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明了搖籃的構造,我鬆開它的結構。松到最後,一粒引人注目的金色蟲卵出現了。為了要讓讀者感受這小小蟲子的巧妙功夫,我用銳利的刀片橫剖一個新的搖籃,內部完美的工程真讓人讚嘆大自然無可言喻的奧妙。
我的研究發現,蟲卵在產下後的第四天孵化。一隻渺小又精緻的小蠐螬誕生了,幹扁的蛋殼像一件脫下的舊衣,棄置在小蟲身旁,然後它會把蛋殼吃掉。這不但可以補充養分,而且蛋殼上有一些它媽媽產卵時留在上面的細菌,這些細菌最後會在小蟲的腸裡繁殖,可以幫助小蟲消化植物纖維,增加吸收養分的能力。
橫剖搖籃,蟲卵就在搖籃中間,內部葉片卷得如彈簧
象鼻蟲利用葉片的彈性,可以使它不致散開
剛孵化的小蟲,卵殼就在身旁,
最後它會將殼吃掉
以葉片搖籃的材料為食物,小蟲逐漸長大
幼蟲需要多少食物來長大?困在密封搖籃中的幼蟲又如何取得食物呢?這時候就看出大自然的巧思與完美設計——幼蟲竟然開始嚼食「搖籃」作為食物。
這葉片做的搖籃,離枝已四天以上,理應枯乾難食,但因包紮得緊密,內部的水分保持得不錯,又是掉在樹蔭裡,不致讓太陽曬乾,再加上搖籃直接碰觸陰溼的土壤或腐葉,所以即使到了幼蟲發育後期,搖籃因為離枝太久而變成深褐色,卻依然保持柔軟。
逐漸成長的幼蟲外貌甚是奇怪,體肥而腳細,使它難於爬行而只能依靠蠕動。其實它也無需爬行,因為整個幼蟲期都「食宿」在小小的搖籃裡,食物就在嘴巴附近,根本用不著爬行,因此小腳用不上而細得幾乎看不到。
如此吃飽睡,睡飽吃,經過了十天,幼蟲完全成長到了終齡而化蛹。此時,原本完全緊密的搖籃已經被吃得只剩最外一、二層卷葉,而成為一個空殼。
蛹不吃不喝,靜靜地在體內進行著劇烈的變化,大約七天左右,它羽化成為一隻造型奇特、光鮮亮麗的小甲蟲,隨即咬破葉片,從破洞中鑽出來。它在褪色的搖籃上,邁出它生命的腳步,像進行某種歡慶與感謝的儀式,最後展翅起飛,飛向陽光燦爛的綠色大地。
羽化的成蟲咬破搖籃,鑽了出來
成蟲展翅,做生命中的第一次飛行,
飛向燦爛的大地
從搖籃落地至成蟲飛出,平均在二十一天左右。但我的觀察中,有一隻長達二十五天,大概與葉片的大小、厚薄以及氣候有關。讓我最感了不起的是它在養分的使用上,是極端的經濟。僅僅一片不全的葉片(有約八分之一仍留在枝上),就可以讓它由小蟲變成蟲,真的是不可思議地有效率。
除了有盔甲讓一般敵人知難而退外,遇見可怕的敵人,例如小鳥,搖籃蟲還會突然將腳一縮,讓自己從枝葉上一下子滾落下來,掉入草叢中,以逃避敵人。
利用「六腳一縮」讓身體滾落,
這種假死的方法常可以逃生
這一招也常讓我傷腦筋,因為往往我正準備拍它,卻因為相機鏡頭觸動葉片,它就六腳一縮,滾落亂草中。我再也找不到它。
這種借假死而滾離敵人的逃生方法,是所有象鼻蟲類,甚至許多甲蟲都懂得的一招,而且效果頗佳。
過了五月之後,我就很少在水金京樹上發現長頸搖籃蟲,可能此時樹葉已老化而不適合作為哺育幼蟲之用。緊接著水金京就開花了,葉片更不適合了。後來,我在夏秋之際,在九節木的葉上發現了長頸搖籃蟲。奇妙的是,它竟把搖籃留在枝上。當山風吹過,卷葉輕晃,真的像是一個舒服的搖籃,更讓人體會它叫「搖籃蟲」的真義。
長頸卷葉象鼻蟲也以九節木作為搖籃材料,
把搖籃留在枝葉上
至於要不要把搖籃留在枝葉上,我想是完全依據不同樹種的樹葉特性。像九節木葉片較厚,葉面有蠟質,保水能力佳,而九節木通常又生長在樹林下,所以搖籃不會幹硬。而水金京樹與山桂花的葉片較薄,易喪失水分,因此需要樹蔭及地面溼氣來維持它的柔軟。
