在中國戰場上表現不怎麼樣,但它在太平洋戰場卻是「重拳出擊」。
  • 二戰日本王牌第二和第六師團:一個名不副實,另一個罪行累累
    在二戰前的日本在嘗到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勝利的甜頭以後,就一直處於對外侵略和擴張的態勢,而他們發動戰爭的雙保險則是精銳的日本陸軍和海軍,二戰前世界各國都公認其海軍實力排名世界第三,對於他們的陸軍則是一直嘲笑其為一戰巔峰水準。
  • 抗日戰爭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而日軍的師團戰鬥力更是驚人,中華兒女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平均下來,一個日本士兵的死亡往往會讓中國三名抗日將士獻出生命的代價,抗日戰爭取得了悲壯勝利,而這一勝利還是在日軍的四大方面軍因為摩擦過多,沒有進行完美的配合作戰的背景下取得的,這表明戰爭是會付出慘痛的犧牲和代價的,戰場不是兒戲,四大方面軍中的華北方面軍一直到抗戰結束都保持了很強獨立性,並且和日本關東軍摩擦不斷。
  • 二戰前日軍常設師團:軟硬實力強悍,綜合戰鬥力趕超蘇德
    或許雨田這個說法提出來以後,十個裡面有九個會噴……知不知道二戰?了不了解戰史?德國國防軍、蘇聯的機械化陸軍都讓你吃了?還保留著一戰的水準的日軍陸軍也就在亞洲顯擺,有能耐去歐洲練一練……諸如此類的批評意見肯定是有的。 那為什麼要說二戰開始前的日本陸軍為當時「最強的步兵師「呢?
  • 侵華戰爭時期,率領日本第六師團的谷壽夫,最終結局怎麼樣了?
    包括第六師團在內的首批六個師團從一開始的目的就是專門為對外擴張而設立的,而他們的侵略矛頭正是直指中國。惡貫滿盈的第六師團因為第六師團的兵源都來自於民風彪悍且殘忍的西南九州島,因此作戰極為兇悍,所以第六師團和第二師團(仙臺師團,兵源來自東北苦寒之地)並稱為日本陸軍中最強悍也是最有戰鬥力的兩支部隊。也正是因為如此,第六師團在中國是犯下了累累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