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冬泳從何時開始?誰因為嘗試冬泳還上了報紙?

2020-12-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剛剛過去的大雪節氣,拉著北京的手朝三九天兒大步走去了。寒冬,對於熱愛運動的北京人來說可不是「宅」的時候,而是「冬練三九」正當時。在北京人的冬季戶外運動中,有一個歷史悠久且十分了得的項目,那就是冬泳。從上世紀50年代起,北京人的冬泳就開始了。

1981年冬天,北京的冬泳愛好者正在做下水前的準備活動。王振民/攝

1996年,北京市第十八屆冬泳表演大會在九龍遊樂園舉行,一千多名冬泳愛好者參加了這一活動。新華社發

1993年,兩名熱愛冬泳的外國人興高採烈地手持玉淵潭西湖冬泳隊的旗幟合影。萬玉藻/攝

上世紀90年代,一位冬泳愛好者正擦著身上的冰水,一旁的娃幫他抱著脫下來的厚厚冬衣。萬玉藻/攝

1973年深冬,北京的工人、解放軍、機關幹部和學校師生利用業餘時間,在八一湖堅持冬泳。圖為冬泳健兒在做準備活動。 新華社發

2015年隆冬季節,冬泳愛好者在清華大學遊泳池進行花樣冬泳表演。饒強/攝

「鍛鍊能蹚過冰河的體格」

1958年12月11日,《北京晚報》2版

1991年1月8日,《北京晚報》3版

1954年11月27日,《北京日報》3版

上世紀50年代,北京就有人進行冬泳嘗試。那時候,在市體育運動委員會等單位的大力推廣和號召下,北京冬季開始興起群眾性體育鍛鍊。工前操、工間操,長跑,足、籃球比賽,越野賽,桌球表演賽,跳繩比賽,廣播體操比賽,冰上運動競賽和表演……各項冬季體育運動十分活躍,比賽熱烈展開。(1954年11月27日《北京日報》3版,《本市冬季體育運動開始活躍起來》)1954年,北京搶在國家號召「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開展冬泳及滑冰、滑雪等活動」之前,率先開啟了冬泳的嘗試。您可能想不到,因為嘗試冬泳而上了報紙的,是北京的一位普通中學生。

1954年的一天,北京101中學初中生耿軍在雜誌上看到一篇介紹蘇聯老醫生長期堅持在冰水中遊泳、百病不能近身的文章。恰在這時,學校的學生會也號召大家堅持體育鍛鍊,提出「我們應鍛鍊出能蹚過冰河的體格」。這兩件事給了耿軍很大啟發,於是他決定試一試「冬泳」。

學校有個自來泉,耿軍從這一年的夏天開始,每天早晨都到自來泉去衝一下,等到了冬天,他已經能在泉水裡遊泳了。後來學校修了遊泳池,耿軍就和同學們一起開始在泳池裡冬泳了。

這七八個學生真是不怕冷,不論是北風刺骨的早上,還是大雪紛飛的清晨,他們都身著泳衣,在0℃以下的池水中遊泳鍛鍊。岸上的同學都替他們冷得發抖時,他們卻在深綠色的池水中遊得怡然自得。

堅持冬泳能給人帶來什麼呢?耿軍說,他從來沒有感冒過,究竟打什麼時候起開始遠離疾病他已經很難記清了。

據耿軍同學說,在水裡並不覺得冷,遊完上來,感到全身的熱氣往外散,熱呼呼的挺舒服。關鍵的問題是下水前。特別是在颳大風、下大雪的天,在洗臉房換好衣服後,推開門往出走思想上就有鬥爭:「風這麼大,別凍著了,停一天吧!」但一想到青年人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於是披上毛巾,一咬牙就衝出去了。(1958年12月11日《北京晚報》2版,《訪「冬泳」參加者》)

到了上世紀60年代,北京冬泳運動愛好者的人數進一步增加,他們希望經常交流冬泳體會和經驗,並進行科學的鍛鍊,紛紛要求建立群眾性冬泳組織。1970年1月,一場大雪過後的一天,在玉淵潭八一湖東岸成立了北京最早的冬泳運動隊——八一湖冬泳隊。此後,北京各地區、單位的冬泳隊紛紛成立。(1991年1月8日《北京晚報》3版,《北京最早的冬泳運動隊》)

北京舉行第一次冬泳表演

1979年1月15日,《北京日報》4版

1988年1月11日,《北京日報》1版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北京參加冬泳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在上世紀70年代末,每年入冬後,在京密運河、永定河、頤和園、紫竹院、北海、後海、積水潭、龍潭湖等水域堅持冬泳的有800人左右,而且是老、中、青年都有。

