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蝦米音樂——小而美其實不是錯

2021-02-13 RUC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案例

11月底,認證為「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的微博用戶相徵在微博中稱,蝦米音樂即將於明年一月份關閉。一石激起千層浪,「蝦米音樂解散」瞬間衝上微博熱搜。對此,蝦米音樂方面和阿里文娛方面均未對該事件作出正面回應,僅僅表示不予置評。36kr消息稱,蝦米音樂和阿里創新業務事業群旗下負責音樂創新的X-Lab團隊已有多位高管離職或加入其他網際網路公司。

從蝦米音樂12周年發布的帖子來看,蝦米或許真的將離我們而遠去。臨行之際,再回憶一下這個小而美音樂平臺的往事。

王皓,從讀大學開始玩音樂,在樂隊裡擔任吉他手。畢業後在杭州一邊賣樂器賺錢,一邊「用愛發電」,幫地下樂隊聯繫酒吧演出,幹了十年,十年裡王皓深刻感受到音樂人的心酸。2003年,王皓加入阿里,成為了一名工程師。三年後,王皓決定繼續實現他的音樂夢想,創辦蝦米。他曾表示,「蝦米一直是希望幫助音樂人的,只是五年前我會更多推作品,而今天是做平臺,目標其實都沒有變,我真的希望音樂人可以過得好。」

而之所以起名為蝦米,王皓解釋,和巨鯨相比,也就是谷歌音樂的前身巨鯨網,「我們只是小蝦米,但是有大夢想,也正因為我們小,所以更懂用戶需要什麼」。

創辦蝦米之初,王皓堅持培養用戶付費下載音樂的理念。面對媒體,他常常談起自己的網絡音樂產業鏈理想:在這一鏈條裡,音樂人應該是首先獲利的群體。蝦米網提供一個將音樂生產者和音樂消費者溝通起來的平臺,音樂人上傳作品,消費者付費下載,形成良性的產業循環。王皓想做的,是讓蝦米成為音樂行業的「淘寶」,用聽眾付費,反哺創作。

早期蝦米小組

王皓對於音樂純粹的熱愛,讓蝦米在產品設計和運營的諸多方面都顯得有些違背正常的商業邏輯。他曾在接受《芭莎男士》採訪時表示,他要求歌曲一定要按照專輯裡面的順序排列,而不是按智能順序或者是單純的播放熱度;播放界面要顯示歌曲的演唱者,而不是群星;每一個音樂流派和專輯的介紹都要專業、詳細。每一個產品細節都顯示出對創作者的尊重。

蝦米做了中國當時最好的音樂推薦系統,那時候豆瓣音樂只記錄用戶大概3-4項,但蝦米需要記錄幾十項用戶記錄。但是蝦米的團隊也不完全被數據和算法牽著走,王皓曾以王菲的歌曲舉例,「從數據統計來看,90%的用戶喜歡王菲,按照蝦米網的邏輯,既然大家都知道王菲,所以並不需要推薦,而那些被推薦的是大家所不知道的10%。」

蝦米還做了中國最全的音樂曲庫,在剛剛有10萬用戶的時候,蝦米就有6個語言編輯,並且實現了本國語言的搜索,除了英語,日韓語以外,還包括西班牙語,俄語,泰語等小語種。

當年網傳音樂應用鄙視鏈

王皓希望看到是,在眾多的音樂軟體中,蝦米能聚集一批最有品味、眼光都是最好的,能真正引領流行趨勢的用戶。而蝦米的確也做到了。基於蝦米的推薦邏輯,一些小眾音樂人被聽眾發掘與推薦,甚至一舉成名。《我的歌聲裡》被大眾廣為傳唱之前,其演唱歌手曲婉婷在蝦米網已經紅了一年,逃跑計劃樂隊的《夜空中最閃亮的星》則依靠在2013年登頂蝦米的排行榜第一次收穫大量關注。

