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導演愛上音樂,他就成為了「文藝片大神」

2020-12-24 美行思遠音樂留學

從「配樂」 二字看來

音樂在大部分的電影中都屬於配角

但是對許多導演來說

音樂更多是輔助劇情

配樂也會交給音樂家來操作

不過,今天要說的這位導演

是一個死都不會

讓別人來幫自己決定電影配樂的導演

也可能是全球影壇中

對音樂最痴迷

而且對世界音樂做出最多貢獻的導演

許多人開始聽古巴音樂

都是從這部《樂士浮生錄》紀錄片開始吧

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音樂紀錄片,片中記錄了一群年紀加起來快300歲,見證過古巴音樂的黃金時代,卻幾乎快被遺忘的老樂手們的傳奇人生。

他們再次重返舞臺,向世界展示了古巴音樂偉大的根源,破例獲邀進入紐約的卡耐基音樂廳演出,還獲得葛萊美獎與多個紀錄片獎項,讓古巴音樂重新走向了世界,並由此改寫了拉丁音樂史。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

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

德國當代電影大師之一

在許多文藝青年心中

沒有人比文德斯更會拍「公路電影」

獨樹一幟的電影美學也讓他成為文藝片大神

音樂,幾乎是文德斯電影中最重要的元素

誇張一點說

文德斯的電影可以沒有主角

卻不能沒有音樂

他曾說:「我才不會笨到讓別人來插手電影配樂的工作,找音樂以及與音樂家交流,這是整個電影製作過程中最好玩的事情了!」

文德斯的電影總會讓人聯想到舊時的自動點唱機,車上的廣播電臺,或者換到今天,是一個播放歌單。除了導演的角色,他更像是自己每部電影的DJ,從不假他人之手。

二戰結束前一天,文德斯在德國杜塞道夫出生。文德斯說,從他第一次買唱片開始,音樂就是他生命最重要的事情。文德斯尤其深受美國文化影響,青少年時期就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地聽歐洲的美國電臺,喜歡。他說,搖滾樂拯救了他。

看文德斯的作品,活脫脫就是一個音樂鐵桿粉「教科書式」的拍電影,以下便是幾個例子。

為了致敬自己喜歡的英國樂隊The Kinks,他拍了第一部長片《城市裡的夏天》(Summer in the City)。

有段時間電影公司反對他找搖滾音樂人來做配樂,他們認為電影就應該由作曲師來配樂。後來一有機會,文德斯就堅持讓他欣賞已久的美國知名布魯斯吉他手——雷·庫德(Ry Cooder)做《德克薩斯的巴黎》(Paris, Texas)的配樂,以他獨具一格、空靈渺遠的滑弦吉他,點出公路的荒涼遼闊,人的孤獨、渺小、疏離,和影像的結合非常完美。

兩人後來成為長期合作夥伴,雷·庫德也是《樂士浮生錄》的發起人兼製作人之一。

不滿足與只是在電影裡放放自己喜歡的歌,文德斯曾經寫信給20位音樂人,希望他們來為自己的電影《直到世界末日》(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創作配樂,這裡面包括Nick Cave、U2、 REM、Lou Reed、Patti Smith、Depeche Mode、Talking Head等大神,仿佛是一次集齊當代搖滾音樂七龍珠似的...

雖說迷戀搖滾樂,但文德斯後來也對異國音樂感興趣,除了《樂士浮生錄》成功引起世人對古巴音樂的注意外,電影《裡斯本故事》以「聲音」這個主題,拼湊出屬於裡斯本的城市地圖,更成為許多人對葡萄牙法朵音樂(Fado)的啟蒙,裡面出現的Madredeus(聖母合唱團)也因此聲名大噪。

正因為音樂不是配料,而是電影的根基與靈魂,文德斯的電影就是其音樂品味的展現。

他為「德國現代舞第一夫人」皮娜·鮑什(Pina Bausch)拍攝紀錄片《皮娜》,裡面收錄了為皮娜·鮑什邀請全球音樂家所譜寫的精採配樂,包含日本現代爵士大師三宅純(Jun Miyake)、德國歌手Thom Hanreich、還有來自紐約藍調/融合爵士樂隊Hazmat Modine。

