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把孩子當成大人看,尊重孩子的選擇,成就自信而篤行的孩子

2021-01-15 不省心的娃

育兒既簡單又難說。很多人問我養孩子的正確方法。其實養孩子最簡單的概念就是把孩子當大人,不把孩子當孩子,尊重孩子的內心,走進孩子的世界。這就是養孩子的秘訣,也是養孩子最簡單的方法。

為什麼要把孩子當大人?

原因一:孩子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界限

顧言有句話叫小孩子說話隨便,就是說小孩子說話都這樣,不要太在意。其實這種說法在現在的育兒觀念中是錯誤的。成年人把孩子當孩子,認為孩子做的事情是合理的,不必太苛刻,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孩子不知道什麼是界限,因為父母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不知道界限在哪裡。雖然孩子的大腦還在發育,但不代表他們不能理解這些行為。孩子其實可以理解什麼行為是合適的,什麼行為是不合適的。

原因二:孩子可以更負責任

我一直主張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但並不意味著孩子不需要理解責任的基本內容。作為成年人,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工作,做家務,帶孩子。如果讓孩子參與簡單的工作,他們就會明白這是一種責任,是生活的一部分。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鼓勵孩子自己鋪床,飯後幫忙洗碗。之前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一個九歲左右的男孩早上起來去桌子上拿早餐錢,然後把家裡的垃圾都拿走了。視頻裡的文字解釋說,如果你昨天幫忙洗碗,今天就有早餐錢了。在整個過程中,我沒有看到父母的幫助,甚至沒有出現。

孩子們已經把學習、生活和家務作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責任寫入孩子的生活,伴隨著孩子的一生。

原因三:孩子們會喜歡分享

把孩子當大人也可以像遊戲一樣玩。孩子和爸爸一起修玩具,媽媽和孩子一起做飯,父母把孩子帶進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玩一個「把你當大人」的遊戲,讓他們更好地理解生活不等於自己面對一切。

人生和人生的意義在於和別人分享經歷,人生的旅程也是分享經歷的旅程。這是孩子們與他人分享快樂的必要課程之一。孩子的一生會有同學朋友。能夠和別人分享你的快樂,和別人一起完成生活中的挑戰,會讓孩子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當孩子永遠有父母做依靠的時候,孩子永遠是孩子,他還是會有小孩子的特質,喜歡依賴和依靠父母。但是當父母把孩子當成年人看待以後,孩子就不把自己當孩子了,自己就會成為自己的依靠,會變得更加強大,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好處。