長頸搖籃蟲在臺灣全部低海拔地區皆有分布,我也曾在東部海拔一千米的地方看見過它。它的食草,我僅發現有水金京、山桂花以及九節木,但我相信應該有更多種樹。
山刈葉是長頸搖籃蟲的另外一種食草
在發現長頸搖籃蟲的附近,我也發現了另外兩種搖籃蟲。一種叫藍背卷葉象鼻蟲,這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小象鼻蟲,它以呂宋莢迷的葉片來做搖籃,並且把搖籃留在枝葉上。另外一種叫黑點卷葉象鼻蟲,它以沙樸的葉片做搖籃。臺灣研究昆蟲的前輩李淳陽博士,曾拍攝此蟲編造搖籃的紀錄片,並獲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的紀錄片大獎。
藍背卷葉象鼻蟲也是製造搖籃養小孩的一族
藍背卷葉象鼻蟲以呂宋莢迷的葉片作為搖籃的材料,
並把搖籃留在樹上
黑點卷葉象鼻蟲也是臺灣的一種搖籃蟲
黑點卷葉象鼻蟲以沙樸的葉片為搖籃材料
大自然真是無奇不有,我們僅僅觀察這種渺小的甲蟲,就發現神奇完美的生命設計。它們如何把編造搖籃的巧妙智慧遺傳下去,都值得我們深思與研究,而地球整個生態無盡完美的偉大設計及運作,就更讓有智慧的人深深學到謙卑。但世上卻有許多貪婪自大或自私的人,為了名利竟想複製生命改造基因,想操控自然,扮演上帝,卻不知將為地球為人類帶來何種災難。生命與自然有它神秘的定律,人類所知太有限。在大自然裡,還是謙卑與尊重,才能保有美好地球家園。
下次走過山徑,記得放慢腳步,看看樹葉上、草叢間、樹皮下、土壤中,有多少的美妙生物等你去拜訪。當山風帶來野花的芬芳,別忘了去找尋香味的主人。當彩蝶與你擦身而過,別再視若無睹,投給它欣賞與讚美的眼光。你將發現地球真美好、人生真喜悅,生命值得天天歡慶啊!
>>> 長頸搖籃蟲(一)<<<
>>> 長頸搖籃蟲(二)<<<
臺灣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
2014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2015年度「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
在這本趣味盎然的小書裡,荒野探險家徐仁修以自然觀察者的好奇、疑惑和實地觀察的精神記錄了臺灣自然界動物生態,藉助優美的照片與簡潔的文字描述了臺灣大自然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美麗身影,以及動物在外形、顏色、身體結構和習性上的無窮奧妙。
作者取材精簡巧妙,以人道關懷的精神底蘊捕捉了日漸被文明喧囂所埋沒的眾多生命影像,讓我們在滿懷驚喜地領略天地孕育萬物的奇思巧技的同時進一步反思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學會謙卑、珍惜與感恩。
.
本圖文版權歸「徐仁修荒野」所有
歡迎轉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荒野故事,
請點擊訂購《徐仁修·荒野三部曲》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