文德斯選擇Hazmat Modine的歌曲《Bahamut》,並在皮娜·鮑什(Pina Bausch)和斯圖加特芭蕾舞團(Stuttgart Ballet)的表演裡使用了這首歌曲。活潑跳躍的旋律,舞者之間的互動與張力,讓人印象十分強烈。

Hazmat Modine也是紐約當代最具原創性的世界音樂樂隊代表,樂隊組成為口琴手、低音號手、喇叭手、薩克斯風手、打擊樂手和吉他,多種樂器的融合編織出的音樂旋律富有奇幻且充實的色彩。

除了1920-60年代的各種美式音樂風格,在Hazmat Modine的作品中,你還能聽到洛克比利、前衛爵士、西方搖擺樂、非洲音樂、夏威夷民樂、牙買加音樂的影子。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的旋律往往讓人感覺熟悉,卻又充滿驚喜,豐富又趣味十足,像一盤加了各種色拉香料,偶爾還有遊牧烤肉的美式早午餐拼盤。

·END ·

相關焦點

  • 《誰先愛上他的》電影手記:文藝片創作「BIGGER」八法.
    如西部片,則就要符合好萊塢最經典的西部片創作法則:什麼樣的標誌性音樂;過往的經典西部片人物造型是什麼;什麼節點出現什麼樣的情節和人物;故事以怎樣的節奏推進等等。而文藝片則相反,文藝片天生為了突破以往的框架而存在。如果說商業片的創作手法更像是命題作文下的滿分作文,努力追求一個完美的答案。
  • 年度爆款《誰先愛上他的》電影手記:文藝片創作「BIGGER」八法。
    如西部片,則就要符合好萊塢最經典的西部片創作法則:什麼樣的標誌性音樂;過往的經典西部片人物造型是什麼;什麼節點出現什麼樣的情節和人物;故事以怎樣的節奏推進等等。而文藝片則相反,文藝片天生為了突破以往的框架而存在。如果說商業片的創作手法更像是命題作文下的滿分作文,努力追求一個完美的答案。
  • 專訪《第一次的離別》導演王麗娜:文藝片的遺憾與轉機
    導演王麗娜此時還在新疆,對於自己還沒到院線看這部電影,她有些略顯遺憾。汪涵在王麗娜即將出徵拍攝前安慰她,「你們放心去拍吧,我們一起來融資。如果實在找不到投資,最後差多少,我個人補上。」在這部電影中,他的角色是總策劃。一年半的田野調查、60萬餘字的文字素材、5個人的拍攝團隊,導演王麗娜以兒童的視角講述離別的經歷,這也是她拍給家鄉的離別詩歌,這或許與她的經歷緊密相關。
  • 許鞍華和張艾嘉:女導演與文藝片的情深緣也深
    從許鞍華導演與她對於文藝片的傾注一生,想到了另一個女導演:張艾嘉。《瘋劫》,這是香港新浪潮的裡程碑之作,成為「1979年十大華語片」中排名第一,還獲得金馬獎優秀劇情片獎。是許鞍華導演的成名作,也是張艾嘉的代表作。和許鞍華導演一樣,張艾嘉的一生,也是文藝片的一片,並且拍了一生文藝片,她們倆都還在堅持,還在這裡。
  • 亞洲新導演獎《誰先愛上他的》,情敵和解愛情最大
    《誰先愛上他的》伴隨著榮譽與風波輾轉電影節與電影市場,但依舊不妨礙這部影片成為內地影迷今年最為期待又無法在大銀幕上看到的臺片。本片除了在金馬收穫頗豐,也在金馬之前的香港亞洲電影節上獲得了「亞洲新導演獎」,這是徐譽庭和許智彥第一個電影導演身份的獎項。
  • 天才導演愛上身世可憐的養女,他的人生比電影還複雜
    這本書是伍迪·艾倫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也重點敘述了他與養女宋宜這段飽受爭議的關係。說到伍迪·艾倫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他如今已經有85歲高齡。艾倫其實是好萊塢大名鼎鼎的導演,在文藝片上有著極高的天賦和造詣,他的影片幾乎包攬了各種電影界的大獎。這位導演在電影事業上如此成功,或許是他豐富的感情生活給了他靈感。艾倫與他的養女宋宜的不倫之戀引起過很多熱議。
