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分裂時期,相比較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雖然也是戰亂頻繁,但開始趨於穩定。南北朝開啟於420年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劉宋,終結於589年隋文帝滅陳統一,前後一百六十九年的時間,北方主要經歷了北魏統一,東西兩魏分裂以及衍化而成的北齊與北周五朝,在不斷的與周邊敵人戰鬥中,催生了幾代名將。
「飲馬長江佛狸伐」拓跋燾
北魏太武帝。
拓跋燾自幼便表現出了自己的軍事天賦,十二歲時,遠赴河套地區抵抗柔然騎兵,迫使柔然退兵。繼位之後的拓跋燾更是將柔然視為大敵,二十五年的時間,拓跋燾曾十三次率兵徵討強大的柔然,最終將柔然擊潰,基本上解決了柔然犯邊的困境,後設置六鎮抵禦柔然入侵,最終迫使柔然不敢南顧,實現了漢武帝之後的又一次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重大勝利。
拓跋燾善於使用騎兵,且每次戰鬥必定親臨指揮,先後攻滅赫連勃勃創立的胡夏政權、北燕、北涼,徵討山胡,迫降鄯善,驅逐吐谷渾,最終實現統一北方大業。
元嘉之治後,宋文帝劉義隆下詔北伐,劉宋名將盡出,拓跋燾先後擊敗王玄謨、到彥之、檀道濟等劉宋名將,迫使劉義隆向北魏求和,最終實現了飲馬長江的人生志願。
晚年的拓跋燾殺伐不定,兇狠殘暴,最終被中常侍宗愛所殺,年四十五歲。
評:如果沒有拓跋燾的存在,劉裕可以說是南北朝第一名將,可惜拓跋燾無論是能力還是功績都絲毫不遜色於他,拓跋燾統一北方,結束了戰亂的時代,開創了北魏的繁榮盛世,他不僅僅是打仗能力強,治國能力也是歷代君王中少有的英才,對於官制改革、經濟發展都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山獻武王」元英
北魏名將。
元英是太武帝拓跋燾的曾孫,孝文帝改革之後,改名元英。
孝文帝南伐之時,元英便在漢中之戰展現出了他的超高軍事才能,智謀百出,最終將南齊軍馬合圍全部殲滅,突出的表現令孝文帝大加讚賞。孝文帝去世之後,繼任者宣武帝更是對元英青睞有加,多次對其加官進爵,元英也投桃報李,與南朝梁義陽之戰,元英戰術靈活,增援及時,斬殺名將陳秀之,大敗曹景宗與馬仙琕所率領的精銳部隊,一日三戰,三戰三勝。
元英雖然驍勇善戰,但其一生最大的失敗在於鍾離之戰,作為北魏最高軍事首腦,鍾離之戰是北魏建國之後最大的一次失敗,損失兵馬高達二十五萬,這場關乎南北朝局勢的國運之爭,「掃北方之眾」戰神級別的元英完敗給南朝韋睿,成就其歷史名將地位。
鍾離之戰失敗後,短暫離朝的元英被重新啟用,在與梁軍的戰鬥中又取得三三關捷,俘虜梁軍大將數名,士兵近萬人。
評:作為北魏王朝最後的倚重,元英對於自身的責任顯然沒有看的太清楚,他一生致力於南伐,雖然在多次戰鬥中出奇謀,取得完勝,但鍾離一戰將孝文帝改革後留下的軍事遺產付之一炬,造成北魏王朝日後的軍事空虛,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元英生前,憑藉其個人威望和軍事才能可保北魏太平,死後沒多久北魏就遭受重創,進而分裂。
「北地梟雄」爾朱榮
南北朝北魏名將。
爾朱榮早年承襲父親的職位就任酋長,是一個很有地位的部落貴族,後來利用手中的錢糧大肆招兵買馬,力量逐漸壯大,北魏統治者籠絡他鎮壓農民起義,爾朱榮不負眾望,百戰百勝,在與農民起義的決戰中,立下汗馬功勞。
鎮壓北魏六鎮起義中,七千兵馬戰勝敵軍三十萬,活捉主帥葛榮;一代名將白袍將軍陳慶之在與爾朱榮交手時,兵敗南歸;蕩平關隴地區數十萬起義兵馬,實現北方統一。