從創立到2012年音樂版權大戰前夕,蝦米增長迅速,王皓曾在接受《好奇心日報》採訪時表示,這幾年間蝦米的用戶量、瀏覽量每年都是 5 倍的速度增長。但是,王皓堅持選擇不讓蝦米往大眾市場方向發展,他設定的商業模式是服務好核心用戶,在此基礎上去增值、變現,而不是追求市場佔有率和用戶規模的迅速上升。

早期蝦米等平臺通過用戶自主上傳音樂的方式獲得音樂資源,這並不是長久之計。隨著創作者對平臺不滿的加劇和政府對音樂版權監管的推進,音樂平臺必須通過持續購買版權的方式以源源不斷地獲取音樂資源,蝦米的資金完全不足以支撐在版權上持續投入。

就在蝦米入不敷出之時,王皓遇到了馬雲。馬雲對王皓的情懷和構想相當認同。2013年,阿里將蝦米網併入音樂事業部,繼而收購天天動聽,將兩者組成阿里音樂。「不賣的話,蝦米當年就死了,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緩解資金壓力後,王皓重新燃起希望,認為蝦米可以成為音樂產業裡的淘寶。「有人說音樂已死,但我們有信心,網際網路改變了許多行業,現在輪到音樂了。」但是蝦米的前途沒有想像中的光明。

2014年,騰訊率先掀起了長達三年的音樂版權大戰,參戰方有騰訊QQ音樂、網易雲音樂、太合音樂、海洋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整合了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的阿里音樂。將版權大戰推上高潮的是國家版權局啟動專項行動打擊侵權行為,這意味著音樂版權就此進入了正版化時代,版權意識空前崛起。

競爭以騰訊的勝利結束。海洋音樂集團與騰訊QQ音樂在2016年合併,成為今天在香港上市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據艾瑞諮詢《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TME旗下三大在線音樂平臺的版權覆蓋率已經達到90%,阿里音樂只有20%。也是在2016年,王皓選擇離職。

在版權大戰期間,阿里音樂將戰略重點轉向孵化阿里星球等音樂社交產品,蝦米的運營和維護相對被忽視,這讓蝦米錯過了布局版權的最佳時機。

2015年7月,高曉松與宋柯加盟阿里音樂,分別擔任董事長、CEO兩大要職,並且拉來何炅擔任COO。三人組將阿里音樂的戰略重點放在發展新產品阿里星球上。「一口奶只能餵一個孩子。」 在這過程中,蝦米被冷落在一旁。其實更慘的是天天動聽,她被埋在了自家院子裡。就在阿里音樂管理層引入「鐵三角」組合時,王皓離開了蝦米音樂,加入釘釘事業部。離開前,王皓說:「我投身這個行業已經八年了,初衷是想讓這個行業跟上時代,但是現在行業現狀已經荒誕到令人髮指。」 阿里星球高走低開,由於產品體驗不佳、功能過多過雜、強行改版等諸多原因,上線一年左右,慘澹收尾,在2016年底即被下架。

蝦米在此過程中,錯過了布局版權的最佳時機,版權流失帶來用戶大量流失,用戶流失則持續降低了蝦米對版權方的吸引力和話語權,形成惡性循環。在蝦米勢頭減弱的時候,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踩準行業發展節點迅速壯大。尤其是騰訊音樂,迅速完成上市,建立了社交娛樂+在線付費的完整商業模式。

在阿里期間,王皓曾帶領蝦米嘗試在其他路徑上做探索,如推演服務、做獨立音樂人扶持計劃、推出C2B定製化演唱會、推直播間服務、做尋光集等,希望打通音樂產品的生產、推廣、銷售等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扶持原創,然而成效並不顯著。由於缺乏完善的收費與利益分配體系,原創動力不足,加之每年需付出高額的版權費用,但用戶付費意願弱,版權不規範等原因,蝦米一直停留在小而美的音樂播放平臺。

對於蝦米的發展路徑,王皓與宋柯等人也始終未能達成一致。宋柯曾在接受《財新》採訪時表示,對於阿里音樂的發展,兩人具體操作上有分歧,「我們新的平臺會比較關注人,關注音樂整個產業鏈上的人。王皓可能更希望堅持小而美。」