  • 擅長文藝片的女導演,拍《一拳超人》真人電影,主角不是巨石強森
    近日國外大神,這應該是他入選的原因之一。雖然埼玉相貌平平無奇,但是擁有幾乎無敵的戰鬥力,大部分能輕鬆滅掉一個城市的反派,都經不起他隨隨便便的一拳,稍微認真點就能一拳就能打破大氣層。,不論是《騎士》還是《無依之地》評價都十分的高,但是都是文藝片,而動作戲可是很多女性導演的致命弱項呀。
  • 張藝謀導演,中國文藝片和商業片都取得巨大成功的電影人!!
    ,早年拍攝了紅高粱,活著,秋菊打官司,我的父親母親等影片,成為中國最早走向國際的導演之一,也是中國文藝片領域最為成功的華人導演!張藝謀導演敏銳的感覺到中國大陸已經具備拍攝商業大片的條件!過去的國產電影上映並沒有怎麼宣傳,所以國產電影一直無法達到全民熱議,成為全民話題,始終帶動不了觀眾的觀影熱潮!而英雄上映前的宣傳工作做的非常的好,首先在央視等電視臺進行廣告宣傳,在央視打電影廣告,這可是史無前例!然後再對全國各大城市的商場,公交車站,商業街等大肆宣傳!包括當年夏天穿的T恤上面都是英雄的電影海報!一下英雄成為當年熱議的話題!已經到了你不去看英雄這部電影,你就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的地步!
  • 多年文藝片生涯,如今因為「隱秘的角落」翻紅
    但是他卻記著老師對自己的教導,先磨練自己的演技。於是剛畢業應該是到處拍戲的他接連拒接了數十部影視作品的邀約。在別的同學已經靠一些作品開始逐漸嶄露頭角的時候他反而陷入低谷。靠文藝片嶄露頭角直到2004年,經朋友介紹他拍了王小帥導演的文藝片《青紅》。他的演技在這部劇也得到了體現。劇中他飾演的小鎮青年一時成為很多女生心中的男神。
  • 四部文藝片,讓你流連忘返
    四部文藝片,讓你流連忘返。一提起文藝片,大家都會覺得沒有啥好看的,那麼接下來在這個夏天快要結束的時刻,讓小樂哥給大家推薦幾個文藝片吧。《愛在羅馬》2012年導演: 伍迪·艾倫主演: 傑西·艾森伯格 / 艾倫·佩吉 / 佩內洛普·克魯茲豆瓣:7.5本電影導演的電影一直依賴都是文藝青年最喜愛的。今天這部電影則是他「寫給歐洲情書」系列電影之一。雖然不是特別出名,但是讓人看起來輕鬆愉悅,另有一番滋味。
  • 《柳烈的音樂專輯》一部愛情文藝片,添點重逢,添點音樂
    是我喜歡的演員,我喜歡的畫面氛圍,我喜歡的音樂,我喜歡的細節。丁海寅和金高銀長得真的很青春也很清純,所以在表現青澀的懵懂時讓人心間發癢。畫面氛圍是很清淡的,清淡的溫暖清淡的悲傷和清淡的希冀。恰到好處的留白與不矯揉的鏡頭畫面,是一種我很喜歡的愛情文藝片的味道。輕柔懷舊的音樂更是為電影增色不少。我一直認為,音樂是最容易波動情緒的媒介之一。
  • 電影《旺角卡門》,王家衛導演拍攝於公元1988年的經典港式文藝片
    王家衛是我非常喜歡的導演,因為他可以拍出細緻的曖昧。《旺角卡門》拍攝於公元1988年,是王家衛導演的處女作。那年我兩歲,張曼玉24歲,劉德華27歲,張學友27歲,王家衛31歲,這部電影凝聚著這些人的青春歲月。也不知是因為這些人喜歡上了這部電影,還是因為這部電影喜歡上了這些人。
  • 張藝謀導演的這部文藝片《一秒鐘》是不是被高估了?
    只是在很多人眼中,張藝謀的電影看起來就像是四不像,你說它有著商業的性質,但是他的故事內核卻都關聯著敏感的話題。你說它是一部實實在在的文藝片,可是張藝謀卻在電影中欲說還休地吊足了觀眾的胃口。不論怎麼看,張藝謀好像都是在「過審」的基礎上,造就了這樣一部電影。他妥協了,但是卻又不徹底。
  • 文藝片導演馬儷文轉型 靠《巨額交易》證明實力
