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北方名將:拓跋燾飲馬長江,亂世大流氓威震華夏

2020-12-28 騰訊網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分裂時期,相比較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雖然也是戰亂頻繁,但開始趨於穩定。南北朝開啟於420年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劉宋,終結於589年隋文帝滅陳統一,前後一百六十九年的時間,北方主要經歷了北魏統一,東西兩魏分裂以及衍化而成的北齊與北周五朝,在不斷的與周邊敵人戰鬥中,催生了幾代名將。

「飲馬長江佛狸伐」拓跋燾

北魏太武帝。

拓跋燾自幼便表現出了自己的軍事天賦,十二歲時,遠赴河套地區抵抗柔然騎兵,迫使柔然退兵。繼位之後的拓跋燾更是將柔然視為大敵,二十五年的時間,拓跋燾曾十三次率兵徵討強大的柔然,最終將柔然擊潰,基本上解決了柔然犯邊的困境,後設置六鎮抵禦柔然入侵,最終迫使柔然不敢南顧,實現了漢武帝之後的又一次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重大勝利。

拓跋燾善於使用騎兵,且每次戰鬥必定親臨指揮,先後攻滅赫連勃勃創立的胡夏政權、北燕、北涼,徵討山胡,迫降鄯善,驅逐吐谷渾,最終實現統一北方大業。

元嘉之治後,宋文帝劉義隆下詔北伐,劉宋名將盡出,拓跋燾先後擊敗王玄謨、到彥之、檀道濟等劉宋名將,迫使劉義隆向北魏求和,最終實現了飲馬長江的人生志願。

晚年的拓跋燾殺伐不定,兇狠殘暴,最終被中常侍宗愛所殺,年四十五歲。

評:如果沒有拓跋燾的存在,劉裕可以說是南北朝第一名將,可惜拓跋燾無論是能力還是功績都絲毫不遜色於他,拓跋燾統一北方,結束了戰亂的時代,開創了北魏的繁榮盛世,他不僅僅是打仗能力強,治國能力也是歷代君王中少有的英才,對於官制改革、經濟發展都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山獻武王」元英

北魏名將。

元英是太武帝拓跋燾的曾孫,孝文帝改革之後,改名元英。

孝文帝南伐之時,元英便在漢中之戰展現出了他的超高軍事才能,智謀百出,最終將南齊軍馬合圍全部殲滅,突出的表現令孝文帝大加讚賞。孝文帝去世之後,繼任者宣武帝更是對元英青睞有加,多次對其加官進爵,元英也投桃報李,與南朝梁義陽之戰,元英戰術靈活,增援及時,斬殺名將陳秀之,大敗曹景宗與馬仙琕所率領的精銳部隊,一日三戰,三戰三勝。

元英雖然驍勇善戰,但其一生最大的失敗在於鍾離之戰,作為北魏最高軍事首腦,鍾離之戰是北魏建國之後最大的一次失敗,損失兵馬高達二十五萬,這場關乎南北朝局勢的國運之爭,「掃北方之眾」戰神級別的元英完敗給南朝韋睿,成就其歷史名將地位。

鍾離之戰失敗後,短暫離朝的元英被重新啟用,在與梁軍的戰鬥中又取得三三關捷,俘虜梁軍大將數名,士兵近萬人。

評:作為北魏王朝最後的倚重,元英對於自身的責任顯然沒有看的太清楚,他一生致力於南伐,雖然在多次戰鬥中出奇謀,取得完勝,但鍾離一戰將孝文帝改革後留下的軍事遺產付之一炬,造成北魏王朝日後的軍事空虛,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元英生前,憑藉其個人威望和軍事才能可保北魏太平,死後沒多久北魏就遭受重創,進而分裂。

「北地梟雄」爾朱榮

南北朝北魏名將。

爾朱榮早年承襲父親的職位就任酋長,是一個很有地位的部落貴族,後來利用手中的錢糧大肆招兵買馬,力量逐漸壯大,北魏統治者籠絡他鎮壓農民起義,爾朱榮不負眾望,百戰百勝,在與農民起義的決戰中,立下汗馬功勞。