1979年1月14日,是「三九」的第六天,在三千多名觀眾的熱烈掌聲中,北京舉行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冬泳表演。

朔風勁吹的八一湖北岸,熱氣騰騰、生機勃勃,74名參加表演的冬泳運動員積極做著準備活動。他們脫去薄薄的外衣,掏水潤身。下午1時整,表演活動正式開始,運動員們從容不迫地沿著五條泳道奮力前進。有的遊自由式,有的遊蛙泳,還有遊蝶泳的。他們勇戰嚴寒、搏擊冰水的頑強精神和健康的體魄,給人們帶來了溫暖的感覺,仿佛冬天已遠離。79歲的老醫生林葆駱先遊仰泳,接著改為踩水,兩手輕輕划動前進,勝利地遊完了50米泳程。時任國家旅遊總局副局長的莊炎林同志等雖然都已頭髮花白,卻遊得很輕鬆。參加表演的還有兩位女同志,當她們分別以蛙泳、自由式的姿勢遊完全程時,觀眾對她們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她們取得了勝利。(1979年1月15日《北京日報》4版,《勇戰嚴寒 搏擊水浪 本市舉行首次冬泳表演》)

從第一屆冬泳表演開始,這項北京冬季的傳統群眾體育活動就一直延續了下來,每年「三九」天都會如約舉行,成為北京頗具影響力的市級大型體育活動。在這支冬泳大軍裡,有工人、教師、幹部、科技人員、學生和解放軍指戰員,還有外埠健兒、外國留學生和臺灣同胞,既有七八十歲的老翁,也有七八歲的孩子。

上世紀80年代冬泳火到什麼程度?在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1988年第十屆冬泳表演賽上,岸上助威的觀眾有數萬人之多,高呼著「鍛鍊身體,振興中華」口號、搏擊百米泳程的冬泳愛好者達到了1505名。那時,北京的學校還開設了冬泳選修課和講座,有關冬泳的科研工作也大力開展。甚至在北京人最喜愛的龍潭春節廟會上,也設立了冬泳場。(1988年1月11日《北京日報》1版,《本市第十屆冬泳表演盛況空前》)

清華首創冬泳「段位」賽

1994年12月15日,《北京晚報》9版

1993年12月6日,《北京日報》5版

在上世紀90年代,一項由國家領導、依託社會、全民參與的跨世紀宏觀群眾體育發展計劃——全民健身計劃出臺,並迅速啟動實施。普遍重視身體健康的北京人,積極投入到全民健身的熱潮中。曾經誕生了北京第一支學生冬泳隊的清華大學,開創了一種群眾體育活動的新形式——冬泳段位賽。這一活動得到了北京市冬泳俱樂部的肯定和推廣,深受廣大冬泳愛好者的歡迎。

按照冬泳段位賽的規則,凡堅持參加冬泳鍛鍊者均可參賽。以蝶、仰、蛙、自由任何一種泳姿遊完50米,授予冬泳五段證書;以後每改變一種新泳姿加遊50米則升高一段;用蝶、仰、蛙、自由四種姿勢遊完200米者為八段;連續3次被評為八段者獲「榮譽九段」最高稱號。(1994年12月15日《北京晚報》9版,《清華大學舉辦冬泳段位賽》)

1993年12月5日中午,在清華大學西湖遊泳池邊,冬泳段位邀請賽正熱鬧非凡地展開。二百多名京城冬泳愛好者聚集在這裡,不顧陣陣寒風,縱身躍入剛剛撈去浮冰的池水中,奮力擊浪。此次參加考核的214名冬泳愛好者,都獲得了五段以上的段位。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是原核工業部71歲的高級工程師賀聯奎,他已堅持冬泳12年;年齡最小的是西壩河二小的11歲少年苑楠。在八段比賽中,北京五中體育教師齊傑和海軍總醫院護士周毅分別獲得男女冠軍。(1993年12月6日《北京日報》5版,《第五屆「千葉」杯冬泳段位邀請賽舉行》)

渡海英雄練冬泳助力申奧

2019年3月29日,《北京日報》12版

2001年7月30日,《北京日報》1版

進入21世紀,北京申奧也到了關鍵時期。北京的冬泳愛好者戰嚴寒、遊冰水,以積極向上、頑強進取的精神風貌和新穎獨特的表演活動支持申奧。而北京奧申委委員、成功橫渡渤海海峽的張健,也在此時加入了冬泳訓練的隊伍。這是什麼緣故呢?

