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輯 | 弘一大師書法欣賞

2021-03-01 hydswjysyjy

弘一大師書法

 

 

釋文:

 

李息翁臨古法書 蠲叟題

 

居俗之日,嘗好臨寫碑帖,積久盈尺,藏於丏尊居士小梅花屋十數年矣。

譯:沒出家的時候經常臨摹碑帖,時間長了攢下了一尺多高一堆,都藏在夏丏尊居士的小梅花屋,已經十幾年了。

 

爾者居士選輯一帙,將以鋟鈑示諸學者,請餘為文冠之卷首。

譯:後來夏居士選了一些成為一冊,準備印刷(「鋟鈑」音寢版,雕刻金屬板材)出來給學書法的人看,請我寫點文字放在書前面。

 

夫耽樂書術,增長放逸,佛所深誡。然研習之者,能盡其美,以是書寫佛典,流傳於世,令諸眾生歡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無益矣。

譯:過於喜歡搞書法,容易增長放逸,佛對此有懇切的告誡。不過研習書法的人,如果能寫好了,用來抄寫佛經流傳,讓得到的眾生都能歡喜受持,以此自利利他,最後同趨佛道,也不算是無益之事吧。

 

 冀後之覽者鹹會斯旨,乃不負居士倡布之善意耳。

譯:希望後來讀到我寫的這些文字者都能領會這個意思,才不辜負夏居士倡議流傳之善心。

 

 

小編閒話:

 

張三:哇,弘一大師的字可值錢了,夏丏尊豈不是發了?

李四:我想加入書協,那樣我的字也就值錢了。

王五:會寫書法一定很酷……

孫六:練好毛筆字名利雙收……

 

 弘一大師恍然若不知

書法可以賣錢,

書法可以賺名氣,

書法可以扮門面,

他所寫每一個字,

想的都是讓他人受益。

為眾生服務,

成就了他的偉大。

 

(弘一大師文教藝術研究院名稱集自弘一大師書法作品)