蝦米目前在用戶和阿里系中均處於了兩難的境地。2019年初,宋柯離開阿里音樂,9月份,阿里以7億美元投資網易雲音樂的方式重拾在音樂領域的話語權,而到了今年,阿里更是把網易雲會員納入了88VIP,可見蝦米在阿里地位的急速下跌。此外,極光大數據和易觀數據顯示,2019年蝦米音樂的市場滲透率僅為1%,月活躍用戶量500萬——QQ音樂的數字是它的50倍。

蝦米似乎已經進入了絕境,她能否扭轉以往的頹勢?這個答案需要時間。筆者認為,蝦米已經有著自己的核心資源——小而美的音樂人群,而這部分用戶也是粘性極高的。如果能把握好,未來也許會有翻盤的機會。小而美沒有錯,不做行業老大,做一個細分領域的常青樹或許是蝦米最好的選擇。

參考資料

蝦米:當一款App要關閉,最後被提及的是它的用戶

https://mp.weixin.qq.com/s/WKgVVTAgZJbcEj_yrgplSw

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耽誤的一生

https://mp.weixin.qq.com/s/RpNcZXwprVl079eDBFDC9Q

蝦米不死,只是凋零

https://mp.weixin.qq.com/s/HtDTbjMw9yDGt9Nqjopalg

創始人、用戶、員工,蝦米音樂背後的三重故事

https://mp.weixin.qq.com/s/eVQHhP3vuHGvVryAwoPZVw

被阿里耽誤的蝦米的一生

https://mp.weixin.qq.com/s/PGaFpgoifwD8i3wMNIovmw

蝦米音樂要解散?網友:10年會員怎麼辦

https://mp.weixin.qq.com/s/lDw2WDKlAT5iZYXju3AU2Q

誰搞死了蝦米

https://mp.weixin.qq.com/s/pQnvhdfRBPQ3W26rjH2asg

蝦米音樂真的要消亡了嗎?| 知料

https://mp.weixin.qq.com/s/QB8vBEMg5IN0FUFlAyZt0A

鄙視鏈頂端的蝦米音樂,還是被「後爹」拋棄了

https://mp.weixin.qq.com/s/CBr0W3Zdthv8S_8njfdi_Q

相關焦點

  • 蝦米音樂關停 網際網路告別「小而美」
    不管忠實用戶有多麼不舍,對於蝦米音樂來說,這似乎早已被認定為一個「該來的時刻」。許多人總結了蝦米的死因:戰略失誤、版權失守、用戶萎縮、創始人離局……蝦米曾經被認為是在合適的時機做了合適的選擇,但事後來看,即便是選擇委身阿里巴巴這樣的巨人懷抱,也最終沒有逃脫「香消玉殞」的悲劇命運。如果從1999年九天音樂、星空等國內最早一批數位音樂網站開始算起,數位音樂在中國已走過21年。
  • 蝦米音樂將關停,「小而美」不賺錢,終將黯然離場?
    有12年正式運營歷史的蝦米音樂一向以專業性、文藝性著稱,它的關停引發不少業內人士感嘆:「情感上為蝦米感到遺憾和惋惜,但從職業角度和行業角度,這是早晚的事情。」對音樂的喜愛是文藝情懷,蝦米的黯然離場,是否說明「小而美」的音樂產品終究無法逃脫商業的邏輯?當年三足鼎立的平臺折損一足,數位音樂平臺格局又將如何發展?業內人士各有看法。
  • 蝦米音樂何以黯然離場?
    有12年正式運營歷史的蝦米音樂一向以專業性、文藝性著稱,它的關停引發不少業內人士感嘆:「情感上為蝦米感到遺憾和惋惜,但從職業角度和行業角度,這是早晚的事情。」  對音樂的喜愛是文藝情懷,蝦米的黯然離場,是否說明「小而美」的音樂產品終究無法逃脫商業的邏輯?當年三足鼎立的平臺折損一足,數位音樂平臺格局又將如何發展?業內人士各有看法。
  • 蝦米啟示錄:理想音樂生活與現實之間 隔著一個草莓蛋糕的距離
    蝦米音樂2007年在杭州成立,是國內最早的數位音樂平臺之一,14年來吸引了4萬多原創音樂人入駐,累計創作了3000多萬首歌曲。 曾經的蝦米,憑藉硬核的歌曲分類、讀心術般的歌單推薦,帶給用戶許多美好的回憶,也為推動國內獨立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難怪,蝦米宣布關停後,「爺青結」式的心靈雞湯,至今還在網絡上層層發酵。