鎮壓北魏六鎮起義中,七千兵馬戰勝敵軍三十萬,活捉主帥葛榮;一代名將白袍將軍陳慶之在與爾朱榮交手時,兵敗南歸;蕩平關隴地區數十萬起義兵馬,實現北方統一。

爾朱榮曾一意孤行製造了歷史慘案「平陰之變」,殺害兩千餘大臣,以及太后、皇帝,並沉屍黃河中,徹徹底底成為釘在恥辱柱上的「屠夫」。

爾朱榮作為北魏時期傑出的軍事將領,他的帳下也是猛將如雲,接下來我們要講的兩位高歡、宇文泰,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製造南朝「侯景之亂」的侯景,一代名將慕容紹忠,獨孤信等。

評:爾朱榮毫無疑問是歷史上一位天才軍事家,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但他絕不是一個政治家、權謀家,如果他安安穩穩做一個忠君愛國的將軍,必定會流芳百世,萬人敬仰。可惜他選擇了自己最不擅長的一條路,無論是治國、治官、治民,爾朱榮都將自己樹立在他人的對立面,最終的敗亡和他的性格脫離不了關係。

「亂世大流氓」高歡

北齊神武帝。

高歡於北魏六鎮起義的時候加入起義軍,跟隨葛榮叛變,後高歡轉而投向爾朱榮的麾下,做起了一名將軍,並收編六鎮義軍,鎮壓流民,深受爾朱榮信賴,爾朱榮進逼洛陽,發動平陰之變,這裡面就有高歡的「功勞」。

爾朱榮死後,鄴城之戰,高歡以三萬兵馬攻破爾朱兆二十萬,剿滅爾朱氏,掌控北魏大權,後逼走魏孝武帝,遷都鄴城另立孝靜帝,把控朝堂。

邙山之戰,先敗後勝,大破西魏兵馬,宇文泰全軍覆沒,元氣大傷。

玉璧之戰,遇到西魏名將韋孝寬,佔盡優勢苦戰不下,後來軍隊爆發瘟疫無奈撤軍,悲憤交加抑鬱而終。

評:高歡身處於南北朝亂世當中,能夠以一介平民最後做到位高權重的一代前權臣,這與他的軍事能力、政治能力是分不開的,他不僅僅是一個能打仗的將軍,更是一個能治國的丞相,可惜他的後世子孫實在是太不爭氣,一代不如一代,浪費了他辛苦打下的江山。

「深沉的等待者」宇文泰

北周文皇帝。

宇文泰是鮮卑化匈奴人,先是從賀拔嶽入定關隴,賀拔嶽死後代據關中,孝武帝元修不滿高歡掌權,前來來投宇文泰,被宇文泰殺害,扶持元氏傀儡建立西魏。

西魏立國之初,宇文泰是慘澹經營,西魏地狹國貧,人口不滿千萬,他直接掌握的軍隊不過三萬餘人,與此同時,關中遭遇大饑荒,人心浮動,而扭轉這一切的就是宇文泰。

宇文泰與高歡從小關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到邙山之戰,玉壁之戰,兩人之間幾十年近乎神仙打架一般的你來我往,彼勝我敗,著實精彩,兩人在此期間都險些喪命,考慮到當時西魏國力遠遠不如東魏,那麼宇文泰似乎還要強那麼一丁點。

高歡死後,宇文泰經過一系列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上的改革,逐漸扭轉了過去的劣勢,利用南朝侯景之亂所帶來的惡劣影響,多次攻打南梁,疆域擴展到了今四川、湖北一帶,造成了梁元帝身死,南梁幾乎滅亡,實現了三國當中由弱小變為強大的過程,這一系列軍事上的勝利使西魏成為當時三國中最具統一實力的政權。

評:宇文泰從某一方面看,似乎和東吳大帝孫權有些相像,他們都懂得忍耐,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但宇文泰要選擇勝於他,宇文泰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家,大小數十戰為其開疆拓土,底定天下;他又是一個十足的政治家,穩健的改革派;他是關隴集團的開創者,是後世隋唐三百餘年的奠基人。

總評:南北朝北方名將中,韋孝寬玉壁之戰八千兵馬硬抗高歡二十萬,上演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攻防戰,堪稱古代守城第一人;「落雕都督」斛律光,驍勇善戰,治軍嚴明,平生為高齊打過無數惡戰,守衛著高家江山,可以死於衛士弓弦之下。

