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修|生態攝影秘法

2021-03-02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我常被問到:「生態攝影好難呀,稀有種不易發現,常見的拍出來也不會有人按贊,你能給我秘法嗎?」

能發現稀有種的叫生態觀察達人,能把平凡的物種拍出讓人感動的叫生態攝影家。翩翩飛舞的蝴蝶最能展現它的優美,你就不要拍它在吸蜜時如標本的照片。蛺蝶常常把雙翅合起,就很難表現它神秘的背頂光澤。

翩翩飛舞的蝴蝶最能展現它的優美

蛺蝶常常把雙翅合起,很難表現它神秘的背頂光澤

旱季末期,蝴蝶相對較少,但我仍然花很多的時間與耐心去拍偶而出現的蝴蝶:

滿樹鳳凰花間飛舞的大鳳蝶。

把雙翅打開,盡展其美的青斑蝶。

用正面來讓你驚奇的蛇目蝶。

用側面來顯示它美妙圖案的細灰蝶……


如果你能把大琉璃斑鳳蝶的雙斑清楚呈現,你差不多是拍蝴蝶的高手了。

能觀察到白紋鳳蝶的交尾,能發現闊腹春蜓捕食青斑蝶,你就是蝴蝶觀察達人了……

白紋鳳蝶的交尾

闊腹春蜓捕食青斑蝶

遇見波蜆蝶,試著用各種角度拍它,你會發現視覺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

即使一隻很常見很普通的蝴蝶,在不同的光線下,不同的角度下,不同的行為下,不同的環境場景下,都能呈現它生命的精彩,這是攝影家應該做到的。

這就是生態攝影的秘法 !


.

本圖文版權歸「徐仁修荒野」所有

歡迎轉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荒野故事,

請點擊訂購《徐仁修·荒野三部曲》支持我們!