相關焦點

  • 親友經驗談 | 成為溫和而堅定的家長,成就自信而篤行的孩子
    相反,家長的嘮叨,雖然講的都有道理,但不可避免的夾雜著家長的焦慮,進而把焦慮情緒傳導給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個皮球,拍得越重反彈就越大。所以在鼓勵和認可中,才能向孩子傳導溫暖的力量。一個不受尊重的人是很難有自信的。家裡的長輩曾經教誨:大人有大人的臉面,小孩有小孩的臉面。顧及孩子面子的交流才能被他接受。
  • 美國孩子為什麼那麼自信
    二、尊重使孩子自信  自信,來自自尊,一個人首先自尊,然後才會自信。自尊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自我價值的肯定,是內在的,只關乎自己的,是外部環境無法撼動的自我認知。 自尊最初是來自外界對他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會都要尊重他。
  • 「打針」其實並不可怕,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自信起來
    看見孩子一直在默默地用眼睛搜索我,最後找到我的那一刻,眼神中流露出高興的表情,我的內心也安定了不少。然而,上課伊始,因為家長們的到來,大多小朋友都很興奮,於是課堂開始有點失控。再加上課堂教學內容本身就是一個一個的遊戲,許多孩子都興奮得完全掌控不了自己的行為。其中,坐在我孩子旁邊的那個男孩則徹底失控,兩個老師專門管控,最後不得已只能由老師強抱著他聽課。
  •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面對這些問題,孩子可能是無知的,但是家長的責任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應該儘可能多的引導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而不是直接替孩子決定。 一方面,替孩子做決定容易讓孩子變得依賴,不利於孩子的思想獨立;另一方面,也給了孩子更多放棄的藉口,他會說這是父母選的,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
  •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原創作者|陳志恆有智慧的大人總能為孩子創造舞臺,讓孩子在擅長的領域中被他人看見,獲得自信與繼續向前的力量。在一個家庭裡,大人向家庭成員表達感謝與肯定,孩子也能從中學會體貼地觀察他人的任何微小善意,並表達欣賞與感謝。但是大人也要覺察到,不要向孩子釋放「你欠我很多」的信息。因為,你知道,孩子並沒有欠你什麼。孩子需要的是被教導如何感恩,而不需要為你內在的委屈負責。
  • 《彼得兔》:想要孩子贏在人生起跑線,家長就要尊重他的興趣
    《彼得兔》這本作品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吧,之前它被翻拍成電影,獲得了很多孩子的喜愛,就連大人們看了也覺得很是溫馨。故事當中的小兔子跟著自己的夥伴一起,進行著各種冒險。孩子們在觀看的過程當中,不僅能找到樂趣,還能學到很多東西。
  • 孩子在青春期會有「三種需求」,若家長不滿足,孩子會更叛逆
    第二:需要尊重就如上面所述,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其實已經是個小大人了,那麼在這個年紀他們的心態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化,他們變得更需要別人來尊重了,因此,不僅會好好保護自己的隱私,也會在乎別人的行為舉止。這個時候如果家長還是把孩子當成幼童一樣不在乎他的人格和尊嚴,那麼孩子則會因此覺得非常生氣,甚至會變得格外叛逆,尤其是家長一些難聽的話或者管教的話,都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
  •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是因為「玻璃心」?也許家長還需要學習!
    3、孩子有固定型思維孩子通過外在評價而建立起自我認知,如果家長一直否定孩子,孩子就會信以為真,認為自己做什麼都不行,把家長的評價當成自我評價。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產生挫敗感,認為自己就是不行,在這種自我暗示下,孩子會不自信,更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維。
  • 畏首畏尾還是放得開,讓孩子變得自信的開關是這個
    那孩子自信的秘訣,到底在哪呢?這也是很多家長困惑的問題,到底如何能讓孩子「自信」起來?再舉一個最最通俗的例子吧:1、窮人家的孩子,如果從小在「冷眼」和唾罵中成長,ta因為得不到尊重,而容易顯得缺乏自信。
  • 取笑孩子的出糗經歷?尊重孩子,要從保護孩子「隱私」開始!
    既然這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家長就必須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去尊重孩子的隱私,放手孩子的成長。二、保護孩子隱私的重要性1、保護孩子的隱私是尊重孩子的第一步尊重孩子的隱私是尊重孩子的第一步,只有學會尊重孩子的隱私,家長才能將尊重孩子這個技能遷移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 孩子的自尊觀念要從小抓起,樹立孩子自信、自愛
    自信是成功的源頭,自尊則是自信的源頭,一個孩子如果不尊重自己,就不可能激發出內心的勇氣和自信,當然也不會在將來取得什麼大的成就。家長教育孩子從引導他們自尊開始吧!自尊的人才能夠自愛,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事實上,一個有尊嚴感的人,往往會有一個比較良好的社會形象。
  • 保護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讓孩子寧為雞首
    讓孩子做雞首是保護和維護孩子自信的方式之一。本文作者郜瑩,臺灣著名節目製作人,作家和兩個孩子的母親。讀非名校的兒子拿過女兒的成績單,看了被女兒老師批評「不夠優秀」的科目成績時,哇哇大叫道:「哇,你不好的成績分數可是我自認為考得最好的科目成績耶!」後來女兒選讀以醫農為主科的理科就讀時,幾位老師都建議女兒改科。用來勸阻女兒的理由竟然是:「你爸是做生意從商的,你媽是在傳播媒體工作和搞文藝創作的,你選擇讀理科,他們怎麼幫你?」
  • 家長幫孩子競選班幹部,把握3點,就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競選成功
    作為老師,我非常理解家長的付出,想通過這樣的活動,讓老師看到家長的能力和認真,也能夠多關注孩子,為孩子建立自信。但是該怎麼輔導孩子去競選,我們家長不能光當「導演」,還是需要尊重孩子的成長發展規律。不能以競選不上班幹部,就否定孩子的學習能力為參選目標,而是不管是否成功,讓孩子感受到競選的過程,自己去努力,突破自己身上的缺點,對學習和學校生活產生積極的興趣。
  • 李佳琦家庭背景曝光,從小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的有多自在?
    我們要從哪些方面尊重孩子1.尊重孩子的選擇,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我們必須知道,雖然孩子是父母生的,但是孩子是獨立客觀存在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父母不能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標準走。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做選擇,需要父母給予幫助,理解和尊重。
  • 美國孩子為什麼更自信?有著三個孩子的旅美媽媽這樣說
    本文摘自《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灕江出版社。圖/動畫短片《The Present》。美國的小孩,不管學習好壞、長得醜俊、高矮胖瘦,個個活靈活現的,誰都覺得自己很特別。換句話說,這些孩子都特別自信。他們的自信是從何而來呢?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自信,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從根本上講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
  • 誇獎孩子,別說「你真棒」,聰明的家長常說4句話,孩子更自信
    誠然,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誇讚與鼓勵!正確的誇讚,會讓孩子更加聰明與自信;但不正確的誇讚,可能會起到「反效果」,讓孩子養成怕輸怕困難、膽怯、不自信的性格。 經常誇[你真棒]的孩子,已經不起挫折前不久閨蜜聚會,就聽當幼師多年的琳琳抱怨道:班上有一個孩子,每次繪畫課後,都會舉著自己的畫問老師,問畫的棒不棒!
  • 孩子總是說「我不行」怎麼辦?三種方法激發孩子的自信
    從內而外孩子透露出來的就是膽怯,一點自信的樣子都沒有。按理說已經八歲的萱萱是個大孩子了,很多事情都可以獨立地完成。可直到現在,萱萱還沒有獨自過過馬路,從家裡到學校只有十幾分鐘的路程,永遠都是父母接送。在大人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萱萱卻不敢一個人完成,總是用「我不行」來回答父母。就連去樓下超市買點調料,貌似萱萱都不行。
  • 電影《弱點》觀後感:請父母尊重孩子選擇
    影片中陶西太太對三個孩子的教育,也同樣讓我感觸很多。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孩子長成什麼樣,跟家庭教育息息相關人。在陶西太太的教育中,我覺得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的選擇這一點非常值得家長們學習。0190年代,在美國社會中普遍存在著對黑人的歧視現象。
  • 孩子不尊重長輩、目中無人,教育孩子有禮貌,家長得掌握方法
    我們都清楚,教育孩子其實並不像我們所想像中的那樣簡單。特別是現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 孩子的教育問題更成難題。畢竟過分的嬌慣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放肆,而不是一個講禮貌的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一部分比較有禮貌的孩子其實內心也是比較開心的。
  • 電視劇《拯救少年犯》:家長的偏見,毀了孩子的一生
    這不但影響了孩子與媽媽之間的親子關係,還會使孩子的內心產生仇恨,孩子甚至會因為仇恨而做出一些讓自己後悔終身,並且難以彌補的事情。2、使孩子變得更加不自信家長因為孩子的性格對孩子產生偏見,家長的否定也會讓孩子變得自我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