爾朱榮曾一意孤行製造了歷史慘案「平陰之變」,殺害兩千餘大臣,以及太后、皇帝,並沉屍黃河中,徹徹底底成為釘在恥辱柱上的「屠夫」。
爾朱榮作為北魏時期傑出的軍事將領,他的帳下也是猛將如雲,接下來我們要講的兩位高歡、宇文泰,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製造南朝「侯景之亂」的侯景,一代名將慕容紹忠,獨孤信等。
評:爾朱榮毫無疑問是歷史上一位天才軍事家,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但他絕不是一個政治家、權謀家,如果他安安穩穩做一個忠君愛國的將軍,必定會流芳百世,萬人敬仰。可惜他選擇了自己最不擅長的一條路,無論是治國、治官、治民,爾朱榮都將自己樹立在他人的對立面,最終的敗亡和他的性格脫離不了關係。
「亂世大流氓」高歡
北齊神武帝。
高歡於北魏六鎮起義的時候加入起義軍,跟隨葛榮叛變,後高歡轉而投向爾朱榮的麾下,做起了一名將軍,並收編六鎮義軍,鎮壓流民,深受爾朱榮信賴,爾朱榮進逼洛陽,發動平陰之變,這裡面就有高歡的「功勞」。
爾朱榮死後,鄴城之戰,高歡以三萬兵馬攻破爾朱兆二十萬,剿滅爾朱氏,掌控北魏大權,後逼走魏孝武帝,遷都鄴城另立孝靜帝,把控朝堂。
邙山之戰,先敗後勝,大破西魏兵馬,宇文泰全軍覆沒,元氣大傷。
玉璧之戰,遇到西魏名將韋孝寬,佔盡優勢苦戰不下,後來軍隊爆發瘟疫無奈撤軍,悲憤交加抑鬱而終。
評:高歡身處於南北朝亂世當中,能夠以一介平民最後做到位高權重的一代前權臣,這與他的軍事能力、政治能力是分不開的,他不僅僅是一個能打仗的將軍,更是一個能治國的丞相,可惜他的後世子孫實在是太不爭氣,一代不如一代,浪費了他辛苦打下的江山。
「深沉的等待者」宇文泰
北周文皇帝。
宇文泰是鮮卑化匈奴人,先是從賀拔嶽入定關隴,賀拔嶽死後代據關中,孝武帝元修不滿高歡掌權,前來來投宇文泰,被宇文泰殺害,扶持元氏傀儡建立西魏。
西魏立國之初,宇文泰是慘澹經營,西魏地狹國貧,人口不滿千萬,他直接掌握的軍隊不過三萬餘人,與此同時,關中遭遇大饑荒,人心浮動,而扭轉這一切的就是宇文泰。
宇文泰與高歡從小關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到邙山之戰,玉壁之戰,兩人之間幾十年近乎神仙打架一般的你來我往,彼勝我敗,著實精彩,兩人在此期間都險些喪命,考慮到當時西魏國力遠遠不如東魏,那麼宇文泰似乎還要強那麼一丁點。
高歡死後,宇文泰經過一系列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上的改革,逐漸扭轉了過去的劣勢,利用南朝侯景之亂所帶來的惡劣影響,多次攻打南梁,疆域擴展到了今四川、湖北一帶,造成了梁元帝身死,南梁幾乎滅亡,實現了三國當中由弱小變為強大的過程,這一系列軍事上的勝利使西魏成為當時三國中最具統一實力的政權。
評:宇文泰從某一方面看,似乎和東吳大帝孫權有些相像,他們都懂得忍耐,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但宇文泰要選擇勝於他,宇文泰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家,大小數十戰為其開疆拓土,底定天下;他又是一個十足的政治家,穩健的改革派;他是關隴集團的開創者,是後世隋唐三百餘年的奠基人。
總評:南北朝北方名將中,韋孝寬玉壁之戰八千兵馬硬抗高歡二十萬,上演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攻防戰,堪稱古代守城第一人;「落雕都督」斛律光,驍勇善戰,治軍嚴明,平生為高齊打過無數惡戰,守衛著高家江山,可以死於衛士弓弦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