    馬儷文   電影網訊(文/張瑋) 從最初拍攝小成本文藝片,到嘗試拍攝黑色喜劇,再到首次拍攝商業片就陷入了與葛優鬧翻的風波中,馬儷文這個名字對很多人而言或許還是陌生的,當年她執導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和《我們倆》都獲獎無數,讓人覺得這個女導演才氣逼人,不過世事總是難料,她不像徐靜蕾、姜文那樣的文藝片導演,拍起商業電影來能大獲成功,《桃花運》之後很久沒有看到她的身影,直到她帶著這部《巨額交易》回來了,用了韓國演員,拍了外國景色,典型的商業片
  • 文藝片男主到「帶你爬山的哥哥」他似乎見證中國影視的偏好與興衰
    這就是秦昊迄今為止拿得出手的獲獎記錄,可誰都無法否認他主演的電影在那個時代給眾多文藝青年帶去了無限遐想,在很多人眼中,秦昊就是為文藝片而生,文藝片也需要秦昊這樣的演員去表達內核。在那一刻,他相信自己愛上了一個男人,而觀眾也相信了他愛上了這個男人!
  • 影薦 這些文藝片好看又好聽!
    但文藝片其實遠比這種刻板印象要更豐富,下面這些講述音樂人故事的文藝片,不僅劇情精彩、畫面動人,還有好聽的音樂。大概是影迷最熟知的音樂電影了,故事本身就很神奇: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英國(背景太重要),海上有一群滾青,全天候播放各種音樂,成為全英國年輕人的最愛,無政府主義的思想因子通過空中的電波在全英國散播,最終,神奇的海盜電臺被政府打壓,
  • 畢志飛跟我們聊了聊他在拍的文藝片
    實際上,文藝片應該遠不止這一種形式。他覺得曹保平的作品既結合了第六代的精髓,又通過警匪題材拉近了和觀眾的距離。        而且家裡人也完全不支持他的決定,畢志飛只好以絕食抗議。「我有了目標,5年或8年都會去考,目標就是要成為電影導演。」為此,他不光險些跟家人決裂,甚至還放棄了一段即將結果的戀情。
  • 文藝片女王、最佳女主角,卻被導演批演太差,還評論暗諷陳凱歌?
    對於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2》來說,這個綜藝幾乎已經成為最近的熱議話題,爾冬陞看來,這次對於黃璐的表演,他顯得更加沉穩,在一番點評後,考慮到這位曾獲過國際大獎的女星來說,還是留給了一定的面子,把票投給了黃璐,而就因為這,在回應爾冬陞給予的投票時,黃璐不知是過於激動還是缺乏情商,竟然說了喜歡爾冬陞導演的《忘不了》,也順道說了張栢芝
  • 多年文藝片生涯,如今因為"隱秘的角落"翻紅,秦昊並不靠"老婆"
    靠文藝片嶄露頭角直到2004年,經朋友介紹他拍了王小帥導演的文藝片《青紅》。他的演技在這部劇也得到了體現。劇中他飾演的小鎮青年一時成為很多女生心中的男神。之後他的演藝道路才算平坦了好多。成為很多文藝片導演的御用演員。
  • 張曼玉:昔日香港文藝片女王,如今不顧外界嘲笑,盡情享受音樂
    當時有導演說,張曼玉是長得漂亮,演一些不需要演技的青春少女還馬馬虎虎,碰上一些稍微複雜的角色就不成了。張曼玉從花瓶蛻變成實力派演員,要感謝的人是成龍和王家衛。電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張曼玉不但拿到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甚至還獲得了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的獎盃,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影后。此後,張曼玉就被冠以「香港文藝片女王」的稱號。1992年,張曼玉職業生涯的第三個貴人出現了,他就是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