原來,張健決定勇當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中國第一人,以這種獨特方式為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助威。但是英吉利海峽的最高水溫只有16℃,從醫學角度講,人如果在16℃的水裡呆上兩個小時,就會出現耗竭狀態,體內溫度會低於34℃,不僅肌肉痙攣、全身抽筋,而且會造成大腦意識麻木。因此,加強低水溫訓練,並以最快速度遊過英吉利海峽是張健成功橫渡的關鍵。而這就必須要進行冬泳訓練。

從2000年11月到2001年3月,張健冒著刺骨的寒風堅持在清華大學遊泳池、金海湖、龍慶峽水庫的冰水裡進行冬泳訓練,以增強自己的抗寒力。在張健苦於經費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北京日報報業集團慷慨解囊,主辦了橫渡英吉利海峽活動,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讓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訓練中去。(2001年5月18日《北京日報》2版,《決不辜負北京人民的期望——張健訪談錄》)

北京時間2001年7月30日凌晨1時26分,在首都和全國人民歡慶申奧成功的日子裡,張健在英吉利海峽劈波斬浪近12個小時後,成為第一個隻身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中國人。(2001年7月30日《北京日報》1版,《張健,好樣的!》)

冬泳與奧運的緣分,在北京申辦冬奧會時得以再續。2014年,以「助力北京·申辦冬奧」為主題的北京市第36屆冬泳大會在清華大學西湖遊泳池舉行。冬泳大會首次邀請河北和天津等地的冬泳愛好者參與,為北京聯合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助力。

在北京申冬奧成功後,市泳協和市冬泳俱樂部便開始積極籌劃推動冬泳「入奧」,方案也得到了中國遊泳協會和中國冬泳協會的支持。市泳協副主席、市冬泳俱樂部主席孟昭澄認為,往屆奧運會、亞運會的舉辦城市,有很多舉辦過富有該國特色的項目表演。冬奧會目前只有冰和雪兩個項目,無法展現人類參與水上運動的風姿,冬泳「入奧」可以填補冬奧會的歷史空白。(2016年3月16日《北京日報》12版,《市泳協推動冬泳進入冬奧會》)

2019年3月,在第五屆全國大眾冰雪季——冬泳遊向2022主題活動上,來自北京、天津、河北、浙江、陝西等地的500餘名冬泳愛好者進行了冬泳表演,在不到11℃的戶外溫度下,盡情展現冬泳的魅力,冬泳代表性人物、98歲高齡的莊炎林還獲得了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健康標杆」獎盃和證書,共同為宣傳北京冬奧會加油助力。(2019年3月29日《北京日報》12版,《冬泳好手戶外開遊迎冬奧》)