  • 你好蝦米,再見蝦米|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阿里巴巴|阿里星球|蝦米網
    只是,8年之後的今天,盤踞音樂行業之巔的這個大集團,不是阿里,背靠大平臺安全存活的,也不是蝦米。當蝦米確認停止服務之後,一位蝦米的資深用戶為蝦米始終如一的「貼心」感慨萬千。在這個無可挽回確定離開的日子,大家念起了它的好。成立於2008年的蝦米音樂,在12年生涯裡,這個風光過,也小而美的音樂平臺,從始至終都貼著專業純粹的標籤。讚譽幾乎都來自早期蝦米創始團隊創建的資料庫框架體系——推薦的算法機制、音樂人介紹及曲風分類,至今在國內仍無平臺可比肩。
  • ​蝦米音樂何以黯然離場?
    有12年正式運營歷史的蝦米音樂一向以專業性、文藝性著稱,它的關停引發不少業內人士感嘆:「情感上為蝦米感到遺憾和惋惜,但從職業角度和行業角度,這是早晚的事情。」對音樂的喜愛是文藝情懷,蝦米的黯然離場,是否說明「小而美」的音樂產品終究無法逃脫商業的邏輯?當年三足鼎立的平臺折損一足,數位音樂平臺格局又將如何發展?業內人士各有看法。
  • 蝦米逝去:透視在線音樂的下一場戰爭
    其實,除了蝦米自身的原因外,使用者對這類「小而美」的平臺都會有所期待。在鄙視鏈中,蝦米這類「小而美」的平臺往往處在鄙視鏈的最頂端,部分用戶會因為和大眾使用不同的平臺而心生優越感,不想失去這樣一個能凸顯自己品味的平臺。但是僅僅看蝦米方面的原因,不難看出蝦米的重點一直在音樂上。
  • 蝦米音樂被誰吞噬?
    在推薦曲目的功能上,蝦米不順從爆款潮流,總是根據用戶喜好推薦一些冷門獨立音樂。輕鬆調頻EZFM音樂節目主持人方舟註冊蝦米已11年7個月。他認為,目前國內幾大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各有千秋,蝦米音樂的優勢在於做得早,且足夠專業。他曾在蝦米找到很多冷門爵士樂及小眾音樂資源,無論是蝦米的算法推送邏輯,還是對音樂專輯歸檔整理的專業程度,都是其他音樂平臺缺乏的。
  • 蝦米音樂被誰吞噬
    2007年4月誕生的蝦米音樂,從一開始就帶著創始人的音樂審美。王皓大學時代就組過樂隊,開過琴行,也做過杭州地下音樂組織人。他打造的蝦米,幾乎是文藝、小眾音樂的代名詞。相比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的用戶體驗也是最專業的。  輕鬆調頻EZFM音樂節目主持人方舟註冊蝦米已11年7個月。他認為,目前國內幾大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各有千秋,蝦米音樂的優勢在於做得早,且足夠專業。
  • 爺青結,蝦米音樂關停了!
    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表示,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未來,蝦米音樂將轉向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將依託新成立的「音螺」平臺持續探索創新,服務音樂人及業內合作夥伴。
  • 蝦米音樂為何被傳關停?
    曾站在音樂App鄙視鏈頂端的蝦米音樂,要關閉解散了?11月29日,有微博用戶爆料稱,蝦米將於明年1月關閉。後據媒體報導,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有可能將要解散。
  • 蝦米音樂真的要消亡了嗎?