相關焦點

  • 大魏·大同之十二丨拓跋燾的「太平真君」時代
    ——定場詩丨太武帝·拓跋燾上回書說道,在「太延」年間的拓跋燾經過了一系列操作,打服了柔然,收拾掉了北涼。打爺爺拓跋珪算起,經過老拓跋家三代人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拼圖。「太上老君」在人間的代理人寇謙之加上大魏朝的「神算子」崔浩組成了當時大魏的「王炸組合」,他們兩人默契的配合完成了拓跋燾一次又一次的宏圖大業,贏得了阿燾的絕對信任。網絡/侵刪一家歡喜幾家愁。
  • 大魏・大同之十一丨拓跋燾的「太延」時代
    上回書說道,「延和」年間的拓跋燾沿用著「愛豆」漢武帝曾經用過的年號,硬生生的把自己追星成了「偶像」的樣子。——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在「延和」年間,拓跋燾在北方的地界裡,往東北,收拾了北燕的馮弘。往西北,嚇的北涼的沮渠蒙遜一動也不敢動。徵伐四夷的日子久了,眼瞅著統一中國的小目標還沒有實現。
  • 天蒼蒼,野茫茫:北魏拓跋燾是如何與周邊敵對鬥智鬥勇的?
    正趕上,劉宋的河北各大軍隊正在七女津會師,到彥之擔心拓跋燾的大軍繼續南渡,就派遣王蟠龍去破壞北魏的官船,結果作戰計劃被北魏的徵南大將軍杜超等人發現,王蟠龍被俘,寧死不降,最後被斬殺,犧牲在了北魏的屠刀之下。之後,安頡先下手為強,攻破了虎牢關,虎牢關的司州刺史尹衝寧死不降,跳下城樓自殺身亡。
  • 古言文《妖女亂國》護國仙姬亂世妖女?南北朝中小萌娃的崛起之路
    在南北朝的亂世中,她從一個小萌娃漸漸成為亂世之雄。南朝宋開國名將檀道濟的女兒檀邀雨三歲時被高人灌以絕世內力,走火入魔,被世人不喜,認為是妖女,從小在地宮長大的邀雨不懂人情世故,痴迷於武學,內功深厚,唯一的夥伴就是自小一同長大的子墨。好不容易盼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沒想到,新皇對於檀家的綜合考量,加上忌憚邀雨的武學,將邀雨發配流放。
  • 南北朝時大破北魏十萬大軍,穩定梁朝邊境的名將是誰?
    本文將轉換一種風格,將著墨於南北朝時期的一位猛將戰場下的生活場景,企圖勾勒出他個性灑脫、追求自由的性格特點。讓讀者們看到,那些五大三粗的猛將也有真性情的一面!同時,他在激烈無比、盪氣迴腸的「鍾離之戰」中和名將韋睿配合默契、用兵得當,大破北魏十萬大軍,震動天下,徹底粉碎了北魏企圖滅亡南朝的野心,為穩定梁朝的邊境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曹景宗是河南新野人,他的父親便是一位南齊的將軍,出身在這樣的將軍家庭,少年時的曹景宗便以善於騎射、喜好打獵、膽色過人而遠近聞名。
  • 魏晉南北朝只是一個歷史時期?那是你不知道它的跨度時間
    我們都知道魏晉南北朝是繼春秋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分裂時期,這一時期文化繁榮璀璨,眾多上層社會名流空談是這個時期最顯著的特徵。所以想理清這段歷史時期,我們首先要找出這個時期的幾個關鍵詞: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文化繁榮璀璨,上層社會空談之風盛行,最主要的還是當時的門閥政治。
  • 拓跋氏北魏的那些事---從追劇說起
    船長近期正在看《錦繡未央》,這部電視劇以南北朝為歷史背景,故事的兩大帥哥拓跋浚、拓跋餘分別是鮮卑族王朝魏國的皇孫和皇子,女主李未央是北涼的公主,女主二弟李敏德則是柔然可汗的王子。這麼多國家,這麼多關係,估計很多童鞋都暈了。確實,這個時期紛繁複雜,涉及的民族、王國、人物和事件比較多。船長閒來無事,跟大家嘮一嘮北魏那些事。       要聊北魏,需要先從三國末年聊起。
  • 在我國歷史上,為何只有南北朝而無東西朝?
    自秦漢完成大一統之後,我國曾出現兩次南北朝時期。其一為小南北朝,即魏晉南北朝的「南北朝」北朝由鮮卑人拓跋氏所建,後來分裂為西魏(北周)和東魏(北齊),北周滅北齊後有重新一統北方;南朝由劉裕篡晉始,歷宋齊梁陳四朝。