又是一年冬來到,想起北京人不畏嚴寒、破冰冬泳的勇敢勁頭,似乎寒風也不再那麼冰冷,心頭也禁不住暖流湧動。

來源 北京日報

文字:黃玉迎 製圖:焦劍 歷史資料:京報集團圖文資料庫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北京人的冬泳就開始了
    剛剛過去的大雪節氣,拉著北京的手朝三九天兒大步走去了。寒冬,對於熱愛運動的北京人來說可不是「宅」的時候,而是「冬練三九」正當時。在北京人的冬季戶外運動中,有一個歷史悠久且十分了得的項目,那就是冬泳。從上世紀50年代起,北京人的冬泳就開始了。「鍛鍊能蹚過冰河的體格」上世紀50年代,北京就有人進行冬泳嘗試。
  • 北京深冬亮馬河上挺「熱鬧」:冬泳垂釣絡繹不絕 警示牌如同虛設
    市民們反映,亮馬河冰面上有很多冬泳愛好者鑿冰下水,看著實在危險。昨天,記者實地走訪時發現,深冬的亮馬河上挺「熱鬧」,鑿冰的也不止冬泳愛好者這一撥人。垂釣者在冰面鑿出幾個洞,支起了釣竿下了燕莎橋,沿著亮馬河北岸一路向西,沿途望向兩岸,隔不遠就有一塊提示牌,提示牌有禁止遊泳的,有禁止放生的,還有禁止釣魚的。
  • 冬泳網第五屆冬泳文化節暨第十屆版主及長老會將盛大舉行
    鄭州大學常徵、北京潘冬子、周口冬泳人ZK版主勝利返航!28日,中國冬泳健身運動首家門戶網站《冬泳網》,在北京舉行了第六屆版主會議。會議開始時,大家起立,為雅安地震災區罹難同胞默哀。這次會議,有全國各省市專區的107位版主出席。會議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加強網站管理的精神,總結經驗,相互交流,決心把網站建設成為「全民健身,冬泳先行」的佳園。切實做到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促進和諧冬泳交流。臺灣中華成人遊泳協會的劉建廷總會長,新加坡的泳友大衛等專程前來北京參會,與各地冬泳人親切交流。
  • 六安這群冬泳達人,老當益壯,不服不行
    冬泳愛好者 張永云:遊了上十分鐘,感覺水溫很好,化雪後最冷了,我們上來後把體表溫度降下來,不能快速穿衣服,恢復一下,有上十年了,每天堅持,女性有十幾位。做事可以堅持不懈,有耐力,大腦反應快一點。冬泳愛好者 劉江傳:冬泳11年了,性格堅強能堅持,特別是冬泳,我嘗試過很多運動,唯一遊泳不會受傷的運動,他是一個全身的肌能運動,冬泳就像是給自己的血管做一個血管操。我現在是很冷的,今天溫度比較低,身體開始抖了,一定要注意保暖,下雪,冬泳愛好者肯定是要來遊泳的,下個雪不來遊泳不像冬泳。
  • |青島第一海水浴場|冬泳|冬泳協會|張如志|遊泳|青島
    精彩生活·快樂健康「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9月30日,青島第一海水浴場沙灘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六位年過九旬的冬泳健將被大家簇擁,正在過集體生日。本次活動是在新中國成立71周年之際,青島市冬泳協會為90歲以上冬泳老人舉辦的慶生活動。
  • 十堰七旬夫妻攜手冬泳3年:「冬泳讓我們更年輕」
    十堰七旬夫妻攜手冬泳3年:「冬泳讓我們更年輕」
  • 青島冬泳愛好者李鈞磊:堅持冬泳帶來無與倫比的幸福感
    他今年68歲,泳齡20年;他在青島匯泉灣冬泳俱樂部擔任理事長,大家尊稱他為李隊。他,就是青島冬泳人李鈞磊。李隊喜歡遊泳和旅行,走到哪遊到哪,在黑龍江的黑河,新疆天池,南寧的湧江都遊過。李鈞磊最喜歡的還是冬泳,他遊過的最低水溫是零下2.5 ℃。他說,雖然冬泳對人體健康好處很多,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循序漸進,不要到冬天才開始遊,要從夏季開始過渡,讓身體逐步適應海水的溫度變化,提高抵抗力。當冬季水溫低於10℃時,冬泳人從水中上岸後,全身皮膚會迅速變紅,呈現「紅燒肉」般的顏色,李鈞磊很為此感到驕傲。
  • 在北京頤和園南如意門冬泳,時刻都能感覺到溫暖
    冬泳,現在全國各地有不少愛好者。每年也都有不少新人加入冬泳大軍。 曾經,聽到很多人分享冬泳的好處,也聽說不少因為冬泳出事的案例。
  • 四川南充一冬泳愛好者不幸溺亡 當地冬泳協會:很惋惜,應儘量結伴而行
    12月7日,南充市蓬安縣冬泳協會會長彭年明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對冬泳愛好者們作出一些建議和提醒。↑12月6日,蓬安嘉陵江一冬泳愛好者不幸溺亡彭年明說,當天在嘉陵江不幸溺亡的冬泳愛好者雖然不是冬泳協會的會員,但此前也經常在嘉陵江遊泳,「還是很惋惜」。
  • 郎溪縣:舉辦2021「保護母親河,冬泳在行動」暢遊郎川河冬泳活動