    他曾在接受《芭莎男士》採訪時表示,他要求歌曲一定要按照專輯裡面的順序排列,而不是按智能順序或者是單純的播放熱度;播放界面要顯示歌曲的演唱者,而不是群星;每一個音樂流派和專輯的介紹都要專業、詳細。每一個產品細節都顯示出對創作者的尊重。
  • 小眾音樂的烏託邦 蝦米音樂被誰吞噬
    在蝦米倒閉傳聞開始時,蝦米創始人王皓就顯得十分淡然。早在兩年前,他已經告別音樂行業,帶著家人旅居泰國。他坦言,蝦米可能是錯過了一些機遇,但回過頭看,關閉也是必然。2007年4月誕生的蝦米音樂,從一開始就帶著創始人的音樂審美。王皓大學時代就組過樂隊,開過琴行,也做過杭州地下音樂組織人。他打造的蝦米,幾乎是文藝、小眾音樂的代名詞。相比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的用戶體驗也是最專業的。
  • 蝦米音樂,漫長的告別
    蝦米12年,掉隊在哪一步如今存在於人們回憶裡的蝦米,好像一直是個遺世獨立的小而美產品。但從硬糖君的角度看,在線音樂市場風雲激蕩的這幾年,那些重大「賽事」,其實蝦米都沒缺席。扶持獨立音樂人是在版權之爭後在線音樂開闢的第二戰場,蝦米由於其出身,論起來還是起步最早的一個。2014年,蝦米音樂就啟動了國內首個原創音樂扶持項目——尋光計劃。
  • 12歲的蝦米音樂,究竟為何而死?
    而王皓這份對音樂的熱愛以及理想主義,也被延續到蝦米網身上。 首先是體現在對蝦米音樂的企業定位上,官網顯示,蝦米音樂對自身的定義為「專業的音樂內容發現及消費平臺,長期致力於扶植原創音樂」。
  • 知料|蝦米音樂真的要消亡了嗎?
    他曾在接受《芭莎男士》採訪時表示,他要求歌曲一定要按照專輯裡面的順序排列,而不是按智能順序或者是單純的播放熱度;播放界面要顯示歌曲的演唱者,而不是群星;每一個音樂流派和專輯的介紹都要專業、詳細。每一個產品細節都顯示出對創作者的尊重。
  • 誰殺死了蝦米音樂?
    在線音樂的戰場上,重要玩家只剩下騰訊和網易兩個,但體量不成正比,實際上騰訊已經全面勝出。 誰殺死了蝦米音樂?市場上有很多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是高曉松害死了蝦米音樂,他搞的「阿里星球」吸走了原本應該屬於蝦米音樂的資源。還有一種說法,騰訊音樂收購海洋音樂(酷狗、酷我母公司),是蝦米音樂倒下的關鍵。
  • 蝦米音樂真的要消亡了嗎?| 知料
    王皓對於音樂純粹的熱愛,讓蝦米在產品設計和運營的諸多方面都顯得有些違背正常的商業邏輯。 他曾在接受《芭莎男士》採訪時表示,他要求歌曲一定要按照專輯裡面的順序排列,而不是按智能順序或者是單純的播放熱度;播放界面要顯示歌曲的演唱者,而不是群星;每一個音樂流派和專輯的介紹都要專業、詳細。每一個產品細節都顯示出對創作者的尊重。
  • 蝦米音樂「死」於網際網路版權之爭?學者稱平臺壟斷同樣令人擔憂
    蝦米音樂回應停服消息,告別信稱曾錯失發展的關鍵機會蝦米音樂工作人員辭柯在接受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獨家採訪時表示,蝦米用戶的資料轉移和退費流程,已於昨日上午10點正式啟動,帳號資產處理通道將一直保留到3月5日0點。蝦米音樂團隊成員一部分會去新成立的「音螺」團隊,另一部分內部轉崗。
  • 蝦米音樂2月5日關停是真的嗎? 蝦米音樂什麼時候開始停止帳號註冊
    今日,蝦米音樂官方宣布,因業務發展上的調整,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蝦米音樂的服務。  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2021年1月5日10點:停止帳號註冊、會員充值、蝦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開啟用戶個人資料與資產處理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