相關焦點

  • 「自然生態教父「徐仁修:我在荒野的日子
    就這樣,另一位被徐仁修「感召」的人,義無反顧投入自然生態觀察教育,成為馬來西亞很有生命力的荒野種子。 英特爾臺灣分公司前業務主管王財貴既是徐仁修多年老友,也長期贊助荒野協會。他說:「徐仁修是很有能量的人。」在商場多年,看到會做事的人不少,但具有改變別人生命的人卻很少見。
  • 「荒野有歌」之徐仁修先生巡迴演講
    臺灣著名生態作家、生態攝影家徐仁修先生攜手鳥獸蟲木,為您奉上精彩的「荒野有歌」系列演講。
  • 徐仁修先生著作推薦及籤名本預訂
    「徐仁修•尋找大自然的秘密」系列 該系列叢書共三冊,包括《與大自然捉迷藏》《大自然小偵探》《村童野徑》,暢銷臺灣近十年,大陸首次結集推出,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徐仁修•寫給大自然的情書」系列 該系列叢書共七冊,包括《仲夏夜探秘》《思源埡口歲時記》《自然四記》《動物記事》《家在九芎林》《猿吼季風林》《荒野有歌》,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 穹頂之下臺灣版 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徐仁修、侯孝賢和柴靜!
    臺灣的環保大遊行為了保留臺灣大自然的一線生機,於是,在環保運動之外,另有人走上了生態啟蒙、自然教育的公益之路。著名荒野探險家、作家、生態攝影家和自然音樂製作人徐仁修先生就是其中的先驅和中流砥柱。徐仁修「寫給大自然的情書」系列圖書徐仁修,臺灣著名生態探險家、作家、攝影家和音樂家。
  • 徐仁修:童年奠定你一生的夢
    從1980年代開始,他便開始生態寫作,希望幫助人們重新審視自然。1995年,他又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開始將孩童帶入大自然,通過教育,讓孩子認識到大自然之美。在這個過程中,徐仁修結合自己的實踐,創作了若干本不同的生態書籍,幫助城市化過程中的人們,重新構建與自然的關聯。現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已經出版了其中三本,接下來,還將會有七本書出版。
  • 有獎轉發 徐仁修:「隱士」的智慧
    荒野我們不妨跟隨徐仁修先生來欣賞大自然中眾多「隱士」豐富多彩的隱身智慧。徐仁修   撰文|攝影荒野當我們走到戶外,看見青山連綿、河水蜿蜒,大自然一片美麗又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可是無數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共同合作完成的。
  • 徐仁修:肉食者鄙——素食主義宣言
    荒野探險家徐仁修先生曾效仿美國自然主義思想家梭羅隱居臺灣恆春墾丁季風林中,對一個臺灣獼猴家族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觀察與記錄。他帶著沉重的攝影器材和野營裝備,與猴為友,深入追蹤。在懷有愛意、悲憫乃至謙卑之心深切體察了獼猴世界之後,他終於能透過自然的維度審視人性、人類文明的危機,並探尋健康人類的生活方式。
  • 書薦《徐仁修荒野遊蹤-動物記事》
    在《動物記事》這本趣味盎然的小書裡,荒野探險家徐仁修以自然觀察者的好奇、疑惑和實地觀察的精神記錄了臺灣自然界動物生態,藉助優美的照片與簡潔的文字描述了臺灣大自然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美麗身影
  • 大鵬自然好書導讀之九:《徐仁修荒野遊蹤·寫給大自然的情書》
    ——約瑟夫伍德克魯奇編輯推薦1、「徐仁修荒野遊蹤寫給大自然的情書」是徐仁修為關愛自然的人士所寫的荒野故事書,是風靡華人世界的「自然文學」經典。在寫作形式上,集自然探險、博物學、文學、生態攝影於一身,是詩與思的完美結合,科普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 徐仁修:最後的泰雅族獵人
    人們索取無度,與山爭地、與海爭地,漫無止境地開發和消耗資源,致使海岸線退縮,溼地生態退縮,山林殘破,水庫淤積,地層下陷,海水倒灌,水汙染、大氣汙染和土地汙染愈演愈烈,大自然裡的物種快速地減少……臺灣的環境破壞和汙染比大陸要早。
  • 徐仁修:初夏,邂逅自然精靈
    白蟻使枯木落葉的剩餘有機養料得以迅速地重新進入自然界的生態食物鏈中,是大自然所以生生不息的關鍵之一。我從白蟻身上看到往常不自覺的偏見——「常以一己之私看待他種生物」,我也從它們身上體悟到佛陀所言「眾生平等」、「生命無貴賤」的真諦。
  • 徐仁修老師鏡頭下的丹霞山
    此文,展示的,是徐仁修老師十月中旬前往丹霞山時拍的照片,以及摘錄他的相關語錄。它們是徐老師寫給大自然的情書。本文圖文來自徐仁修。已是十月中旬,但南國丹霞山依然暑氣逼人,只有白桕與丹霞山梧桐的葉片悄悄透露季節的行程。漸衰的荷葉暗示著夏暑氣數已盡,龍鬚藤以渾身小花送別夏之粘濃。
  • 徐仁修|長頸搖籃蟲(三)
    它們如何把編造搖籃的巧妙智慧遺傳下去,都值得我們深思與研究,而地球整個生態無盡完美的偉大設計及運作,就更讓有智慧的人深深學到謙卑。但世上卻有許多貪婪自大或自私的人,為了名利竟想複製生命改造基因,想操控自然,扮演上帝,卻不知將為地球為人類帶來何種災難。生命與自然有它神秘的定律,人類所知太有限。在大自然裡,還是謙卑與尊重,才能保有美好地球家園。
  • 徐仁修|九芎林鄉愁
    本圖文版權歸「徐仁修荒野」所有歡迎轉載!
  • 培訓乾貨|深度生態觀察:比物種名更重要的是什麼?(文末彩蛋)
    >當每個人都與這棵樹建立了情感聯結之後在花香四溢的樹下才開始慢慢傳遞與之相關的生態知識:花為何開成這樣?小組的《藏龍在潭,飛鳥在天》的生態地圖,也讓從未染手水彩的自己,在老師、夥伴們的鼓勵下,躍躍欲試地細細添上了幾筆。培訓之後,自然筆記成為了自己觀察自然,表達傳遞自然的有效工具。它讓自己更加用心和靜下心來,看到也許拍照無法發現的細節,探究其中的生態連結。重要的是,帶著自然筆記去旅行,也讓旅行多個視角,去觀察體驗自然。我正樂此不疲。
  • 轉載:徐仁修|不可思議之島(三)長尾狸貓
    今年7月,鳥獸與一行大小朋友第一次前往馬達加斯加這個神奇之島,有幸邀請到徐仁修老師同行
  • 「自然夥伴」探索營 寒假系列之(三)丨臺灣深度「生態、人文、自然」之旅 限額召集中...
    課外野趣自然生態沒有國界,環境也不分兩岸;這些海外華人生態保育組織,需要一個跨地域性的組織或團體來統合,才能發揮華人世界的力量。而成立基金會就是不二的選擇。基金會成為華人世界的自然生態教育推廣平臺。生於臺灣新竹,在芎林鄉下度過與大自然親密相處的童年生活。成年之後,向臺灣的高山與深谷探進,也到世界各地冒險旅行。70年代,臺灣的大自然開始受到嚴重破壞時,率先呼籲保護大自然生態。同時,也從事自然教育,寫文章、出書、演講、辦展覽,帶學生與孩子做自然觀察與體驗。1995年發起成立荒野保護協會,匯聚更多的力量來保護大自然。
  • 技巧 | 生態攝影「潛規則」
    如何高效、快速的拍攝出精彩的生態照片?今天的 5 個小技巧助你拍出傳神動物特寫首先要了解你的拍攝對象,了解拍攝當地生態的種類,觀察他們的行為習慣。生態攝影是為了捕捉大多數人看不到的精彩的瞬間,研究自己的拍攝主題,有助於制定更加周全的拍攝計劃。
  • 雲上中國生態攝影培訓營社會招募(僅5名) 青海湖鳥島X生態攝影大師
    2016年,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中國(林業)生態攝影協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益美傳媒聯合發起「雲上中國影像自然保護計劃」,旨在從資金和設備方面幫助更多中國自然保護區一線工作人員,接受專業的自然生態攝影培訓,打造一個紮根於自然保護區一線的「自然攝影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