    中安在線宣城頻道 郎溪縣:舉辦2021「保護母親河,冬泳在行動」暢遊郎川河冬泳活動
  • 冬泳的「90後」大爺:說一百二太狂,我先奔一百歲活
    42年前,趙老在同事的鼓動下開始冬泳,一個冬天遊下來,發現自己竟然一次都沒有感冒,這對之前多病的趙老來說是個不小的鼓勵。遊了42年,如今的趙老身體硬朗,每天還堅持去家附近的清華大學遊泳池鍛鍊。他是昆玉河南如意門冬泳出勤率最高的老人。由於背躬得厲害,吳善緒比其他老人換衣服的動作更緩慢些。吳老堅持冬泳27年了,他說自己最享受每次遊完後出水的那一刻,神清氣爽的感覺讓人上癮。
  • 冬泳到底冷不冷?很多人都沒弄懂,了解一下!
    冬泳也就是說冬天在室外遊泳,冬泳一般以水溫為標誌,主要劃分為四個層次,氣溫以17℃作為冬泳的起點;水溫以8℃作為冬泳的冷度標誌。17℃以下的水溫給人以冷感,低於8℃以下則有冷、麻、強冷刺激的感覺。每當小編碰到冬泳的人時,都會問他冬泳到底冷不冷?對於這個問題,他們也只是笑著回答:「水裡比外面暖和。」當然,對於這個答案我自然不太信!那冬泳到底冷不冷?很多人都沒弄懂,了解一下!
  • 全國都被速凍了,李治廷這個體能逆天的Boy卻在挑戰冬泳 …
    冬泳倒也還沒有什麼,但是他膽子居然大得很,讓網友投票決定自己的生死。就在大家覺得李治廷就要出來澄清這只是個玩笑的時候,李治廷今天還真的現身北京,在古北水鎮司馬臺長城腳下接受冬泳挑戰。長城腳下啊那是,冬天是這種光景的啊。。。
  • 四川南充一冬泳愛好者不幸溺亡
    據現場搜救的蓬安陽光救援隊相關人士介紹, 當晚7時許,溺亡者遺體被打撈上岸,據悉,死者今年40多歲,女性,在蓬安縣城一家私立醫院上班,是一名冬泳愛好者。12月7日,南充市蓬安縣冬泳協會會長彭年明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對冬泳愛好者們作出一些建議和提醒。
  • 青島冬天海邊好多遊冬泳的人,身體素質太好了吧
    在青島,別的不服,就服這些大冬天在海水裡遊冬泳的人,特別是遊冬泳的大爺大媽們。在我們小年輕裹著厚厚的羽絨服,或者縮在暖氣房不敢出門的時候,他們穿上泳衣泳褲,在冰冷冷的海水裡暢遊。不得不說,大爺大媽們的身體素質真是「槓槓滴」,遊冬泳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能量,一般人連碰個涼水都覺得難受,何況在寒冬臘月遊泳呢。不過,遊冬泳也需要注意安全,有些野浴場遊泳還是有風險,沒有救生人員和防鯊網,一旦出現意外,很難得到有效救助。
  • 我們去了遼寧朝陽,並和冬泳怪鴿一起喊了「奧利給」
    「 是啊,你說這天氣咱們穿這麼厚還冷呢,正常人誰光著腚就上街去了?而且當教師還讓學校刷下來了,你說他正常不正常?」當我們說想上門去採訪他時,老大爺說,「 前陣子有個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年輕人過來找他,進門後被他爸用鐵鍬給趕出來了,你們去驚動他幹啥?」
  • 冬泳愛好者暢遊雲龍湖迎冬至
    明天(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寒天」開始了。持續的低溫下雲龍湖的水溫也在逐漸下降,部分湖面已經結薄冰,但冰冷的湖水阻擋不了冬泳愛好者的熱情。20日早晨8時,30多名冬泳愛好者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至,相繼躍入雲龍湖,挑戰嚴寒,享受冬泳帶來的快樂。
  • 重慶冬泳健兒逐浪御臨河
    來自重慶各地的200多名遊泳愛好者不懼嚴寒,日前齊聚兩江新區御臨河,展開了一場健康快樂的冬泳活動。「本次活動參與者年齡跨度大,年齡在18周歲-60周歲,具備參加公開水域冬泳活動的基本身體素質的都可報名參加。」
  • 直播大安 ▎大安冬泳人,不畏嚴寒,劈波斬浪似蛟龍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我在吉林大安縣(現大安市)的四棵樹公社當知青時,可見農民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一個泥火盆,擺在火炕中間,因為那個年代農村還沒有暖氣。冬天,東北這個地方天長短夜,天也特冷。農民的家裡,取暖烤火都離不開泥火盆。泥火盆是東北農民唯一的取暖工具。據《吉林新志》上說:「省民有親火特俗,故無論冬或夏,眠必火炕……冬季無論貧富,室內須置火盆。
  • 提醒:冬泳時間掌握不好,會大傷身體
    大樹隱於林冬泳如果不嚴格按照科學的方法,掌握不好入水時間長短,身體很受傷。我的一個好朋友,喜歡遊泳。十幾年前,他接觸到冬泳。聽介紹:冬泳能激發人的潛能,增加人的抵抗力,好多因寒冷導致的疾病,冬泳都能治好。況且,他看到八十歲的老頭每天下池子,就下定決心,參加了冬泳。