長按二維碼關注

  弘一大師文教藝術研究院  

相關焦點

  • 弘一法師楷書《心經》欣賞:平淡衝和的境界!
    他就是文化大師弘一法師李叔同。16歲的李叔同在輔仁書院學習舊學,並且成績出色,次年開始跟隨津門大師唐敬嚴學習書法以及篆刻,後來李叔同遊學日本,33歲歸國後擔任城南女學的教師,35歲的李叔同加入西泠印社,時常與吳昌碩往來。
  • 紀念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 你所不了解的大師與他的永嘉往事
    本次展覽將匯集全國不同收藏單位及藏家有關弘一大師書法、信札、印章、水彩畫、古籍、碑帖,與豐子愷合作護生畫集等展品共計257件,將為我們詳實地展現和描述這位大師的文藝造詣和傳奇一生,讓我們一同在筆墨中找尋他的溫州蹤跡,聆聽他的永嘉往事。
  • 記終生敬奉弘一大師的高文顯先生
    書法亦爾」。(44)伍稼青先生《特立獨行的弘一法師》一文於第四節」書法精妙冠絕一時」亦有同樣的記載。(45)此事林子青《弘一大師新譜》亦收在1936年。然高先生筆記的《最後一言》,刊於《南洋佛教》127期、文末時間標明「(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講於佛教養正院)」此文是否首次刊發,待查。《弘一大師全集》(福建人民出版社)未收入。
  • 弘一大師惜福事跡
    (弘一法師畫像及書法手稿)弘一大師是當代著名的律藏大師,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弘一大師有一年在廈門南普陀寺給出家人作開示時,勸他們「發大心」,以各人自己的福氣,「布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弘一大師認為,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為什麼呢?「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意思!」
  • 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
    弘一法師(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2016年12月28日,弘一大師俗家嫡孫女李莉娟居士在泉州晉江五店市風雅頌書局舉行了主題為《無數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的講座,與泉州的書友們一起追憶弘一大師在詩詞
  • 《心經》書法作品欣賞
    弘一,原名李叔同(1880—1942)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李叔同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為世人所矚目。他的書法早期脫胎魏碑,筆勢開張,逸宕靈動。後期則自成一體,衝淡樸野,溫婉清拔。特別是出家後的作品,更充滿了超凡的寧靜和雲鶴般的淡遠。
  • 《弘一大師與晚晴室》全文
    大師最後一次的遺囑就是在溫陵養老院圓寂前留下的,在寫下遺墨「悲欣交集」後,大師拿出提前寫好的三份遺囑,並口授對溫陵養老院的囑念。 從弘一大師最後幾年頻繁預立遺囑的行為中,可以感到大師對「人生之最後」的重視。在1933年1月弘一大師在廈門妙釋寺做《人生之最後》的演講中就一再強調「總要及早預備才好」。
  • 弘一書法境界:從不卑不亢到淡泊寧靜
    左:弘一法師在俗時留影右:1936年,弘一法師於廈門鼓浪嶼日光巖弘一大師,當代著名高僧,原名李叔同。出家後,更名演音,號弘一,諸藝俱疏,唯書法不廢。南無阿彌陀佛 上海龍華寺藏於時後二十六禩歲首,居古浪習南山律,芳遠仁者屬書,為明。一日印光大法師看了弘一書作後說道:「寫經不同寫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
  • 歷代書法名家《心經》小楷書法藝術欣賞
    古往今來,《心經》深受人們喜愛,歷代書法名家和廣大書法愛好者以之練習書法或進行書法創作,既能提高書法水平,又能起到修心養性的作用。隋唐以來,有一批書法名家以小楷書寫《心經》,創作出大批異彩紛呈的書法藝術作品,筆者摘錄其中的精品,供廣大書法愛好者欣賞。
  • 弘一大師為何偏愛晚晴?
    弘一,是李叔同出家以後的號。弘一大師出家前後名號甚多,據弘一大師的學生劉質平在《弘一大師史略》中統計,約有近二百個。不過最為人熟知的幾個應該就是大師的法名演音,號弘一,以及晚年的號——晚晴老人。對於「晚晴」二字,大都能想到是取自李商隱的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在弘一大師的好友夏丏尊的文章《懷晚晴老人》一文中也得到了印證:「有時也自稱晚晴老人。
  • 257件藏品呈現弘一大師傳奇人生
    溫都訊 12月27日上午,有關弘一大師(李叔同)的《碧天芳草——李叔同與溫州》《碧天芳草——護生畫集特展》將在溫州博物館開幕,共展出257件有關弘一大師的藏品。這是溫博聯合浙江省博物館等十餘文博機構共同呈現大師傳奇的年度大展,規模盛大。1918年弘一法師出家後,從1921年到1932年,先後在溫州居住12年。
  • 弘一法師幾幅有趣的書法
    風情萬種的弘一法師  在1907年春節期間,李叔同公演了法國小仲馬的名劇
  • 弘一大師的風花雪月
    在音樂、書法、繪畫和戲劇方面,都頗有造詣。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號弘一。他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
  • 弘一大師書法經典格言,果斷收藏!
    後半生,他是弘一法師,他「以戒為師」,一雙破布鞋一條舊毛巾,一領衲衣,襤褸不堪,了寂無色,終成一代高僧。 弘一大師,這位在世間與佛門都有卓越成就、具備完美人格的高僧,一生都極重視《格言聯璧》。童年時期就經常讀、反覆讀,成年以後,仍然不忘此書,並將其奉之為圭臬。大師不僅自己常常閱讀,也常摘錄來教導學生,寫成條幅和大眾結緣,並且擷取其中菁華百餘條,編成《格言別錄》。
  • 心經書法作品欣賞周京隆
    貴州岑鞏人,現居北京,現從事專業書法培訓,學生及各界勵志等教育工作,長期為各種社會團體作勵志演講培訓,畢業於貴州大學,書香門第,在祖輩的影響下自幼開始接觸毛筆書法,主攻楷行草、篆隸魏也有涉獵、取法顏柳歐趙及二王、兼學眾名家、曾榮獲歐陽詢杯書畫大賽銀獎,中國文人書畫大賽金獎,中國金鼎杯書畫大賽一等獎等等
  •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弘一法師書法藝術初探
    文/陳敦三(一)弘一法師是中國近代的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新文化運動早期的活動家,出家後成為佛教律宗的高僧。他在中國的藝術史上和宗教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弘一法師(1880年—1942年),俗姓李,名文壽,字叔同。法名演音,字弘一。
  • 大智慧,弘一法師的兩個字,拍出了471.5萬!
    今天,小編要說的不是兮甲盤,而是2014年西泠秋拍中的亮點:只有兩個字卻拍出471.5萬高價的弘一法師的行書《放下》。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史中,弘一大師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詩文、詞曲、話劇、繪畫、篆刻、音樂無所不能。
  • 弘一法師津門尋蹤
    (弘一法師編選),蓋取李義山「天意憐幽愛,人間重晚情」之意。內有一句至今為我的座右銘:處眾處獨,宜韜宜晦。若呀若聾,如痴如醉,埋光埋名,養智養慧,隨動隨靜,忘內忘外。意即:若不知潛藏,智若無智;智慧是自己的,知識不是智慧,因戒開悟,順其自然,內外皆忘,才可成[一真法界]... 我欣賞李叔同的境界,一個人往往在反省後頓悟,他做到了極至,對世事決絕,做事卓越,令我輩唯有讚嘆!
  • 弘一法師不怕危險,於生死之間淡定自如,真大師風範
    ,誓舍此身而啟導之」以弘揚律宗一願,故又名弘一。由於大師的謹嚴與虔誠,使整個精神境界凝聚在極度恬靜中,如果說法師的心境是一潭清水,那麼法師此時的書境就象水中之月,皓月映入清水中,有靜影沉璧之美!他萬緣俱息,諸藝不論,唯有書法卻終身不輟,用以弘揚佛法,廣結墨緣。
  • 弘一大師圓寂日 一個讓僧俗兩眾都敬佩的傳奇
    嚴持戒律,重振南山律宗,編撰佛教經典數十,待人宜寬、律己以嚴,念佛不忘愛國的弘一大師也是他。 譜曲、填詞、演戲、寫詩、篆刻、繪畫……在把每一項都玩到歷史高度的同時,李叔同收穫了一大票的粉絲、迷弟、迷妹。而這些足以讓世人捧為「XX年不遇之天才」的事跡,對於李叔同而言似乎都是「常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