  • 理不清楚南北朝?這有個規律:北魏與劉宋,帝王更迭幾乎神同步
    歷史像小說一樣神奇:南北朝時期,北魏、南朝宋這兩個對手,在帝王更替方面,幾乎從始至終都保持了驚人的同步。公元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被部下殺害;公元453年,宋文帝劉義隆被太子劉邵所殺。拓跋燾登基時年僅16歲,跟他的祖父拓跋珪非常相似。作為一名指揮騎兵作戰的軍事天才,為了「廓定四表,混一戎華」,他終生親自徵戰,先後攻滅胡夏、北燕、北涼,降伏西域、驅逐吐谷渾,繼前秦之後再次統一北方。
  • 關羽打個樊城,降個于禁,殺了個龐德,為何就能威震華夏?
    關羽這個威震華夏,是從當時的曹魏高層來看的!曹操南線軍團主力被關羽全部消滅,整個南線就只剩下曹仁所部困守在樊城,此時的曹操雖然沒有傷筋動骨,但是短時間裡要調集精銳部隊趕到襄樊一線與關羽作戰顯然來不及!因此,威震華夏實至名歸!周瑜率三萬兵赤壁之戰打敗曹操也沒說威震華夏,黃忠定軍山斬殺對方主帥夏候淵,陸遜夷陵之戰擊敗劉備丶石亭之戰擊敗曹休,這些戰果哪個比襄樊之戰小?你威震華夏,人家是否威震亞洲、威震天下了?再說,此時曹操主力在漢中和東線,主力未傷,遷都也只是說說而己,並沒有能趕走它。
  • 中國歷史名將大全
    田忌:齊軍統帥,與魏徵戰,嘗多勝績;然大功應歸於孫臏。三國兩晉南北朝80人  諸葛亮、程昱、郭嘉、賈詡、徐庶、龐統、荀攸、荀彧:謀士或者文臣居多;諸葛多次領兵打仗,但勝績、經典不多,不能入榜;  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三國漢之猛將,唯有關羽曾率領方面軍大戰魏吳,可惜慘敗;武聖名頭雖大,「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只不過運氣好,碰上好天氣,而不是用計取勝;關羽剛而自矜,最終窮途末路走麥城;
  • 關羽,「威震華夏」,那短促又頂天立地的輝煌
    說穿了:到劉備取下漢中之後,諸葛亮構思的鉗形攻勢,眼看可以開展了。於是:關羽帶領荊州之軍,向宛洛去了,而且打得很成功:把曹仁圍在了樊城,水淹七軍破了于禁,斬了龐德,逼得曹操要遷都了。當時的關羽,正所謂「威震華夏」,這是他個人,也是劉備政權的巔峰時刻。
  • 北魏「世嫡皇孫」拓跋浚:一生冷酷到底,一世溫暖到家
    公元452年3月,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被宦官宗愛所殺,駕崩。之後,北魏經歷了幾個月的宗愛篡權。公元452年10月,拓跋燾年僅12歲的的嫡長孫拓跋浚(jùn,又名:拓跋濬)在尚書長孫渴侯、尚書陸麗等人的支持下被迎立繼位。北魏「世嫡皇孫」拓跋浚公元440年,拓跋浚在東宮出生,當時他的父親、原北魏太子拓跋晃剛12歲。
  • 關羽為何獨享「威震華夏」之美譽?
    那麼,《三國志》為何僅稱關羽「威震華夏」呢?    「威震華夏」的評語,出自關羽的最後一場戰役——北伐襄樊。   《三國志·關羽傳》原文:「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 《錦繡未央》大揭秘:拓跋浚開鑿雲岡石窟!李未央原型大同北魏馮太后
    《錦繡未央》的故事發生地在北魏平城,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大同。在歷史上,拓跋浚的原型叫拓跋濬,是北魏的第五位皇帝——文成皇帝。北魏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王朝,在大同古城牆帶狀公園有其塑像。
  • 拓跋浚的爹叔爺倆皇帝一太子,都被這個太監幹掉
    自宮後的宗愛,在某些欲望上被迫克制,遂把有限的全部精力投身到無限的為皇帝服務事業中去,安下心來,專心致志,迷戀至深。有了「安專迷」的精神,宗愛在為皇帝服務的事業上自然步步高升,很快做到了中常侍的職位,成為大內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